-
精神障碍者辨认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目的 探讨一般人口学、临床特征与辨认能力评定的关系,为判断辨认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样本来自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3~2021年的165例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收集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资料,对精神障碍者案发时的临床特征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辨认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一般人口学方面,与辨认能力完整组相比,辨认能力丧失组文盲比例较多(P<0.05),其他一般人口学资料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者在辨认能力丧失组的比例高达86.36%.在临床特征方面,精神障碍者辨认能力评定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如下:思维障碍因子(OR=5.878,P=0.001)、情绪状态(OR=4.419,P=0.019)、精神病性症状(OR=4.291,P=0.009)、缺乏活力因子(OR=3.354,P=0.015)、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得分(OR=2.952,P=0.013).结论 案发时有精神病性症状、情绪状态异常的被鉴定人辨认能力丧失的风险高;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SDSS得分越高的被鉴定人辨认能力丧失的风险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老年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衰弱变化趋势的纵向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老年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辅助治疗期衰弱变化的趋势,为扭转衰弱并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胃肠外科16例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纵向质性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多次横断面收集,并纵向连贯分析.结果: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GFI量表测评,共提炼出4个衰弱维度主题及对应8个亚主题:躯体衰弱的变化(趋向好转康复、危害成因多元化)、心理衰弱的变化(正向情绪调整、负向心理推移)、社会衰弱的变化(获得内外力量支持、缺乏同伴有效帮助)、认知衰弱的变化(自我能力肯定、自我效能减低).结论:老年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衰弱发展呈现不同变化趋势,临床医护人员应尽早识别衰弱趋势走向,明确衰弱类别、清晰多维交互关系,采用多模式干预方案实施预见性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为指导,通过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半结构性访谈及横断面调查,分析影响其社会疏离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及需求,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按住院病区将78例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疏离干预方案至出院后4周.结果 对照组39例、试验组36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社会疏离及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感知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社会疏离干预方案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感知社会支持水平,降低社会疏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扎根理论的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为提高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参考.方法 对32例门诊孕产妇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相关信息,探索她们在心理健康素养方面的认识、理解、感受和需求.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主题分析.结果 析出知识与信息(获取渠道、提升认知、提早识别),支持与沟通(咨询参与、沟通能力、支持网络),应对与调适(压力应对、情绪管理、心境塑造),效能与弹性(提升技能、提高韧性、增强信心)4个主题.结论 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理论框架的构建为深化对其心理健康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逻辑基础,为孕产妇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6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康复效果、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50.1±5.7) vs. (44.2±6.2)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量表[(36.8±4.6) vs. (30.6±5.3)分]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15.2±5.0) vs. (18.5±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9.3±1.0) vs. (11.2±1.2)分]、抑郁[(8.1±1.3)vs. (10.2±1.0)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功能[(75.4±5.2)vs.(69.8±7.3)分]、生理职能[(72.7±6.0)分vs. (64.3±5.6)分]、躯体疼痛[(78.6±6.9) vs. (72.8±6.6)分]、总体健康[(78.5±7.5) vs. (64.8±6.7)分]、活力[(75.3±7.4) vs. (64.3±7.3)分]、社会功能[(72.5±7.6) vs. (58.1±6.5)分]、情感职能[(61.5±6.2) vs. (57.3±6.7)分]、精神健康[(66.7±7.7) vs. (58.2±6.7)分]领域及生活质量总均分[(72.3±9.5) vs. (63.7±12.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效果,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社交能力缺陷与核心症状、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青少年的社交能力特征及其与核心症状、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门诊就诊的6~13岁ADHD患儿59名作为ADHD组,同时社区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2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社会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SNAP-Ⅳ评定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评估两组被试的社交能力、核心症状及情绪和行为问题。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非参数检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社交能力、情绪和问题行为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DHD组社交能力与其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等之间的关联,使用广义线性回归分析ADHD组性别、年龄、智商、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结果:ADHD组患儿SRS总分[65(42,83)分]及社交知觉[10(8,13)分]、社交认知[13(9,19)分]、社交沟通[19(11,29)分]、孤独症样行为[9(5,14)分]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TD组[38(27.5,59.5)分,7(4,12.5)分,8(6,15)分,12(6.5,20)分,4(2,11)分]( Z=-2.97,-2.75,-2.41,-3.01,-2.64,均 P<0.05)。ADHD组患儿SDQ困难总分及影响因子、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TD组( Z=-5.80,-6.89,-2.82,-8.59,-2.52,-3.81,均 P<0.05)。ADHD组患儿SR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SNAP-Ⅳ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 r=0.33~0.71,均 P<0.05)。SRS总分、社交沟通量表得分与SDQ困难总分、影响因子、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29~0.65,均 P<0.05),社交知觉与困难总分、多动、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56,0.32,0.45,均 P<0.05),社交认知、孤独症样行为分量表得分与困难总分、影响因子、情绪、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27~0.55,均 P<0.05),社交动机分量表得分与困难总分、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29~0.55,均 P<0.05)均呈正相关;SR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亲社会行为分量表得分( r=-0.63~-0.49,均 P<0.05)均呈负相关。SRS总分受到性别、年龄、对立违抗、情绪、多动、同伴交往( B=0.05~0.23,均 P<0.05)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分量表( B=-0.07, P<0.05)负向影响。 结论:ADHD儿童常常存在明显的社交能力缺陷,与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均有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为对立违抗、情绪、同伴关系,保护因素为亲社会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于2017年12月实施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3例IPAH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53例IPAH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在干预前、出院1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简明健康量表(SF-36)、6 min步行距离(6MWD)及Borg呼吸困难评分(B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住院及出院1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ESCA量表中自理技能、自理概念、自理责任、健康知识及自理能力总评分得分分别为(35.52±2.16)、(22.32±1.55)、(27.15±2.02)、(48.67±2.85)、(130.67±3.38)分,SF-36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精力、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整体健康得分分别为(74.73±12.83)、(71.79±11.31)、(72.06±11.43)、(69.67±10.54)、(71.23±10.72)、(72.43±13.30)、(65.45±14.27)分,6MWD距离(512.67±86.85)m,BS得分(3.79±0.8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住院及出院1个月期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能够提升IPAH患者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和首发精神病患者情绪识别过程的时效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人群、首发精神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在情绪识别过程中的耗时和准确率的特征。方法:2015~2017年经前驱期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prodromalsyndromes,SIPS)临床访谈后入组临床高危人群50例,经定式临床访谈诊断表(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5,SCID)诊断入组首发未服药的精神病患者50例,同时招募健康对照50例。以情绪的眼神图片为线索,结合认知功能变量,自编基于电脑化的评估和时间记录系统,比较三组间情绪识别准确率及其耗时性特征。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三组样本的情绪识别准确率和耗时特征采用one-way ANOVA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对三组被试的情绪识别准确率和耗时特征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高危人群组[(65.1±10.4)%]、健康对照组[(72.5±6.6)%]和首发患者[(50.3±21.6)%]在眼神阅读准确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高危人群和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低于高危人群(均 P<0.05)。在眼神性别判断准确率上,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6±26.0)%,(92.7±3.7)%,(91.8±4.4)%](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首发患者眼神性别判断准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高危人群(均 P<0.05)。(2)高危人群组[(12.4 ±11.2)s]、健康对照组[(6.9 ±1.7)s]和首发组[(10.3 ±6.0)s]在眼神阅读耗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高危人群眼神阅读耗时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在眼神性别判断耗时上,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4)s,(0.8±0.2)s,(1.6 ±1.2)s](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首发患者眼神性别判断耗时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危人群(均 P<0.05)。(3)高危人群眼神阅读准确率与眼神阅读耗时呈负相关( r=-0.175, P=0.225),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与眼神阅读耗时呈正相关( r=0.503, P<0.01),健康对照眼神阅读准确率与眼神阅读耗时不相关( r=-0.104, P=0.471)。 结论:情绪识别能力在精神病发作过程中表现出时效降低的特征,高级复杂认知测评需要引入时间维度的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类型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类型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健康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压力知觉量表、简易疲乏量表、建议创伤后成长量表及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数量表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应激反应类型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收集,对甲状腺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类型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该院收治的86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类型1(高负性低成长)共10人(11.63%),类型2(中负性高成长)共44人(51.12%),类型3(低负性中成长)共32人(37.25%);不同应激反应类型之间各项应激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出院时(T2)的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LIC)总平均分为(113.79±20.45)分,显著低于入院时(T1)的(122.17±19.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工作压力显著呈正相关( P<0.05);不同应激反应类型甲状腺癌患者的FLIC总分、心理健康、社会关系、躯体健康能力及癌症造成的负担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住院时与出院时其FLIC总分、躯体健康能力及癌症造成的负担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不同应激反应类型的甲状腺癌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重视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护理,尽早识别高负性及低成长的患者并给予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缓解其负性情绪,纠正其负性应激反应状态,加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以提升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健康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ICU患者早期活动策略依从性、临床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健康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ICU患者早期活动策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舟山市中医院2017年3-12月收治的ICU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健康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和早期活动。对比两组早期活动策略依从性、临床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Barthel)评分。结果:干预组早期活动策略依从性(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687, P<0.05);干预组机械通气天数[(5.62±2.65)d]、入住ICU天数[(7.58±2.14)d]、住院总天数[(14.27±3.0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1±2.73)d、(10.23±2.76)d、(18.98±3.26)d,早期活动天数[(5.57±1.37)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25±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86、4.183、5.789、8.990,均 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有提高(均 P<0.05),且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评分均有所提高,SAS、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健康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应用于ICU早期活动策略,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自理能力及认知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