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29a-3p靶向 SGMS2调控PCOS卵巢颗粒细胞慢性炎症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miR-29a-3p/ SGMS2轴对人类卵巢颗粒样肿瘤细胞系(human ovarian granulosa-like tumor cell line,KGN)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 方法:通过构建并验证过表达和敲低miR-29a-3p及 SGMS2转染KGN细胞模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 miR-29a-3p与 SGMS2的结合;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免疫荧光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Ki67蛋白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和鞘磷脂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Caspase-3、cleaved-Caspase-3、 SGMS2和p-p65蛋白表达。 结果:miR-29a-3p与 SGMS2之间存在位点结合,且能够负向调控 SGMS2的表达水平。KGN细胞中过表达 SGMS2能够增高其吸光度值( P=0.007),并增强其PCNA和Ki67蛋白的免疫荧光强度(均 P<0.001);过表达 SGMS2能够降低KGN细胞的凋亡率( P=0.001),升高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鞘磷脂的表达水平(均 P<0.001)。过表达 SGMS2时KGN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 SGMS2蛋白表达量升高( P=0.001, P<0.001, P<0.001)。而敲低 SGMS2时,以上结果具有与过表达 SGMS2相反的变化趋势。 结论:miR-29a-3p与 SGMS2之间存在靶向负向调节关系, SGMS2能够促进KGN细胞的炎症反应,可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提供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试筛选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已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活检(SAF评分)结果分为NAFL组(22例)及NASH组(18例),对比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T2DM发生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结果:NASH组肝硬度、NASH评分、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NAFL组( t=-2.76~-2.06,均 P<0.05)。磷脂酰胆碱(PC)(35∶4)、PC(36∶1)[PC(18∶1/18∶0)]、PC(38∶3)、PC(44∶5)、磷脂酰乙醇胺(PE)(36∶2)、PE(34∶1)[PE-NMe2(18∶1/16∶0)]、PE(34∶1)[PE(20∶1/14∶0)]、磷脂酰丝氨酸(33∶0)、甘油三酯(TG)(54∶2)、鞘磷脂(sphingomyelin)(37∶1)、SM(39∶1)、SM(40∶1)、葡萄糖神经酰胺(40∶2)在NASH组均高于NAFL组( t=-2.930~-1.380,均 P<0.05);PC(38∶5)、PC(38∶6)、TG(52∶4)、TG(54∶4)、TG(54∶5)、TG(57∶6)、TG(58∶4)、TG(60∶6)水平在NASH组降低( t=1.982~2.431,均 P<0.05);PC(36∶1)[PC(19∶1/17∶0)]、PE(38∶1)、PE(39∶1)、TG(52∶1)、棕榈酰基苯丙氨酸水平在NASH组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9~-2.837, P<0.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升高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为NASH的危险因素[ OR(95 %CI):1.213(1.076~1.301)、1.119(1.015~1.243),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85,灵敏度均为94.4%,特异性均为72.7%,均高于谷丙转氨酶、AST及GG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4、0.741;灵敏度分别为:72.2%、77.8%、77.8%;特异性分别为:68.2%、63.6%、68.2%)。 结论:T2DM患者中,与合并NAFL相比,NASH时出现变化的血清脂质主要是甘油磷脂、鞘脂和TG。在T2DM脂肪肝患者中,PC(36∶1)、PE(38∶1)可能成为诊断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酸性鞘磷脂酶缺乏症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酸性鞘磷脂酶缺乏症(acid sphingomyelinase deficiency,ASMD)通常被称为A型和B型尼曼匹克病,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溶酶体储存障碍性疾病。ASMD是由编码溶酶体酶酸性鞘磷脂酶的 SMPD1基因突变引起,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鞘磷脂在细胞内沉积有关。ASMD分为婴儿神经型、中间型和慢性内脏型。目前,国内外对ASMD的认识尚不足,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该病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加深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例儿童尼曼-匹克病A型的基因分型和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NPD)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一种罕见的糖脂代谢异常疾病 [1]。根据临床症状及基因突变的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A型和B型是由于SMPD1 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酸性鞘磷脂酶(acid sphingomyelinase,ASM)缺乏,引起神经鞘磷脂代谢障碍,使得后者在单核-巨噬细胞内蓄积,从而出现肝脾肿大等症状 [2]。C型是由于NPC1或NPC2基因突变导致胆固醇转运障碍,从而在细胞内大量沉积 [3]。临床上以A型多见,A型与B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神经系统受累,B型患者一般智力正常,发病晚,症 状轻,病程进展慢 [4]。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现对我院5年来确诊的2例NP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磷酸鞘氨醇受体2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脑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80~320 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5):假手术组(S组)、心脏停搏复苏组(CAR组)和S1PR2拮抗剂JTE013组(JTE组)。采用经食道心脏起搏法建立大鼠心脏停搏模型,并进行心肺复苏。复苏即刻,JTE013组腹腔注射10 mg/ml JTE-013 1 ml;S组和CAR组腹腔注射等容量DMSO。分别于复苏后24和48 h时采用条带移除实验评价神经功能;于复苏后48 h时处死大鼠,检测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层组织S1PR2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明胶酶谱法检测皮层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 结果:与S组比较,CAR组和JTE组复苏后24和48 h时条带移除时间延长,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皮层组织S1PR2表达上调,MMP-9活性升高,occludin表达下调( P<0.05);与CAR组比较,JTE组复苏后48 h时条带移除时间缩短,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皮层组织S1PR2表达下调,MMP-9活性降低,occludin表达上调( P<0.05)。 结论:S1PR2参与了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脑损伤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MPD3在肿瘤中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鞘磷脂磷酸二酯酶3(SMPD3)编码的中性鞘磷脂酶2(nSMase2)作为调节细胞生长变异、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信使分子神经酰胺的关键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SMPD3甲基化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过程使基因表达紊乱介导癌症发生,同时SMPD3还通过其水解产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生长周期停滞。另一方面,SMPD3还与外泌体分泌、炎症反应及肿瘤细胞增殖等促癌过程密切相关。主要对SMPD3在肿瘤疾病中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强对SMPD3在不同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角色的认识,为肿瘤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槲皮素促进CPZ诱导脱髓鞘模型小鼠髓鞘再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 CPZ)诱导脱髓鞘模型小鼠髓鞘再生的影响。方法:将5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给予0.2% CPZ饲料进行喂养以诱导小鼠脱髓鞘模型。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灌胃槲皮素溶液25、50、100 m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灌胃5周,每周记录小鼠体重,并进行转棒实验。5周后取材,采用快蓝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胼胝体髓鞘病理学改变,并计算G-ratios值;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小鼠胼胝体区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oligodendrocyte transcription factor 2, Olig2)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脑组织MBP与环核苷酸-3'磷酸水解酶(cyclic nucleotide-3'phosphate hydrolase, CNPase)蛋白表达。结果:第2~5周,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中、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升高( P<0.01),转棒维持时间延长( P<0.01);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胼胝体脱髓鞘评分[(2.23±0.25)分、(1.50±0.15)分、(1.14±0.97)分比(2.83±0.18)分]降低( P<0.01)、G-ratio值[(0.75±0.05)、(0.75±0.08)、(0.73±0.08)比(0.87±0.05)]降低( P<0.01);槲皮素中、高剂量组小鼠胼胝体区MBP[(37.40±2.41)、(37.40±1.14)比(24.40±3.65)]、Olig2[(7.40±1.14)、(4.60±1.14)比(2.80±0.84)]阳性表达升高( P<0.05),脑组织MBP蛋白[(1.32±0.12)、(0.80±0.34)比(0.21±0.07)]、CNPase蛋白[(0.72±0.13)、(1.06±0.36)比(0.36±0.21)]表达升高( P<0.05)。 结论:50、100 mg/kg剂量的槲皮素可减轻CPZ诱导的脱髓鞘模型小鼠的髓鞘损伤,促进髓鞘再生,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香芍颗粒对脑卒中后抑郁小鼠行为和内侧前额叶皮质OPCs、OLs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香芍颗粒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小鼠行为和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少突胶质细胞(OLs)的影响。方法:8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PSD+PBS组和PSD+香芍组,每组20只。采用MCAO后轻度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和孤独饲养的方法构建PSD模型。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改良神经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TTC染色评估MCAO模型,采用体质量、糖水偏好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估PSD模型。PSD建模后4组小鼠均灌胃28 d,假手术组、MCAO组、PSD+PBS组给予溶剂(PBS)0.2 mL灌胃,1次/d;PSD+香芍组按照60 mg/kg剂量将香芍颗粒溶于0.2 mL PBS中灌胃,1次/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PFC中OPCs和OLs的数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mPFC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1)模型验证结果:激光散斑成像实验观察到小鼠在MCAO术前、术中及再灌注后手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的明显改变;MCAO组、PSD+PBS组、PSD+香芍组小鼠中TTC染色后均观察到典型的红色非梗死区和白色梗死区;MCAO组、PSD+PBS组、PSD+香芍组小鼠mNSS评分均>4分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MCAO模型构建成功。PSD建模后治疗前,4组小鼠行为学评估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和MCAO组相比,PSD+PBS组和PSD+香芍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糖水偏好度明显降低,悬尾不动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PSD模型构建成功。(2)治疗后小鼠行为学实验结果:治疗28 d后,4组小鼠体质量、糖水偏好度和悬尾不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PSD+PBS组相比,PSD+香芍组小鼠体质量和糖水偏好度明显上升,悬尾不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4组小鼠mPFC中OPCs(Olig2 +PDGFRa +)数量、增殖性OPCs(Ki-67 +PDGFRa +、EdU +PDGFRa +)数量、OLs(Olig2 +CC1 +)数量,以及MBP蛋白相对表达量、p-PI3K、p-AKT、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PSD+PBS组比较,PSD+香芍组小鼠上述细胞数量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香芍颗粒可通过激活mPFC区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OPCs增殖和OLs成熟,进而发挥治疗PSD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串联质谱标签技术筛选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筛选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0例脱髓鞘疾病患者(脱髓鞘组),包括1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GBS亚组)与10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MS亚组)。以及10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NND)患者(NND组),通过TMT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脱髓鞘组与NND组、GBS亚组与MS亚组间具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差异倍数>2或<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借助String数据库对组间差异蛋白质所参与的通路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另选择同期就诊的80例脱髓鞘疾病患者(脱髓鞘病验证组)以及4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用于血脂一般指标的回顾性分析,脱髓鞘病验证组包括40例GBS患者(GBS验证组)及40例MS患者(MS验证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脂一般指标对脱髓鞘病诊断及GBS与MS间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经TMT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出362种蛋白质,脱髓鞘组与NND组比较共有101个差异蛋白,GBS亚组与MS亚组比较共有45个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脱髓鞘组与NND组相比,富集度前5条通路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受体复合物、胆固醇输入负调控、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清除负调控、含甘油三酯丰富的脂蛋白颗粒重构、胆固醇逆向转运。GBS亚组与MS组相比,富集度前5条通路为高密度脂蛋白颗粒受体结合、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重塑负调控、胆固醇输入负调控、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清除负调控、中等密度脂蛋白颗粒。KEGG富集分析显示,脱髓鞘组与NND组的差异蛋白富集到8条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补体和凝固级联反应、细胞外基质及其受体交互、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胆固醇代谢、Ras信号通路、吞噬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GBS亚组与MS亚组的差异蛋白富集到9条通路,为胆固醇代谢、补体和凝固级联反应、血小板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维生素消化吸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脂肪消化吸收、轴突引导、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通路。脱髓鞘病验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po)B水平较高( 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apoA1水平较低( P均<0.01)。GBS验证组与MS验证组比较,LDL-C及apoB水平较高,HDL-C及apoA1水平较低( P均<0.05)。TG、TC、HDL-C、LDL-C、apoA1与apo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病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643、0.798、0.703、0.806、0.708和0.868。HDL-C、apoA1、LDL-C及apo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与GBS与MS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2、0.653、0.632、0.695和0.718。 结论: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疾病患者与NND、GBS与MS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存在差异,且差异蛋白主要存在于血脂代谢相关通路,血脂相关指标或可作为今后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头颅影像学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头颅影像学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74例初诊SLE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情况分为头颅影像学异常组和头颅影像学无异常组,对2组SLE患儿初诊前病程、性别、皮疹、关节肿痛、脱发、肺间质病变、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铁蛋白(FER)、血清补体(C 3、C 4)、抗心磷脂抗体(AC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等指标进行描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74例初诊SLE患儿均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其中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 )52例、CT 22例,异常36例(48.6%),包括MRI 27例(51.9%)和CT 9例(40.9%)。36例头颅影像学异常SLE患儿中,MRI以脱髓鞘病变及脑沟增宽(脑萎缩)为主,CT以脑沟增宽(脑萎缩)为主;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1例,包括头痛17例、头晕11例、抽搐3例、昏迷1例。2组SLE患儿比较,初诊前病程、性别、皮疹、关节肿痛、脱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6例头颅影像学异常的初诊SLE患儿合并肺间质病变20例,其中4例出现肺出血;38例头颅影像学无异常的初诊SLE患儿中合并肺间质病变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Hb、ESR、FER、C 3、C 4、ACA、ALT、AST、TG、HDL、LDL、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儿童SLE头颅影像学异常特别是MRI异常出现较早,可发生于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之前,并与血液系统异常及肺部病变等重要脏器损害相关,早期发现有可能改善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