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苦微辛"治法在外感病治疗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叶桂提出"轻苦微辛"治法,意指味微苦、微辛,性质轻清药物配伍,可入上焦、中焦调节气机,即强调秉持方药作用的"流动"之性.常用药物如杏仁、白蔻、橘红、桔梗、郁金、枳壳、栀子、淡豆豉等,方剂如栀子豉汤及其变方、三仁汤等.临床可用于温热、湿热类邪气郁痹上焦所致中焦乃至三焦气机不利之外感病,且无伤正之痹,为外感病辨治开拓了思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叶桂"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理论探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与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1/13
提出干燥综合征外感燥邪、内伤精血、禀赋阴虚、情志异常的发病观,认为本病有干涩不通、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并根据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理论,将干燥综合征分为上燥与下燥辨治.临证治疗时顺应五脏刚柔特性,用药柔静凉润,忌刚动温燥,重视血肉有情之品.上燥以桑杏汤清气润燥,翘荷汤辛凉清上,沙参麦冬汤养阴生津;下燥以复脉汤充养五液,六味地黄丸滋肾填精,五仁丸润燥养血,为干燥综合征辨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古医籍疫病舌象临床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系统整理和挖掘疫病的舌象表现、治疗思路及用药规律,旨在让疫病舌象理论在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及疫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发挥更大作用.方法:采用文本挖掘和语义网络构建方法,分析总结历代涉及"疫病"的古医籍中疫病"舌象"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方药中的舌与方药等信息的直接关系.挖掘疫病舌-方药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其规律.结果:涉及疫病"舌象"的古医籍有39部,其中晋代1部、唐代2部、宋代2部、元代1部、明代10部、清代25部.涉及方药12部,频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承气汤(81次)、达原饮(37次),再为白虎汤、至宝丹、生脉散、六味地黄汤.药物依次为大黄(51次)、石膏(48次)、犀角(41次),再为连翘、生地黄、黄连、黄芩、甘草、柴胡、知母、银花、玄参、花粉、麦冬、葛根、桔梗、薄荷.与舌象关联的方药节点频度最高,达10次以上的是石膏、连翘,其次为玄参、知母、黄芩、黄连、大黄、生地黄、犀角、甘草,再为牡丹皮,节点度7次有花粉、银花、赤芍、麦冬、柴胡、牛蒡子和凉膈散、达原饮;节点度6次有贝母、石菖蒲、桔梗、天花粉和白虎汤.舌黄、或伴见芒刺、或舌苔黑、或舌燥关联度最高方剂为承气汤;舌苔白或舌粉腻苔关联度最高方剂为达原饮.结论:疫病舌象理论可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迅速辨证提供指导,为选方用药加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翘荷汤合化肝煎加减治疗灼口综合征验案1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一种慢性疼痛性疾病,好发于舌部,多为烧灼样疼痛,可有口干、味觉异常等伴随症状,无明显临床病损,组织病理无特异性,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又称"舌痛症",为口腔科常见病,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发病率较高.本病病因复杂,与局部刺激因素、真菌感染、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精神心理异常等相关[1],发病机制不清,缺乏特异治疗方法.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滋阴清热、疏肝解郁、补气健脾、泻火解毒、清利湿热等法,从心、脾、肝、肾论治,常用一贯煎、连梅汤、黄芪建中汤、逍遥散、血府逐瘀汤、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丸等加减,或采用自拟方[2-5].导师蔡春江主任中医师主从心、肝、肺论治,认为其证属湿热偏盛者,当以泻火为主,兼清湿热,选用翘荷汤合化肝煎加减治疗,每每获效.现举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足口病中医治疗方药的温病学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近5年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文献研究,从温病学角度挖掘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近5年中医治疗手足口痛的文献,筛选出中药处方完备且临床疗效明确的40篇论文,通过Excel2007统计药物使用的频次,对其中频次较高的药物和药对与经典方进行比照并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出现频率较高排在前几位的依次为甘草、银翘、金银花、黄芩、薄荷、藿香等,且这些药物存在于银翘散合藿朴夏苓汤的合剂中.结论:手足口病治疗应以清热解毒、透疹、祛湿为主,银翘散合藿朴夏苓汤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良好,且没有不良反应,可以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丁元庆从三阳论治痤疮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丁元庆认为痤疮属于阳证而好发于三阳经循行之处,三阳气机郁闭,郁而化热化火,火热内结是痤疮发病的病机关键,热结、瘀阻、滞毒于三阳经脉,外蒸而结于肌肤是痤疮的病理基础.临证从三阳论治,针对郁热、火热、湿热、毒热病机,太阳痤疮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翘荷汤、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化裁;阳明痤疮用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桃核承气汤或茵陈蒿汤合桃核承气汤、三物白散或小陷胸汤、清胃散合升麻鳖甲汤化裁;少阳痤疮用柴胡陷胸汤、柴胡桂枝汤、桂枝茯苓丸合三物白散化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洪广祥国医大师诊治慢性咳嗽的方药规律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诊治慢性咳嗽的方药规律.方法 收集洪广祥教授诊治慢性咳嗽的医案.运用中医丹歌智慧诊疗云平台,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诊治慢性咳嗽的方药规律.结果 共选取105例慢性咳嗽病案, 使用方剂36个, 中药138味.最常用的前5位的方剂分别是温肺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清咽利窍汤、窍痒煎、益气护卫汤.常用的前13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法半夏、生姜、麻黄、枳实、苏叶、天浆壳、矮地茶、薄荷、桔梗、细辛、木蝴蝶、杏仁.结论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洪教授诊治慢性咳嗽, 非局限于某方某药, 而是重在辨证论治, 同病异治, 灵活应用经方、验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健脾为先论治难治性膜性肾病撷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特发性膜性肾病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疗效较好,脾肾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健脾补肾是其基本治法.笔者以李东垣脾胃论及其阴火学说指导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形成了较为系统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思路与方案,今归结为如下几点:(1)健脾为先,补益脾肾畅气机,常用方为补中益气汤、半夏泻心汤、逍遥散等方加减;(2)升阳除湿,甘温健脾散阴火,常用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健脾祛湿和络方等方剂加减;(3)祛风和络,固御肌表断诱因,益气祛风固表常用生黄芪、白术、苏叶、防风、荆芥、连翘等药;风邪客肾络者常用防己、穿山龙、蝉蜕、地龙、荷叶等药;(4)治病求本,因人而异调体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牛蒡翘荷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牛蒡翘荷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2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牛蒡翘荷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2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记录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外周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退热、咽痛缓解及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RP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第1、3天,2组外周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观察组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75%,对照组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牛蒡翘荷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相较于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效果更好,能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减少抗病毒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蝉蜕运用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梳理《医学衷中参西录》关于蝉蜕的论述,发现张锡纯认为蝉蜕乃治温病之要药,在表可发之、在里可透之;温病初起时常用三钱,太阳阳明合病时常用二钱;治温病时宜去足,取透疹止痒、明目退翳功效时宜留足.张锡纯擅于经方中配以蝉蜕,如白虎汤加蝉蜕、连翘,以及葛根芩连汤加蝉蜕,还创制含有蝉蜕的新方,如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和解汤、上下分消方、清疹汤、磨翳水、温病遗方,主要配蝉蜕以连翘、薄荷、僵蚕、蛇蜕,并取得一定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