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2019年北京市死因登记数据准确性评价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医疗机构院内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死因登记资料的准确性,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报告质量.方法 针对2018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发生在医院内的4654例死亡病例,专家通过查阅病案资料完成死因链的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及编码,以此为金标准与原死亡证比较来判断原死亡证填报的准确性,并以Kappa值进行评价.结果 常规报告根本死因判断准确性为82.08%,其Kappa值为0.815(p<0.05);常规登记报告低报了损伤和中毒(-13.8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7.50%)、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28.13%);高报了呼吸系统疾病(15.03%)、精神和行为障碍(17.65%)、起源于围生期的情况(20.00%)和寄生虫疾病(66.67%);疾病细分类后,从常规报告与专家诊断错报情况来看,前列腺癌、肺炎、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错报比例均远大于10%.其中常规报告低报最多的是前列腺癌(33.33%),高报最多的是肺炎(43.59%).结论 北京市死因填报准确性很高,死因登记资料准确可靠.本次研究中发现的死亡证填报问题,可以在今后培训中有针对性的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上肢抬举作业人员的穿戴式辅助装置设计及人机工程仿真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针对上肢抬举作业人群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高发的问题,设计一种穿戴式辅助装置。该辅助器具通过扭转弹簧机构,对作业人员上肢进行托举,降低手臂肌肉的紧张程度,通过可调节高度的背部支架,适应不同身高的穿戴者。应用SoildWorks软件构建辅助装置3D模型,以Jack为主要仿真工具,调整辅助装置与数字模拟人之间的相对位置及约束,对上肢抬举作业虚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穿戴辅助装置前后数字模拟人的《快速上肢评估量表》(RULA)评分、Krist舒适度评分、双手可达域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穿戴式辅助装置对于降低上肢抬举作业人群WMSDs风险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离心的方法从自体血中制备出来的高浓度血小板血浆,其注射疗法可增强组织修复和再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肌腱和筋膜损伤、椎间盘源性疼痛等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疾病。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按照不同设备参数要求,规范操作方法和流程。注意安全性评价和预防不良反应,适时进行疗效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异体骨复合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恶性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中长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异体骨复合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恶性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就诊的股骨远端恶性肿瘤并接受同种异体骨复合假体重建的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22.3±11)岁(范围11~42岁),体质指数(19.3±3.4)kg/m 2(范围14~27 kg/m 2)。病理类型:骨肉瘤18例,Ewing肉瘤1例。骨肿瘤Ennecking分期:ⅡB期17例,Ⅲ期2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假体和患者生存情况和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功能评分评价肢体功能。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87.3±39.8)min(范围110~260 min),术中出血量为(284.9±87.0)ml(范围200~500 ml),输血量为(327±213)ml(范围100~800 ml)。股骨近端剩余长度为(153.7±26.6)mm(范围93~190 mm),异体骨长度为(84.1±24.6)mm(范围39~134 mm)。19例患者中9例(47%)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6.7±4.8)个月(范围10~25个月),其中7例延迟愈合,愈合时间为(18.4±4.0)个月(范围15~25个月);剩余10例为异体骨与宿主骨不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0.7±20.2)个月(范围56~121个月)。随访过程中3例因骨肿瘤肺部转移而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术后57个月、63个月和59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生存率为84%(16/19),16例患者MSTS 93功能评分为(24.3±2.4)分(范围21~28分),优良率为100%(16/16)。7例患者接受翻修手术,3例为无菌性松动、3例为异体骨与宿主骨交界处假体柄断裂、1例为假体周围感染,其中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因术前放疗导致局部软组织条件较差,经两次翻修手术感染得到控制。5例采用同种异体骨复合假体翻修,2例采用带皮质钢板或锁定钉的短柄巨型假体翻修。翻修术后股骨近端剩余长度为(143.4±31)mm(范围91~175 mm),异体骨长度为(92.6±26.6)mm(范围61~123 mm),7例翻修患者仍在持续随访中。术后无一例出现肺感染、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异体骨复合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恶性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术后患者生存期满意,肢体功能良好,但假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通过翻修进行二次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盆原发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骨盆肿瘤预后因素及外科边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整块切除手术治疗骨盆原发恶性肿瘤患者(20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208例患者中,初次治疗183例,外院治疗后复发25例。根据Enneking分期,IB期110例,ⅡB期98例。Ⅰ区(髂骨)切除19例,Ⅱ区(髋臼周围)切除1例,Ⅲ区(耻、坐骨)切除15例,Ⅰ+Ⅱ区切除29例,Ⅱ+Ⅲ区切除71例,Ⅰ+Ⅳ区(骶髂关节)切除29例,Ⅰ+Ⅱ+Ⅲ区切除35例,Ⅰ+Ⅱ+Ⅳ区切除3例,Ⅰ+Ⅱ+Ⅲ+Ⅳ区切除6例。外科切缘为囊内7例,污染边缘21例,边缘67例,广泛113例。全组208例患者术后局部复发37例(17.8%),包括最终截肢12例,再次切除25例,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9.4%。边缘切除患者5年复发率(22.3%)高于广泛切除患者(4.3%),5年无复发生存率(77.7%)低于广泛切除患者(95.7%,均 P<0.05);R0切除与R1切除患者的5年复发率(分别为11.1%和60.7%)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8 %和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切除后未重建92例,重建116例。至随访结束,208例患者中死亡63例(30.3%),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66.8%和61.3%,其中ⅠB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90.4%,ⅡB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46.8%( 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29例,盆腔脏器损伤1例。最终功能可评价患者132例,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为(25.1±3.6)分。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分期( HR=3.135,95% CI:1.447~6.791, P=0.004)、外科R0/R1边界( HR=0.481,95% CI:0.252~0.920, P=0.027)、肿瘤转移( HR=6.172,95% CI:3.271~11.645, P<0.001)是骨盆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骨盆肿瘤整块切除安全外科边界是控制复发的关键因素;ⅡB期骨盆肿瘤生存率显著低于ⅠB期肿瘤;切口感染是最主要的术后并发症;外科分期、R0/R1边界、肿瘤转移是骨盆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位保留瘤段骨联合髋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近端恶性肿瘤的初步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波灭活原位保留瘤段骨联合髋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技术要点及其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28例股骨近端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男12例、女16例,年龄(65.3±10.9)岁(范围39~85岁)。股骨近端原发恶性肿瘤伴髓腔跳跃灶2例,转移瘤26例;根据微波灭活时是否原位保留瘤段骨分为保留骨量组(18例)和常规手术组(10例)。保留骨量组根据术前CT及MRI评估,原位保留部分瘤段骨,微波灭活后行髋关节置换;常规手术组采用瘤段全切,断端微波灭活后行组配型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的截骨长度、观察术后假体稳定性,并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9±5.9)个月(范围4~24个月)。保留骨量组术中截骨长度(9.2±2.5)cm,常规手术组(15.4±3.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0, P=0.002)。保留骨量组采用普通型髋关节假体5例、组配型髋关节假体13例,2例采用普通型假体患者分别在术后3、8个月出现X线片上截骨面部分骨吸收,假体-骨界面未出现松动、骨折,无疼痛及行走受限;常规手术组10例均采用组配型髋关节假体,1例术后19个月出现行走时疼痛,X线片示假体松动。保留骨量组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为(16.6±1.9)分,良6例、中12例,优良率为33%(6/18);常规手术组(15.5±3.6)分,良3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30%(3/10),两组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4, P=0.366)。保留骨量组术后6个月MSTS评分为(21.7±3.2)分,优3例、良9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6%(12/14);常规手术组(16.5±4.9)分,优1例、良3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44%(4/9),两组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3, P=0.006)。保留骨量组术后1年MSTS评分为(22.3±7.6)分,优8例、良2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3%(10/12);常规手术组(22.1±6.6)分,优3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75%(6/8),两组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6, P=0.957)。术后6个月保留骨量组的MSTS评分中的活动功能、接受程度、支具辅助及行走能力较常规手术组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3, P=0.030; t=2.74, P=0.012; t=2.80, P=0.011; t=2.59, P=0.026)。 结论:微波灭活原位保留瘤段骨联合髋关节假体可增加假体稳定性和减少软组织损伤,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是治疗股骨近端恶性肿瘤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消化内镜护士人体工效学负荷评价量表的研制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编制消化内镜护士人体工效学负荷评价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基于肌肉骨骼损伤发生发展概念模型,通过文献回顾、现场观察等方法构建量表的维度及初始条目池,并通过2轮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表.通过预调查对量表进行最终测试及调整.选取233名消化内镜护士进行调查,完成信效度检验.结果 消化内镜护士人体工效学负荷评价量表包括5个维度,共33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875%.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8~1.00;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6,折半信度为0.846,4周重测信度为0.803.结论 消化内镜护士人体工效学负荷评价量表信效度较高,使用快捷准确、简单易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4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生物制剂的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挖掘4种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生物制剂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上报的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维得利珠单抗的ADE数据,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法(PRR)进行信号挖掘,对ADE的系统器官分类(SOC)进行分类统计.结果与结论 分别检索到上述4种生物制剂ADE报告65 173、247 894、37 596、6 134份,生成1 664、1 731、588、303个ADE信号,分别累及27、27、24、26个SOC.英夫利昔单抗以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的ADE报告数最多,播散型结核信号强度较强;阿达木单抗以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的ADE报告数最多,注射部位丘疹信号强度较强;乌司奴单抗以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的ADE报告数最多,潜伏性结核信号强度稍强;维得利珠单抗以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的ADE报告数最多,治疗反应时间缩短的信号强度较强.临床用药时,除关注常见ADE外,对英夫利昔单抗应警惕滑膜炎、基底细胞癌,对阿达木单抗应警惕滑膜炎、疝气,对乌司奴单抗应警惕肝胆系统疾病,对维得利珠单抗应警惕便血、排便频率增加等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ADE;除乌司奴单抗外,对其他3种药物还需注意与妊娠相关的AD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治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肌骨超声技术(m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KUS)是一种通过高频超声来显示肌肉骨骼系统病变情况的显像技术,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肌肉、肌腱、韧带、关节、骨创伤及外周神经病变以及超声引导介入等疾病的治疗.因其高分辨率、价廉、易操作、无创无辐射及无明显禁忌证等优点,与X线、CT及MRI等相互补充,逐渐成为相关学科疾病的无创性评价肌肉损伤的间接特征的重要技术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恢复肌腱、肌肉结构改变等提供帮助.该技术在肌骨系统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肌骨系统炎症与损伤的量化诊疗评估骨骼系统病变及人体肌骨关节功能的评估等方面应用前景深远.文章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肌骨超声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阐述了肌骨超声的相关应用情况并进行总结与展望,冀望为该技术后续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1990-2019年我国肌肉骨骼疾病负担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肌肉骨骼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全球健康数据交换库(Global Health Data Exchange,GHDx),利用发病率、患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等指标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腰痛、颈痛和痛风等肌肉骨骼疾病负担,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析肌肉骨骼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我国肌肉骨骼疾病标化发病率和DALY率分别为3 764.99/10万和1 585.44/10万,较1990年分别下降17.80%和6.05%.除痛风外,女性各类肌肉骨骼疾病的标化发病率和DALY率均高于男性.1990-2019年肌肉骨骼疾病标化发病率和DALY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0.68%和-0.22%,其中腰痛下降最明显而痛风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骨关节炎、腰痛和痛风可归因于高BMI的疾病负担持续增加,腰痛可归因于吸烟和职业工效学因素的疾病负担下降,痛风可归因于肾功能损伤的疾病负担上升.结论 1990-2019年我国肌肉骨骼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腰痛的疾病负担明显下降,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痛和痛风等疾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