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强CT在预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增强CT在预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增强CT的表现,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的定性差异及测量其相关CT值的定量差异,并对其进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性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否坏死、内壁外壁是否受侵犯、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分层强化、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在组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静脉期最大CT值(P=0.035)、静脉期平均CT值(P=0.043)、静脉期-平扫CT值(P=0.015)、静脉期-平扫CT值除以平扫CT值(P=0.01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得出静脉期最大CT值、静脉期平均CT值、静脉期-平扫CT值、静脉期-平扫CT值除以平扫CT值在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其AUC值分别约为0.741、0.731、0.778、0.792,静脉期-平扫CT值除以平扫CT值诊断效能最好.结论 增强CT部分参数在预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上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验证针刺减少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改善预后的效应.方法:将7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围手术期针刺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于术后6、24、48、72h,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③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的腹胀、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治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6、24、48、72h,治疗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且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LC围手术期针刺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对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气火并治探讨恶性肿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可激活抗肿瘤相关免疫,但同时还可引起非特异性的免疫激活,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发生.认为ICIs生理情况下可归属于中医学补益剂,发挥温阳益气之效,但免疫应答过激时,ICIs则演变成病理之壮火,对机体具有破坏性.结合免疫治疗不同时期和症状发作程度,将irAEs分为症状发作期(壮火食气耗精)和治疗间歇期(伏火散气势危)两阶段,其中阳动为实火致皮肤、口腔黏膜毒性,气郁化火致胃肠毒性,气闭生火致心脏毒性,气阴两虚致火表现为ICIs相关糖尿病.提出"气火并治"为治疗irAEs的总原则,发作期泻火降气祛药毒以除实火,升阳散火透药毒使火郁发之,通阳行气截药毒使火闭可畅,培气清火制药毒以散虚火,从而达到清壮火、解药毒、缓急症之效;间歇期力图微微生火以温阳气、阻伏火、防复燃,最终通过恢复人体生理之"气"与"阳"的平衡以防治irAEs,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衰弱变化趋势的纵向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老年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辅助治疗期衰弱变化的趋势,为扭转衰弱并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胃肠外科16例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纵向质性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多次横断面收集,并纵向连贯分析.结果: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GFI量表测评,共提炼出4个衰弱维度主题及对应8个亚主题:躯体衰弱的变化(趋向好转康复、危害成因多元化)、心理衰弱的变化(正向情绪调整、负向心理推移)、社会衰弱的变化(获得内外力量支持、缺乏同伴有效帮助)、认知衰弱的变化(自我能力肯定、自我效能减低).结论:老年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衰弱发展呈现不同变化趋势,临床医护人员应尽早识别衰弱趋势走向,明确衰弱类别、清晰多维交互关系,采用多模式干预方案实施预见性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消化内科中优质护理是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消化内科患者多为胃肠疾病患者,病因复杂多样,病情容易反复,且治疗和护理时间较长.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由邱晓珏等编写的《消化科护理技术与操作手册》是一部专注于消化科护理的专业书籍,为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技术和操作指导,对优化消化内科护理技术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致痛物质水平和组织灌注及肠道屏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胃肠肿瘤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麻醉对术后致痛物质水平、组织灌注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于六安市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5例.麻醉诱导过程中,A组予以0.08 mg/kg羟考酮,B组予以0.10 mg/kg羟考酮,C组予以0.12 mg/kg羟考酮.分别于麻醉诱导前(S1)、气管插管时(S2)、手术开始后30 min(S3)、术毕(S4)记录3组患者的血流灌注指数(PI),于术前1 d及术后2 d检测致痛物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于术前1 d及术后2、4 d评估肠道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ET)],记录3组患者麻醉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S2、S3、S4时3组患者的PI水平较S,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C组(P<0.05);术后2d,3组患者的血清5-HT、SP水平较术前1 d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C组(P<0.05);术后2、4 d,3组患者的血清DAO、D-乳酸、ET水平较术前l d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C组(P<0.05).麻醉期间,A组、B组、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26.67%、2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0.08 mg/kg或0.12 mg/kg的羟考酮,采用0.10 mg/kg的羟考酮进行麻醉可有效维持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的致痛物质、PI及肠道屏障功能的稳定性,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构本草——薏苡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薏苡仁:功效主要为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症靶为腹泻、关节疼痛、化脓、痤疮、水肿.标靶为胃溃疡、胃肠道肿物、泌尿系感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薏苡仁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糖、降脂、消水肿、抗肿瘤、抗溃疡、止泻、抗炎镇痛、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薏苡仁属于药食同源类药物,毒性普遍较低.临床使用剂量为10~12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薏苡仁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评估新型四环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挖掘新型四环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3种新型四环素所有不良事件(ADE)数据,获取奥马环素、替加环素和依拉环素列为"首要怀疑"报告,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识别5 896份与新型四环素相关的ADE报告,其中替加环素ADE阳性信号99个,奥马环素为37个,依拉环素为8个.3种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存在较大差异.凝血酶时间延长、淀粉酶异常等与替加环素相关性最强;而未执行规定药物剂量和牙齿变色等与奥马环素相关性较强;血纤维蛋白原降低和静脉炎等与依拉环素相关性最高.替加环素主要累及肝胆系统(ROR=7.15)和血液及淋巴系统(ROR=4.95);奥马环素则涉及胃肠系统(ROR=3.32);而依拉环素与各类检查(ROR=2.79)和循环系统(ROR=2.72)相关性强.本研究还发现多个四环素新ADE,如入睡障碍、胡言乱语、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纤维蛋白原降低等.结论 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和累积器官系统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在使用新型四环素类药物时,应结合药物ADE特点进行个体化用药和ADE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的纵向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变化,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纵向质性研究的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住院胃癌患者14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资料进行横断面和纵向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对症状的感知(对胃肠道症状重视不足、既往症状经历的影响、对日常生活影响最大而非最严重症状),认知中的因果推理(成因多元化、无法客观评价自我效能、将症状归因于可控因素),始终存在负性情绪(对罹患胃癌需要手术治疗的恐惧、对术后恢复的担忧、对无法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沮丧),无效应对后的知识需求(采取回避行为、对术前照护知识的需求、对康复知识的需求).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复杂且呈现动态变化,护理人员应关注和分析其变化过程,满足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期的照护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ESCC)的疗效和生存获益情况.方法 将晚期ESCC患者分为对照组(第1天静脉滴注260 mg·m-2白蛋白紫杉醇+第1~5天静脉滴注20 mg·m-2顺铂)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第1天静脉滴注卡瑞利珠单抗200 mg).2组均治疗4个周期,1个周期21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免疫功能(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安全性及生存获益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8和42例.治疗后,试验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9.17%(38例/48例)和62.50%(30例/48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24 例/42 例)和 40.48%(17 例/42 例)](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CD8+分别为1.11±0.29和1.87±0.38,血清糖类抗原199分别为(50.03±6.21)和(36.41±4.87)ng·mL-1,血清癌胚抗原分别为(21.25±3.39)和(14.97±2.85)ng.mL-1,血清糖类抗原125分别为(29.82±4.16)和(20.63±3.34)n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83%(46例/48例)和80.95%(34例/4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均以蛋白尿、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为主,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改善晚期ESCC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