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暴露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紊乱、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暴露、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间的差异,并探究PCBs暴露与PCOS发生及其与炎症、代谢异常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体质量正常PCOS患者(PCOS组, n=30)和非PCOS患者(对照组, n=25),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数据,测定血清中25种PCBs、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并对污染物、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及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PCBs、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睾酮在PCBs同系物总水平(SPCBs)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之间的中介效应。 结果:对PCBs的检测显示PCOS组中8种PCBs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并且 PCBs水平、类二噁英类PCB同系物总和( dl-PCB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37、 P=0.002);PCOS组IL-6、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5、 P=0.021、 P=0.034)。研究人群中, PCBs、 dl-PCB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IL-6、AOPPs、AGEs都和睾酮呈显著正相关( r=0.58, P<0.001; r=0.53, P<0.001; r=0.70, P<0.001; r=0.57, P<0.001; r=0.69, P<0.001; r=0.57, P=0.003)。多因素回归模型中, PCBs( OR=1.016,95% CI=1.001~1.030, P=0.031)、TNF-α( OR=2.415,95% CI=1.058~5.510, P=0.036)、IL-6( OR=1.865,95% CI=1.126~3.089, P=0.015)、AOPP( OR=1.155,95% CI=1.002~1.332, P=0.047)均与PCOS的发生风险有关。睾酮在 PCBs对IL-6的作用中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47.20%)。 结论:PCOS患者血清中PCBs水平显著升高,炎症指标和氧化应激水平也高于非PCOS患者,睾酮在PCBs对IL-6的作用中存在中介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母体炎性暴露对子代小鼠受IRBP抗原诱导的葡萄膜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母体葡萄膜炎暴露对子代小鼠受光感受器间视黄醇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 从本课题组前期获得的受双亲EAU暴露的子代C57BL/6J小鼠眼球的RNA测序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富集分析,确定这些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生物学途径.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分析交集基因以此鉴定出枢纽基因.进一步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确定筛选出的异常表达的枢纽基因是否也在受母体葡萄膜炎影响的子代小鼠中差异表达,最后通过视网膜抗原IRBP651-670 诱导受母体活动期炎症影响的子代以评价母体葡萄膜炎对子代患葡萄膜炎的易感性以及相关免疫效应的影响.结果 从受双亲葡萄膜炎影响的子代小鼠眼球组织中鉴定出 72 个免疫相关差异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以及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进一步进行PPI网络互作分析,筛选出proteasome 26S subunit,ATPase 5(Psmc5)、proteasome 26S subunit,ATPase 3(Psmc3)、proteasome 26S subunit ubiquitin receptor,non-ATPase 4(Psmd4)和proteasome 26S subunit,non-ATPase 8(Psmd8)这4 个枢纽基因.qPCR检测证实受母体葡萄膜炎影响的子代小鼠中也上调表达这 4 个枢纽基因.而且与健康子代相比,150 μg IRBP 抗原诱导可增加受活动期炎症影响的子代EAU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病理组织学损伤(P=0.0087,P=0.0410);另外,受母体活动期炎症影响的子代在IRBP诱导的 EAU 中脾 T 细胞增殖功能增强,其血清中产生的细胞因子 IL-17 和 IL-6 增加(P=0.0450,P=0.0300).结论 母体活动性炎症暴露加剧子代小鼠受IRBP诱导的EAU疾病的严重性,增强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以及血清中IL-17、IL-6的产生,可能与受影响的子代上调表达的4个枢纽基因Psmc5、Psmc3、Psmd4、Psmd8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铅和镉单独或联合暴露致中枢神经毒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12
铅暴露可诱发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线粒体功能紊乱、钙平衡失调、细胞凋亡和坏死、氧化应激、自噬失调、神经炎症及胶质细胞增生,以致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镉暴露可引起神经毒性,其毒作用机制主要与影响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神经炎症、神经递质释放、胚胎神经干/祖细胞分化增殖和内分泌系统等有关.铅镉联合暴露可导致氧化应激增强、细胞凋亡、大脑超微结构改变和表观遗传损伤.本文综述了铅和镉单独或联合暴露致中枢神经毒性机制研究进展,为深入探讨其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1例新生儿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3/8/6
膀胱外翻是以膀胱黏膜裸露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的复杂畸形,临床上比较少见,据统计每4~5万个分娩的新生儿中可出现1例膀胱外翻,男性为女性的1.7~2.3倍;形成膀胱外翻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在胚胎发育期受到影响所致,根据有无尿道上裂可分为完全型与不完全型膀胱外翻[1].由于膀胱处于外翻状态,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口暴露于空气中,容易逆行感染导致上行性肾盂肾炎,肾积水,并出现尿失禁现象,未经治疗者半数因感染死于儿童期[2].手术治疗的目的为修复不完整膀胱及下腹部腹壁缺损;重建患儿排尿系统,让患儿可自主排尿,同时保护肾脏功能[3],避免肾脏功能受到损害,避免出现尿失禁现象,修复患儿阴茎,尽可能获得接近正常的外观及功能.我科于2017年10月收治l例生后12 h的完全型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的男性患儿,并实施了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暴露对BeWo细胞炎症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暴露对人胎盘绒毛癌细胞(BeWo细胞)炎症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BeWo细胞进行培养和相应剂量(0 ~ 750 nmol/L) DON暴露,ELISA法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qPCR法检测基因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环氧酶(Cox)-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Bcl)-xl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 nmol/L DON暴露组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呈显著性改变,即炎症相关基因IL-6、TNF-α和Cox-2在3、12和24 h时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而IL-8仅在暴露24 h时显著上调(P<0.01),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在3、12和24 h时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Bcl-xl的表达在暴露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BeWo细胞DON暴露时炎症反应增强,凋亡被抑制,推测以上结果可能是DON胚胎发育毒性的潜在分子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胶质细胞在脊髓脊膜膨出胎鼠神经损伤中作用的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揭示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MMC)胎鼠小胶质细胞在脊髓内时空分布及相关神经元凋亡因子,以探讨脊柱裂患儿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妊娠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1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孕鼠于妊娠第10天(E10)以维甲酸60mg/kg一次性灌胃,对照组孕鼠同期等量橄榄油灌胃;胚胎第16、18、20、22天(E16、E18、E20、E22)行剖宫产取出胎鼠,将实验组具有MMC表型的胎鼠记为MMC组,将对照组胎鼠记为CRL组,记录胎鼠的成模率、头臀长、体重,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改变,Iba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时间表达趋势,免疫荧光检测E20 Iba1是否与TNF-α共染;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20 Iba1、TNF-α、IL-1β,Cleaved caspase-3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暴露于维甲酸的孕鼠,其子代MMC的发生率为63.7%,MMC胎鼠在宫内发育迟缓,E16~E22各时间段头臀长及体重均较CRL组小(P<0.05).免疫组化示,MMC胎鼠的脊髓在胚胎早期(E16和18)Iba1的表达呈点状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0和E22 MMC组Iba1表达上调,相较于CR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20和E22 MMC组较E18 MMC组Iba1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免疫荧光显示E20 MMC组在脊髓损伤部位增多的TNF-α与浸润的小胶质细胞共染.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20 Iba1及炎症凋亡因子(TNF-α,IL-1β、Cleaved caspase-3)较CRL组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胶质细胞在MMC胎鼠脊髓中的异常活化,可能是促进脊髓损伤的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造成女性生育能力降低的一个常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人工助孕过程中胚胎种植的一个独立因素.雌激素过度暴露、慢性炎症刺激或细胞增殖/凋亡失衡等都可能与其发病机制相关.EP导致不孕的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可能与EP在宫腔内形成占位机械性干扰胚胎着床以及造成子宫内膜微环境发生改变有关.EP恶变的概率很低,多数情况下,直径<1 cm的EP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可以选择期待治疗.而对于不孕女性,首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TCRP),可以提高不孕患者的自然妊娠率和辅助生殖成功率.对于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过程中新诊断的EP患者,目前尚没有一种特定的推荐治疗方案.相关临床研究表明,TCRP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胚胎期砷暴露对成年小鼠海马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胚胎期砷暴露对成年小鼠海马组织神经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砷影响认知发育的毒理学机制.方法 7周龄雌性和雄性ICR小鼠以2:1的比例合笼交配,受孕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低、中、高砷暴露组分别饮用含0.15 mg/L,1.5 mg/L,15 mg/L三氧化二砷的去离子水,攻毒处理至仔鼠出生,试验组母鼠停止砷暴露.各组分别选12只雌性仔鼠,于65日龄麻醉处死并分离海马组织,Trizol法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砷暴露组小鼠海马组织同种异体移植炎性因子-1(Aif-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在低、中、高浓度砷暴露组均升高;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的表达在中浓度砷暴露组中显著升高(P<0.05);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基NR1的表达在中浓度砷暴露组中显著降低(P<0.05);NR2B的表达在中浓度砷暴露组中显著降低(P<0.01).结论 胚胎期砷暴露会引起小鼠成年期海马组织胶质细胞活化继而释放大量促炎症因子,并降低NMDAR有关亚基的表达,这是砷影响小鼠认知发育的分子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受精后2天的斑马鱼胚胎120个,置于12孔板中,每孔10个.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和清热活血方50 μg/ml、100 μg/ml、150 μg/ml、200 μg/ml组,阳性药组给予浓度为50 μg/ml瓦他拉尼(PTK787)3ml,清热活血方各浓度组给予相应浓度清热活血方3ml,各组连续给药72h,每24h更换暴露液,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统计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指数及镜下荧光点数.通过预实验确定清热活血方最大非致死浓度(MNLD)为802μg/ml和最小全致死浓度(MTLD)为2560 μg/ml,在此区间设定8个药物浓度,建立致死曲线,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D50).选用1/10 MNLD(80 μg/ml)、1/3 MNLD(267 μg/ml)、MNLD 3个浓度作为毒性指标观察的给药浓度,给予药物暴露液3ml,连续给药72h,显微镜下计数斑马鱼胚胎心率,并记录各浓度清热活血方对各个脏器系统及其他表型指标产生的影响,包括斑马鱼胚胎卵黄、肠腔、肠褶皱、尾鳍等.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阳性药组及清热活血方100 μg/ml、150 μg/ml、200 μg/ml组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指数及镜下荧光点数均降低(P<0.O1).清热活血方100 μg/ml组、150 μg/ml组、200 μg/ml组之间比较,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各组斑马鱼胚胎镜下荧光点数仅有减少趋势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清热活血方致死曲线可得LD50为1200 μg/ml,安全指数为5.1.与空白浓度比较,清热活血方267 μg/ml、802 μg/ml浓度干预时斑马鱼胚胎心率显著增快(P<0.01),80 μg/ml浓度对斑马鱼胚胎心率影响不明显(P>0.05),267 μg/ml浓度与802 μg/ml浓度对斑马鱼胚胎心率增快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高于267 μg/ml时,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表现出实质性的毒性作用,如肠褶皱消失、肠变性等. 结论 浓度为100 μg/ml的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有较强的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且具有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M2.5气室注射染毒对鸡胚肝脏发育的毒性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大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毒性效应备受关注,其对肝脏发育毒性的机制研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鸡胚暴露于不同剂量PM2.5对鸡胚肝脏发育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受精鸡蛋按照质量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0 mg·kg-1 PM2.5)和0.2、0.5、2.0 mg·kg-1 PM2.5染毒组.通过气室注射染毒建立鸡胚染毒模型,随后放入孵化箱孵化21d,幼鸡孵出后称重记录,计算肝指数.断头处死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孵化幼鸡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孵化幼鸡的血清肝功能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内核因子-κB (NF-κB) p65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0.5 mg·kg-1 PM2.5暴露后,孵化幼鸡的肝细胞排列紊乱,出现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轻微脂肪样变;2.0 mg·kg-1 PM2.5暴露后,肝小叶结构破坏严重,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功能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0.5、2.0 mg·kg-1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0.2、0.5、2.0 mg·kg-1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随着PM2.5剂量的增加,ALT和AST活性相应升高(r=0.731、0.720,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0.5、2.0 mg·kg-1组中的NF-κB p65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0.2 mg·kg-1组(P<0.05);2.0mg·kg-1PM2.5组NF-κB p65蛋白表达量高于0.5 mg·kg-1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0.5、2.0 mg·kg-1组iNOS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PM2.5暴露可引起孵化幼鸡的肝脏脂肪样变和炎症损伤.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NF-κB p65和iNOS的蛋白表达也相应增加,炎症反应可能为PM2.5暴露导致鸡胚肝脏发育毒性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