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circRNA表达谱及cir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子痫前期(PE)孕妇胎盘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谱,构建circRNA-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揭示PE发病的相关通路及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娩的42例PE孕妇(PE组)和3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其胎盘组织。(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其中5对PE组和对照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circRNA谱。(2)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其中6个差异表达circRNA在PE组和对照组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3)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靶miRNA和分析共表达mRNA,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并对差异表达circRNA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Kendall tau-b相关分析检验3个差异表达circRNA与PE发生风险、临床特征的相关性。(5)选择circRNA_05393进行后续功能研究,使用小分子干扰RNA、过表达质粒分别敲低或提高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中circRNA_05393的表达水平,采用穿膜小室(transwell小室)体外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活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成管实验检测细胞的成管能力。结果:(1)高通量测序发现了72个差异表达circRNA,其中35个上调,37个下调。(2)qRT-PCR技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E组孕妇胎盘组织中circRNA_00673(分别为1.306±0.168、2.059±0.242; t=2.356, P=0.021)和circRNA_07796(分别为1.275±0.232、1.954±0.230; t=2.018, P=0.04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circRNA_05393(分别为1.846±0.377、0.790±0.094; t=3.138, P=0.00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3)cir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中包含3个circRNA、8个miRNA和53个mRNA。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方面主要富集于铁离子稳态、动作电位膜去极化和神经元动作电位等通路,细胞组分方面主要富集于皮质细胞骨架,质膜成分等,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富集于电压门控钠通道活性、碱性氨基酸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相互作用网络中的mRNA主要富集于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p53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rcRNA_05393表达下调是PE发生的危险因素( OR=0.044,95% CI为0.003~0.596; P=0.01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ircRNA_05393与PE孕妇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相关( P均<0.05)。(5)敲低或过表达circRNA_05393显著降低或增加HTR-8/SVneo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P均<0.05),但对细胞成管能力、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 P均>0.05)。 结论:胎盘组织中circRNA表达谱的构建、cir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的探索为揭示特定circRNA在PE发生中参与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可能。抑制circRNA_05393可能通过减少滋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来参与PE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2X4信号轴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铁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阐明P2X4信号轴对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成功诱导的帕金森病雄性大鼠模型黑质中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OHDA组(帕金森病组)、携带P2X4基因病毒(P2X4-positive intervention,P2X4-PI)组、P2X4基因空载病毒(P2X4-negative control,P2X4-NC)组、P2X4-PI+6-OHDA组(先注射P2X4基因病毒,2周后注射6-OHDA)以及P2X4-NC+6-OHDA组(先注射空载基因病毒,2周后注射6-OHDA),共6组,每组20只。应用脑立体定位仪分别将上述相应的分组药品定位注射于大鼠左侧黑质。造模完成2周后进行行为学实验,筛选出合格大鼠模型,并进一步通过平衡杆实验评价各组大鼠的始动性及平衡能力。将造模完成且合格的大鼠模型断头取脑,留取脑组织,进行相关处理后保存备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6组大鼠左侧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变化以及P2X4嘌呤受体(P2X4R)、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膜铁转运蛋白1(FP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7 942.0±461.6)相比,帕金森病组(4 724.0±261.1, t=13.17, P<0.01)和P2X4-NC+6-OHDA组(4 470.0±228.9, t=14.21, P<0.001)大鼠左侧黑质中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2X4-PI+6-OHDA组(2 493.0±371.6, t=8.092, P<0.01)大鼠左侧黑质中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少于P2X4-NC+6-OHDA组。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723±0.146、1.369±0.107、1.020±0.059)相比,帕金森病组(2.107±0.070, t=4.368, P<0.05;1.733±0.117, t=4.245, P<0.05;0.783±0.042, t=5.795, P<0.01)和P2X4-NC+6-OHDA组(2.104±0.110, t=4.326;1.737±0.073, t=4.291;0.804±0.037, t=5.282;均 P<0.05)大鼠左侧黑质中P2X4R、DM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FPN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P2X4-NC+6-OHDA组相比,P2X4-PI+6-OHDA组(2.875±0.170, t=8.770;2.845±0.180, t=12.92;0.550±0.040, t=6.216;均 P<0.01)大鼠左侧黑质中P2X4R、DM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FPN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结论:P2X4基因过表达可使大鼠中脑黑质中的DMT1表达上调、FPN1表达下调,从而导致中脑黑质中铁元素的沉积,可能进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造成损伤,最终对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铁蓄积引起骨量下降与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功能改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铁蓄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相关,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存在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异常;本研究希望了解铁蓄积导致骨量下降与造血细胞自噬功能之间相关性,探索骨质疏松症新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雄性小鼠腹腔注射枸橼酸铁铵构建铁蓄积小鼠模型,ELISA检测血清铁蛋白和骨生成指标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micro-CT检测股骨骨密度,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股骨和胫骨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流式成像检测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自噬溶酶体形成;使用造血细胞条件性敲除Atg7基因小鼠Atg7 flox/flox; Vav-Cre(本文以Atg7 -/-表示)对Atg7 -/-小鼠股骨进行micro-CT扫描、股骨和胫骨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 结果:两组比较后铁蓄积组显示:血清铁蛋白升高、血清骨生成指标P1NP表达减低、股骨骨密度下降( P<0.05),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比例异常升高( P<0.05)且伴随细胞凋亡比例增加( P<0.05),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自噬溶酶体形成受抑制;在Atg7 -/-小鼠中,骨髓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铁代谢活动增强,铁载体相关基因Lcn2、膜铁转运相关基因Tfr2,Slc40a1(Fpn1)、Steap3、线粒体亚铁血红素生成通路中酶的调控基因Cpox的mRNA表达均升高,Atg7 -/-小鼠骨量下降( P<0.05)。 结论:铁蓄积导致骨量下降可能与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功能抑制相关;骨髓造血细胞自噬异常与骨量下降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n-seq法筛选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新毒力基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转座子突变文库,筛选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hvKp)的新毒力基因。 方法:构建转座子突变文库,血清处理,通过转座子测序(transposon sequencing, Tn-seq)比较分析血清处理前后各基因突变株在文库中丰度变化,并对筛选出的基因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以处理后丰度低于初始丰度20%为界,共筛选出405个基因,其中351个基因在HS11286、NJST258_1、NTUH-K2044和RJF293等4株参考菌株中保守存在,占86.7%,10个基因为NTUH-K2044和RJF293两株高毒力株共有而低毒力株HS11286和NJST258_1缺失;荚膜多糖基因簇中基因如糖基转移酶基因 wzy、聚集蛋白基因 wzi、荚膜转运蛋白基因 wza等突变株在血清处理后不能检出,气杆菌素、沙门氏菌素等铁载体基因簇在各文库中的丰度变化不超过1倍;KEGG注释结果显示,注释最多的基因为参与氨基酸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 结论:Tn-seq是功能基因筛选的可靠方法,本研究成功筛选出405个hvKp的候选新毒力基因,为后续深入研究hvKp的新毒力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卡尼汀对草酸钙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草酸钙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0、2、4、8 mmol/L)草酸钙对HK-2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胱氨酸转运蛋白系统(XC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的影响,筛选实验最适的草酸钙浓度。将HK-2细胞分为4组:①对照组,细胞贴壁后用正常培养基培养12 h,然后继续用正常培养基;②左卡尼汀组,细胞贴壁后用含5 mmol/L左卡尼汀的培养基预处理12 h,然后更换为含有5 mmol/L左卡尼汀的培养基;③草酸钙组,细胞贴壁后用正常培养基培养12 h,然后更换为含有最适浓度草酸钙的培养基;④草酸钙+左卡尼汀组,细胞贴壁后用含5 mmol/L左卡尼汀的培养基预处理12 h,然后更换为含有5 mmol/L左卡尼汀和最适浓度草酸钙的培养基。4组更换培养基后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或上清液,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醌氧化还原酶(NQO1)、ACSL4、XCT、GPX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相应试剂盒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水平;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二价铁离子探针检测细胞内铁离子蓄积情况。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损伤程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情况。对细胞行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损伤情况;行苏木素染色观察草酸钙晶体黏附情况。结果: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0、2、4、8 mmol/L草酸钙组的ACSL4蛋白表达分别为0.37±0.16、0.68±0.16、0.73±0.09、0.89±0.03,XCT蛋白表达分别为1.11±0.10、0.91±0.14、0.83±0.09、0.80±0.07,GPX4蛋白表达分别为1.23±0.13、0.99±0.17、0.81±0.05、0.72±0.06,与0 mmol/L组相比,2、4、8 mmol/L组ACSL4蛋白表达升高,XCT、GPX4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4 mmol/L组与0 mmol/L组比较差异更显著( P<0.01),故将4 mmol/L作为最适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对照组、左卡尼汀组、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的NQO1水平分别为0.36±0.06、0.54±0.05、0.76±0.07、0.90±0.03,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草酸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草酸钙+左卡尼汀组与草酸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CSL4水平分别为0.66±0.10、0.58±0.08、0.99±0.03、0.77±0.09,XCT水平分别为0.93±0.08、0.85±0.07、0.76±0.06、0.99±0.05,GPX4水平分别为1.10±0.09、1.09±0.09、0.85±0.03、0.99±0.02,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草酸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草酸钙+左卡尼汀组与草酸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左卡尼汀组、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SOD水平分别为(100.00±5.79)%、(105.80±3.26)%、(44.74±7.60)%、(85.01±5.15)%,GSH水平分别为(100.00±4.73)%、(107.10±5.48)%、(53.49±3.98)%、(81.18±5.48)%,丙二醛水平分别为(100.00±2.36)%、(98.00±11.10)%、(129.11±2.59)%、(113.35±5.79)%,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草酸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草酸钙+左卡尼汀组与草酸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活性氧荧光强度分别为(63.98±9.41)AU、(145.41±8.39)AU、(85.37±4.51)AU,亚铁离子荧光强度分别为(39.77±0.68)AU、(68.40±3.14)AU、(48.60±4.30)AU,草酸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草酸钙+左卡尼汀组与草酸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左卡尼汀组、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LDH水平分别为(100.00±5.37)%、(99.50±6.38)%、(153.77±6.06)%、(132.50±5.58)%,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草酸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草酸钙+左卡尼汀组与草酸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草酸钙组的线粒体皱缩,嵴断裂或消失,可见明显的双层膜结构;相较于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线粒体皱缩情况减轻,嵴相对增多,个别可见双层膜结构。DAPI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草酸钙组部分细胞核损伤明显加重;相较于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细胞核损伤明显减轻。晶体黏附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草酸钙组草酸钙晶体呈黑色颗粒状黏附于细胞,汇聚成团;相较于草酸钙组,草酸钙+左卡尼汀组黑色颗粒黏附于细胞的情况明显减轻。 结论:左卡尼汀能够减轻草酸钙诱导HK-2细胞的氧化应激和铁死亡,从而减轻细胞损伤和晶体黏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铁皮石斛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铁皮石斛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麝香保心丸溶液(20 mg/kg)、低剂量铁皮石斛液(10 g/kg)、高剂量铁皮石斛液(30 g/kg)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普通饲料喂养ApoE-/-小鼠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每组 8 只.治疗 4 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小鼠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胸主动脉中胆固醇外转运蛋白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脉内膜脂质斑块形成,斑块内有菱形胆固醇结晶,伴炎性细胞浸润和大量泡沫细胞聚集.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胸主动脉的泡沫细胞沉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TC、LDL-C水平高、HDL-C水平低,ABCA1、ABCG1、PPARγ表达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TG和T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阳性药组、高剂量组ABCA1、ABCG1、PPARγ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皮石斛可改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血脂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动脉病变程度,可能与影响ABCA1、ABCG1 和PPARγ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缺铁性贫血孕妇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膜铁转运蛋白1、对氧磷酶1表达水平及检测意义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膜铁转运蛋白1(FPN1)、对氧磷酶1(PON1)在缺铁性贫血(IDA)孕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IDA孕妇182例为IDA组,根据IDA严重程度将IDA组分为轻度组(80例)、中度组(61例)和重度组(4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73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孕妇血清sTfR、FPN1、PON1水平.比较IDA组和健康对照组贫血相关指标.分析血清sTfR、FPN1、PON1水平与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fR、FPN1、PON1对孕妇IDA的诊断价值.记录所有孕妇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根据最终母婴结局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母婴结局正常组(179例)和母婴结局不良组(76例).比较不同母婴结局孕妇血清sTfR、FPN1、PON1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DA组sTfR、FPN1水平升高,PON1水平降低(均P<0.05).IDA组Hb、MCV、S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sTfR、FPN1与Hb、MCV、SF呈负相关,PON1与Hb、MCV、SF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sTfR、FPN1、PON1对孕妇IDA均有一定诊断效能,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重度组血清sTfR、FPN1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组,PON1水平低于轻度和中度组(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DA组母婴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更高(P<0.05).与母婴结局正常组比较,母婴结局不良组血清sTfR、FPN1水平升高,PON1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血清sTfR、FPN1、PON1在IDA孕妇中均呈异常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对IDA诊断效能较高,且与IDA严重程度和母婴结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铁死亡抑制基因在食管癌中的高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探讨铁死亡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食管鳞癌数据集GSE161533和GSE20347,采用R软件分析获得差异基因(DEGs),将DEGs与铁死亡数据库(FerrDb)中的基因取交集获得食管癌铁死亡相关基因,将获得食管癌铁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Cytoscape筛选铁死亡核心基因及抑制基因,筛选获得食管癌铁死亡抑制基因在癌症基因图谱(TCGA)中进行验证.应用qPCR检测食管癌铁死亡抑制基因在正常食管细胞和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在TE1食管癌细胞系中下调6个食管癌铁死亡抑制基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siRNA阴性对照组(Negative组)和每个siRNA干扰组(包括RRM2-siRNA组、GCLC-siRNA组、TFRC-siRNA组、TXN-siRNA组、SLC7A11-siRNA组和EZH2-siRNA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转染试剂,其余各组使用Lipofectamine 2000(终浓度为3 μL/mL)和siRNA(终浓度为 100 nmol/L)的转染体系转染细胞,转染后分别进行流式细胞学实验、CCK8实验以验证食管癌铁死亡抑制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食管癌铁死亡抑制基因对铁死亡进程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58个食管癌铁死亡相关基因,GO分析显示其主要参与谷胱甘肽跨膜转运、铁离子输运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参与铁死亡、谷胱甘肽代谢、抗叶酸抵抗等信号通路.PPI网络包含54个节点和74条边,局部聚类系数为0.522,PPI富集值为P<0.001.RRM2、TFRC、TXN、EZH2、SLC7A11、GCLC 6个食管癌铁死亡抑制基因,在TCGA数据集的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1),与正常食管细胞系比较,这些基因在食管癌细胞系中表达升高(P<0.05).在食管癌TE1细胞中,应用siRNA分别下调RRM2、TFRC、TXN、EZH2、SLC7A11、GCLC可抑制细胞增殖(P<0.05)、促进细胞凋亡(P<0.05),铁死亡进程标志蛋白GPX4、FIH1表达下调(P<0.05)、ACSL4表达上调(P<0.05).结论 铁死亡抑制基因在食管癌中的高表达可能阻碍了食管癌细胞的铁死亡进程,导致肿瘤发生,抑制这些基因可恢复铁死亡进程,促进细胞凋亡,铁死亡抑制基因有望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高磷诱导下肢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分化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采用m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高磷诱导下肢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VSMCs钙化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将人VSMCs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细胞中加入高磷培养基,对照组细胞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于相同条件下培养.调整 2组稳定转染VSMCs的状态,培养 12 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表现并拍照.采用Hisat2软件筛选DEGs,采用Stringtie软件从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和细胞成分(CC)3个方面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Von Kossa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钙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肿瘤蛋白53(Tp5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PX4)、铁蛋白轻链 1(Ftl1)和糖基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1(GPLD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共2 524个DEGs,其中1 368个DEGs表达上调,1 156个DEGs表达下调;2组细胞DEGs聚类分离明显.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表达上调的DEGs主要参与微管细胞骨架组织的调节、细胞极性、蛋白质定位和细胞周期调控等BP,构建细胞膜部分、微管组织、染色体和着丝粒区等CC,发挥与磷脂酰肌醇磷酸盐、Rho鸟苷酸三磷酸酶(GTPase)蛋白结合、参与跨膜转运和调节蛋白激酶活性等MF;表达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细胞质翻译、蛋白质膜定位、mRNA代谢和蛋白质内质网定位等BP,构建核糖体亚单位、细胞膜和自噬体等CC,发挥与单链DNA、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生长因子结合、调节蛋白激酶活性和催化作用等MF.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富集7条信号通路,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生物合成;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富集 18条信号通路,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铁死亡.RT-qPCR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GPX4、Ftl1和Tp5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GPL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α-SM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ALP和BMP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钙化的VSMCs与正常细胞存在DEGs,铁死亡和GPI锚定的生物合成信号途径是高磷诱导下肢VSMCs钙化的关键信号通路,主要由GPX4、Ftl1、Tp53和GPLD1共同介导完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从铁死亡途径分析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检测脑缺血再灌注组织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 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和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 1,Fpn1)含量变化,从铁死亡途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25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10只、电针组10只.后两组分别再按针刺干预时间分为24 h、72 h两个亚组,每组5只.采用改进的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予针刺内关、水沟、三阴交,留针期间患侧内关、三阴交穴连接神经穴位刺激仪.采用Zaus-inger六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比各组大鼠GSH、MDA、TfR、Fpn1、GPX4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及电针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干预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升高,72 h后评分进一步升高(P<0.01).造模24 h后,模型组及电针组尼氏小体数量减少,颜色变浅;72 h后模型组尼氏小体更少,电针组尼氏小体数量有一定的恢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TfR、Fpn1升高、GSH及GPX4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干预24 h及72 h时后MDA、TfR降低、GSH、GPX4及Fpn1升高(P<0.01,P<0.05).与针刺24 h对比,针刺72 h后MDA、TfR 降低更明显,GSH及Fpn1升高更明显(P<0.01,P<0.05).结论 铁死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死亡的重要方式之一,醒脑开窍针刺法可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铁代谢,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其脑保护作用与铁死亡途径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