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股四头肌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股四头肌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ACL重建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增加常规膝关节屈伸肌力训练,治疗组增加血流限制训练,在腹股沟部保持恒定的压力以限制下肢的血液流动,血流限制压力设置为个体动脉闭塞压的70%,平均压力为(123.00±11.23)mmHg,训练内容包括膝关节屈伸抗阻训练和伸膝抗阻训练,每次20 min,每周3次,共训练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Lysholm量表评估膝关节功能、Humac Norm等速测试仪评估屈伸肌峰力矩比值(H/Q%)和伸膝肌峰力矩(PT)。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H/Q%、P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H/Q%、PT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84.65±2.43)分]、H/Q%[(55.45±6.21)%]、PT[(115.25±10.32)N·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82.15±4.49)分、(41.75±4.45)%、(104.45±8.52)N·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流限制训练能有效地改善ACL重建术患者的股四头肌力量、膝关节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30例ACL重建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血流限制训练,训练过程中腹股沟部保持恒定压力以限制下肢血流,包括膝屈伸抗阻训练、蹲站训练、膝屈伸交替训练和功率自行车训练,每周3次,每次约45 min,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Humac(Norm型)等速测试仪评估系统以及表面肌电时序分析系统评定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及下肢运动协调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Lysholm评分、膝重现角度差值及下肢运动协同收缩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87.06±5.16)分、(83.27±4.32)分]及膝重现角度差值[(4.13±1.12)°、(6.86±1.68)°]均较组内治疗前[治疗组(57.86±5.99)分和(16.53±1.76)°;对照组(56.47±5.25)分和(17.86±2.51)°]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最大等长收缩过程中,治疗组患侧的伸展时协同收缩率(股二头肌/股外侧肌)为(30.26±5.95)%,较组内治疗前[(42.93±10.61)%]有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患侧的屈曲时协同收缩率(股外侧肌/股二头肌)为(23.07±8.65)%,较组内治疗前[(36.94±12.62)%]明显改善( 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0.36±6.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2组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可显著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及运动协调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程度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的增肌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LIRT-BFR)在减缓和改善肌肉衰减方面展现出较大的优势和潜力。本文主要就不同程度LIRT-BFR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急性肌肉反应(肌肉激活、肌肉肿胀和肌肉疲劳)以及长期训练适应(肌量、肌力提高)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特定人群进行该训练时选择适宜的血流限制压力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流限制抗阻训练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究血流限制抗阻训练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及其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家族成员3(Smad3)信号通路减轻肾纤维化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STZ)联合制备大鼠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T2DM对照(CON,n=5)组、低负荷抗阻训练(LRT,n=5)组、高负荷抗阻训练(HRT,n=5)组、血流限制(BFR,n=5)组和血流限制抗阻训练(BFRT,n=5)组,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训练.记录各组大鼠肾脏指数、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RT-qPCR检测肾脏组织中Klotho、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Klotho、TGF-β1、Smad3、磷酸化Smad3(p-Smad3)、α-SMA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水平.结果:对比其他各组,血流限制抗阻训练组大鼠FBG、SCr、BUN和肾脏CVF显著下降(P<0.05),Klotho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TGF-β1、p-Smad3、CTGF和α-SM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Smad3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血流限制抗阻训练可减轻T2DM大鼠肾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上调Klotho表达,阻断TGF-β1/Smad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手指屈肌的血流限制训练与高强度抗阻训练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先前的研究表明,经过五到十周的训练,手指屈肌的力量和耐力显著提高.然而,高强度训练(HIT)可能会增加上肢受伤的风险.本研究比较了低强度训练(LIT)联合血流限制(BFR)训练作为HIT替代方案的效果.受试者为13名低中级攀岩者,年龄中位数为32.6岁.所有人完成了为期两到五周的指力板上的等长屈指训练.研究设计采用交叉设计,包括进行10次LIT+BFR训练练习,负重为最大负重的30%或进行HIT训练,负重为最大负重的60%,但无BFR.训练包括双臂进行两个阶段共六组的训练,每个阶段由三个连续组组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在老年肌少症病人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对国内外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在老年肌少症病人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老年肌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系统评价血流限制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有关血流限制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08-10.结局指标包括膝关节肌力、膝关节周围肌肉量及膝关节功能评价,均为连续性变量.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PEDro量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然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26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114例,对照组1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流限制训练组与常规抗阻训练组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肌力[SMD=0.54,95%CI(0.29,0.79),P<0.01]、肌肉量[SMD=0.26,95%CI(0.06,0.46),P=0.01]及膝关节功能[SMD=1.17,95%CI(0.53,1.80),P<0.01];亚组分析显示,仅当干预时间>4周时,膝关节肌力[SMD=0.68,95%CI(0.38,0.97),P<0.01]与肌肉量[SMD=0.38,95%CI(0.09,0.68),P=0.01]出现显著性改善.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血流限制训练可以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肌力及膝关节功能,减少肌肉萎缩,并建议术后干预时间达到4周以上以获得更好的肌力与肌肉量改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肌少症的诊治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肌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会导致肌肉含量加速损失及躯体功能下降.据报道,全球范围内社区中肌少症的总体患病率约为 10%,而中国社区中肌少症的患病率约为 12%.肌少症与衰老、激素缺乏、慢性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营养不足和缺乏身体活动等因素导致的运动神经元、卫星细胞数量减少和肌肉损失有关.肌少症的诊断是四肢骨骼肌含量减少和力量减弱,伴有或不伴有躯体功能降低.肌少症的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抗阻运动、血流限制性训练和营养补充等,而药物治疗缺乏证据.早期诊断和干预肌少症可减少不良结果的发生.本文从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骨骼肌肥大的生物学机制与诱导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骼肌质量和功能是决定运动能力的关键因素.骨骼肌可对运动训练产生适应性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合成增强、细胞外基质重塑和骨骼肌肥大.骨骼肌肥大是健美运动员刻苦训练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其生物学机制及诱导策略仍未阐明.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骨骼肌肥大不仅需要肌卫星细胞,还需要其他肌源性祖细胞、核糖体、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微小RNA (microRNA,miRNA)及激酶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以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降解,最终促进骨骼肌肥大.对其诱导策略的研究表明,抗阻训练结合营养补充是诱导骨骼肌肥大的常用方法,但高强度抗阻训练易致运动伤害的发生.研究表明,有氧运动、有氧结合抗阻训练、血流限制训练等均可促进骨骼肌肥大,增强肌肉力量.此外,外源性药物干预及转基因手段也可促进骨骼肌肥大的发生,但因其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不宜成为促进骨骼肌肥大的常规方法,而运动训练结合营养补充才是最佳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流限制训练:加速肌肉骨骼康复的新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因受疼痛等因素影响, 如果采用高强度的抗阻训练作为肌肉骨骼损伤后的康复措施, 效果较差, 且可能加重患者病情, 尚存在一定的争议.而血流限制训练采用血流限制的方式, 通过低强度抗阻训练达到高强度抗阻训练的作用, 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目的:阐述作为加速骨骼肌肉康复新方式的血流限制训练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2002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 (CNKI) 中收录的血流限制训练在肌肉骨骼康复中的相关研究.英文检索词为"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Kaatsu training;low intensity resistance training;safety;musculoskeletal rehabilitation; knee osteoarthritis;patellofemoral pain;knee joint injury;ankle joint injury;quantitative difference", 中文检索词为"血流限制训练;Kaatsu训练;低强度抗阻训练;安全性;肌肉骨骼康复;膝关节骨关节炎;髌股关节痛;膝关节损伤;踝关节损伤;定量差异".结果与结论:血流限制训练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 一方面通过个性化的精准康复方案设计, 可以在减少训练负荷的同时达到类似于高强度训练的效果, 对疼痛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以其独特的优势, 使抗阻训练的介入时间提前, 这样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但该训练方式多应用于下肢损伤, 应用于其他部位的可能性仍有待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