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IORT)中的应用,分析其在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FMEA优化IORT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由IORT团队(1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科物理师、2名外科医生、2名护士)成立FMEA工作小组,应用FMEA方法开展系统风险评估。确立流程模块,对每项模块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和原因,对失效模式进行严重程度(SR)、发生频度(OR)和失效检验难度(DR)的评分,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SR×OR×DR)。前瞻性地分析并理解放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的错误及潜在临床影响,对每项失效模式均进行原因分析和现行措施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IORT流程分为8个模块,14项失效模式。OR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7分),SR值最高为设备故障无法出束(10分),DR值最高为剂量计算后按键输入错误(7分),RPN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210分)和危及器官未有效保护(180分)。按照优先级对薄弱环节进行修正,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定出更有效地管理方法。结论:FMEA是一种有效的IORT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潜在风险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代谢病管理中心模式对2型糖尿病青年患者病耻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模式(MMC)对2型糖尿病(T2DM)青年患者疾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常规收治的青壮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以及入组代谢病管理中心进行治疗的青壮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使用中文版2型糖尿病疾病耻感评估量表(DSAS-2)对其治疗前以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估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入院治疗6个月后DSAS-2评分为(50.15±5.79),较刚入院时的(45.07±8.78)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MMC组治疗前后DSAS-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自我耻辱维度常规组治疗6个月后为(17.47±2.55)和MMC组治疗6个月后的(13.82±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容易加重患者的病耻感。MMC组医务人员在治疗中除了注重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引导外更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纠正患者错误理念,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法分析人免疫细胞与增生性瘢痕之间的因果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法,探讨人免疫细胞与增生性瘢痕(HS)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该研究基于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法,分别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atalog数据库和FinnGen数据库获取731种人免疫细胞与HS的数据集。设置显著阈值,筛选与免疫细胞及HS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排除弱工具变量偏倚的影响。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法[同时采用错误发现率(FDR)中的Benjamini-Hochberg法校正其 P值]初步检测免疫细胞与HS的因果关系并筛选与HS有显著因果关系的免疫细胞。进一步地,采用双样本MR分析的5种方法:IVW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法、加权模式法和MR-Egger法绘制散布图检测筛选出的免疫细胞与HS的因果关系。针对符合假设的免疫细胞SNP,进行Cochran Q检验评估异质性,进行MR-Egger回归和MR-PRESSO法排除水平多效性,进行留一法分析来评估显著结果是否由单个SNP决定。采用双样本MR分析中IVW法反向检测HS与免疫细胞之间的因果关系。 结果:731种免疫细胞达到显著阈值的SNP数量从7个到1 786个不等,HS中达到显著阈值的SNP数量有119个,这些SNP的 F值均>10,提示具有弱工具变量偏倚的可能性较小。IVW法分析显示,60种免疫细胞与HS具有潜在因果关系( P值均<0.05),经Benjamini-Hochberg法校正后,仅CD45RA和CD39双阳性调节性T细胞(Treg)与HS具有潜在因果关系( PFDR<0.05)。IVW法(比值比为1.16,95%置信区间为1.08~1.24, P<0.05、 PFDR<0.05)、加权中位数法(比值比为1.16,95%置信区间为1.05~1.28, P<0.05)、加权模式法(比值比为1.14,95%置信区间为1.02~1.27, P<0.05)和MR-Egger 法(比值比为1.18,95%置信区间为1.07~1.30, P<0.05)的散布图均显示,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的14个SNP与HS患病风险存在因果关系;仅简单模式法的散布图显示,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的14个SNP与HS患病风险的因果关系不明显( P>0.05)。Cochran Q检验显示,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与HS的因果关系不存在异质性( P>0.05)。MR-Egger回归、MR-PRESSO法分析显示,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与HS的显著因果关系不存在水平多效性( P>0.05)。留一法分析显示,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与HS的显著因果关系在逐个剔除SNP后结果稳定。双样本反向MR分析显示,HS与731种免疫细胞均无潜在因果关系( P>0.05)。 结论:从遗传学的角度揭示,免疫细胞CD45RA和CD39双阳性Treg可能会增加HS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三种不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算法研究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发性脑活动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结合低频振幅(ALFF)、比率低频振幅(fALFF)和百分比振幅(PerAF)三种不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算法研究终末期肾病患者自发性脑活动的变化,并分析自发性脑活动变化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及肾移植科3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以及37名健康志愿者的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了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分别计算各组受试者全脑ALFF、fALFF、PerAF值。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显著差异脑区自发性脑活动变化与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SRD患者右侧舌回、双侧楔前叶、左侧额下回、右侧中扣带回平均ALFF(mALFF)值减低[错误发现率(FDR)校正,均 P<0.01];双侧楔前叶、双侧后扣带回皮质、右侧距状裂周围皮质、双侧顶下小叶/颞顶交界区(包括双侧角回、颞中回、左侧缘上回)及双侧额下回平均PerAF(mPerAF)值减低(FDR校正,均 P<0.01);两组间平均fALFF(mfAL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ESRD患者右侧角回( r=-0.509, P=0.003)、左侧缘上回( r=-0.405, P=0.024)mPerAF值与血清钾离子浓度呈负相关。双侧楔前叶mALFF值( r=0.058, P=0.004)、左侧角回mPerAF值( r=0.415, P=0.020)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ESRD患者存在多个脑区自发性脑活动降低,主要位于默认模式网络(DMN)区域,可能是其脑损伤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控制血钾及血红蛋白水平对预防ESRD患者脑损伤的进展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综合安全文化改进模式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跌倒坠床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单元综合安全文化改进项目(CUSP)在降低老年肿瘤患者跌倒坠床发生风险、提升质量改进实效、创新安全文化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高危老年跌倒坠床患者93例,将2020年1~6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1例),实施院内跌倒坠床常规预防处理措施;将2020年6~1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在CUSP模式指导下实施跌倒坠床的安全文化干预措施。比较后单元内医护人员的安全文化水平、医护人员在跌倒坠床相关知识掌握、高危因素评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安全措施落实能力等方面的效果以及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的安全文化认同水平在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组织学习及持续改进""科室间协作""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对患者安全的整体感觉""不良事件上报频率"6个维度上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在"高危因素评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安全措施落实能力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科室跌倒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USP在有效预防老年肿瘤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提高科室整体安全文化水平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可以为改进医疗质量安全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罗伊模式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基于罗伊模式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对白血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罗伊模式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方式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睡眠质量、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在症状、功能和单项测量中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肝、肾功能改变率、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用药错误发生率、跌倒坠床发生率、输血错误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罗伊模式和护理敏感指标体系为基本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改善白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焦虑情况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帕金森病伴姿势不稳/步态障碍患者大脑动态功能网络连接模式改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中姿势不稳/步态障碍(PIGD)亚型患者大脑动态功能网络连接模式的改变及意义。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PD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4例健康对照的临床资料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根据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相关评分将PD患者分为PD伴姿势不稳/步态障碍(PD-PIGD)组(49例)和非PIGD(PD-non-PIGD)组(41例)。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法、滑动窗口法和k-means聚类法进行大脑动态功能网络连接分析及组间比较,使用偏相关分析检验动态功能连接属性和临床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识别出4个重复出现的功能连接状态,PD-PIGD患者在低连通模式的状态3(44%)和状态2(23%)中出现频率较高。时间属性方面,PD-PIGD组患者在状态3中的平均停留时间明显高于PD-non-PIGD组,转化次数明显低于PD-non-PIGD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错误发现率(FDR)校正];PD-PIGD组在状态2中的时间分数和平均停留时间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FDR校正)。功能连接强度方面,状态2中PD-PIGD组受试者默认模式网络中的内侧额上回(IC17)和楔前叶(IC30)、听觉网络中的颞上回(IC16)和颞中回(IC33)之间的连接明显减弱,默认模式网络(DMN)中的楔前叶(IC30)与感觉运动网络中的辅助运动区(IC25)之间的连接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FDR校正)。偏相关分析显示PD-PIGD组在状态3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与PIGD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r=0.450, P=0.039)。 结论:PD-PIGD患者存在特异性的动态功能网络连接模式,主要表现为大脑功能网络的低连通性及更长的停留时间;DMN、听觉网络、感觉运动网络间和网络内存在局部功能网络域间分离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江苏城区儿童普通话声母音韵历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江苏城区儿童普通话声母音韵历程。方法:现况调查。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常州、扬州、徐州4个城市以普通话为母语的958名1~6岁城区儿童,以图片命名方式进行语音测试。依据年龄将儿童分为9组,5岁之前每0.5岁为1组,5岁之后每1.0岁为1组。对不同年龄组儿童声母音韵历程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958名儿童中男482名、女476名,年龄(3.8±1.4)岁,1.5~<2.0岁100名、2.0~<2.5岁110名、2.5~<3.0岁110名、3.0~<3.5岁114名、3.5~<4.0岁114名、4.0~<4.5岁114名、4.5~<5.0岁111名、5.0~<6.0岁119名、6.0~<7.0岁66名。替代历程、音节结构历程、歪曲历程和同化历程分别出现701名(73.2%)、194名(20.3%)、41名(4.3%)和17名(1.8%)。替代历程在各年龄组发生率均偏高,范围为30.3%(20/66)~94.5%(104/110);音节结构历程在1.5~<3.0岁各年龄组发生率范围为27.3%(30/110)~91.0%(91/100),3.0~<7.0岁各年龄组发生率范围为0.9%(1/114)~7.9%(9/114);歪曲历程在1.5~<3.0岁各年龄组发生率范围为7.3%(8/110)~19.1%(21/110),3.0~<7.0岁各年龄组发生率范围为0(0/114)~2.7%(3/111);同化历程在各年龄组发生率均很低,范围为0(0/114)~3.0%(3/100)。各种替代历程总体发生率较高的由高至低依次为卷舌化35.4%(339/958)、不卷舌化31.6%(303/958)、边音化27.9%(267/958)、塞音化17.8%(171/958)、后置化14.2%(136/958)、舌面音化10.9%(104/958)、前置化10.6%(102/958)、鼻音化5.8%(56/958)。4.0~<4.5岁以上年龄组,除了替代历程中卷舌化、不卷舌化和边音化外,其他声母音韵历程均完成抑制(发生率<10%)。结论:音节结构历程、歪曲历程是语音发育初期的原始历程,而替代历程是儿童语音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声母音韵历程。4.0岁是声母音韵历程基本消退的年龄界值点,卷舌化、不卷舌化及边音化是儿童语音发育期较迟消退的错误语音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计划-实施-检查-确认的管理模式在住院药房药品调剂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计划-实施-检查-确认的管理模式在住院药房药品调剂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台山市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药房药品调剂管理资料,2020年1-12月药房药品调剂管理采用常规方式(对照组),2021年1-12月药房药品调剂管理采用计划-实施-检查-确认的管理模式(研究组),观察两组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分别为0.91%、0.65%、0.54%、0.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32%、1.47%、1.91%(χ 2=4.72、8.05、17.83、4.73,均 P < 0.05);研究组数量差错、类型差错、药物禁忌、用法错误、其他差错分别为0.08%、0.12%、0.32%、0.10%、0.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2%、0.33%、0.42%、0.38%、0.18%(χ 2=6.54、9.82、1.36、16.37、6.00,均 P < 0.05);研究组沟通能力、药师责任感、药物使用安全、管理效率、专业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15.68、9.51、8.72、9.67、7.11,均 P < 0.05)。 结论:住院药房药品调剂过程中,采用计划-实施-检查-确认的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减少数量差错、类型差错、药物禁忌、用法错误等不良情况,同时对于提升住院药房管理质量有显著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试验医学检测费实时结算管理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临床试验医学检测费实时结算管理模式,弥补手工报销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基于现有医院HIS系统,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整合临床试验信息体系,优化试验报销流程,探索出独有的"临床—机构—财务"临床试验实时结算管理途径。结果:医院已运用医学检测费用实时结算管理模式3年。该管理模式使受试者在进行缴费前完成临床试验相关医学检测费的减免,受到研究者及受试者的一致好评。此管理模式顺应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药物临床试验医学检测费的全流程动态监管,避免管控滞后,在简化报销程序、减少工作量、减少错误、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监管力度、满足核查要求和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临床试验医学检测费实时结算管理模式更好地遵循了GCP,维护了受试者权益,可为其他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