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消化道出血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预测效果.方法:纳入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1 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 1 002 例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n=47)和非消化道出血组(n=955).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 χ2 检验模型预测效果.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消化道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纳入 4 个预测因子: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21,95%CI:1.012~1.030)、消化系统疾病病史(OR=5.710,95%CI:1.697~19.212)、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OR=22.180,95%CI:5.870~83.808)、连续肾脏替代治疗(OR=12.159,95%CI:5.066~29.181).模型公式:Logit(P)=-5.821+0.021×主动脉阻断时间+1.742×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病史+3.099×是否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2.498×是否连续肾脏替代治疗.ROC的AUC为 0.812(95%CI:0.746~0.877),灵敏度为 64.6%,特异度为 85.7%,Youden指数为 0.503.经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校正后一致性指数为 0.81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辅助预测效能,可以更快速地对患者进行评估,预测体外循环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监护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综合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诊断为切口感染的患者117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手术及相关治疗情况、分泌物培养病原菌类型。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分析各变量的重要性,计算变量的权重以及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s Ⅱ, APACHEⅡ)、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itric peptide, NT-pro-BNP)、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CRRT天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天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感染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PACHEⅡ评分(odds ratio, OR=1.112,95% confidential interval, CI:1.009~1.225, P<0.05)、PT( OR=1.348,95% CI:1.078~ 1.686, P<0.05)、CRRT天数( OR=1.358,95% CI:1.109~1.663, P<0.05)、MDROS感染( OR=3.794,95% CI:1.084~13.281, P<0.05)是切口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ROC曲线结果示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当APACHEⅡ评分为16.5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65.9%,能较好地预测ICU切口感染患者的死亡结局。APACHEⅡ评分越高、PT值越大、CRRT治疗时间越长、MDROS感染提示患者预后越差,当APACHEⅡ评分>16.5分,CRRT天数>7.5 d,PT>17.05 s,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分析各变量的重要性,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权重0.389)、APACHE Ⅱ评分(权重0.228)、PT值(权重0.100)、CRRT天数(权重0.283),模型准确率85.0%,ROC拟合曲线下面积85%。 结论:APACHEⅡ评分、PT延长、CRRT天数、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影响ICU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类高危人群应该早期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后负荷校正的心功能参数建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后负荷校正心功能参数(ACP)建立脓毒症心肌病(SCM)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早期识别预后不良患者,积极寻找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并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24 h、经计算ACP<80%被诊断为SCM的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查SCM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因子;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危险因素与SCM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展示,最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一致性指数(C-index)对模型进行区分度及校准度分析。结果:共纳入102例SCM患者,30 d病死率为60.8%(62例)。102例SCM患者中,心功能轻度受损(60%≤ACP<80%)57例(占55.9%),30 d病死率为43.9%(25/57);心功能中度受损(40%≤ACP<60%)39例(占38.2%),30 d病死率为79.5%(31/39);心功能重度受损(ACP<40%)6例(占5.9%),30 d病死率达100%(6/6);3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4.156, P<0.001)。将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筛选出的SCM患者30 d死亡潜在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测SCM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ACP〔APACHEⅡ:风险比( HR)=1.031,95%可信区间(95% CI)为1.002~1.061, P=0.039;VIS: HR=1.003,95% CI为1.001~0.005, P=0.012;CRRT: HR=2.106,95% CI为1.089~4.072, P=0.027;ACP: HR=0.952,95% CI为0.928~0.977, P<0.001〕。用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和年龄建立列线图模型,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95% CI为0.795~0.935, P<0.001;C-index为0.797,95% CI为0.747~0.847, P>0.05。 结论:基于年龄、APACHEⅡ评分、VIS评分、CRRT和ACP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SCM患者30 d生存概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区分度和校准度良好,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液体管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具有挑战性的危重症之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作为各种危重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对ARDS患者救治的影响力也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尽管CRRT技术尚未被纳入指南推荐,但大量研究已经显示CRRT能改善ARDS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其中对ARDS炎症因子的清除与液体管理的影响值得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静脉多普勒模式对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resistive index, RRI)、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 PDU)半定量评分、肾静脉多普勒波形(renal venous Doppler waveform, RVDW)模式对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结合临床指标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ICU 24 h内行肾脏超声检查,获得RRI、PDU评分及RVDW模式结果,并记录行超声检查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的类型和剂量、氧疗参数以及超声检查前6 h的尿量。入组28 d进行随访,记录存活/死亡及肾功能不全持续时间。依据28 d时肾功能情况分为2组:28 d肾功能正常组及28 d肾功能不全组。28 d肾功能不全定义为入ICU 28 d未能达到肾功能恢复。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28 d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基于与28 d肾功能不全独立相关的因素制定列线图模型。绘制生存受试者操作者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28 d肾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s, 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最终共纳入187例危重患者,入组时无AKI者97例、AKI 1期48例、AKI 2期24例以及AKI 3期18例。28 d随访时,有16例患者仍存在肾功能不全,2例仍需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RVDW模式和入组时肌酐是28 d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ROC曲线显示,RVDW模式对14 d肾功能不全[AUC=0.72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626-0.832, P<0.05]及28 d肾功能不全(AUC=0.771,95% CI:0.652~0.890, P<0.05)的预测价值略优于RRI及PDU,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基于RVDW模式和入组时肌酐的列线图模型预测14 d肾功能不全(AUC=0.918,95% CI:0.871~0.964, P<0.05)的表现最好,且AUC显著高于单独指标(均 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28 d肾功能不全(AUC=0.924,95% CI: 0.865~0.983, P<0.05)的表现也最好,且AUC显著高于除入组时肌酐外的其他单独指标(均 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28 d肾功能不全的最佳临界值为85.9,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90.6%,约登指数为0.71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列线图总评分>85.9及≤85.9两组的肾功能不全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0 d和22 d( HR=0.220,95% CI:0.129~0.376, P<0.001)。 结论:入院时血肌酐和RVDW模式是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不全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这两个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对28 d肾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个肾内多普勒频谱指标和临床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容量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容量过负荷是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的重症患者肾脏功能损害加重、肾功能恢复率降低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容量过负荷对肾功能的损害可能与肾静脉高压、肾间质水肿有关,并最终导致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然而,通过利尿剂或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进行液体清除会增加患者血容量不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等风险。因此,CRRT期间对AKI患者进行准确的容量状态评估与管理至关重要。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制定了《CRRT容量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专家组通过对此领域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及专业讨论,构建了5个CRRT容量管理的专题:AKI患者容量失衡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及危害、AKI患者容量管理策略、AKI患者容量状态及反应性评估、CRRT容量管理的分级与应用和CRRT容量管理目标制定与CRRT处方。该共识旨在规范临床操作,降低AKI患者容量失衡的发生率并改善其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临床特征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对预后的影响,寻找改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7年4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医院新入血液透析、并规律透析3个月以上年龄≥80岁的老年患者共61例,观察截止至2018年7月1日,死亡者以死亡为观察终点,按照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通过Cox回归法分析高龄老年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8个月,随访过程中有32例患者死亡(52.5%),死亡原因主要有感染13例(40.6%)和心脑血管疾病12例(37.5%);患者1年、2年、3年、4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4%(46/61)、54.1%(33/61)、37.7%(23/61)、22.9%(14/61)和16.4%(10/61);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8个月,其中80~84岁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7.5个月,85岁及以上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4.9个月。与生存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男性比例高[65.6%(21/32)比37.9%(11/29), χ2=4.678、 P= 0.031],血红蛋白[(85.4±13.0)比(95.0±17.6)g/L, t=2.867、 P= 0.019]和白蛋白[(30.3±5.0)比(34.6±4.8)g/L, t=3.039、 P= 0.001]水平更低。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生存率降低,85岁以下患者较85岁及以上患者生存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为27.5个月比14.9个月,Log Rank P= 0.006);此外,进入血液透析前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生存率较未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更低(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比29.2个月,Log Rank P= 0.002);血白蛋白高组(≥33 g/L)的患者较血白蛋白低组(<33 g/L)生存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为29.2个月比18.9个月,Log Rank P= 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透析时的年龄( HR= 1.136、95% CI:1.005~1.285、 P= 0.041)、性别( HR= 0.409、95% CI:0.169~0.994、 P= 0.048)、血白蛋白水平( HR= 0.836、95% CI:0.772~0.906、 P< 0.001)和开始透析前是否接受CRRT治疗( HR= 6.161、95% CI:1.848~20.538、 P= 0.003)是高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高龄老年透析人群病情复杂,预后差;患者首次透析时的年龄、性别和血白蛋白水平和开始透析前是否接受CRRT治疗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应用不同管腔容积的肝素溶液封管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简称为非隧道式导管)不同容积肝素盐水封管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行CRRT过程中需要封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100%管腔容积的肝素溶液封管,试验组采用80%管腔容积的肝素溶液封管,对比2组患者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bg)、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封管不良预后事件(主要包括堵管、出血、出血倾向)。结果:最终121例患者入选,试验组59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66.6 ± 18.2)岁;试验组男29例,女30例,年龄(65.2 ± 17.5)岁。封管后,试验组APTT、PT分别为(41.2 ± 7.6)、(14.0 ± 0.8)s,低于对照组的(48.1 ± 14.7)、(16.2 ± 4.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2、4.08,均 P<0.05);试验组PTA、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别为(77.9 ± 12.5)s、(90.3 ± 10.1)g/L、(151.3 ± 89.4)×10 9/L,高于对照组的(65.3 ± 17.2)s、(85.2 ± 5.2)g/L、(110.0 ± 21.6)×10 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59、-5.03、-5.59,均 P<0.05);试验组出血发生率为1.7%(1/59),低于对照组的12.9%(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12, P<0.05)。 结论:80%管腔容量肝素溶液封管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出血风险,且不增加导管堵塞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部位急性胃肠道穿孔所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胃肠道穿孔所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ICU 72 h腹水培养结果,ICU住院期间去甲肾上腺素(NE)使用最大剂量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情况及需要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情况,以及28 d预后等。以屈氏韧带为界,将胃、十二指肠穿孔者纳入上消化道组,将空肠、回肠、阑尾、结肠及直肠穿孔者纳入下消化道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征。结果:上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33例,下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30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消化道组腹水培养病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45.5%)、屎肠球菌(18.2%)及大肠埃希菌(18.2%);下消化道组大肠埃希菌(46.2%)及屎肠球菌(30.8%)为主要致病菌。上消化道组与下消化道组在PCT、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NE最大剂量及使用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T(μg/L):17.69(3.83,26.62)比32.82(4.21,100.00),ICU住院时间(h):149.0(102.5,302.0)比115.5(30.8,214.5),机械通气时间(h):106.0(41.5,183.0)比57.5(25.0,122.3),NE最大剂量(μg·kg -1·min -1):1.2(0.5,2.0)比0.7(0.5,1.2),NE总使用时间(h):72.0(21.0,145.0)比26.5(18.0,80.5),均 P<0.05〕,而APACHEⅡ和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30.0(24.5,35.0)比28.0(25.0,33.5),10.67±4.14比9.50±3.33,均 P>0.05〕。与下消化道组比较,上消化道组患者更易发生AKI(78.8%比53.3%, P<0.05)以及需要接受CRRT治疗(39.4%比16.7%, P<0.05),但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4%比43.3%, P>0.05)。 结论:不同部位胃肠道穿孔所致脓毒性休克的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ICU住院时间等特征不尽相同。上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更常见真菌感染,休克程度更重,更易发生AKI及需要CRRT治疗,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也更长;而下消化道穿孔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PCT升高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预后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进展为AKI 3期(肾衰竭)的预判模型,从而协助医生早期及时决策是否提前干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入住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38例AKI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住院期间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每日尿量数据,以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干预节点时间。基于临床采集的实际病例病理数据,经清洗、筛选、归一标准化后,建立标准化肌酐值比率均值多项式拟合模型作为判断进展为AKI 3期的第一标准,建立标准化肌酐值比率指数拟合模型作为判断进展为AKI 3期的第二标准。结果:共纳入38例AKI患者,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58.45±12.94)岁;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4.13±4.17)分;治疗干预节点(4.42±0.95)d。基于双回归模型的综合应用,可以较少的统计数据样本量,对标准化肌酐值比率数据进行统计模型拟合,给出患者标准化肌酐值比率相对于第 n天的散点指数非线性回归模型, y=1.246?2 x1.164?9,其中自变量 x为第 n天, y是对应的标准化肌酐值比率,该模型 R2=0.860?1,统计拟合度较合理。辅以给出患者标准化肌酐值比率统计均值相对于第 n天的二次非线性回归模型, y=-0.260?6 x2+3.010?7 x-1.612,同样地,自变量 x为第 n天, y是对应的标准化肌酐值比率,该模型 R2=0.998?9,统计拟合度非常完美。以健康状态下基准SCr值为66 μmol/L的患者为例,双回归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该患者会在3~5 d进展至AKI 3期。基于此模型,对其他早期干预肾损伤患者SCr值进行预测分析得到相同的结果。 结论:该模型可以较为很好地预测患者进展至AKI 3期(肾衰竭)的时间区间,从而协助重症医生对AKI患者尽早进行干预,阻止病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