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VAS集中调配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集中调配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PIVAS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实施传统工作顺序的28名工作人员、抽取16 580份医嘱作为实施前,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在传统工作顺序基础上进行PIVAS集中调配模式的28名工作人员、抽取17 164份医嘱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药品人均配置速度、配置差错率、摆药差错率、核对包装环节差错率、工作人员风险管理认知、职业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药品人均配置速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药品破损率、调配错误率、退药错配率及总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输液批次分配错误率、输液贴签错误率、成品输液放置错误率及总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核对包装错误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设备运行、环境管理、针刺伤、体液污染4个维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职业风险事件总发生率(17.86%)低于实施前(46.43%),实施后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低于实施前,工作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IVAS在集中调配模式下能有效提高药品人均配置速度,减少配置药物、摆药及核对包装环节差错发生,增强风险管理认知,降低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改善工作人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冠肺炎背景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应急管理模式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后,由于隔离病区环境污染及防护服等导致操作受限等因素,定点收治医院的静脉用药应集中配置。结合现有流程,对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操作台操作模式,优化排班机制,探索并制定"一审五核对"的节点控制流程,以满足COVID-19患者24 h静脉用药需求;结合新冠病毒药物治疗特点,调整处方审核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推行无纸化处方,减少不必要的传播媒介;实行分段式输液配送管理,确保无交叉感染;分级分区管控配置环境,加强药师防护管理,规避人员感染风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本次流程重组及优化构建了COVID-19背景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应急管理模式,保障了COVID-19患者静脉用药需求和安全,救治工作有序进行,为今后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智能审方系统+新型药学服务在改进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工作模式中的作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建立以新型药学服务模式为基础、以智能审方系统为支撑的全新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PIVAS)药学工作模式,旨在更好地保障临床静脉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20 年起,该院PIVAS先后更新了《静脉用药审方规则》、设计开发智能审方系统、推行审方药师岗前规范化培训、实施不合理医嘱点评等措施,设计完善了符合部队医院特色的审方软件,形成了智能"软件+药师"的复合审方模式,推进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新型药学服务.将 2019 年(改进措施实施前)、2021 年(改进措施实施后)全年PIVAS工作中各项指标作为考察对象,比较改进措施实施前后审方药师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不合理医嘱率等多方面的数据变化.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每日审方药师由 3 名减少为 2 名;每日人均审核医嘱量提高了 965.3 条;长期医嘱审核时间由1.50 h缩短至 0.67 h;均次排药时间由 3.50 h缩短至 1.50 h;日均手工退药减少了 207.68 袋;药师相关知识储备大幅提升,重点关注科室的不合理医嘱率均明显降低.结论:新型药学服务+智能审方系统在改进PIVAS工作模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工作模式有助于提升药师服务的质量、实现药师的自我价值、保障患者用药合理性,此工作模式有望在部队医院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构建与维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构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将静脉药物从分散配置转变为集中调配供应的配置方式,以保证医院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采取净化空调系统及建立不同级别层流房间方法实现静脉药物配置的无菌环境,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进行集中配置.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减少了药品的浪费, 降低药品成本;在提高临床护士工作效率、合理解决人力资源分配的基础上,保证了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结论: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将静脉药物的配置转变为集中调配供应,对于临床用药的安全以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均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配置人员关节肌肉劳损症状调查与防范措施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配置人员的关节肌肉劳损症状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46名PIVAS配置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配置人员关节肌肉劳损症状调查问卷”对46名配置人员进行调查;采用中文版整体疼痛评估量表(Global Pain Scale,GPS)对配置人员关节肌肉劳损疼痛症状进行疼痛综合情况评估;2017年1-6月实施防范措施,比较防范措施实施前后配置人员关节肌肉劳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我院PIVAS配置人员存在的主要关节肌肉劳损症状居前5位的是:手指关节晨僵、肿胀(94.64%)、手关节疼痛(92.85%)、肩关节疼痛(87.55%)、腰椎酸疼(71.42%)、颈椎疼痛(67.85%);手、肩关节、腰椎、颈椎等部位劳损疼痛严重,实施有效干预后,再次对疼痛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2,P<0.05).结论 PIVAS责任重,风险高、压力大,我院PIVAS采取的防范措施可以明显缓解配置人员关节肌肉劳损症状,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为更好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重庆市38个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据此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共发放机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1147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813份,有效回收率为70.88%;共发放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表1972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19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55%.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学人员平均为4.5人(2~14人),受访乡镇卫生院的药学人员平均为2.5人(0~12人),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为8.69%和8.17%,且其中一部分为兼职的非该专业人员.受访机构药学人员最高学历以大专最多(占51.79%),其次为高中及中专(占21.64%);职称以药士最多(占34.35%),其次为药师(占30.04%);取得执业药师证书的仅占2.73%,取得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为0.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比例相对较高的依次为门诊药房(79.67%和81.44%)、住院药房(32.94%和56.57%)、中药房(27.57%和40.85%)和库房(22.20%和24.05%);而从事临床药学室(1.40%和0)、实验室(0.23%和0)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0.23%和0)等岗位工作的比例均很低.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比例排前6位的药学服务项目分别为药品调剂配发(100%)、门诊处方点评(70.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62.67%)、用药咨询(60.67%)、抗菌药物处方点评(58.00%)、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50.00%),而药学门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均未开展;受访乡镇卫生院开展比例排前6位的药学服务项目分别为药品调剂配发(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62.29%)、用药咨询(59.73%)、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53.85%)、门诊处方点评(51.58%)、抗菌药物处方点评(45.40%),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药学门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均未开展.结论: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数量短缺,且兼职人员占有一定比例;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有限;机构对药学服务不够重视,其服务开展情况不理想.为推动药学工作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药学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岗位设置,完善机构建设,并加强药学人员引进和培训,不断提升其药学服务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切实为临床提供优质、安全、人性化、专业化的药学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益管理用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药品配置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精益管理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药品配置环节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工作情况,按照时间年限分为精益管理前组(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与精益管理后组(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对比兰索拉唑和美罗培南在注射器规格一致(10 mL)的前提下,残余液量及配置时间的变化,以及月平均医嘱张数、周转天数、医嘱不合格率及配置时间差错率等.结果 与精益管理前组相比,精益管理后组使用兰索拉唑、美罗培南后残余液量及配置时间均减少,月平均医嘱张数较多,周转天数较少,医嘱不合格率及配置时间差错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精益管理应用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药品配置环节,能减少残余液量,缩短静脉用药配置时间,减少配置差错,提高药物配置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安全防护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将分散在病区的静脉输液治疗(以下简称静疗)相关化疗药物全部采取集中配置及对安全防护措施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成效.方法 2013年11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将分散在肿瘤科、放疗科配置的化疗药物全面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和实施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药物配置过程差错发生情况和临床科室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前静疗相关化疗药物共配置21600例次,发生差错399例次,发生率1.85%;实施后共配置36000例次,发生差错215例次,发生率0.60%.医护患对静配中心的满意度由73.8%上升到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7,P<0.05).结论 静疗相关化疗药物采用集中配置模式,以及对安全防护措施规范化的管理,能够提高配置质量,降低差错率,提升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现象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原卫生部 2002 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 ,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静脉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置中心 ,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 . 2010 年 4 月原卫生部出台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并制定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使我国的静脉药物调配工作进入了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的阶段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集临床应用与科研为一体 ,并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合理和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 ,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保障患者安全 、有效 、经济 、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抗生素作为临床应用的重点 ,不合理使用现象比较突出 . 现将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6 至 12 月份抗生素不合理医嘱分析如下 (主要运用临床药学知识 、依据药品说明书其次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 、《400 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1]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潍坊地区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潍坊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静脉治疗现状,为制定相应措施,改善静脉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潍坊地区二级及以上共19所医院进行静脉治疗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9所医院中11所成立了静脉治疗小组,但仅3所定期组织小组活动.6所成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仍有13所尚未实行肿瘤化疗药物及TPN的集中配制和供应;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为93.15%.钢针使用率高达63.27%.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渗出/外渗占第1位(1.761%),回血占第2位(1.540%).结论 潍坊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静脉治疗已初步形成专业化管理,但在专业人员培训、化疗药物和TPN的配制、职业防护、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及操作等方面仍有待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