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忽视而常见的新生儿脑损伤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临床医师对窒息缺氧和早产等所致新生儿脑损伤熟知,但对剖宫产、红细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脉导管未闭、无创高频震荡通气等与脑损伤的相关性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对此作一介绍,以有助于更加合理地管理患儿,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省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流行病学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江苏省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的临床流行病学现状及变化,探讨降低患儿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的策略。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江苏省30家协作医院收治的NRF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对原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治疗结局、病死率等流行病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治NRF患儿2 525例,早产儿2 085例(82.6%),男1 506例(59.6%),胎龄(33.1±3.7)周,出生体重(2 039±820) g,中位入院日龄0.5 h(0~1 872 h)。主要原发疾病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 237例(49.0%),肺炎/败血症531例(21.0%),湿肺192例(7.6%),原发性呼吸暂停73例(2.9%),羊水吸入71例(2.8%),胎粪吸入33例(1.3%)。治疗包括无创辅助通气1 483例(58.7%),高频振荡通气195例(7.7%),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1 051例(41.6%),一氧化氮吸入78例(3.1%)。好转/治愈率81.3%,病死率0.6%,放弃治疗14.4%,转院3.7%,住院费用(52 327±21 544)元。结论:NRF患儿中早产儿占比较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主要病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咖啡因、一氧化氮等药物及无创辅助通气技术广泛应用,患儿生存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子宫外产时处理手术胎儿的呼吸管理经验——附20例病例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20例产前诊断存在畸形的胎儿行子宫外产时处理(ex utero intrapartum treatment,EXIT)手术的呼吸管理经验。方法:2016至2018年我院收治的20例行EXIT手术的胎儿,其中颌面部淋巴管瘤5例,颈部畸胎瘤4例,肺囊腺瘤3例,胸腔积液5例,隔离肺3例。对其采用母体胎盘途径麻醉,胎头娩出后,维持胎盘循环下,全部病例均采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对胎儿进行人工气道建立,记录插管前后胎儿的血氧饱和度、胎心率,待插管成功后断脐,并抽取胎儿动脉血气。随即于产房内进行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给予3~5 cmH 2O(1 cmH 2O=0.098 kPa) PEEP支持,术中抽取血气分析,新生儿手术结束后转至NICU。 结果:(1)20例胎盘维持下胎儿处于麻醉状态,母体1.5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瑞芬太尼泵入,胎儿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51.5±4.7)%,胎心率(155.3±11.34)次/min;(2)20例胎儿的气管插管完成时间(24.20±3.43)s,声门暴露时间(3.20 ±1.12)s,1次插管成功率90%(18/20),其中2例声门暴露困难,行2次气管插管后成功;(3)使用3~5 cmH 2O PEEP支持下高频正压通气模式,可为新生儿手术期间提供良好氧合[SpO 2(92.10±3.34)%],胎儿平均住院时间(15.0±3.2)d,呼吸机维持时间(3.0±1.2)d,术后并发肺炎4例,肺不张2例。 结论:(1)避免母体过深麻醉,有效维持胎盘循环,可提供人工气道建立前的良好氧合,为胎儿提供有效麻醉;(2)可视喉镜缩短了插管时间,声门暴露良好,可提高断脐后新生儿的氧合指数;(3)使用PEEP支持下高频通气模式,为新生儿手术期间提供良好氧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中的容量保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由于呼吸机导致的肺损伤大多与潮气量过大有关,故主张高频振荡通气(HFOV)作为早产儿有创呼吸支持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以防止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在HFOV期间,由于肺机械力学的改变及人-机相互作用,同样的压力幅度和频率可能导致不同的胸腔振动和潮气量,而HFOV时叠加容量保证(VG)能减少高频气量波动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 2)]的反复变化。临床前期新生动物研究和HFOV-VG在临床的应用已表明,高频率结合持续恒定的非常小的潮气量通气技术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鼻咽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下肺癌患者PLVB诊疗中血气及快速反应基因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intermittent 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IHFJV)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painless video bronchoscopes, PLVB)诊疗过程中,患者血气指标及快速反应基因表达的差异,为肺癌患者PLVB诊疗的通气方式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接受PLVB诊疗的肺癌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咽导管介导IHFJV组(对照组)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组(试验组),每组90例。完善麻醉后,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供氧,并实施PLVB。分别于术前20 min (T 1)、手术开始5 min (T 2)和术后5 min (T 3)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样本,行血气分析,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total carbon dioxide, TCO 2)、PaO 2、PaCO 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A-aDO 2 )、碳酸氢根(bicarbonate radical, HCO 3-)和碱剩余(base excess, BE)等指标,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法检测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液中与缺氧应激有关快速反应样基因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mRNA及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mRNA的相对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 3时PaO 2升高、A-aDO 2降低( P<0.05);与T 1时比较,两组患者T 2时PaO 2升高、A-aDO 2降低( P<0.05)。与T 1时比较,两组患者T 2、T 3时血液中hs-CRP mRNA、HIF-1α mRNA相对含量降低( P<0.05 )。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肺癌患者接受PLVB诊疗时,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均能提供良好的通气效果,但口咽导管可能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作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初始呼吸支持模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3月1日,选择nHFOV与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应用于RDS早产儿初始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采用Cochrane评价手册评价其质量,应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RCT研究,共786例患儿,其中nHFOV组395例,NCPAP组391例。与NCPAP相比,使用nHFOV作为RDS早产儿的初始通气模式,可降低RDS患儿插管率( OR=0.34,95% CI 0.22~0.51, P<0.001)。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HFOV应用于RDS早产儿的初始治疗,可降低早期治疗失败率,且不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产儿应用有创容量保证的高频振荡通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早产儿有创通气应采取肺保护策略。有创容量保证的高频振荡通气是一种新的呼吸支持模式,但其在新生儿的临床研究甚少,目前主要集中在探索安全性、可行性和可能的最佳呼吸机参数,尚需设计良好的大样本、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本综述阐述了该通气技术的原理,介绍了目前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并对未来相关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伴心律失常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多导睡眠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伴心律失常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睡眠中心就诊完成PSG监测并排除心律失常的患者220例。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非OSA组44例,OSA组176例(其中轻度OSA组45例,中度OSA组37例,重度OSA组94例)。基于患者PSG记录的心电数据,测量并计算HRV的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博的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指数)、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NN50)、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占全部的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和频域参数[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LF/HF],分析患者睡眠呼吸参数和HRV参数的关系。结果:OSA组的SDNN指数、LF以及LF/HF均高于非OSA组( P值均<0.05),重度OSA组的SDNN指数、LF以及LF/HF均高于非OSA组、轻度OSA组以及中度OSA组( P值均<0.05)。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HI以及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均影响OSA患者的HRV( P值均<0.05)。 结论:不伴心律失常的OSA患者PSG的HRV发生异常改变,SDNN指数、LF/HF随着睡眠呼吸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种无创通气模式应用于早产儿有创机械通气撤离后呼吸支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2年4月25日,史源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联合《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副总编辑封志纯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及编委漆洪波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母胎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围产医学研究团队在 JAMA Pediatrics(影响因子25.93)发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无创高频震荡通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应用于胎龄25 +0~32周 +6早产儿有创通气撤离后呼吸支持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复管理指南(2021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CRD)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呼吸康复是CRD长期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全面患者评估、为患者量身定制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该指南适用于常见的CRD和其他的一些呼吸相关疾病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症状或者类似综合征,需排除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稳定心绞痛等。采用量表分析、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方式进行呼吸康复评定是呼吸康复的重要环节。呼吸康复技术包括不依赖设备的运动训练、手法排痰和体位引流、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自主引流,依赖设备的呼气正压/振荡呼气正压治疗、高频胸壁振荡。同时,可通过应用呼吸支持技术如氧疗、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以及辅助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措施,保证上述康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呼吸康复重要组成部分,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或主观整体评价量表进行CRD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推荐以增强骨骼肌力量,从而改善呼吸肌力为目标。此外,通过对CR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自我管理教育和日常生活指导,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合并症,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目前,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技术的普及为呼吸康复的施展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