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BP1/RIPK1信号通路在LPS-ATP致小鼠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Z-DNA结合蛋白1(ZB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信号通路在脂多糖(LPS)-三磷酸腺苷(ATP)致小鼠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 n=9):空白对照组(C组)、LPS-ATP组、LPS-ATP+转染阴性对照scRNA组(LPS-ATP+scRNA组)、LPS-ATP+ZBP1小干扰RNA组(LPS-ATP+siRNA组)、LPS-ATP+二甲基亚砜组(LPS-ATP+DMSO组)和LPS-ATP+RIPK1抑制剂nec-1组(LPS-ATP+nec-1组)。LPS-ATP+siRNA组使用siRNA技术抑制ZBP1的表达,LPS-ATP+nec-1组给予nec-1抑制RIPK1的表达;C组常规培养,余5组给予10 μg/ml LPS孵育24 h,然后加入5 mmol/L ATP孵育30 min构建细胞焦亡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IL-6、IL-18和TNF-α浓度;碘化丙啶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焦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ZBP1、RIPK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LPS-ATP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焦亡率升高,上清液IL-1β、IL-6、IL-18及TNF-α浓度升高,细胞ZBP1、RIPK1、caspase-1和GSDMD表达上调( P<0.05);与LPS-ATP组比较,LPS-ATP+scRNA组和LPS-ATP+DSMO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LPS-ATP+scRNA组比较,LPS-ATP+siRNA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焦亡率降低,上清液IL-1β、IL-6、IL-18及TNF-α浓度降低,细胞ZBP1、RIPK1、caspase-1和GSDMD表达下调( P<0.05);与LPS-ATP+DSMO组比较,LPS-ATP+nec-1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焦亡率降低,上清液IL-1β、IL-6、IL-18及TNF-α浓度降低,RIPK1、caspase-1和GSDMD表达下调( P<0.05),ZB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ZBP1/RIPK1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LPS-ATP致小鼠巨噬细胞焦亡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钠泵调节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清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肺水堆积致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病死率高,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当前也无特效治疗药。肺泡内水肿液主要由钠水转运系统主动转运而重吸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Ⅱ)基底侧钠泵即Na +-K +-ATP酶介导的Na +转运是肺水清除的主要动力。Na +-K +-ATP酶调节通过多种途径,受诸多调节因素影响,其中长期调节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即在转录水平使Na +-K +-ATP酶合成增多,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Na +-K +-ATP酶还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和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而影响其丰度及酶活性,其中Na +-K +-ATP酶α1亚基起关键作用,在钠水转运中最重要。本文针对肺水清除中Na +-K +-ATP酶相关通路的长期调节机制以及针对这种机制探索ARDS新疗法的可能性进行综述,以期为ARDS治疗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RNA-seq技术的单眼形觉剥夺模型大鼠视皮层差异基因筛选、鉴定及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借助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右眼形觉剥夺模型大鼠视皮层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将18只14日龄SD幼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单眼形觉剥夺组,每组9只。其中单眼形觉剥夺组幼鼠采用右眼眼睑缝合方法制作单眼形觉剥夺模型,连续14 d。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4 d记录各组大鼠右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 100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分别提取各组大鼠双侧视皮质组织,通过RNA-seq技术,筛选出弱视相关发病基因,利用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对上述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描述,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眼形觉剥夺组P 1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明显下降(均 P<0.05),表明造模成功。共筛选出左侧视皮质差异表达基因40个,右侧视皮质差异表达基因63个,其中9个基因重叠。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转录DNA模板化、谷氨酸分泌、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调控、蛋白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参与DNA结合、ATP结合、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钙离子结合、锌离子结合、磷脂酶A 2活性、核酸绑定等分子功能,参与细胞内、内质网的膜等细胞组分。其中, Grm2、 Pla2g2a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视功能损伤改变过程密切相关, Grm2基因主要参与谷氨酸突触、长时程增强(LTP)、长时程抑制(LTD)等视觉信号通路过程, Pla2g2a基因主要参与α-亚麻酸代谢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 结论: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存在双侧视皮质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视觉信号传导功能异常。基于特定响应基因调控的代谢通路改变可能是弱视发病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TP1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促进白念珠菌逃逸巨噬细胞杀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探索白念珠菌F1Fo-ATP合酶α亚基编码基因(ATP1)通过清除细胞内活性氧以逃逸巨噬细胞杀伤的生理作用。方法:以白念珠菌ATP1缺失株及其亲本株为研究对象,接种平板培养后计算菌落数评估其体外细胞活性,通过尾静脉接种小鼠后计算肾脏组织形成菌落数评估体内细胞活性。将培养过夜的白念珠菌菌液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接种平板,计算菌落数,测定菌的存活率,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巨噬细胞乳酸脱氢酶水平;以过氧化氢建立模拟巨噬细胞内氧化应激模型,过氧化氢作用白念珠菌后,通过计算菌落数比较各菌株细胞活性,采用DCFH-DA染色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氢酶1(CAT1)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4(SOD4)基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5(SOD5)基因mRNA水平。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或Student 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体外,亲本株组和ATP1缺失组菌落数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多,24 h后ATP1缺失组菌落数仅为亲本株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481.84, P < 0.001)。在小鼠体内,亲本株组肾脏组织形成菌落数随时间逐渐增多,但是ATP1缺失组逐渐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78.27, P = 0.001)。与体内实验结果一致,体外白念珠菌菌体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ATP1缺失组白念珠菌存活率(62.67 ± 3.51)%比亲本株组(82.33 ± 2.52)%显著降低( t = 7.88, P = 0.001),与ATP1缺失组共培养的巨噬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百分比(27.80 ± 3.54)%比与亲本株组共培养的巨噬细胞(87.78 ± 0.17)%显著降低( t = 33.89, P < 0.001)。在模仿的巨噬细胞内氧化应激模型中,ATP1缺失组细胞活性比亲本株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3 440.65, P < 0.001)。在与巨噬细胞共培养以及模仿的巨噬细胞内氧化应激模型中,ATP1缺失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均比亲本株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ATP1缺失组CAT1、SOD4、SOD5 mRNA水平均比亲本株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 结论:ATP1缺失可能分别通过下调氧化应激和活性氧清除相关基因表达,使白念珠菌抵抗氧化应激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明显减弱,最终不能逃逸巨噬细胞杀灭而被宿主清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麦冬五味子联用方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挖掘和实验方法,考察麦冬五味子联用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从TCMGeneDIT数据库系统中,挖掘麦冬、五味子靶点蛋白,构建麦冬-五味子多成分-蛋白网络,提取显著性差异的子网络中蛋白并进行信号通路映射。将ApoE-等位基因敲除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片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H10540高脂饲料喂饲12周。第4周开始给药,阿托伐他汀钙片组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片混悬液6 mg/kg,低、中、高剂量组灌胃麦冬五味子混煎液4.68、2.34、1.17 g/kg,1次/d,连续灌胃8周。采用油红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管壁病理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p38, p38)、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1(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1, ABCG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成员1 (heat shock protein 90 alpha family class A member 1, HSP90AA1)、MMP-9和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 ALOX5)蛋白表达,以及脑组织核因子E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related factor, 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 1, HO-1)蛋白表达。结果:发现麦冬五味子联用方中有11个成分,与数据库中挖掘到的37个蛋白有匹配,构成48个结点、190条边界的成分-蛋白网络,提取显著性差异蛋白网络中 P<0.05的子网络1个。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p-p38/p38 [(2.12±0.12)、(1.76±0.11)、(1.69±0.10)比(2.45±0.16)]、TLR4[(1.98±0.10)、(1.64±0.11)、(1.55±0.12)比(2.68±0.06)]、HSP90AA1[(1.79±0.10)、(1.66±0.09)、(1.59±0.11)比(2.06±0.07)]、MMP-9[(1.84±0.11)、(1.75±0.12)、(1.66±0.08)比(2.68±0.10)]蛋白表达降低( P<0.05),ABCG1[(0.53±0.08)、(0.78±0.09)、(0.81±0.10)比(0.45±0.04)]、ALOX5[(0.59±0.04)、(0.67±0.09)、(0.88±0.07)比(0.47±0.02)]蛋白表达升高( P<0.05),脑组织细胞质Nrf2[(1.62±0.12)、(1.32±0.09)、(1.14±0.06)比(2.12±0.08)]蛋白表达降低( P<0.05),细胞核中Nrf2[(1.12±0.09)、(1.61±0.07)、(1.68±0.11)比(1.07±0.08)]蛋白表达升高( P<0.05),HO-1[(1.16±0.09)、(1.73±0.11)、(1.82±0.08)比(1.05±0.04)]蛋白表达升高( P<0.05)。 结论: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阐释了麦冬五味子联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并且在氧化应激诱导Nrf2途径上进行验证,为联用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IF-1α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IPostC)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AS)模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研究AAV9-HIF-1α对IPostC作用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60只Apoe-/-+AS模型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对照组(AS-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AS-I/R组)、缺血后处理组(AS-IPostC组)、AAV9-HIF-1α+缺血后处理组(AS-AAV9-HIF-1α+IPostC 组)、AAV9-NC+缺血后处理组(AS-AAV9-NC+IPostC组)、AAV9-HIF-1 α+HIF-1 α 抑制剂+缺血后处理组(AS-AAV9-HIF-1α+2ME2+IPostC 组),每组各 6 只.建立心肌I/R模型和IPostC模型;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腺相关病毒-9与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阴性对照(adeno-associated virus-9 with human cytomegalovirus promoter negative control,AAV9-NC)、腺相关病毒 9 与表达 HIF-1α 的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AAV9-HIF-1α).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定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线粒体呼吸酶活性;Western blot 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ATP 合酶亚基 b(ATP synth ase subunit b,ATP5F1)、腺苷酸转运(adenylate transporter,ANT)蛋白.结果 与AS-sham组比较,AS-I/R组心肌组织损伤严重,ROS含量升高,ATP含量显著降低;与AS-I/R组比较,AS-IPostC组ROS含量降低,ATP含量升高,但线粒体呼吸酶活性仍然较低,而AS-AAV9-HIF-1α+IPostC组心肌损伤明显下降,线粒体呼吸功能显著好转.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肌I/R损伤时,氧化应激激活致氧自由基释放、线粒体呼吸功能减弱、细胞能量减少、心肌损伤,而AAV9-HIF-1α+IPostC通过上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炎症微环境中TOM40对牙髓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究炎症微环境中线粒体外膜转位酶(TOM)复合体亚基TOM40 对牙髓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开髓暴露法构建大鼠磨牙牙髓炎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髓坏死面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牙髓组织促炎因子白介素(IL)-1β、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DNA氧化损伤标志物 8-OHDG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牙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体外培养人牙髓成纤维细胞(hDPFs),分别以 1、5、10 μg/mL脂多糖(LPS)炎性刺激,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促凋亡因子Bax、Bak的表达情况;通过TMRE、DCFH-DA探针及腺苷三磷酸(ATP)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hDPFs线粒体呼吸功能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TOM复合体中表达下调亚基,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加以验证;基于筛选结果构建TOM40 过表达hDPFs细胞株,并加入LPS刺激,检测线粒体呼吸功能变化.结果:大鼠磨牙牙髓炎模型中,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牙髓坏死面积增大,IL-1β、TNF-α及8-OHDG表达升高,细胞凋亡增多(P<0.05).炎症hDPFs模型中,LPS浓度增加,IL-1β、TNF-α、Bax及Bak蛋白和基因表达升高,线粒体呼吸功能受损,TOM40 表达特异性下调(P<0.05);而过表达TOM40 可有效改善LPS刺激导致的hDPFs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活性氧积累与ATP含量下降(P<0.05).结论:牙髓炎的发展过程伴随牙髓组织氧化应激与hDPFs线粒体呼吸功能障碍,过表达TOM40 可挽救hDPFs受损的线粒体呼吸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盐度胁迫对大黄鱼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为了比较高盐和低盐胁迫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脏能量代谢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差异及其作用机制,将体质量为(53.46±1.47)g大黄鱼放入盐度为12、25或40的水体暴露1d、3d和7d,取其肝脏样本检测氧化损伤、能量代谢和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胁迫1d时,高盐组的大黄鱼肝脏三羧酸循环酶活力和线粒体自噬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盐组,表明鱼类在盐度胁迫初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并提高线粒体自噬来应对高盐胁迫.胁迫7d时,高盐组的大黄鱼肝脏ATP合成酶活力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基因表达水平低于低盐组,活性氧簇和乳酸含量,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力高于低盐组,表明高盐组的大黄鱼在胁迫末期降低了有氧代谢和线粒体自噬,提高了无氧代谢,导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线粒体自噬受到抑制,从而加重了鱼类氧化损伤.在盐度胁迫过程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型3分别在调控能量代谢酶活力和线粒体自噬基因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高盐和低盐胁迫对大黄鱼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差异及其初步机制,可为大黄鱼养殖水体的盐度调节方案制定及养殖水域选择提供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小桐子植物特异性酪蛋白激酶PS-CK1-5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酪蛋白激酶(casein kinase,CK)作为一类普遍存在的Ser/Thr蛋白激酶,通过调节靶标蛋白的活性与稳定性,在植物整个生理过程及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同源序列比对,该研究对小桐子(Jatropha curcas)酪蛋白激酶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小桐子基因组中共鉴定到 7 个酪蛋白激酶 1 基因(CK1)、5 个植物特异性酪蛋白激酶 1 基因(PS-CK1)、3个酪蛋白激酶2α亚基基因(CK2-α)、2个酪蛋白激酶2β亚基基因(CK2-β),4个亚家族成员在氨基酸长度、等电点及外显子数目等都有其家族特异性.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小桐子酪蛋白激酶 1 都包含N端保守激酶结构域,同时其内部都鉴定到典型的激酶活性环基序、ATP结合核心基序、核定位信号肽.qRT-PCR表达分析表明,小桐子JcPS-CK1-5基因在叶片与根中都属于低温诱导基因,可能参与小桐子抗冷性过程.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 pET-32a-JcPS-CK1-5,并在BL21(DE3)中诱导表达,得到81.6 kD的条带,与理论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一致.这可为小桐子CK基因的功能鉴定及逆境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UPLC-Q-TOF-MS的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成分鉴定及其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鉴定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探究其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作用机制,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①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成分鉴定: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天然产物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明确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主要成分.②网络药理学研究: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草药化合物蛋白质靶标数据库(HIT)、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化合物靶点预测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本草组鉴数据库(HERB)获取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获得TNBC疾病潜在靶点,二者相结合得到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TNBC的潜在靶点;运用蛋白互作关系数据库(STRING)平台、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获得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TNBC的关键靶点;运用R语言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③动物实验验证:制备异种移植瘤乳腺癌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与参芪扶正注射液低、中、高剂量(20、40、60 mL/kg)组,干预4周后取肿瘤组织,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磷脂肌醇3激酶(p-PI3K)、磷脂肌醇3激酶(PI3K)、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表达情况,并对预测潜在靶点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①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党参炔苷、鸟苷、毛蕊异黄酮苷、壬二酸、黄芪甲苷、美迪紫檀苷等.②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主要作用于肿瘤蛋白p53(TP53)、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己糖激酶2(HK2)、缺氧诱导因子1亚基α(HIF1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9)、ABCG2、ATP结合盒转运体B1(ABCB1)、原癌基因(MYC)等关键靶点,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③动物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降低了实验动物肿瘤组织中p-PI3K水平,抑制了P-gp和ABCG2的表达.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为党参炔苷、鸟苷、毛蕊异黄酮苷、壬二酸、黄芪甲苷、美迪紫檀苷等,其抗TNBC的作用机制与其通过调控PI3K信号通路和调节耐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