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调miR-208a通过靶向SFRP1介导Wnt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5-FU耐药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下调微小RNA-208a(miR-208a)对结直肠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影响,阐明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结直肠癌5-FU耐药细胞株HT-29/5-FU及其亲本HT-29细胞中miR-208a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mRNA表达水平.以HT-29/5-FU细胞为研究对象,将miR-208a抑制物(miR-208a inhibitor)质粒及其阴性对照质粒(inbibitor-NC)和SFRP1小干扰质粒(si-SFRP1)及其阴性对照质粒(si-NC)分别或同时转染至HT-29/5-FU细胞中,联合5-FU处理,将细胞分为空白组、inhibitor-NC组、miR-208a inhibitor组、miR-208a inhibitor+si-NC组和 miR-208a inhibitor+si-SFRP1 组.MTT 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耐药指数,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5-FU作用后各组细胞凋亡率,W 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FRP1、β-连环蛋白(β-catenin)、P-糖蛋白(P-gp)和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转运蛋白(ABCB1)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08a与SFRP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HT-29细胞比较,HT-29/5-FU细胞中miR-208a表达水平升高(P<0.05),SFRP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 inhibitor-NC组比较,miR-208a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耐药指数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中β-catenin、P-gp和ABCB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提示SFRP1是miR-208a靶基因,且miR-208a 可负向调控 SFRP1 的表达.与 miR-208a inhibitor+si-NC 组 比较,miR-208a inhibitor+si-SFRP1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5),耐药指数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细胞中β-catenin、P-gp和ABCB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下调miR-208a可通过靶向上调SFRP1表达抑制Wnt信号通路的转导,进而改善HT-29/5-FU细胞对5-FU的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GPRC5A调控的ABCB1表达对肺腺癌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的异常表达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组A型(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family C group 5 type A,GPRC5A)调控的ABCB1表达对肺腺癌增殖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 GPRC5A调控的ABCB1表达对肺腺癌增殖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RT-PCR、Western-blot或免疫组化实验,分析ABCB1在肺腺癌细胞系、人肺腺癌组织以及GPRC5A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和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分析GPRC5A基因敲除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皮下肿瘤形成实验探讨下调ABCB1表达是否可抑制体内肺腺癌增殖.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实验研究GPRC5A和ABCB1之间潜在的调控关系.结果ABCB1在肺腺癌细胞系和人类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GPRC5A基因敲除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及肺组织的ABCB1表达高于野生型小鼠.与GPRC5A野生型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相比,GPRC5A基因敲除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对塔立奇达和多柔比星更敏感.注射移植细胞28天后,接受ABCB1基因敲除细胞移植的GPRC5A-/-C57BL/6小鼠的肺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移植小鼠(P=0.0043,P=0.0060).此外,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实验表明,GPRC5A通过直接结合方式调控ABCB1的表达.结论GPRC5A通过抑制ABCB1表达降低肺腺癌增殖.GPRC5A调节ABCB1表达的途径有待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4(ABCB4)基因突变相关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4/27
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4(ABCB4)基因突变疾病谱涉及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3型、胆石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门静脉高压、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脏、胆道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本院肝胆内科收治1例青年男性患者,入院初步诊断为胆囊结石,计划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检查发现该患者肝功能异常、肝硬化、脾大、食管静脉轻度曲张,后进一步行二代测序明确诊断为ABCB4基因突变相关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治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吉妥珠单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异质性髓系恶性肿瘤,目前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总体预后较差.吉妥珠单抗(gemtuzumab ozogamicin,GO)是一种人源化抗CD33单抗与卡奇霉素结合的抗体偶联药物,主要用于治疗CD33阳性AML.虽然研究发现GO可以改善CD33阳性AML患者的预后,但是仍有部分AML患者并未获益.GO治疗AML的疗效主要与CD33表达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ATP 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 1(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基因及SNP、特异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等因素有关.本文就GO对AML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曲美他嗪激活自噬增加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抑制炎性体减少泡沫细胞胆固醇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TMZ)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ox-LDL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泡沫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培养基)、模型组(60 μg/mL ox-LDL刺激)、氯喹(CQ)组(60 μg/mL ox-LDL联合10 mmol/L CQ处理)、TMZ联合CQ组(60 μg/mL ox-LDL联合80 μmol/LTMZ和10 mmol/L CQ处理).油红O染色评估泡沫细胞形成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C)及游离胆固醇(FC)含量;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观察自噬;Picogreen荧光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MET)形成及其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自噬相关指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泛素结合蛋白P62、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含胱天蛋白酶结构域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及胆固醇流出相关基因ATP结合盒亚家族A成员1(ABCA1)、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1(ABCG1)的mRNA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TMZ联合CQ组LC3B表达增加、P62表达减少,同时TC、FC、胆固醇酯(CE)/TC含量降低,此外NLRP3、ASC及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MET形成增加.CQ组结果相反.结论 曲美他嗪可以通过激活自噬、增强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MET)形成并抑制炎性体形成,从而促进泡沫细胞的胆固醇流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BCB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转运蛋白(ABCB1)基因多态性(rs1045642)对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考察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和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相关性的研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计2 560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西方人群ABCB1 C3435T CC型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与CT+ TT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SMD=0.31,95%CI(0.04,0.58),P=0.02],T等位基因携带者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大.亚洲人ABCB1 C3435T CC型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与CT+ TT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2,95 %CI(-0.17,0.42),P=0.41].结论: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相关,携带T基因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物消耗量大,需要更多的镇痛药物,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谨慎调整镇痛药物使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液相芯片技术快速检测CYP2C9、CYP2C19、CYP4F2、VKORC1及ABCB1基因多态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液相芯片技术,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细胞色素P4502C9(cytochrome P4502C9,CYP2C9)、CYP2C19、CYP4F2、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VKORC1)及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1,ABCB1)等与华法林和氯吡格雷相关药物基因多态性的方法.方法 方法学的建立.从Genbank中查找与华法林和氯吡格雷药物相关的8个靶位点附近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多重PCR扩增,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allele specific primer extension,ASPE),MagPlex-Tag微球杂交,经液相芯片系统Luminex 200检测荧光信号,确定基因型;优化反应体系并进行方法学评价.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抗血栓治疗患者血液样本,共260例,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其8个靶位点,并与测序结果比较.结果 本方法检测260例样本结果显示:纯合子荧光强度中位值(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比率均>0.9或<0.1,杂合子MFI比率均在0.3~0.6之间;各基因型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低于6.4%和10.9%;所需DNA最低检测限为0.75 ng;260例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本研究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华法林和氯吡格雷相关药物基因型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BCB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转运蛋白基因C3435T(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拟行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对基因突变型进行检测,按照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CC组)、突变型杂合子组(CT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TT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记录术后24、48 h时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h睡眠质量评分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评分.结果 与CC组比较,TT组和CT组术后24 h时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降低,TT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降低,CT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升高(P<0.05);与TT组比较,CT组术后24h时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升高(P<0.05);3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糖蛋白胎盘转运活性的个体差异及其与ABC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人体胎盘上的P-糖蛋白(P-gp)转运活性是否存在个体差异,以及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转运蛋白基因(ABCBl)的基因多态性与胎盘上P-gp转运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成熟的胎盘,提取胎盘微绒毛质膜囊泡(MVMVs),荧光标记法检测MVMVs的P-gp转运活性;Snapshot法检测胎盘上ABCB1基因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基因型,并与相应MVMVs上P-gp转运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功提取259例MVMVs,259例MVMVs的单位蛋白P-gp转运活性为0.111 ±0.047/mg.ABCB1基因rs12720464、rs28746504、rs57806198、rs1128503、rs2032582、rs1045642位点不同基因型与P-gp转运活性的个体差异无显著相关.结论:人体胎盘上的P-gp转运活性存在个体差异,但本研究探讨的ABCB1基因的9个SNPs可能不是影响人体胎盘上P-gp转运活性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铂类联合第三代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铂类联合第三代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联合铂""紫杉类联合铂""伊立替康联合铂""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Non-small-cell lung""NSCLC""Gemcitabine double platinum""Purple double platinum""Irinotecan double platinum""Genetic poly-morphism""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2000年1月-2020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就铂类分别联合吉西他滨、紫杉醇和伊立替康治疗NSCLC患者的临床反应与DNA合成修复、转运蛋白和代谢酶相关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遗传多态性可导致铂类联合第三代化疗药物治疗NSCLC的临床反应的个体间差异.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中,参与DNA合成修复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1亚基(RRM1)基因37位点杂合突变与化疗效果相关性存在较大争议;药物代谢酶中胞苷脱氨酶(CDA)基因79位点突变可导致患者化疗无效、血液学毒性风险增高;药物转运蛋白中人类核苷酸平衡转运体(hENT1)基因706位点突变可导致患者生存期缩短.在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中,与化疗效果密切相关的多药耐药转运蛋白ATP结合盒式跨膜转运蛋白超家族B亚群1(ABCB1)基因1236、3435位点及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成员1B3基因334、699位点突变均可能增加血液学毒性;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P)2C8*31196、41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疗效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验证.在伊立替康单用或联合铂类治疗中,药物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UGT1A)1*6、*28基因多态性可能成为中性粒细胞缺乏和腹泻等相关毒性的预测指标.因此,对铂类联合吉西他滨、紫杉醇和伊立替康治疗NSCLC患者的基因组学研究,可用于优化肿瘤患者的治疗策略,提高化疗方案的有效率,为患者的个性化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