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8月~2023年1月入组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治疗前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能够降低负性情绪,提高情感、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卒中后抑郁(PSD)的效果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干预方式分为心理组及药物组,各45例.两组均予基础对症治疗,心理组予心理干预,药物组增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药物组低于心理组;BDNF水平较干预前升高,药物组高于心理组(P<0.05).两组干预8周后Barthel指数(B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药物组高于心理组(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干预前降低,药物组低于心理组(P<0.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4/45)与心理组4.44%(2/45)经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可调节PSD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其生活及睡眠质量,调节抑郁情绪,有良好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负性情绪、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从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5例.两组均常规予以胰岛素、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另实施无抽搐电休克疗法,两组均治疗2个月,而后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以及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8.46%(64/65),较对照组的86.15%(56/65)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A、HAMD评分以及SAS及SDS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也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9.23%(6/65),与对照组的6.15%(4/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对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应用价值较好,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坦索罗辛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坦索罗辛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慢性骨盆疼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Kendall样本量估计方法,样本量:观察变量的10~20倍,预计估算量:60~120个),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给予坦索罗辛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尿症状、炎性因子水平、临床指标和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对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频尿急、尿后滴沥、排尿疼痛评分和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α(INF-α)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尿流率(AFR)、白细胞介素-2(IL-2)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抑制炎性反应,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单相抑郁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注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单相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该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注意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52例首次发病且未予任何治疗措施的单相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在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长达4周(每周5 d,共20 d)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rTMS真刺激(真刺激组, n=27)或伪刺激(伪刺激组, n=25)。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测评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应用中国伯明翰认知筛查量表(BCoS-C)的听觉注意测试项目评估患者的听觉注意程度。 结果:(1)抑郁症状:真刺激组患者治疗第2、4周末的HAMD-24评分[(20.63±2.73)分、(15.85±2.43)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5.74±2.68)分],伪刺激组患者治疗第4周末的HAMD-24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0.48±2.33)分 vs. (25.80±2.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2、4周末时,真刺激组患者的HAMD-24评分均明显低于伪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听觉注意功能:真刺激组患者治疗第4周末的总正确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1.74±1.38 vs. 47.48±1.60),持续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74±0.71 vs. 4.37±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4周末时,真刺激组患者的总正确数较伪刺激组(48.00±1.66)明显升高,持续指标较伪刺激组(3.72±1.2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能更快速有效地改善单相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注意功能,其中抑郁症状较注意功能能更快得到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TRD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两组均基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B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用药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与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评分分别为(8.27±1.44)分、(2.82±0.74)分,与A组的(15.14±2.35)分、(4.87±1.33)分相比明显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721、9.035,均 P<0.05);B组用药后总有效率为91.11%,与A组的71.11%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874, 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8%,与A组的24.44%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20, 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TRD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状态及其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状态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治疗,磁刺激强度为80%的静息运动阈值,频率为5 Hz,rTMS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评分(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抑郁状态,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标本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和HAMD评分以及TNF-α、IL-2、IL-6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和HAMD评分分别为7.07±1.97(分)和9.39±2.61(分),TNF-α、IL-2、IL-6分别为(84.82±11.35)pg/mL、(4.16±1.32)ng/L、(5.75±1.46)ng/L,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镇痛作用及患者苏醒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明光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观察组在术中注射艾司氯胺酮,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监测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T0)、开始输注艾司氯胺酮/生理盐水即刻(T1)、开始手术切皮(T2)、开始缝皮(T3)、气管拔管(T4)和患者出手术室时刻(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评分(steward评分),患者术后2、4、6、8 h进行运动和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患者术后抢救性镇痛药物使用人数,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s self-control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泵按压次数,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寒战、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人数和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在T0、T1、T2、T3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HR在T4、T5时为101.87、91.53次/min,观察组HR在T4、T5时为91.67、83.13次/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MAP在T4、T5时分别102.43、94.13 mm Hg(1 mm Hg=0.133 kPa),观察组MAP在T4、T5时为90.4、85.53 mm 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运动与静息VAS评分在术后2 h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患者运动VAS评分在术后4、6、8 h分别为3.50、4.70、4.63,静息VAS评分3.43、4.20、4.40;观察组患者患者运动VAS评分为2.53、3.70、4.30,静息VAS评分2.10、2.47、3.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术后抢救性镇痛药物使用例数和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2.01±0.73、5.87±1.25;观察组术后抢救性镇痛药物使用例数和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0.43±0.41、1.88±0.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分别为5.67、18.77、7.40min,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4.70、13.33、4.18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steward评分为4.33,观察组steward评分为5.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寒战、嗜睡、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人数及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可使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升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关量表评分、神经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51/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8/60)(χ 2=7.350, P=0.007)。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12.58±1.34)分、(33.27±4.32)分、(36.72±4.9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93±1.46)分、(41.82±3.95)分、(47.61±5.09)分( t=17.003、11.304、11.904,均 P<0.001);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为(33.26±3.52)μg/L,高于对照组的(28.27±3.43)μg/L( t=7.864, P<0.001);观察组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分别为(0.76±0.09)μg/L、(5.16±0.97)μg/L、(4.63±1.21)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31±0.12)μg/L、(7.36±0.83)μg/L、(7.72±1.69)μg/L( t=13.348、11.505、28.402,均 P<0.001)。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6/60)、13.33%(8/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23, P=0.570)。 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歧四联活菌辅助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歧四联活菌辅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双歧四联活菌治疗,两组治疗周期为9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理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HAMD评分[(10.78±2.03)分]、HAMA评分[(6.37±2.5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78±2.85)分、(13.23±2.95)分]( t=11.40、13.38,均 P < 0.001)。治疗后,两组血清皮质醇、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血清皮质醇[(137.34±63.29)μg/L]、IL-1β[(14.38±6.08)ng/L]、TNF-α[(13.95±6.46)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1.22±59.27)μg/L、(25.94±6.92)ng/L、(20.44±6.24)ng/L]( t=15.29、6.16、9.24,均 P < 0.001)。 结论:采用双歧四联活菌辅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显著降低血清皮质醇及IL-1β、TNF-α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