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脏疾病成分输血与相关检验指标主成分分析和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相关检验指标在肝脏疾病成分输血的主成分分析和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住院接受成分输血的肝脏疾病患者与非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成分输血的类型分为输注悬浮红细胞组、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组和输注单采血小板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输血情况,通过t检验与方差检验比较肝脏疾病与非肝脏疾病不同成分输血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KMO检验、Bartlett球形检验和碎石检验(Scree Test)验证多因子分析的适宜性,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各指标的方差贡献进行观察,评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评估各检验指标对于不同成分输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96例肝脏疾病患者与216例非肝脏疾病患者,肝脏疾病中57.3%患者输注血浆(55/96例),非肝脏疾病中54.2%患者接受红细胞输血(117/216例).输注红细胞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Hb平均值分别为70.61 g/L和82.82 g/L;HCT平均值分别为20.80%和24.4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平均值分别为45.94 U/L和25.43 U/L;总胆红素平均值为44.38 μmol/L和19.31μmol/L,这四项指标两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输注血浆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Hb平均值分别为73.45 g/L和111.43 g/L;HCT平均值分别为21.70%和31.06%;ALT平均值分别为59.33 U/L和28.33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44.35 U/L和22.52 U/L;INR平均值分别为1.43和1.07;以上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输血血小板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PLT平均值分别为36.70× 109/L和50.76×109/L;AST平均值分别为54.20 U/L和31.19 U/L;PT平均值分别为15.95 s和12.98 s;APTT平均值分别为54.42 s和29.90 s;INR平均值分别为1.36和1.11;以上五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PCA分析肝病患者不同成分输血前检验指标显示,血液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分布为第一和第二主要成分,非肝病患者输血前检验指标中肝功能和凝血指标为第一和第二主要成分.通过ROC曲线分析肝病患者接受红细胞输血组,HCT曲线下面积为0.912;血浆输血组中,INR和PT曲线下面积为0.964和0.953;在输注单采血小板组中,IN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结论 本研究对于不同成分输血前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和模型预测,尤其对于肝病患者选择不同成分输血可以提供研究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尿酸白蛋白比值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预测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尿酸白蛋白比值(UAR)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相关性,评估UAR对CSF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单中心研究,回顾性分析610名因胸痛在新疆医科大学心脏中心行冠脉造影患者,收集电子病历资料和冠脉造影结果,根据是否存在CSF分组.采用多模型校正的方法评估尿酸(UA)、白蛋白(ALB)以及UAR与CSF发生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及RCS曲线评估上述指标与CSF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相对于对照组,CSF组男性占比较高,而且吸烟、饮酒比例较高.CSF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UA以及UAR水平偏高,ALB水平偏低(P均<0.05).多模型校正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水平UA(OR:1.010,95%CI:1.007~1.013,P<0.001)、UAR(OR:1.513,95%CI:1.341~1.707,P<0.001)以及低水平 ALB(OR:0.794,95%CI:0.733~0.860,P<0.001)是C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UA、ALB以及UAR对CSF发生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中UAR表现最好(P均<0.05).RCS曲线分析提示UAR与CSF发生风险整体表现为正相关趋势.结论:UAR与CSF相关,可能是预测CSF的有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宫瘤消胶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宫瘤消胶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疗效及对患者血红蛋白(Hb)、性激素、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AUB患者82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地屈孕酮片治疗,联合组加用宫瘤消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对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监测用药前后血Hb、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75.6%),Hb 水平(126.93±16.53 g/L)高于对照组(101.16±13.46 g/L),促黄体生成素(35.12±5.64 U/L)、雌二醇(185.73±11.26 U/L)、卵泡刺激素(24.86±4.59 U/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4.68±1.09s)、凝血酶原时间(12.26±0.13s)、凝血酶时间(15.03±0.27s)、纤维蛋白原(2.65±0.24g/L)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6.67±1.24mm)均低于对照组(43.56±3.82U/L、248.53±9.36U/L、32.37±5.14U/L、29.74±2.36s、13.27±0.39s、17.39±0.86s、3.49±0.43 g/L、9.37±2.01mm),不良反应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24.4%)(均P<0.05).结论:地屈孕酮片联合宫瘤消胶囊用于AUB临床治疗疗效提高,能够有效促进Hb、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恢复正常并改善凝血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预后结直肠癌患者SGA评分及NLR表达及预后评估效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不同预后结直肠癌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量表(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评分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表达,建立预后评估模型并检测该模型预后评估效能.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进展期/晚期结直肠患者104例,根据患者治疗疗效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及预后不良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SGA评分、营养学相关指标、NLR、MLR、PLR、WLR水平,随访患者生存期.分析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建立联合模型并评估联合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TP、Hb水平、生存期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主观整体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TF、NLR、MLR、PLR、WLR、ca199、cea、ca724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生存期与TP、Hb呈正相关,与SGA评分、TF、NLR、MLR、PLR、WLR水平呈负相关;患者预后不良与TP、Hb呈负相关,与SGA评分、TF、NLR、MLR、PLR、WLR水平呈正相关;SGA、TP、TF、Hb、NLR、MLR、PLR、WLR为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联合模型预后评估效能优于肿瘤标志物.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与其SGA评分及TP、Hb、TF、NLR、MLR、PLR、WLR水平密切相关,且基于SGA营养评分及NLR等指标建立结直肠癌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造影技术在非扩张肾脏集合系统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CEUS)和常规超声引导下应用于非扩张肾脏集合系统肾结石患者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评估CEUS引导的PCNL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研究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接受PCNL的66例无肾积水或轻度肾积水肾结石患者,根据通道建立引导方法的不同分为CEUS引导组(33例)和常规超声引导组(33例).评估单针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残石率等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比于常规超声引导组,CEUS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84.85%vs.63.64%,χ2=3.89,P=0.04)、穿刺时间短[(51.18±18.47)s vs.(63.21±23.79)s,t=-2.29,P=0.03]、手术时间短[(73.81±39.84)min vs.(113.44±51.99)min,t=-3.4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1个月残石率、血红蛋白(Hb)下降幅度以及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CEUS引导下的 PCNL 可促进无肾积水患者的PCNL,有利于单针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可通过后续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确定其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对老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对老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患者应用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后改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1日-2021年8月31日在某院住院年龄≥65岁,同时符合低蛋白血症、贫血和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老年患者6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大于20大卡/公斤/体重每日的热量,蛋白质0.8 g/kg/体重每日,常规原发病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营养治疗和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25ug/d,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前白蛋白,静息心率等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二组在HB、ALB和PAL水平及甲状腺功能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补充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红蛋白(112.6±13.3)g/l,前白蛋白(173.3±55.1)mg/1,FT4(1.51±0.23)g/dl均有升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老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可升高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且对心率无明显影响,但还需要扩大临床样本数据进一步确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磁导航鼻肠管置入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电磁导航鼻肠管置入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电磁导航鼻肠管置管技术留置鼻肠管,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的总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用时、置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0 d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结果 试验组总置管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80.0%;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试验组置管用时为(16.20±5.65)min,对照组为(34.13±13.60)min;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方面,试验组鼻黏膜出血1例、呛咳1例,对照组鼻黏膜出血4例、呛咳5例、恶心呕吐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36);两组均未发生气胸、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在营养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置管后10 d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置管前后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电磁导航鼻肠管置管技术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的成功率高,操作用时短,能够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提供早期营养支持,且置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及其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reticulated hemoglobin content,Mchr)在诊断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及其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新华医院和瑞金医院的302例IDA患者,其中轻度贫血118例,中度贫血159例和重度贫血25例,365例非IDA患者(包括地中海贫血、巨细胞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138名健康体检者.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样本,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Mchr、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血清铁(serum iron,Fe)、铁饱和度(the saturability of iron,TS)、铁蛋白(Ferritin)和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比较IDA患者组与非IDA患者组以及IDA不同严重程度之间的Mchr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Mchr在IDA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IDA组相比,IDA组的Mchr、Hb、MCV、MCH、MCHC、HCT、Fe、TS、Ferritin水平显著降低,而TIBC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的Mchr与Hb、MCV、MCH、MCHC、HCT、Fe、TS、Ferritin呈正相关,与TIBC呈负相关.轻度、中度、重度IDA患者的Mchr水平依次减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chr诊断IDA的最佳临界值为<26.7 pg,诊断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3.38%,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33 8(95%CI为0.915 7~0.951 8),Mchr+Fe+Ferritin+TIBC联合诊断IDA(各项目的临界值分别为Mchr<26.7pg,Fe<5.7 μmol/L,Ferritin<7.1 ng/mL,TIBC>65.8 μmol/L)的灵敏度为90.76%,特异度为94.70%,AUC为0.983 9(95%CI为0.977 2~0.990 5).结论:Mchr可作为诊断筛查IDA及其严重程度的潜在临床指标,其联合铁代谢指标诊断IDA更具有诊断价值,能够为选择是否需要进行侵入性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表达H2型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EK-293T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通过在人胚肾-293T(human embryo kidney-293T,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岩藻糖转移酶 2(fucosyl-transferases 2,FUT2)基因,进而催化诺如病毒受体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HBGA)的形成,构建介导诺如病毒和受体发生相互作用的细胞系.方法 构建FUT2 慢病毒质粒,采用Lipofectamine 2000 将FUT2慢病毒质粒及pMD.2G和psPAX2 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收获慢病毒颗粒.慢病毒颗粒感染对数生长期的HEK-293T细胞,嘌呤霉素加压筛选获得HEK-293T/FUT2 细胞系.PCR鉴定FUT2 基因是否整合到基因组中,RT-qPCR检测HEK-293T/FUT2 细胞FUT2 mRNA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HEK-293T/FUT2 细胞HBGAs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HEK-293T/FUT2 细胞与诺如病毒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结合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序列正确的慢病毒质粒PLVX-IRES-Puro-FUT2,并获得了慢病毒颗粒.慢病毒颗粒感染HEK-293T细胞后,通过嘌呤霉素加压筛选获得了HEK-293T/FUT2 细胞系,PCR验证显示,FUT2 基因成功整合到HEK-293T细胞基因组中.HEK-293T/FUT2 细胞FUT2 mRNA水平提高了 330 倍.99.9%的HEK-293T/FUT2 细胞表达H2 型人类组织血型抗原.GI.1 重组诺如病毒VLP可以与HEK-293T/FUT2 细胞产生很好的结合反应,EC50为 2.007 μg/mL.结论 建立了H2 型人类组织血型抗原稳定高表达的HEK-293T细胞系,并基于该细胞系初步建立了GI.1 型重组诺如病毒VLP结合活性评价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原地区妊娠期贫血孕妇孕晚期红细胞、铁参数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高原地区妊娠期贫血孕妇孕晚期红细胞、铁参数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收的390例高原地区妊娠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妊娠期贫血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妊娠期贫血孕妇)和对照组(妊娠期血红蛋白正常孕妇),比较两组孕妇孕晚期血清红细胞(RBC)水平、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水平,再根据孕妇妊娠结局情况将研究组分为正常妊娠组(正常妊娠孕妇)与不良妊娠组(不良妊娠孕妇),比较两亚组孕妇孕晚期血清RBC、Hb、SF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孕晚期血清RBC、Hb、SF水平对高原地区妊娠期贫血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390例高原地区妊娠期孕妇中,共确诊妊娠期贫血孕妇107例,高原地区孕妇妊娠期贫血发病率为27.43%.研究组孕晚期血清RBC、Hb、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中,65例孕妇正常妊娠,42例孕妇出现非正常妊娠,正常妊娠组孕晚期血清RBC、Hb水平均高于不良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孕晚期S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血清RBC、Hb水平均对高原地区妊娠期贫血孕妇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5),其cut-off值分别为312.88×1012/L、80.53 g/L.结论 高原地区妊娠期贫血孕妇孕晚期RBC、Hb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应加强孕晚期孕妇血清RBC、Hb水平的监测,及时补充,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