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 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5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化学治疗(氟尿嘧啶+顺铂),n=50]和观察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n=55),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清可溶性PD-1(sPD-1)/PD-L1(sPD-L1)]、不良反应、近远期疗效[实体瘤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IgA、IgM、CD4+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8+、血清VEGF、SCC、CYFRA21-1、sPD-1/sPD-L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90.74%vs 75.00%)、客观缓解率(75.93%vs 52.08%)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生存率(75.93%vs 6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结果显示,观察组的PFS为(9.04±1.83)个月,对照组的PFS为(7.22±1.2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观察组的OS为(10.94±2.04)个月,对照组的OS为(9.52±1.9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 在局部晚期ESCC患者中进行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近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25-羟基维生素D 3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HBLC)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25-羟基维生素D 3[25(OH)VD 3]的表达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浙江普陀医院97例HBLC合并T2DM患者(HBLC合并T2DM组)、105例单纯HBLC患者(HBLC组)和118例单纯T2DM患者(T2DM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血清HSP70、sPD-1和25(OH)VD 3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 lc)]的相关性。并根据HBLC合并T2DM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预后分为预后不良(28例)和预后良好(69例),比较两者HSP70、sPD-1、25(OH)VD 3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SP70、sPD-1和25(OH)VD 3对HBLC合并T2DM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 结果:HBLC合并T2DM组HSP70和sPD-1明显高于HBLC组和T2DM组[(4.28 ± 1.19) μg/L比 (2.27 ± 0.76)和(2.40 ± 0.84) μg/L、(7.86 ± 2.45)ng/L比(4.23 ± 1.62)和(3.85 ± 1.27) ng/L],25(OH)VD 3明显低于HBLC组和T2DM组[(13.62 ± 3.96) μg/L比(18.63 ± 6.11)和(17.45 ± 4.3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BLC组与T2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HBLC合并T2DM患者中,HSP70和sPD-1与ALT、AST、FBG、HbA lc呈正相关( P<0.01),25(OH)VD 3与ALT、AST、FBG、HbA lc呈负相关( P<0.01)。在HBLC合并T2DM患者中,预后不良患者HSP70、sPD-1和Child-Pugh分级B级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6.03 ± 1.63) μg/L比(3.57 ± 1.02) μg/L、(9.86 ± 1.59) ng/L比(7.05 ± 2.62) ng/L和71.43% (20/28)比30.43%(21/69)],25(OH)VD 3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9.26 ± 3.02)μg/L比(15.39 ± 5.8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SP70、sPD-1和25(OH)VD 3联合预测HBLC合并T2DM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9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9%和79.71%。 结论:HBLC合并T2DM患者血清HSP70、sPD-1明显升高,25(OH)VD 3明显降低,并与肝功能、血糖存在良好线性关系,早期联合检测HSP70、sPD-1和25(OH)VD 3可为临床对症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PD管理模式在某公立医院耗材试剂管理中的应用及成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供应-管理-配送(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SPD)管理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作者详细介绍了某院SPD模式下对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的采购供应、库存、配送和结算管理,发现SPD有利于加强对院内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的监管,保证质量和使用安全,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竞争力,但尚注意防范数据安全风险,加强运营管理,完善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成本效益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IF-1α-糖酵解通路在丙泊酚减轻急性睡眠剥夺老龄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糖酵解通路在丙泊酚减轻急性睡眠剥夺老龄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20~22月龄,体质量5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对照组(Con组)、睡眠剥夺组(SD组)、睡眠剥夺+丙泊酚组(SP组)和睡眠剥夺+丙泊酚+二甲基乙二酰氨基乙酸(DMOG)组(SPD组)。采用睡眠剥夺仪建立睡眠剥夺模型。于睡眠剥夺前20和3 h时,SP组腹腔注射1%丙泊酚0.04 mg/g,SPD组腹腔注射1%丙泊酚0.04 mg/g和HIF-1α特异性激动剂DMOG 0.05 mg/g。采用条件恐惧实验、新旧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大鼠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血液和脑组织标本,采用伊文思蓝(EB)染色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HE染色后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法确定海马神经元凋亡率,ELISA法检测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NfL)、NSE浓度以及海马组织ROS、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乳酸和丙酮酸含量,计算乳酸/丙酮酸比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HIF-1α、丙酮酸激酶M2 (PKM2)、己糖激酶2(HK2)、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以及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 结果:与Con组相比,SD组和SPD组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识别指数降低,血清NSE和NfL浓度、脑组织EB含量、海马组织ROS、IL-6、iNOS含量和乳酸/丙酮酸比值升高,HIF-1α、PKM2、HK2、IBA1、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神经元凋亡率升高( P<0.05),海马区神经细胞发生病理学损伤。与SD组相比,SP组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识别指数升高,血清NSE和NfL浓度、脑组织EB含量、海马组织ROS、IL-6、iNOS含量和乳酸/丙酮酸比值降低,HIF-1α、PKM2、HK2、IBA1、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神经元凋亡率降低( P<0.05),海马神经细胞病理学损伤减轻。与SP组相比,SPD组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识别指数降低,血清NSE和NfL浓度、脑组织EB含量、海马组织ROS、IL-6及iNOS含量、乳酸/丙酮酸比值升高,HIF-1α、PKM2、HK2、IBA1、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神经元凋亡率升高( P<0.05),海马区神经细胞病理学损伤加重。 结论:丙泊酚可减轻急性睡眠剥夺诱导的老龄大鼠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糖酵解通路,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PD-1 +CXCR5 +CD4 +T淋巴细胞和sPD-1水平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动态观测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外周血PD-1 +CXCR5 +CD4 +T淋巴细胞、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治疗(A)组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B)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未治疗(C)组15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0周、24周、48周外周血标本和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D-1 +CXCR5 +CD4 +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PD-1水平。3组间计量资料行方差分析检验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0周时,A组、C组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外周血PD-1 +CXCR5 +CD4 +T淋巴细胞,B组(4.70%±1.58%)显著高于A组(3.25%±1.01%)和C组(2.77%±0.67%)( F=16.65, 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 P>0.05);外周血sPD-1,B组[(1 866.62±1 472.70)pg/ml]显著高于A组[(824.86±538.66)pg/ml]和C组[(618.19±602.62)pg/ml]( F=10.95, 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 P>0.05)。48周时血清HBsAg,A组、C组较基线无显著下降( P>0.05),均显著高于B组( P<0.05);血清HBeAg,A组、B组较基线均显著下降( P<0.05),但A组显著高于B组( 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 P>0.05);血清HBV DNA水平,A组、B组较基线均显著下降( P<0.05),均显著低于C组( P<0.05),A组与B组差异不明显( P>0.05);外周血PD-1 +CXCR5 +CD4 +T淋巴细胞,A组(1.56%±0.73%)、B组(1.32%±0.43%)较基线均显著下降( P<0.05),均显著低于C组(2.64%±0.85%)( P<0.05),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外周血sPD-1,A组[(289.05±215.86)pg/ml]、B组[(236.01±173.92)pg/ml]较基线均显著下降( P<0.05),均显著低于C组[(650.34±598.46)pg/ml]( P<0.05),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48周时A组,PD-1 +CXCR5 +CD4 +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水平与HBsAg、HBV DNA下降水平无相关性,与HBeAg下降水平呈正相关( r=0.376, P<0.05);sPD-1下降水平与HBsAg变化无相关性,与HBeAg、HBV DNA下降水平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98、0.384, P值均<0.05)。48周时B组,PD-1 +CXCR5 +CD4 +T淋巴细胞、sPD-1下降水平与HBsAg、HBeAg、HBV DNA下降水平均呈正相关( P值均<0.05)。 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48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表达均受到显著抑制,这不仅与恩替卡韦治疗有关,而且与sPD-1参与的免疫学机制有关;且HBeAg的表达抑制与PD-1 +CXCR5 +CD4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或活性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是否能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发生。方法:收集2017年3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发病24 h内首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且住院时间≥14 d的131例成年SAP患者,依照PICS诊断标准,将SAP患者分为PICS组(45例)和非PICS组(86例),收集统计入院24 h内、(14±2) d时的sPD-L1等实验室数据资料及其他相关临床数据和预后。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通过U-Whitney检验进行分析。分类变量以频率和百分数表示,采用 χ2检验。 结果:PICS组和非PICS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发病病因以及入院Balthazar CT评分、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ALCs计数、sPD-L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ICS组患者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入院24 h内的正平衡量、入院急性生理功能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发病2周左右时的sPD-L1水平、Balthazar CT评分高于非PICS组患者[175.50(128.00,212.25) mg/L比135.26(108.06,171.93) mg/L, Z=-2.823, P<0.05;(1 914.7±668.2) ml比(1 600.5±613.1) ml, t=-2.410, P<0.05;(12.12±2.31)分比(10.91±2.75)分, t=-2.237, P<0.05;108.93(101.35,118.96) μg/L比90.03(81.57,99.36) μg/L, Z=-5.599, P<0.05;8(6~8)分比6(5~8)分, Z=-3.251, P<0.05]。发病2周左右时的淋巴细胞计数(ALCs)计数明显低于非PICS组[0.87(0.71,1.09)比1.04(0.84,1.27), Z=-2.663, P<0.05]。2周左右的sPD-L1水平和Balthazar CT评分是SAP患者并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 OR)=1.07,95%可信区间( CI):1.03~1.12, P<0.01; OR=1.52,95% CI:1.10~2.12, P<0.05]。 结论:2周左右的sPD-L1水平和Balthazar CT评分是SAP患者并发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燃料颗粒物暴露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受体和肺表面活性蛋白D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生物燃料颗粒物(BMF)对肺泡巨噬细胞(AM)的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受体(SIRPα)、肺表面活性蛋白(SP)A和D的表达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BMF组和清洁空气组,通过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BMF暴露4 d、1及6个月大鼠AM的SIRPα、SPA和SPD的表达,采用荧光标记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三个时间点大鼠AM吞噬细菌的能力。结果:BMF暴露4 d,SIRPα和SPD的蛋白与清洁空气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MF暴露1个月SIRPα和SPD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73±0.64)和(2.01±0.78),BMF暴露6个月SIRPα和SPD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49±0.28)和(1.48±0.34),均高于清洁空气组( P<0.05)。BMF暴露1个月大鼠AM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FI相对比为(0.56±0.16)和(0.80±0.09),BMF暴露6个月大鼠AM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FI相对比为(0.67±0.11)和(0.76±0.16),均低于清洁空气组( P<0.05)。 结论:BMF诱导AM的SIRPα和SPD的表达上调,抑制AM的吞噬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可溶性B7同源体5和三叶因子2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程度和死亡风险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可溶性B7同源体5(sB7-H5)和三叶因子2(TFF2)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程度和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AP患者328例(AP组),其中轻症AP(MAP)124例,中度重症AP(MSAP)106例,重症AP(SAP)9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sPD-1、sB7-H5和TFF2水平,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AP患者随访90 d,生存284例,死亡44例;比较两者的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sPD-1、sB7-H5和TFF2等。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PD-1、sB7-H5和TFF2预测AP患者死亡的效能。结果:AP组sPD-1、sB7-H5和TFF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7.99 ± 17.81)ng/L比(50.20 ± 10.81)ng/L、(2.69 ± 0.72)μg/L比(1.40 ± 0.35)μg/L和(569.97 ± 38.91)μg/L比(94.59 ± 11.9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MSAP和SAP患者淀粉酶、sPD-1、sB7-H5和TFF2明显高于MAP患者[(639.36 ± 91.67)和(835.24 ± 109.30)U/L比(575.24 ± 89.78)U/L、(180.13 ± 20.61)和(221.17 ± 15.70)ng/L比(142.03 ± 16.76)ng/L、(2.85 ± 0.74)和(3.34 ± 0.82)μg/L比(2.05 ± 0.52)μg/L、(539.66 ± 36.58)和(763.55 ± 40.08)μg/L比(442.90 ± 35.79)μg/L],SAP患者明显高于MSA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患者sPD-1与sB7-H5、TFF2呈正相关( r = 0.552和0.641, P<0.01),sB7-H5与TFF2呈正相关( r = 0.610, P<0.01)。死亡患者淀粉酶、CRP、PCT、APACHE Ⅱ、SOFA、MCTSI、sPD-1、sB7-H5和TFF2明显高于生存患者[(1 098 ± 105)U/L比(641 ± 93)U/L、(235.60 ± 40.17)mg/L比(118.04 ± 32.90)mg/L、(4.32 ± 0.52)μg/L比(3.14 ± 0.44)μg/L、(19.39 ± 3.14)分比(11.18 ± 2.53)分、(12.13 ± 2.78)分比(7.40 ± 2.15)分、(7.12 ± 1.73)分比(4.31 ± 1.52)分、(222.23 ± 22.30)ng/L比(171.14 ± 18.50)ng/L、(3.37 ± 0.89)μg/L比(2.59 ± 0.59)μg/L和(629.27 ± 39.63)μg/L比(560.78 ± 30.4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PCT、APACHE Ⅱ、SOFA、sPD-1、sB7-H5和TFF2是影响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 1.339、1.416、1.285、1.327、1.092、1.171和1.080,95% CI 1.145~1.566、1.146~1.751、1.132~1.460、1.150~1.531、1.024~1.164、1.072~1.280和1.031~1.131,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PD-1、sB7-H5、TFF2联合检测预测AP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sPD-1、sB7-H5和TFF2单独检测(0.870比0.771、0.734和0.685)。 结论:AP患者血清sPD-1、sB7-H5和TFF2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病情程度有关,三者联合检测能够辅助评估AP患者的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玻璃体切割与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和非PPV (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于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11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及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测量。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患眼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计算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 )。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计算Scheimpflug图像中的晶状体密度。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黄斑区划分为以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1 mm的中心区,1~ 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测量黄斑区整体、中心区、内环区、外环区血流密度(SVD)和血流灌注(SP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PV联合黄斑前膜(MEM)剥除组(PPV组)和NVS直接剥除MEM组(NVS组),分别为10例10只眼、11例11只眼。两组患者年龄( t=-0.72)、logMAR BCVA ( t=-0.98 )、晶状体密度( t=-1.10)、DLI ( t=1.15)、黄斑区整体SVD ( t=0.82)和SPD ( t=1.19)、角膜像差( t=0.45 )、眼内像差( t=-0.22)、全眼像差( t=0.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眼均采用27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NVS组患眼NVS条件下剥除MEM,PPV组患眼PPV条件下剥除MEM,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晶状体混浊程度、DLI、视觉质量、黄斑区SVD和SPD以及MEM复发情况。两组各指标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PPV组、NVS组患眼手术时间分别为(20.81±3.52)、(5.70±1.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3, P<0.001)。末次随访时,PPV组、NVS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65±0.25、0.44±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6, P=0.04 );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眼BCVA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2、4.41, P=0.03、 P<0.001)。PPV组、NVS组患眼晶状体密度、DLI分别为10.64±1.58、6.24±3.99和5.77±1.63、7.74±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0、2.85, P<0.05)。两组患眼黄斑区SVD( t=1.03)、SPD ( t=1.77)以及角膜像差( t=-0.42 )、眼内像差( t=-1.10 )、全眼像差( t=-1.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MEM复发2只眼,PPV组、NVS组各1只眼;两组患眼MEM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5, P=0.94)。 结论:与PPV联合MEM剥除比较,NVS手术后BCVA提高更多,对晶状体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手术时间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免疫检查点水平及其在肝癌预后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58例肝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sCD28、sCD80、sCD137、sCD27、sGITR、sTIM3、sCTLA4、sHVEM、IDO、sLAG3、sBTLA、sPD1、sPDL1及sPDL2的表达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可溶性免疫检查点水平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sCD28和sCD80在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 0/A、B期患者中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和C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sCD27和sHVEM在BCLC C期水平较0/A、B期明显下降,甚至低于健康对照者水平。BCLC 0/A、B期患者血浆sCD137、IDO、sPD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sPDL1和sPDL2在各期肝癌患者中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者,从0/A、B到C期维持高水平状态,不同分期肝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治疗24个月后,复发肝癌患者术前血浆中sCD28水平低于未复发肝癌患者( t=2.843, P=0.007)。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sCD28判断肝癌复发的最佳cut-off值为101.42 pg/ml,曲线下面积为0.771(95%CI=0.611~0.931),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666。sCD28高水平(≥101.41 pg/ml)肝癌患者术后24个月累计复发率为57.9%,低于sCD28低水平组(<101.41 pg/ml)的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777, P=0.000)。 结论:不同分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免疫检查点的表达特征不同,提示不同分期肝癌患者免疫状态存在差异且sCD28可作为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