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生疼痛移情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注意偏向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医学生疼痛共情移情反应(疼痛移情)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以及注意偏向的调节作用。方法:2022年4月采用一般特征调查问卷、疼痛共情量表(empathy for pain scale,EPS)和亲社会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PTM)对108名医学生进行评估。使用E-Prime点探测试验范式程序评测所有被试的注意偏向。使用SPSS 24.0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使用PROCESS 3.4.1进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1)女医学生的疼痛移情得分显著低于男医学生[(3.46±0.67)分,(3.95±0.51)分]( t=3.54, P<0.05),存在慢性疼痛的医学生疼痛移情得分显著低于不存在慢性疼痛者[(3.28±0.84)分,(3.66±0.60)分]( t=-2.35, P<0.05);医学生亲社会倾向在专业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2, P<0.05)。(2)医学生疼痛移情[(3.59±0.66)分]与亲社会倾向[(3.60±0.50)分]呈显著正相关( r=0.39, P<0.001)。(3)医学生疼痛移情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亲社会倾向( B=0.26, P<0.001);医学生疼痛情境下对悲伤情绪的注意偏向(d 疼痛悲伤)在疼痛移情与亲社会倾向间起调节作用( B=0.01, P<0.05)。 结论:医学生疼痛移情水平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亲社会倾向,提高医学生在疼痛情境下对悲伤情绪的注意有利于发挥疼痛移情对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随机抽取武汉市4个中心城区4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386名失智老年人家庭照顾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现状和属性,采用Better-Worse系数法和敏感度公式计算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的重要度。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对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力。结果: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得分(88.67 ± 29.71)分。各项社会支持服务需求Better系数均大于Worse系数绝对值。1项(压疮预防及处理指导)需求为一维属性,其余29项为魅力属性。重要度排序前6位是信息性支持2个条目(压疮预防及处理指导;家庭照顾者提供电话咨询指导)、工具性支持1个条目(为家庭照顾者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陪伴支持3个条目(文化娱乐/体育锻炼活动、上门陪伴、陪同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检验: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模型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2.75~4.23,均 P<0.01)。失智老年人性别、文化程度、子女数量,家庭照顾者年龄、文化程度、自评身体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照顾者与失智老年人亲属关系是自尊支持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失智老年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失智类型,家庭照顾者文化程度、自评身体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照顾者与失智老年人亲属关系是信息性支持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失智老年人文化程度、失智类型,家庭照顾者文化程度、自评身体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是社会陪伴支持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失智老年人失智类型、家庭照顾者自评身体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照顾者与老年人亲属关系是工具性支持的影响因素(均 P<0.05)。自变量影响作用力进入排序前3位次数分别为家庭照顾者人力资源5次、家庭经济资源和失智老年人因素各3次,亲属资源因素1次。 结论: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偏低,具有需求"期待性倾向"和"集中性"特点。提供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应优先满足"压疮预防及处理指导"需求,提供经济援助、咨询指导、社会陪伴等服务。家庭照顾者人力资源是影响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的关键因素,家庭经济资源和失智老年人是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充分挖掘亲属资源与社区资源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生亲社会行为与生命道德感的关系:生命意义感和共情的多重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医学生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和共情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命道德感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对潍坊医学院721名医学生进行测查。通过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使用PROCESS宏程序检验生命意义感和共情在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生命道德感、生命意义感、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r=0.24~0.56,均 P<0.01)。生命道德感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影响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生命意义感的中介效应(效应值=0.11)占总间接效应的57.89%;共情的中介效应(效应值=0.06)占总间接效应的31.58%;生命意义感和共情的链式中介效应(效应值=0.02)占总间接效应的10.53%。生命意义感和共情在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结论:医学生的生命道德感可以分别通过生命意义感和共情间接地增强其亲社会行为,并且生命意义感和共情在生命道德感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服刑人员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服刑人员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以及共情和社会支持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编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测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于2022年8月对200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结合Hayes编制的PROCESS宏程序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中介及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服刑人员的亲社会行为倾向[(79.145±12.134)分]与服刑次数[(1.555±1.045)次]显著负相关( r=-0.227, P<0.01);面部表情识别能力能正向预测服刑人员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总效应=0.338, P<0.01),共情在两者关系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0.094, P<0.01);社会支持对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 β=0.176, P<0.01)、与共情的关系( β=-0.291, P<0.01),以及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 β=-0.270, P<0.01)均有调节作用。 结论: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服刑人员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有促进效应,共情和社会支持在两者关系中分别起了中介及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母乳库简史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909年9月5日,《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罐装母乳”的报道(图1)。这篇报道十分简短,但其所描述的“罐装母乳”是母乳库的雏形。尽管一些近代社会文化历史学者批评母乳库是过去奶妈的另一种延续,是推动母乳商品化的“帮凶”,将母乳和母性剥离开来 [1],但母乳库的出现和发展历经沉浮,既与儿科及新生儿护理的发展有关,也与女权主义、世界战争、食品安全等影响社会进程的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其设立的初衷和理念更倾向于社会的互惠关系 [2],多位母亲用自己的母乳共同喂养婴儿,无疑为无法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以及其他病患儿提供了营养与治疗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疆某高校护生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8月选取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575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量表、姑息护理知识量表、组织环境量表以及亲社会倾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75名护生中文版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量表得分为(87.32±20.54)分,姑息护理知识量表得分为(7.89±3.44)分,组织环境量表得分为(49.35±10.33)分,亲社会倾向量表得分为(96.71±18.2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志愿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了解安宁疗护的渠道、亲社会倾向、姑息护理知识是护生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的影响因素( 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19.9%。 结论:护生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护生参与安宁疗护志愿服务的相关教育和培训,以自身专业为优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壮大安宁疗护志愿团队,推动安宁疗护志愿服务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夷坚志》宋代民间女性求医叙事及其社会文化心理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夷坚志》中宋代民间女性的求医故事是中国古代女性就医情状的缩影.中国古代女性求医过程是与当时社会背景、民风民俗紧密相关的.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男女授受不亲"的严格社会环境规制中,古代女子很难正常就医.《夷坚志》中的相关记述,恰好呈现了复杂的民间信仰与医药治疗相结合的求医过程.其中,很多女性在求医过程中表现出了崇佛的倾向.同时,病人家属作为病人与医疗主体之间的媒介,他们的介入使宋代民间女性的信仰具有了某种导向性,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家庭中"家本位"文化的一种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患者隐私保护在实习护生伦理敏感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在伦理敏感性和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实习护生亲社会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以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6所三甲医院的实习护生543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护生伦理敏感性量表、患者隐私保护量表和亲社会倾向测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能力、伦理敏感性和亲社会行为得分分别为(111.58±13.18)分、(39.75±6.88)分、(95.79±15.69)分;伦理敏感性与患者隐私保护能力、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患者隐私保护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均P<0.05);患者隐私保护能力在伦理敏感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89%.结论 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能力、伦理敏感性、亲社会行为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患者隐私保护在实习护生伦理敏感性与亲社会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学校与医院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能力和伦理敏感性,帮助提升其亲社会行为,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中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根据生命历程理论,生命早期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体健康存在着影响,了解生命早期家庭环境因素以及成年期其他因素对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排序,为开展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中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中45岁以上人群人口学资料、社会支持、早期家庭环境因素资料,运用x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结果 4 311例研究对象中,自评健康为不健康的2 427例,健康的1 884例;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为60~79岁以及80岁以上、工作性质为务农以及没有工作、从不进行社交娱乐活动、个人社会经济地位为中层和中下层、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的中老年人自评不健康率较高(P<0.05),BMI为正常和超重、不抑郁、家庭经济水平为平均水平和高于平均水平的中老年人自评不健康率较低(P<0.05).影响因素按重要性得分排序依次是抑郁、家庭经济水平、工作性质、个人社会经济地位、BMI、年龄、社交娱乐活动频率、父亲受教育水平,得分分别为73.717、55.361、47.074、42.177、38.952、28.842、28.270和22.319分.结论 影响我国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因素众多,抑郁状况、家庭经济水平、工作性质是影响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的重要因素,应关注有抑郁倾向、收入较低、常年务农及没有工作等特殊群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究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加深对老年群体养老预期的理解.方法:利用CGSS 2018年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究互联网使用与老年人养儿防老观念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中的异质性和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的养儿防老观念具有显著负向影响(β=-0.295,P<0.01),经替换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后仍然成立.结论:使用互联网会弱化老年人的养儿防老观念,这种作用效果对中等教育程度、城市地区的老年人更为显著,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丰富老年人精神世界、提升身心健康水平、转变传统思维定势和增进亲属间沟通来对老年人的养儿防老观念产生影响.得到的启示是加快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养老产品和服务多样化供给,让老人无障碍享受互联网技术红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