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精次数、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和医疗花费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济而有效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助孕策略。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夫精IUI助孕的2266对夫妇的第1个IUI周期临床资料,根据人工授精的次数分为单次IUI组( n=2158)和双次IUI组( n=108),分析两组临床妊娠率和医疗花费的差异。根据是否行促排卵治疗及促排卵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自然周期组( n=1163)和促排卵周期组( n=1103)。根据促排卵药物不同,促排卵周期组又分为克罗米酚(clomiphene,CC)/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亚组( n=324)、来曲唑(letrozole,LE)/LE+hMG亚组( n=670)和hMG亚组( n=109)。对比分析不同组间IUI助孕结局。 结果:①单次IUI组和双次IUI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双次IUI组的医疗花费明显多于单次IUI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786.06±173.80)元比(3 172.99±174.91)元, P<0.001]。②女方因素、男方因素、不明原因不孕、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的单次IUI和双次IUI的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次IUI组中,不孕原因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两两比较检验显示,单次IUI者,女性因素不孕与不明原因不孕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单次IUI者,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14.0%(145/1039)]高于自然周期临床妊娠率[7.8%(87/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而双次IUI者,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与自然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意义( P=0.774)。③CC/CC+hMG亚组和LE/LE+hMG亚组的临床妊娠率[13.9%(45/324)、14.6%(98/67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7.9%(92/1163)],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CC/CC+hMG、LE/LE+hMG促排卵是IUI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OR(95% CI)=1.794(1.216~2.647), P=0.003; OR(95% CI)=1.892(1.382~2.589), P<0.001]。 结论:双次IUI与单次IUI在临床妊娠率相似,但双次IUI治疗费用高,故不建议进行双次IUI。促排卵治疗可以改善临床妊娠率,其中以LE/LE+hMG临床妊娠率最佳,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泡刺激素对骨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是由垂体嗜碱性粒细胞合成的一种促性腺激素,与FSH受体(receptor of FSH,FSHR)结合,在人类和哺乳动物生殖功能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往将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完全归因于雌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但在围绝经期两种成熟的性激素特点是雌二醇骤然下降,FSH显著升高。增高的FSH与骨密度的降低有关,该过程独立于雌激素之外。研究发现FSHR在生殖系统以外的不同器官和组织中也有表达,如骨组织。FSH-FSHR可能成为骨代谢性疾病治疗的靶点,本文就FSH影响骨代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枸橼酸氯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枸橼酸氯米芬(CC)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80例PCOS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nRHa组和HCG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C联合HMG促排卵方案,当优势卵泡平均直径为18~20 mm时,GnRHa组采用GnRHa 0.1 mg诱导卵泡成熟,HCG组采用HCG 10 000 U诱导卵泡成熟。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率。分析GnRHa、HCG在CC联合HMG促排卵治疗PCOS不孕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LU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GnRHa组OHSS率低于HCG组[0比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C联合HMG促排卵治疗PCOS不孕症时,GnRHa诱导卵泡成熟OHSS发生率较HCG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中不同促性腺激素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促排卵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中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 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使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促排卵效果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受PPOS方案IVF助孕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10个周期。根据使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制剂不同分成FSH组(63个周期)和hMG组(4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结局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的获卵总数、M Ⅱ卵子数、受精总数、卵裂总数、第3日总胚胎数、冷冻总胚胎数、双原核受精率、囊胚形成率、第5日囊胚率、卵子利用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FSH组较hMG组的第3日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更高[64.2%(111/173)比50.0%(48/96), P=0.024;45.8%(22/48)比21.2%(7/33), P=0.023;36.5%(27/74)比16.7%(8/48), P=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而言,PPOS方案中使用FSH较hMG可获得更高的第3日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治疗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治疗(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替代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行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促排卵方案均采用PPOS,根据PPOS的卵泡晚期是否应用低剂量的hCG替代hMG分组:A组,PPOS常规方案组(hMG+孕酮),完全应用hMG(141个周期);B组,PPOS卵泡晚期hCG替代hMG组(hMG/hCG+孕酮),即在PPOS促排卵治疗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hCG(200 IU/d)完全替代hMG(8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相关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获卵数、可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的促排卵治疗时间[A组(9.7±2.6) d比B组(10.3±3.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B组hMG用药时间[(7.8±3.5) d]及hMG用药量[(1 592.8±840.5) IU]均显著低于A组[(9.7±2.6) d, P=0.01;(1 825.2±795.3) IU, P=0.04];两组的获卵数和可用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随后的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周期中,A组与B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52.8%(105/199)比49.2%(60/122)]、胚胎种植率[37.1%(139/375)比37.1%(86/232)]、早期流产率[4.8%(5/105)比5.0%(3/60)]及持续妊娠率[47.7%(95/199)比44.3%(54/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COS患者在PPOS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hCG替代hMG,能安全、有效地维持卵泡生长发育,且不影响PCOS患者的IVF/ICSI-FET治疗的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FGFR1基因突变致卡尔曼综合征家系分析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本例基因突变所致的卡尔曼综合征家系,使临床医生对卡尔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科室收治的1例 FGFR1基因突变导致嗅觉缺陷的卡尔曼综合征的家系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对本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案展开探讨。 结果:本例卡尔曼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为性腺发育不良,性激素水平低下,嗅球、嗅神经发育不良;染色体核型为46,XY;基因检测显示 FGFR1基因c.281T>G,p.V94G杂合突变,临床诊断卡尔曼综合征,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 结论:临床上同一家系同一基因突变所致的卡尔曼综合征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更增加了临床医师诊疗的难度,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泡期长方案中添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对标准人群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卵泡期长方案中添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非高龄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非高龄患者489例,且为首次行体外受精、采用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的新鲜周期,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添加hMG及添加时机分为3组:不添加hMG组(76例)、中期添加hMG组(211例)、全程添加hMG组(202例),比较各组的基本情况、促排卵药物的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中期添加hMG组和全程添加hMG组的年龄均明显高于不添加hMG组( P值分别为0.019、0.011);全程添加hMG组的基础FSH水平明显高于不添加hMG组( P<0.01)和中期添加hMG组( P=0.006),基础FSH/LH比值明显高于中期添加hMG组( P=0.009);不添加hMG组和中期添加hMG组的窦卵泡数明显高于全程添加hMG组( P值分别为0.007、0.017)。全程添加hMG组的优质胚胎率[(47±27)%]明显高于不添加hMG组( P=0.017);中期添加hMG组的胚胎种植率明显低于不添加hMG组和全程添加hMG组( P值分别为0.043及<0.01)。全程添加hMG组的临床妊娠率[76.7%(155/202)]高于不添加hMG组( P=0.039)和中期添加hMG组( P<0.01);全程添加hMG组的活产率[67.3%(136/202)]明显高于不添加hMG组( P=0.017)和中期添加hMG组( P=0.001)。 结论:就非高龄且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标准人群中卵巢储备功能相对较低者采用卵泡期长方案,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后的促排卵过程中全程添加hMG,可通过提高胚胎的质量而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添加不同LH活性药物对卵巢慢反应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标:比较早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发生慢反应时,补充重组黄体生成素(recombinant luteinizing hormone,rLH)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s,hMG)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并采用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卵巢功能正常、促排卵发生慢反应的患者2 336例,根据添加不同的LH活性药物,分为hMG组(1 558例)和rLH组(7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促排卵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新鲜胚胎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添加两种LH活性药物对卵巢慢反应患者累积活产率的影响。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类型和病因、体质量指数和卵巢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hMG组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使用时间[(12.22±2.29)d]和总剂量[(2 088.98±628.24)U]较rLH组[(11.89±2.37)d, P=0.001;(1 866.90±602.65)U, P<0.001]显著升高。hMG组LH的使用时间[(7.40±3.52)d]和总剂量[(537.30±484.49)U]较rLH组[(5.67±3.78)d、(498.10±472.04)U,均 P<0.001]显著升高。hMG组的LH水平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日[(0.78±0.77)U/L]和刺激第6天[(0.81±0.49)U/L]均高于rLH组[(0.67±0.32)U/L, P<0.001;(0.71±0.33)U/L, P=0.002],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两组之间的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03)。hCG注射日hMG组的雌二醇水平[(8 377.14±7 000.63)pmol/L]和孕酮水平[(3.84±2.18)nmol/L]显著高于rLH组[(7 644.91±5 145.64)pmol/L, P=0.009;(3.14±1.80)ng/L, P<0.001]。两组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LH组的累积妊娠率[89.46%(696/778)]和累积活产率[78.02%(607/778)]高于hMG组[84.60%(1 318/1 558), P=0.001;72.98%(1 137/1 558), 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慢反应患者累积活产率的因素包括年龄( OR=0.930,95% CI:0.906~0.955, P<0.001)、窦卵泡计数( OR=1.029,95% CI:1.005~1.054, P=0.018)、获卵总数( OR=1.064,95% CI:1.029~1.100, P<0.001)、移植胚胎数( OR=1.714,95% CI:1.293~2.272, P<0.001)、移植胚胎的发育时期( OR=1.567,95% CI:1.243~1.975, P<0.001)、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 OR=1.122,95% CI:1.077~1.170, P<0.001)以及添加不同的LH活性药物( OR=1.348,95% CI:1.101~1.651, P=0.004)。 结论: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行早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发生慢反应时添加rLH较添加hMG可以获得更高的累积活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体期长效长方案中促黄体生成素添加时机对助孕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黄体期长效长方案中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不同添加时机对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黄体期长效长方案助孕患者的240个周期;根据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血清LH水平分为两组,A组190个周期[Gn启动日血清LH≤1 U/L,Gn启动第1日添加高纯度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P-HMG)];B组50个周期[Gn启动日血清LH>1 U/L,Gn启动第6日添加HP-HMG].并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35岁和36~40岁)进行分析.记录所有患者的Gn使用时间、Gn总用量、hCG日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ET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MⅡ卵数、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优胚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以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 ≤35岁的患者A1组和B1组分别为143个和32个周期,36~40岁的患者A2组和B2组分别为47个和18个周期.A1组患者Gn总量(2685.4±813.2 IU vs.2351.5±754.1 IU)、着床率(56.6%vs.41.1%)、临床妊娠率(79.0%vs.59.4%)及活产率(66.4%vs.46.9%)明显高于B1组,hCG日孕酮水平(1.2±0.5 nmol/L vs.1.6±0.7 nmol/L)低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患者临床妊娠率(63.8%vs.27.8%)和活产率(44.7%vs.16.7%)均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期长效长方案中患者早期添加HP-HMG较中期添加可降低hCG注射日孕酮水平,提高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加味百合地黄汤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HPO轴和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基于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HPO)轴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探明加味百合地黄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功效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氟哌噻吨美利曲水溶液 1.89 mg/kg)以及加味百合汤高、中、低剂量组(16.2 g/kg、8.1 g/kg、4.05 g/kg),每组 10 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均采用双侧卵巢摘除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各组给药 21d后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含量,HE染色观察下丘脑、垂体、海马等组织病理损伤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下丘脑、海马组织雌激素受体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显著下降(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表现出明显抑郁样行为,血清GnRH、FSH、LH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 或P<0.05),E2 降低(P<0.01),下丘脑、垂体及海马组织受损,雌激素受体表达显著降低(P<0.01);经加味百合地黄汤干预治疗后,模型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显著改善(P<0.01 或P<0.05),HPO轴亢进状态及海马损伤得以缓解,下丘脑、海马雌激素受体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与阳性药物组比较,加味百合地黄汤高剂量组下丘脑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加味百合地黄汤通过抑制HPO轴亢进及增加脑内雌激素受体水平,发挥抗围绝经期抑郁症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