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风险调查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调查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风险,建立其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新生儿肺炎患儿432例进行研究.以7︰3比例将患儿随机分为模型组302例,验证组130例.收集可能影响新生儿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相关因素,根据有无出现继发性腹泻将模型组患儿分为腹泻组与无腹泻组,比较2组患儿一般资料、疾病与治疗相关因素及实验室指标,以套索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以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模型组30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共有81例(26.82%)出现腹泻,根据LASSO回归结果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孕周、喂养方式、侵入性操作、抗生素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微生态制剂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为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模型组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为0.779,95%CI为0.719~0.838,灵敏度为79.0%,特异性为63.8%;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为0.689~0.813,灵敏度为85.2%,特异性为54.3%.模型组与验证组校准曲线斜率为1,截距为0.000,模型曲线与理想模型基本拟合成对角线.H-L拟合优度检验(P>0.05).临床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当预测概率阈值为0.15~0.75时使用本研究模型预测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净获益最高.结论 新生儿肺炎患儿继发腹泻主要受出生孕周、喂养方式、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伴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与转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伴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所有338例BP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PH分为BPD无PH组和BPD伴PH组,采用χ 2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D伴PH的危险因素。 结果:338例BPD患儿中无PH组314例(92.9%)、伴PH组24例(7.1%);出生胎龄为(27.1±1.8)周,其中男206例、女132例。BPD伴PH组患儿出生胎龄和体重均低于无PH组[(26.4±2.1)比(27.2±1.7)周、(798±255)比(1 003±240)g, t=2.201、4.030, P=0.028、<0.01],住院期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均高于无PH组[14.3(2.1,43.7)比0.5(0,4.7)d,30.0(22.5, 64.2)比15.0(7.0,26.0)d, Z=-4.838、-4.553, P均<0.01];BPD伴PH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小于胎龄(SGA)、晚发型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需手术结扎的PDA、重度BPD、严重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均高于无PH组[20.8% (5/24)比6.4%(20/314)、33.3% (8/24)比7.6%(24/314)、54.2%(13/24)比7.3%(23/314)、25.0%(6/24)比6.1% (19/314)、75.0%(18/24)比39.2%(123/314)、45.8%(11/24)比1.9%(6/314)、66.7%(16/24)比7.3%(23/314),75.0%(18/24)比45.5%(143/314),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 OR=12.950,95 %CI:1.740~96.385),重度BPD( OR=10.160,95 %CI:2.725~37.884),SGA( OR=4.992,95 %CI:1.432~16.920),需要手术结扎的PDA( OR=19.802,95 %CI:3.297~118.921),严重EUGR( OR=20.316,95 %CI:2.221~185.853)是BPD伴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4例PH患儿中轻度7例、中度8例均存活,重度9例中4例死亡,存活PH患儿中最晚校正年龄1岁2月龄脱离吸氧。 结论:PH是BPD的严重并发症,伴随着高病死率,建议具有高危因素的BPD患儿应定期筛查心脏超声,出院后定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脑功能网络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脑功能网络的变化,了解该变化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常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足月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共44例,均进行常规和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fMRI)成像扫描,有24例符合入组标准,其中轻度患者(PT1组)11例,中重度患者(PT2组)13例。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比较PT1组和PT2组全脑的ALFF值的差异,并采用脑网络连边分析的方法比较PT1组和PT2组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差异。结果:在连边分析中,与PT1组相比,PT2组大脑中的右侧辅助运动区与右侧中央前回( Z1=0.39, Z2=-0.08)、右侧舌回与右侧海马( Z1=0.61, Z2=0.20)、左侧距状裂皮层与右侧杏仁核( Z1=0.30, Z2=-0.02)、右侧苍白球与右侧后扣带皮层( Z1=0.33, Z2=0.05)的FC减弱(均 P<0.001,未校正)。在低频振幅分析中,PT1组和PT2组全脑的AL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DR校正)。 结论:中重度组HIE患儿在部分脑区的功能连接存在变化,这些功能连接与运动功能、情绪处理、语言发育、认知功能及学习记忆等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尿nephrin对危重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尿nephrin对危重新生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NICU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检测患儿入NICU第1个24 h尿nephrin水平,并于入NICU 24 h内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NAP)。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尿nephrin与各变量的关系。以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尿nephrin与AKI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尿nephrin对新生儿AKI的早期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56例新生儿,16例(10.2%)在NICU住院期间发生AKI。AKI组尿nephrin、尿白蛋白及SNAP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0.27 μg/mg uCr、0.48 g/g uCr、9分,而非AKI组尿nephrin、尿白蛋白及SNAP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0.16 μg/mg uCr、0.16 g/g uCr、7分。AKI组尿nephrin( Z=-3.201, P=0.001)、尿白蛋白水平( Z=-2.652, P=0.008)及SNAP( Z=-2.611, P=0.009)显著高于非AKI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尿nephrin水平与尿白蛋白显著相关( B=0.488, SE=0.117, P<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SNAP、机械通气、呼吸暂停后,尿nephrin与AKI显著相关( P=0.018),其预测新生儿AKI的AUC值为0.746(95% CI:0.606~0.886, P=0.001)。 结论:尿nephrin作为肾小球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与AKI的发生显著相关,对危重新生儿AKI的发生有早期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对冻胚移植后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一项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中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对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早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助孕方式分为两组:PGT组308例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组802例。经1∶2倾向评分匹配后,得到PGT组300例和ICSI组571例。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胚胎移植后第14天血清β-hCG水平及围产期结局,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对冻胚移植后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结果:匹配前PGT组女方年龄[(31.2±4.1)岁]明显高于ICSI组[(30.4±4.3)岁, P=0.007],PGT组抗苗勒管激素水平[(4.38±3.62)μg/L]及移植日内膜厚度[(9.1±1.6)mm]明显小于ICSI组[(4.87±3.78)μg/L, P=0.049;(9.6±1.6)mm, P<0.001];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临床妊娠患者、早期流产患者及活产患者的胚胎移植后第14天血清β-hC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匹配前后两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行PGT对血清β-hCG水平没有影响( P=0.494),女方体质量指数及移植囊胚类型对β-hCG水平有影响(均 P<0.001)。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率、巨大儿率、性别比、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身长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冻融胚胎移植前行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不影响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PGT不增加母婴不良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后院际转运时间对极早产儿临床特征及出院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院际转运极早产儿日龄分布情况,总结不同日龄转运极早产儿的围产期特征、出院结局以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全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极早产儿队列中胎龄24~31周 +6、在外院出生后转入CHNN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救治的、排除严重先天畸形的极早产儿3 405例。按照转运进入CHNN NICU的日龄分为早期转运组(≤1 d)、延迟转运组(>1~7 d)和晚期转运组(>7 d)。采用方差分析、 t检验、 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Kruskal-Wallis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3组极早产儿的一般临床情况、治疗情况及出院结局的差异。 结果:3 405例极早产儿的中位胎龄为29.7周(28.3~31.0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 321.0±316.5)g。早期转运组2 031例(59.6%),延迟转运组406例(11.9%),晚期转运组968例(28.4%)。转运极早产儿产房内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比例为8.4%(237/2 806),产房内气管插管比例为32.9%(924/2 805)。共62.7%(1 569/2 504)的患儿母亲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转运组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比例为68.7%(1 121/1 631),高于延迟转运组[56.1%(152/271), χ2=16.78, P<0.017]和晚期转运组[49.2%(296/602), χ2=72.56, P<0.017]。转运极早产儿总死亡率为12.7%(431/3 405),其中早期、延迟及晚期转运组患儿的死亡率分别为12.4%(252/2 031)、16.3%(66/406)和11.7%(113/9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72, P=0.057)。延迟转运组和晚期转运组患儿重度脑室内出血、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早期转运组,晚期转运组患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接受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延迟转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法, P值均<0.017)。晚期转运组极早产儿出院日龄为66.0 d(51.0~86.0 d),出院纠正胎龄为38.9周(37.1~41.2周),均大于早期转运组[48.0 d(37.0~64.0 d), Z=260.83;36.9周(35.7~38.3周), Z=294.32]和延迟转运组患儿[52.0 d(41.0~64.0 d), Z=81.49;37.4周(36.1~38.7周), Z=7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7)。 结论:目前国内仍有大量极早产儿需要生后转院。转运日龄越晚、极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故建议可能发生极早产的孕妇宫内转运或生后尽早转运,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猪膀胱脱细胞基质和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猪膀胱脱细胞基质(UBM)和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促愈合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6只10周龄雄性2型糖尿病BKS db/db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BM组和ADM组,每组18只,术前非空腹血糖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6.6 mmol/L,于每只小鼠背部制作直径6 mm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相应植入猪UBM和猪ADM支架。术后即刻及7、14、28 d,行创面大体观察。术后7、14和28 d,每组各取小鼠6只计算创面上皮化率,计算后处死相应小鼠,取创面组织制作切片。收集2组小鼠术后7与14 d各6张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术后7与28 d各6张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支架降解情况。收集2组小鼠术后7、14 d各24张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D31阳性表达量,以分别反映肌成纤维细胞(Fb)、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观察巨噬细胞的分布和活化。取2组小鼠术后7、14 d创面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mRNA含量。上述指标每组各时间点样本数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1)大体观察显示,UBM组小鼠创面术后大部分时间点与UBM支架融合佳,ADM组小鼠创面术后大部分时间点与ADM支架融合差;术后28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表面部分区域仍未形成表皮,UBM组小鼠创面完全上皮化。术后7、14和28 d,UBM组小鼠创面上皮化率分别为(22.4±6.4)%、(68.6±12.4)%、100.0%,均明显高于ADM组[(4.5±2.2)%、(23.6±4.6)%、(64.2±13.2)%, t=7.427、9.665、7.655, P<0.01]。(2)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出现大量细胞;术后14 d,细胞占据UBM支架的全部区域;术后28 d,创面形成与正常皮肤结构类似的真皮组织,并且UBM支架原有的纤维形态消失。术后7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内部仅出现少量细胞;术后14 d,细胞散布于ADM支架之中;术后28 d,ADM支架原有粗大的胶原纤维形态仍清晰可见。(3)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层出现大量聚集的肌Fb,出现新生血管;术后14 d,UBM支架上层出现均匀分布的肌Fb、新生血管,并且大部分血管实现灌注。术后7、14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中仅散在分布肌Fb,无或少量未明显灌注的新生管腔结构。术后7、14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中α-SMA阳性表达量明显高于ADM组( t=25.340、6.651, P<0.01),CD31阳性表达量也明显高于ADM组( t=34.225、10.581, P<0.01)。(4)术后7 d,UB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层出现大量巨噬细胞;术后14 d,巨噬细胞迁入UBM支架内部,发生M2型极化、无M1型极化。术后7 d,ADM组小鼠创面支架底部出现少量巨噬细胞;术后14 d,ADM支架内部巨噬细胞稀少,未发生M2型或M1型极化。(5)术后7、14 d,UBM组小鼠创面组织中FGF-2、VEGF、PDGF和TGF-β 1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DM组( t=7.007、14.770、10.670、8.939,7.174、7.770、4.374、4.501, P<0.01)。 结论:猪UBM支架通过诱导肌Fb和巨噬细胞迁入、促血管新生与促愈合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和真皮重建,效果优于猪AD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科研背景与职业认知的调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学术型医学博士研究生在入学时的科研背景及职业认知的差异与现状。方法:选取2017至2020年某高校入学时的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共158人(男40人、女118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至2020年纳入的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中超过50%既往进行过2年及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2018至2020年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的科研基础水平不断提升,Fisher精确卡方 P值为0.02;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自2018年起选择在医疗机构从事相关管理、行政教育工作的比例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P=0.01)。 结论:针对往届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所存在的科研问题和职业认知倾向,提出了加强科研能力及素养的培训,注重研究生全过程的培养质量和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和职业认同感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激光辅助孵化对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激光辅助孵化(laser-assisted hatching,LAH)对患者临床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玻璃化冷冻后行FET治疗的临床资料。共纳入641个FET周期,根据不同胚龄分为卵裂期移植周期和囊胚移植周期,不同胚龄周期根据复苏后是否行LAH分为LAH组和Non-LAH组(未行LAH)。采用单因素分析分别比较不同胚龄行LAH操作后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和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分析LAH对活产率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围产期母体相关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结果:在卵裂期胚胎移植患者中,LAH组的临床结局与Non-LAH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囊胚移植患者中,LAH组临床妊娠率[71.2%(109/153)]、种植率[61.2%(126/206)]、活产率[66.7%(102/153)]均高于Non-LAH组[56.2%(59/105), P=0.013;46.4%(65/140), P=0.007;48.6%(51/105), 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无论是卵裂期移植或是囊胚移植患者行LAH后,在围产期母体相关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等方面与Non-LA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LAH对卵裂期胚胎FET患者的活产率无影响,但可提高囊胚FET患者的活产率( OR=2.656,95% CI=1.505~4.689, P=0.001)。 结论:在复苏移植周期中,LAH可以改善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但无法改善卵裂期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LAH对围产期母婴安全暂未显示有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血清IgM抗体和病毒载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新生儿的血清CMV-IgM抗体和病毒载量与其出现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新生儿CMV感染的病情评估和监测提供参考。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0例CMV感染新生儿,以荧光定量PCR法为诊断标准方法,出生3周为界分为先天性CMV感染组( n=29)和后天性CMV感染组( n=41),根据血清CMV IgM抗体结果,分析IgM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之间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并结合确诊时CMV病毒载量,分析两者与出现CMV感染相关症状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先天性CMV感染组和后天性CMV感染组中IgM抗体阳性者确诊时病毒载量和有症状者比例均显著高于IgM阴性者(先天CMV感染组: Z=-2.616, P=0.008;80%比21%, P=0.005;后天CMV感染组: Z=-2.405, P=0.016;56%比19%, P=0.025)。对纳入人群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M抗体阳性和确诊时病毒载量对有症状者的校正 OR值分别为4.562(95% CI:1.461~14.246, P=0.009)和1.728(95% CI:1.068~2.798, P=0.026)。对单一症状的回归分析显示,IgM抗体阳性校正确诊时病毒载量影响后对听力功能障碍的 OR值为3.954(95% CI:1.066~14.677, P=0.040);确诊时病毒载量在校正IgM抗体影响后对出现血小板减少、脑成像异常的 OR值分别为2.228(95% CI:1.124~4.413, P=0.022);3.956(95% CI:1.421~11.011, P=0.008)。ROC曲线分析显示,确诊时病毒载量对脑成像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 P<0.001),截断值为5.97,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0.3%。综上,对于CMV感染新生儿,IgM抗体阳性可能增加了其出现临床症状和听力功能障碍的风险。确诊时CMV病毒载量越高,出现血小板减少、脑成像异常的风险可能也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