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2019年北京市死因登记数据准确性评价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医疗机构院内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死因登记资料的准确性,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报告质量.方法 针对2018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发生在医院内的4654例死亡病例,专家通过查阅病案资料完成死因链的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及编码,以此为金标准与原死亡证比较来判断原死亡证填报的准确性,并以Kappa值进行评价.结果 常规报告根本死因判断准确性为82.08%,其Kappa值为0.815(p<0.05);常规登记报告低报了损伤和中毒(-13.8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7.50%)、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28.13%);高报了呼吸系统疾病(15.03%)、精神和行为障碍(17.65%)、起源于围生期的情况(20.00%)和寄生虫疾病(66.67%);疾病细分类后,从常规报告与专家诊断错报情况来看,前列腺癌、肺炎、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错报比例均远大于10%.其中常规报告低报最多的是前列腺癌(33.33%),高报最多的是肺炎(43.59%).结论 北京市死因填报准确性很高,死因登记资料准确可靠.本次研究中发现的死亡证填报问题,可以在今后培训中有针对性的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裂头蚴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裂头蚴病临床较为少见,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改变,因此容易误诊、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脑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脑裂头蚴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并初步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在脑裂头蚴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寄生虫14-3-3家族及其免疫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而14-3-3家族在寄生虫感染、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14-3-3家族在寄生虫体内的分布和生物学功能,为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和预防提供帮助。故文中就近年来人体重要寄生虫14-3-3家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特发性嗜酸性肌周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嗜酸性肌周炎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相关性肌病的一种罕见亚型,临床上通常表现为伴有肌痛和皮肤异常,如血管性水肿或皮下硬结,多不伴有近端肌无力,可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正常或略有升高(低于正常值的2~3倍);骨骼肌病理可见肌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多局限于筋膜和浅肌周,多无纤维坏死 [1,2]。该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骨骼肌活检病理、骨骼肌MRI及肌电图确诊,病因通常与寄生虫感染、全身性疾病、摄入药物或L-色氨酸相关,但若临床上可除外以上病因,则可诊断为特发性嗜酸性肌周炎。笔者现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特发性嗜酸性肌周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骨骼肌活检病理、骨骼肌MRI资料等,并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深度测序技术在HIV感染并发眼内机会感染临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宏基因组下一代基因测序(mNGS)能够无偏倚分析患者样本中全部微生物和宿主基因含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诊断罕见、复杂和严重感染性疾病。此外,mNGS在病原体亚型分类、耐药性、毒力分析以及病原体与宿主发育相关性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患者因免疫缺陷诱发的眼部机会性感染会严重破坏眼部组织结构和功能,是危及视力,导致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HIV眼病的致病微生物包含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或寄生虫等。HIV患者机会性感染临床症状和体征多变,甚至存在混合感染,难以鉴别,而传统病原学检测由于眼球体积小、眼内液细胞含量少而取样困难,且特异性差,故应用受限。mNGS相比传统检测方法,可以小样本、快速、准确识别眼内感染的全部病原体并对病原体毒力、耐药性等做出分析。笔者将按病原体分类介绍mNGS在对并发眼内机会性感染的HIV患者进行无偏倚微生物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猪带绦虫感染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合并Loeffler心内膜炎及神经系统损害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伴有多器官损害。本例患者男,50岁,因四肢麻木、无力2月余就诊。血液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同时合并Loeffler心内膜炎、脑梗死及周围神经损害。既往:不洁饮食史。粪便镜检发现猪带绦虫卵。明确诊断为猪带绦虫感染、继发性HES,给予驱虫等治疗后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症状好转。目前因寄生虫感染致HES继发多系统受累的病例相对罕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蛔虫成虫阻塞气管致呼吸衰竭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蛔虫病曾是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其感染呈全球分布,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其他湿润地区,据统计,全球蛔虫病感染人数约14亿左右 [1],尤以农村儿童多见。我国是蛔虫感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改善,目前蛔虫病发病率显著下降 [2]。蛔虫感染通常是轻症的,但其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病例虽然罕见,但仍有报道。现报道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一例蛔虫成虫阻塞气管致呼吸衰竭的罕见病例,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提高对此疾病新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儿童指南共识类文章中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指南推荐意见中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为儿童超说明书用药推荐意见的规范化报告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研究,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同时补充检索了医脉通指南数据库,以2018—2020年期刊发表的中国指南共识类文章为研究对象,提取其中超说明书用药推荐意见,分析纳入指南的基本特征以及超说明书药品品种和类别的排名、药品信息排名、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和推荐依据的引文研究类型占比。结果:纳入108篇包含超说明书用药推荐意见的中国指南共识类文章,共获取超说明书用药推荐意见364条。108篇文章中,48篇(44.4%)为中华医学会发布,疾病类型中14篇(13.0%)以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较为关注。364条超说明书用药的推荐意见中,药品品种有环孢素A 16条(4.4%)、甲氨蝶呤和芬太尼各11条(3.0%);药品类别主要为免疫系统用药68条(18.7%)、抗感染药66条(18.1%)和肿瘤用药56条(15.4%);药品信息有适应证364条(100.0%)、剂量204条(56.0%)、给药途径198条(54.4%);超说明类型有超适应证175条(48.1%)、超人群127条(34.9%)、超年龄72条(19.8%)。仅129条(35.4%)推荐意见标注引文,共追溯到205篇引证文献,其研究类型主要有临床指南48篇(23.4%)、综述22篇(10.7%)、儿童随机对照试验22篇(10.7%)。结论:中国儿科指南共识类文章中,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但是其推荐意见的报告差异较大,支撑证据质量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包虫病合并曲霉菌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疾病,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致病,也称棘球蚴病(hydatid disease),肝脏和肺脏是最易被侵犯的器官。曲霉菌是一种腐生性真菌,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免疫缺陷的患者,肺包虫病合并曲霉菌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非常罕见,在中外文献中均为个案报道。现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免疫功能正常、无其他伴随疾病的双侧孤立性肺包虫病合并曲霉菌感染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中外文献进行文献复习,为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二代测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感染性脑炎与脑膜炎病原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感染性脑炎与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二代测序与传统实验室检测病原体的相关资料。结果:104例颅内感染的脑脊液样本检出以下致病病原体DNA特异性序列:细菌22例(22/104,21.15%)、病毒24例(24/104,23.08%)、真菌1例(1/104,0.96%)、寄生虫1例(1/104,0.96%)、支原体1例(1/104,0.96%), 其中检测出最多的3种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链球菌和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的真阳性结果例数为49例,真阳性率为47.12%(49/104),假阳性结果例数为21例,假阳性率20.19%(21/104),假阴性结果例数为34例,假阴性率32.69%(34/104)。结论: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感染性脑炎与脑膜炎的病原体检测较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更敏感,在感染性脑炎与脑膜炎的精准化诊断方面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