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磺酸伊马替尼及其活性代谢产物血浆谷浓度对胃肠间质瘤患者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及其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NDI)稳态血浆谷浓度(谷浓度)对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及警戒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IM治疗的GIST门诊复诊患者。对入选患者当即询问并记录其相关临床信息以及入组前28 d内IM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复诊当天采血(距上次服药22~24 h)测定IM及NDI谷浓度,并于采血后28 d电话随访IM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采血前、后各28 d内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结果。对不良反应进行因果关系判断和严重程度分级后,以未发生和发生Ⅰ级不良反应者为无/轻度组,发生Ⅱ~Ⅴ级不良反应者为中重度组,通过2组患者主要临床特征的比较分析发生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M及NDI谷浓度对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及警戒值。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19例,113例(95.0%)发生不良反应,无/轻度组65例,中重度组54例。2组患者性别分布和给药剂量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772, P<0.001; χ2=9.817, P=0.020),中重度组女性患者占比、给药剂量为300 mg/d者占比和给药剂量为600 mg/d者占比均高于无/轻度组。中重度组患者IM和NDI谷浓度均明显高于无/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695(1 258,2 261)μg/L比1 360 (938,1 643) μg/L, P<0.001;324(223,379) μg/L比264(217,338)μg/L, P=0.04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IST患者发生中重度不良反应的IM和NDI谷浓度折点分别为1 539 μg/L(敏感度62.3%,特异度70.3%)和303 μg/L(敏感度56.6%,特异度68.7%),以折点浓度将119例患者分组,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IM谷浓度>1 539 μg/L组和≤1 539 μg/L组分别为63.0%(34/54)和30.8%(20/65),NDI谷浓度>303 μg/L组和≤303 μg/L组分别为59.6%(31/52)和34.3%(2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6)。 结论:IM和NDI谷浓度对GIST患者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对IM谷浓度>1 539 μg/L和NDI谷浓度>303 μg/L的患者应加强用药监测,以保证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γ-丁内酯戒断后致严重横纹肌溶解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γ-丁内酯为无色透明液体,用于生产环丙胺、吡咯烷酮等药品,也用作工业的溶剂、稀释剂、固化剂等,被列为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管控。临床上接触γ-丁内酯较少,对其戒断反应研究也不充分。本文报道1例γ-丁内酯戒断反应患者出现严重横纹肌溶解,危及生命;经过积极治疗,患者最终康复。总结γ-丁内酯戒断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提示γ-丁内酯可能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恩沃利单抗治疗晚期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结肠癌长获益后再发小细胞肺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61岁,因"腹胀、腹泻伴右下腹疼痛1个月"于2017年5月8日就诊。既往体健,吸烟史10年(平均20支/d),饮酒史8年(平均100 ml/d),一妹妹有乳腺癌病史。初诊时腹部CT示,回盲部占位性病变,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7.29 ng/ml。5月21日行剖腹探查+右半结肠切除+腹腔淋巴结清扫+末段回肠横结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结肠)黏液腺癌,部分呈印戒细胞癌,侵及肠壁全层。免疫组化染色:癌细胞错配修复蛋白同源物1(mutL protein homolog 1, MLH1)、减数分裂后分离增强蛋白2弱阳性,错配修复蛋白同源物2(mutS protein homolog 2, MSH2)、错配修复蛋白同源物6阴性,Ki-67指数约为70%,肠周淋巴结可见转移癌(5/17)。术后病理分期为T3N2aM0 ⅢB期。术后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CEA,在正常范围。6—12月接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辅助化疗8个周期。末次化疗后3个月(2018年3月6日)常规复查腹部增强CT,见腹主动脉旁增大淋巴结,转移不除外。进一步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检查,示腹腔多发增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考虑转移(图1)。患者当时无特殊不适症状,未接受进一步治疗。2018年6月患者开始出现腰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伴体重减轻,口服阿片类止痛药物症状缓解。8月21日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吻合口周围肠管扩张,腔内积液,并可见气液平面,考虑肠梗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局部呈肿块样改变,与邻近降主动脉及脊柱分界不清(图2)。对手术标本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high 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H),肿瘤突变负荷为36.67个/Mb,检测到MLH1 K196fs、MSH2 Y757X基因突变,未检测到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神经母细胞瘤RAS病毒癌基因同源物、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基因突变。遗传性肿瘤变异基因检测未见致病性胚系突变。患者入组了恩沃利单抗纳米抗体Ⅰb期临床试验,于9月3日开始接受恩沃利单抗治疗,180 mg(2.5 mg/kg体重),皮下注射,每周1次。11月21日(治疗后3个月)首次疗效评价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之后恩沃利单抗维持治疗2年,末次用药日期为2020年10月12日,后停药观察,维持PR,截至影像学末次疗效评价日期(2022年7月20日)依然未见复发(图2),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治疗相关心肌炎临床及病理特征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诱导心肌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该类新型心肌炎的认识。方法: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0—2022年因ICI治疗不良反应就诊的病例中,筛选出经心肌活检确诊为ICI诱导心肌炎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特点、心肌细胞PD-L1表达、炎性细胞分类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64岁,患胃印戒细胞癌。例2男,56岁,患肺鳞状细胞癌。2例均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期间发生急性心肌炎,病情进展迅速,例2病情比例1更危急。心肌活检,2例均可见心肌坏死,多量炎性细胞浸润,但纤维化不明显,符合心肌炎Dallas标准。例1和例2中,变性、坏死心肌占标本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和30%,最密集区炎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50个/HPF和350个/HPF。CD20阳性细胞,例1为5个/HPF,例2为0个/HPF。CD3阳性细胞,例1为60个/HPF,例2为100个/HPF。CD8阳性细胞,例1为50个/HPF,例2为90个/HPF。CD68阳性细胞,例1为70个/HPF,例2为200个/HPF。PD-L1阳性心肌细胞均集中于炎症区,例1占全部心肌细胞约8%,例2约30%。结论:ICI诱导心肌炎,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其组织形态符合心肌炎Dallas标准;病灶内心肌细胞表达PD-L1,浸润炎性细胞由CD8阳性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巨噬细胞数量明显超过淋巴细胞。综合上述病理学特点,并结合临床用药史,即可诊断ICI诱导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与PD-L1阳性心肌细胞的百分比、CD8阳性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密度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HPS的曲美他嗪相关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的主动监测方法及人群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对聊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院患者中发生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纳入研究的4 883例次病例中,CHPS报警病例167例次,经人工复核后确定阳性病例26例次,CHPS阳性预警率为15.57%。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的实际发生率为0.53%。26例次阳性病例的年龄为(75.08±10.79)岁,所有阳性病例无原发性帕金森病(IPD)病史、家族史;年龄 > 65岁者共21例次(80.77%),既往有缺血性脑病病史者19例次(73.08%),双侧肢体阳性症状者17例次(65.38%),颅脑CT或MRI检查显示异常者20例次(76.92%),用药剂量60~70 mg/d者21例次(80.77%)。26例次阳性病例中,女性患者18例次(69.23%),肾功能正常者18例次(69.23%)。随访结果显示,14例次(53.85%)未停用TMZ,症状未缓解或加重8例次(30.77%),症状缓解或消失18例次(69.23%)。结论:利用CHPS可及时发现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较传统监测模式优势明显。年龄 > 65岁、既往缺血性脑病史是发生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无IPD病史、家族史,双侧肢体阳性症状,颅脑CT、MRI检查显示异常有助于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鉴别。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以女性多见,肾功能正常及正常用量下也可发生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较为罕见,临床认知度低,诊断困难,后果严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TMZ相关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yG指数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联。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根据TyG指数是否高于均值将入选者分为高TyG指数组和低TyG指数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TyG指数。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联因素。结果:共入选患者832例,其中男性641例(77.0%),年龄(64.6±11.5)岁,TyG指数均值为8.78,将TyG指数≥8.78的患者纳入高TyG指数组(411例),TyG指数<8.78的患者纳入低TyG指数组(421例)。与低TyG指数组比较,高TyG指数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舒张压更高(均 P<0.05),吸烟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多(均 P<0.05),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更小( P<0.001),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比例较低( P=0.027)。与低TyG指数组比较,高TyG指数组患者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尿素氮、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E、C反应蛋白水平均更高(均 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脂蛋白(a)水平均较低(均 P<0.05)。高TyG指数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2.35±0.91,多于低TyG指数组的2.10±0.95( P<0.001)。校正了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吸烟史(戒烟或吸烟)、TyG指数及肌钙蛋白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独立正向关联(均 OR值>1,均 P<0.05),载脂蛋白A1则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独立负向关联( OR=0.140, P=0.007)。 结论:TyG指数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向关联,或许可用于评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基苯丙胺依赖女性青年注意缺陷的认知训练干预效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依赖对女性青年注意力的影响,分析基于计算机的认知训练对MA依赖女性青年注意力的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5~8月,选取四川省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64名戒断期MA依赖青年作为MA依赖组,选取年龄、教育水平与之匹配的53名普通女性青年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教育水平、注意力前测成绩相匹配原则,将MA依赖组分为两组:MA依赖干预组( n=30),MA依赖等待组( n=34)。使用CogniPlus认知训练系统对MA依赖干预组进行注意力训练,MA依赖等待组和对照组不接受训练。采用维也纳心理测试系统收集所有被试的注意力成绩。使用SPSS 20.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MA依赖组内生性警觉、临时性警觉、专注力反应时[(275.61±47.79)ms,(268.63±51.41)ms,(444.08±134.40)m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247.02±34.09)ms,(237.60±46.04)ms,(355.15±44.37)ms]( t=3.767,3.405,4.976;均 P<0.05)。注意力训练后,MA依赖干预组内生性警觉、临时性警觉、专注力后测反应时[(264.10±38.98)ms,(251.67±38.06)ms,(352.03±65.70)ms]均明显比MA依赖等待组后测更短[(323.18±83.28)ms,(302.74±82.75)ms,(402.76±74.34)ms] ( t=-3.702,-3.232,-2.876;均 P<0.05)。MA依赖干预组临时性警觉、专注力后测反应时[(251.67±38.06)ms,(352.03±65.70)ms]比前测更短[(265.70±37.84)ms,(428.67±120.11)ms] ( t=2.179,3.588;均 P<0.05)。MA依赖等待组内生性警觉、临时性警觉后测反应时[(323.18±83.28)ms,(302.74±82.75)ms]比前测更长[(285.35±51.43)ms,(271.21±61.42)ms] ( t=-2.752,-2.664;均 P<0.05);专注力后测反应时[(402.76±74.34)ms]比前测更短[(457.68±146.29)ms] ( t=2.431, P<0.05)。MA依赖干预组内生性警觉、临时性警觉、专注力前测反应时[(264.57±41.41)ms,(265.70±37.84)ms,(428.67±120.11)ms]均比对照组更长( t=2.083,2.841,3.230;均 P<0.05);内生性警觉后测[(264.10±38.98)ms]比对照组更长( t=2.082, P<0.05)。 结论:基于CogniPlus系统的认知训练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女性青年注意力维持或恢复有一定效果,可作为戒毒人员认知损伤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戒毒人员的健康回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非糖尿病非高血糖为表现的酮症酸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36岁,因“腹痛、呕吐伴胸闷、气促、心悸1 d”于2022年11月6日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患者既往长期大量饮酒15年,每天饮酒量约半斤,1年前因“乏力、纳差、皮肤黄染”就诊消化内科,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未规律治疗、未戒酒。1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少许胃液,呕吐次数不详,无呕血、黑便,伴感心慌、胸闷、气促,稍活动后加重,休息时无缓解。偶有咳嗽、咳痰,呈阵发性单咳,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伴头昏、头痛,呈持续性闷痛,伴感纳差、乏力、全身酸痛不适,后急诊送入我科。查血糖5.7 mmol/L;入科体检:体温36.4 ℃,心率150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149/88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极差,呼吸急促。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皮肤、口唇、甲床无苍白;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瞳正圆等大,双侧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发绀,咽部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右侧胸壁可见蜘蛛痣1枚,双肺呼吸音清,可闻及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浊音不大,心率15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氏征(-);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征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助检查:入院查随机末梢血糖5.7 mmol/L;上腹部CT示:脂肪肝或肝水肿;胸部CT回示:双肺感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50次/分;肺型P波;肝功能:谷草转氨酶170.0 U/L,谷氨酰转肽酶3 055.0 U/L,总胆汁酸38.9 μmol/L,总胆红素202.3 μmol/L,直接胆红素119.2 μmol/L,间接胆红素83.1 μmol/L,血葡萄糖6.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4.7%,血淀粉酶110.0 U/L,C反应蛋白11.5 mg/L,血清总二氧化碳3.5 mmol/L。立即检查(2022年11月6日16∶25)血气分析:pH 7.04,二氧化碳分压(PCO 2)11 mmHg,氧分压(PO 2)135 mmHg,钾离子(K)3.9 mmol/L,乳酸(Lac)> 15 mmol/L;碳酸氢根离子(HCO 2)3.0 mmol/L;剩余碱(BE-)25.6 mmol/L;同时检查血酮:5.56 mmol/L;尿常规:葡萄糖(-)、胆红素(+)、酮体(++)。初步诊断:(1)酮症酸中毒(重度);(2)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不全;(3)乳酸酸中毒;(4)肺部感染;(5)电解质紊乱。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监测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立即予双通道补液、鼓励患者饮水、予5%碳酸氢钠125 mL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在纠正酮症酸中毒同时予头孢曲松钠注射液2.0 g静脉滴注,每天2次抗感染治疗;经上述治疗后于2022年11月7日4∶00复查血气分析回示:pH 7.21,PCO 2 13 mmHg,PO 2 102 mmHg,K 3.6 mmol/L,Lac 10.2 mmol/L,HCO 3 5.2 mmol/L,BE-20.4 mmol/L;2022年11月7日8∶00复查血清总二氧化碳11.2 mmol/L,2022年11月7日复查尿常规:葡萄糖(-)、胆红素(+)、酮体(+-);2022年11月7日复查血酮:3.12 mmol/L;2022年11月7日复查肝功能回示:谷草转氨酶62.0 U/L,谷酰转肽酶2 274.0 U/L,总胆汁酸47.9 μmol/L,总胆红素186 μmol/L,直接胆红素112.4 μmol/L,间接胆红素78.3 μmol/L;2022年11月8日复查血气分析回示:pH 7.46,PCO 2 20 mmHg,PO 2 92 mmHg,K 3.3 mmol/L,Lac 2.3 mmol/L,HCO 2 14.2 mmol/L,BE-8.1 mmol/L;2022年11月8日复查血酮:0.78 mmol/L;2022年11月8日复查血清总二氧化碳18.9 mmol/L,2022年11月9日查血气分析回示:pH 7.49,PCO 2 27 mmHg,PO 2 86 mmHg,K 3.2 mmol/L,Lac 1.0 mmol/L,HCO 2 20.6 mmol/L,BE-2.3 mmol/L;2022年11月9日复查血酮正常;2022年11月11日尿酮阴性;2022年11月11日复查肝功能:谷草转氨酶59.0 U/L,谷酰转肽酶1 681.0 U/L,总胆汁酸220.4 μmol/L,总胆红素256.7 μmol/L,直接胆红素150.7 μmol/L,间接胆红素106.0 μmol/L;入院后监测血糖波动于:5.7~11.0 mmol/l;经纠正酸中毒、抗感染、补液及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戒毒人员便秘处方专家共识(2021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海洛因、鸦片等毒品和美沙酮等脱毒药物属于阿片类,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阻止排便反射的下传和肠道平滑肌的运动,使肠管蠕动不协调而导致便秘,加之吸毒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不良精神因素,且生活习惯不规律,蔬菜、水果类补充不足等促使便秘发生。因此,吸毒者便秘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很多戒毒人员在戒毒期间存在严重的戒断反应和心理依赖,同时,他们还要承受便秘带来的痛苦。为此,必须对戒毒人员的便秘进行综合治疗。国内相关专家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循证医学证据的原则,经多次研讨后,就戒毒人员便秘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达成共识,并针对戒毒人员的便秘提出治疗建议,包括非药物治疗如调整生活方式、精神心理治疗等,药物治疗如促胃肠动力药、各类泻剂、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等,以规范戒毒人员便秘的诊治,供戒毒相关管理人员、医师等在戒毒工作中参考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右美托咪定对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酒精戒断综合征(AWS)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AWS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地西泮,观察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用药前、用药后3 h和用药后24 h Ramsay镇静评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用药前和用药后24 h患者酒精戒断状态评分(CIWA-A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用药后3 h[(3.43±0.45)分]和用药后24 h[(4.37±0.41)分]均高于对照组[(2.56±0.36)分和(3.58±0.46)分]( t=12.631、10.726,均 P<0.05)。观察组心率(HR)用药后3 h[(83.24±6.7)次/min]和用药后24 h[(87.98±5.37)次/min]均慢于对照组[(88.29±4.53)分和(95.47±3.29)次/min]( t=5.192、9.951,均 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用药后3 h[(72.38±3.10)mmHg]和用药后24 h[(75.46±2.67)mmHg]均低于对照组[(75.21±2.19)mmHg和(78.63±1.76)mmHg]( t=6.238、8.294,均 P<0.05)。观察组用药后24 h CIWA-Ar评分为(19.37±3.10)分,低于对照组的(26.48±2.76)分( t=14.332,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5.71%)(χ 2=6.869,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对AWS患者镇静效果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