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少肌性肥胖预防和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少肌性肥胖(SO)已成为老年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老年人SO可导致跌倒、失能、骨折、心血管代谢疾病、癌症甚至死亡。SO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包括与年龄相关的身体成分改变、慢性低度炎症、胰岛素抵抗、激素水平改变等。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治疗SO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营养膳食和体力锻炼(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达到增加肌肉和减少脂肪的目的。新型的治疗方式包括睾酮补充、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肌抑素抑制剂、全身振动疗法、维生素K、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等。深入了解SO的发病机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当务之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抗雄药物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阶段是前列腺癌进展过程中的特殊疾病阶段,尽早识别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并及时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近年来阿帕他胺等新型抗雄药物的使用显著延长了nmCRPC患者的无转移生存时间,延缓了患者症状进展。本文对nmCRPC治疗中应用新型抗雄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的研发及其在前列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20年来多种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的研发和上市为前列腺癌治疗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也拓展了对前列腺癌疾病管理的认识。简要回顾这类药物的研发史和关键临床用药特点将有助于个体化用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和其他治疗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抗雄药物诱导性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接受新型雄激素受体途径抑制剂(ARPI)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患者往往在治疗应答中表现出耐药性,肿瘤获得雄激素受体(AR)-独立亚型,使癌细胞不再依赖于AR通路继续生长。CRPC患者在接受ARPI治疗后,部分患者不仅未达到临床获益,反而出现疾病进展,即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PC),NEPC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临床上鲜见有效且可靠的药物来治疗NEPC。文章旨在总结NEPC的机制和分子靶点,为NEPC患者的诊治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23 ESMO研究速递:改变未来前列腺癌临床实践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23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于近日召开。此次会议对全球肿瘤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发布了多项前列腺癌领域的重磅结果本文对其中根治手术后放疗的最佳时机、生化复发的新型药物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疗效预测、以及骨保护剂应用的新价值等重要研究进行解读和点评,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代谢异常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PCOS患者大多存在糖脂代谢异常,同时高血压、脂肪肝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因此,PCOS患者除了关注生殖异常,更需要关注代谢异常。所有PCOS患者就诊时均应评估是否存在代谢异常,尤其是糖代谢。生活方式的干预和管理是改善PCOS患者代谢异常最基础、最重要的非药物措施。药物治疗中,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在多个指南中有相应的推荐,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新型降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也有改善PCOS女性代谢异常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前沿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前列腺癌(PCa)的全球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位,是导致男性死亡的原因之一.局限性PCa患者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或者根治性放疗治疗,预后较好.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失去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基于雄激素剥夺疗法(ADT)的去势治疗是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基石.但部分患者在疾病缓解的18~24个月后会出现治疗耐药、疾病进展,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最终死亡.随着对PCa研究的深入、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针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及治疗突破点.包括:针对DNA损伤修复通路的PARP抑制剂、针对PI3K/AKT通路的AKT抑制剂、针对 Wnt通路的抑制剂、AR通路的新型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以及基于TP53、RB1、CDK4、CCND1等分子的个体化新型药物不断问世.本文主要针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前沿精准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为新药的开发及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争议与应用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对于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前是否需要行新辅助治疗,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既往研究发现,局部高危前列腺癌出现微小转移的风险增加,并且伴有微小转移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疾病进展。为了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在根治性局部治疗如前列腺癌手术之后,需要进行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的全身性辅助治疗,部分患者还可补充区域性辅助放疗。以往针对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的主要策略,是以雄激素剥夺治疗为基础,遗憾的是,目前已报道的大型研究结果均未观察到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方面的获益,但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已被证实能够缩小前列腺体积并降低肿瘤负荷、降低肿瘤分期和分级,进而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从理论上分析,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能控制微小转移病灶的发展,进而可能为根治性局部治疗之后的系统化治疗提供更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各种更强效的雄激素受体抑制剂、雄激素合成抑制剂进入临床,在传统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显著改善了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预后。与这些药物相关的新辅助研究也在开展,但从目前已报道的结果来看,以雄激素及雄激素通路为治疗策略的新型内分泌治疗,同样只发现了组织和病理学方面肿瘤学指标的改善,仍未取得患者在生存方面的获益。而一项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的研究观察到了可能的生存获益,这可能是由于使用了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微小转移。此外,内分泌治疗联合聚二磷酚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新辅助临床研究也正在开展。尽管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生存获益方面存在争议,但因其在缩小肿瘤和前列腺体积、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手术切缘阳性等方面有已被确证的效果,仍有相应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局部晚期(T3b-T4/cN+)、膀胱颈条件差(腺体/瘤体突入膀胱、三角区/输尿管口受侵),大体积前列腺(狭小骨盆)、前列腺尖部条件差或伴有其它高危因素的患者,经过术前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为根治性手术或放疗提供更好的局部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靶向雄激素受体和DNA修复基因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NCI9012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于转移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之前有无应用多西他赛化疗,新型内分泌治疗均能延长生存期,但多数患者最终会对这种治疗产生耐药,且这种耐药性多发生于应答患者.有研究指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具有调节DNA修复途径的功能,同时,DNA修复过程中的酶可调节AR的活性.例如,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碱基切除修复过程中识别和修复单链DNA,参与烷烃的DNA修复反应、BRCA缺陷细胞的存活以及AR介导的PCa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RPC的治疗靶点及新型药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2个月,预后极差.尽管去势治疗(ADT)去除了循环中绝大多数雄激素,但其仍然受残留雄激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CYP17A1抑制剂(阿比特龙等)、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醛-酮还原酶抑制剂、类固醇硫酸酯酶抑制剂、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比卡鲁胺、恩扎鲁胺、阿帕鲁胺等)、镭-223、免疫治疗、派姆单抗等治疗CRPC的新型药物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