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素通过ERK1/2通路促进整合素α vβ 3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进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T 4)能否通过整合素α vβ 3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细胞增殖、转移潜能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K1及甲状腺滤泡状癌(FTC)133细胞株,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整合素α vβ 3的表达水平。给予T 4、四碘甲状腺乙酸(Tetrac)、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单独或联合处理DTC细胞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转移潜能的变化。通过小干扰RNA(siRNA)转染模型验证整合素α v或β 3亚基沉默能否逆转T 4对DTC细胞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下游信号蛋白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水平。应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MEK)1/2的抑制剂GSK1120212阻断ERK1/2磷酸化,检测其对T 4处理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 结果:TPC-1、K1和FTC133细胞整合素α vβ 3表达均呈阳性,相对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61.93±18.61、16.89±2.43和32.36±0.8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4.38±1.30)%、(74.11±3.87)%和(50.67±1.78)%( F值:13.36和217.30, P值:0.006和<0.001)。T 4组TPC-1、K1和FTC13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96 h, F值:62.67~297.50, q值:13.15~20.73,均 P<0.001);T 4+Tetrac和T 4+RGD多肽处理组DT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较T 4组明显减低(96 h, q值:8.61~17.54,均 P<0.001)。利用siRNA敲减整合素α v或β 3亚基可明显抑制T 4对3种DTC细胞的促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72 h, F值:7.75~70.98, q值:4.77~15.21,均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 4处理导致DTC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且T 4诱导的ERK1/2信号通路激活可被Tetrac、RGD多肽、整合素α v或β 3亚基敲减所阻断。GSK1120212可以明显逆转T 4诱导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96 h, F值:47.53~151.40, q值:10.32~16.65,均 P<0.001)。 结论:T 4通过与整合素α vβ 3结合,激活ERK1/2通路促进DT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骨节病患者SIRT1异常表达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KBD)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1)的表达及其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从青海省KBD病区贵德县选取20例KBD患者作为KBD组,同时在病区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SIRT1及硒蛋白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2、GPX3、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XNRD)1、TXNRD3、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Ⅰ(DIO1)、硒磷酸合成酶2(SPS2)]mRNA水平;并采用曲线拟合法进行KBD患者外周血SIRT1与硒蛋白基因表达关联分析。同时,体外培养人正常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单纯白藜芦醇(RES)组(验证RES对SIRT1的激活作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损伤组(软骨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RES保护组(RES预保护后进行tBHP损伤),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SIRT1,硒蛋白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肿瘤抑制基因P53]mRNA水平。结果:人群研究中,KBD组外周血SIRT1 mRNA水平(1.12 ± 0.38)低于对照组(1.87 ± 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31, P = 0.002)。经曲线拟合分析,KBD组外周血GPX3、TXNRD1和TXNRD3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均有所升高( R2 = 0.48、0.66、0.95,均 P < 0.001);DIO1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R2 = 0.51, P = 0.024);GPX2、SPS2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均未见显著变化趋势( R2 = 0.16、0.12, P = 0.064、0.114)。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1.00 ± 0.10)比较,单纯RES组SIRT1 mRNA水平(1.79 ± 0.07)较高( P < 0.05)。与tBHP损伤组比较,RES保护组硒蛋白基因GPX3、TXNRD1、TXNRD3、DIO1 mRNA水平均较高(均 P < 0.05);凋亡相关基因BAX、P53 mRNA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较低,BCL2、NF-κB p65 mRNA水平均较高(均 P < 0.05)。 结论:KBD患者SIRT1低表达;RES激活SIRT1后可能通过上调硒蛋白基因表达来增强软骨细胞抗氧化能力,从而抑制软骨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治疗性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GSTM1与ASK1-JNK-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治疗性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时谷胱甘肽S转移酶μ1(GSTM1)与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8周龄,体质量26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2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治疗性低温组(H组)、GSTM1抑制剂+治疗性低温组(IH组)和GSTM1抑制剂+ASK1抑制剂+治疗性低温组(IAH组)。采用线栓法建立CIRI模型,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后拔出线栓恢复血流灌注,手术期间维持大鼠脑温36~37 ℃。H组于再灌注即刻用75%酒精擦拭大鼠头部及颈部,维持脑温32~33 ℃ 3 h,其余同I/R组;IH组分别于造模前24和1 h时腹腔注射GSTM1抑制剂依他尼酸8.6 mg/kg,其余同H组;IAH组于造模前4 d开始口服ASK1抑制剂Selonsertib 10 mg/kg,1次/d,连续4 d,其余同IH组。于再灌注24 h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随后处死大鼠后取脑,采用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情况并计算梗死体积百分比,Western blot法检测GSTM1、ASK1、磷酸化ASK1(p-ASK1)、JNK、磷酸化JNK(p-JNK)、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改变,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 结果:与S组比较,I/R组mNSS、神经细胞凋亡率、脑梗死体积百分比、p-ASK1/ASK1比值、p-JNK/JNK比值及p-p38 MAPK/p38MAPK比值升高,GSTM1表达下调( P<0.05);与I/R组和IH组比较,H组mNSS、神经细胞凋亡率、脑梗死体积百分比、p-ASK1/ASK1比值、p-JNK/JNK比值及p-p38 MAPK/p38 MAPK比值降低,GSTM1表达上调( P<0.05),神经细胞损伤减轻;与IH组比较,IAH组mNSS、神经细胞凋亡率、脑梗死体积百分比、p-ASK1/ASK1比值、p-JNK/JNK比值及p-p38 MAPK/p38 MAPK比值降低( P<0.05),GSTM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神经细胞损伤减轻。 结论:治疗性低温减轻大鼠CIRI的机制与上调GSTM1表达,抑制ASK1-JNK-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质网氨基肽酶1与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内质网氨基肽酶1(endoplasmic reticulum aminopeptidase 1, ERAP1)是否为子痫前期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以及 ERAP1参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分子机制。 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等6家山东省地级市三甲医院的990例子痫前期患者(病例组)和1 24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收集所有孕妇的外周血样本,提取DNA,通过Taqman探针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rs30187、rs27044及rs469783位点的基因分型;并在构建 ERAP1野生型质粒的基础上使用点突变法构建2种错义变异质粒:rs30187(c.1583A>G)、rs27044(c.2188C>G),将不同的转染分子转染至Htr8细胞中,检测ERAP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不同转染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根据转染分子的不同,分为以下6组:敲低对照组、敲低组、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组、变异1组及变异2组。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和 χ 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rs30187位点的遗传学分布(基因型: χ 2=29.25;等位基因: χ 2=4.68)、rs27044位点的基因型分布( χ 2=28.95)、rs469783位点的遗传学分布(基因型: χ 2=7.01,等位基因: χ 2=6.45)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病例组中rs30187和rs27044位点均是隐性基因CC的频率更高( χ 2值分别为20.82和19.97, P值均<0.05),而rs469783位点的显性基因中CC基因型的频率更低( χ 2=5.82, P=0.016)。(2)细胞转染后,与敲低对照组相比,敲低组ERAP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mRNA:0.5±0.1与1.0±0.0, t=7.49;蛋白:0.4±0.1与0.7±0.1, t=2.81; P值均<0.05);划痕48 h后,敲低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下降[(16.5%±1.8%)与(23.8%±2.4%), t=3.33, P=0.031];细胞培养24 h后,敲低组Transwell细胞数量明显下降(423.7±21.3与499.0±24.6, t=3.29, P=0.031)。转染变异1组和变异2组后,与过表达组相比,ERAP1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均明显下降,Transwell小室细胞穿过的数量明显下降,划痕48 h后细胞迁移率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变异1组: P=0.004,变异2组:(21.1±4.6)%与(28.3±1.1)%, t=2.10, P=0.099]。转染过表达组至细胞后,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ERA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划痕48 h后迁移率升高,24 h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侵袭能力增强( P值均<0.05)。 结论:ERAP1基因rs30187、rs27044和rs46978与子痫前期易感性相关,rs30187和rs27044位点上子痫前期患者CC基因型携带者更多,而rs469783位点上健康孕妇CC基因型的携带者更多。ERAP1可能通过影响滋养层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疫情防控专题: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蛋白ACE2和TMPRSS2在眼部组织表达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于2020年4月22日优先发布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目的:探讨眼部组织新型冠状病毒侵染和激活关键蛋白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的情况,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在眼部的侵染基础。方法:实验研究。选取30只小鼠,按性别、年龄、是否诱导糖尿病模型分为雄性组、雌性组、老年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对照组,每组6只。使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小鼠结膜、角膜、泪腺、虹膜、晶状体、视网膜ACE2基因和TMPRSS2基因表达情况,并与肺脏、心脏、肾脏、肝脏中两个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比较。使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了小鼠各组织中ACE2和TMPRSS2蛋白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另取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红十字眼库接收的符合捐献条件的志愿者角膜及结膜组织切片,与小鼠眼部ACE2蛋白和TMPRSS2蛋白表达进行验证比较。同时通过分析已发表的人眼部组织转录组数据库,比较人角膜和结膜中ACE2和TMPRSS2基因的表达情况。对不同性别、年龄、及糖尿病条件下小鼠眼表组织的ACE2基因表达变化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数据库中人角膜和结膜组织两种基因表达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小鼠6种眼部组织中,结膜ACE2基因和TMPRSS2基因表达量最高,但均低于肾脏和肺脏;ACE2和TMPRSS2蛋白阳性染色集中于结膜上皮、角膜上皮和泪腺腺泡。ACE2基因的表达具有性别差异,在雌性小鼠结膜和角膜的表达显著低于雄性小鼠,分别为雄性相应组织的43% ( t=3.269, P=0.031)和63% ( t=4.080, P=0.015);糖尿病小鼠结膜和泪腺中的ACE2基因表达略高于非糖尿病小鼠,分别为1.21倍和1.10倍 ( P>0.05);不同年龄小鼠ACE2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小鼠相似,人结膜ACE2和TMPRSS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角膜( P=0.007),分别约为角膜上皮基因表达量的5.74倍和12.84倍。 结论:结膜中ACE2和TMPRSS2的表达在6种检测的眼部组织中最高,提示结膜是新型冠状病毒眼部感染的主要靶组织。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38-44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MPK/p38 MAPK/Nrf2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一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AMPK/p38 MAPK/Nrf2)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2~3月龄,体重220~280 g,高脂饲料喂养,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50 mg/kg,连续4 d,制备糖尿病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0):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MPK抑制剂Compound C+心肌缺血再灌注组(C+I/R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组于缺血前30 min时尾静脉注射Compound C 0.5 mg/kg,Sham组和I/R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120 min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K-MB、LDH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谷胱甘肽(GSH)、SOD、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AMPK(p-AMPK)、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血清CK-MB、LDH水平升高,心肌组织GSH和SOD水平降低,ROS水平增加,AMPK、p-AMPK、p-p38 MAPK、Nrf2、HO-1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比较,C+I/R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血清CK-MB、LDH水平升高,心肌组织GSH和SOD水平降低,ROS水平增加,AMPK、Nrf2、HO-1表达下调( P<0.05)。 结论:AMPK/p38 MAPK/Nrf2信号通路参与了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内源性抗氧化应激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妇及其子代ERAP-1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生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孕妇及其子代内质网氨基肽酶1(ERAP-1)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P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发病孕周<34周的PE孕妇51例作为观察对象(PE组),选择同期正常分娩孕妇48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孕妇分娩前的静脉血和胎儿娩出后5 min内的脐血,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及其子代ERAP-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所有检测的SNP位点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SNP位点及基因型。结果:(1)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孕妇ERAP-1基因的目的SNP位点共计13个,其中,96096828、96121524、96121715、96122260、96122281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PE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96121524位点基因型为TC的孕妇发生PE的风险是基因型为TT孕妇的2.002倍(95% CI为0.687~5.831, P=0.020)。(2)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子代ERAP-1基因的目的SNP位点共4个,4个位点的基因分布在PE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96121406位点基因型为AA的子代发生PE的风险是基因型为GG子代的0.236倍(95% CI为0.055~1.025, P=0.016)。 结论:ERAP-1基因在孕妇96121524位点基因型为TC、在子代96121406位点基因型为GG可能是PE发生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诊治的CHB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53例和研究组53例(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以及临床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94.79±8.71)μmol/L和(67.67±9.19)μmol/L、(256.93±44.07)U/L和(186.56±48.37)U/L、(256.47±43.73)U/L和(200.69±41.34)U/L,较治疗前的(140.05±26.15)μmol/L和(141.32±25.35)μmol/L、(433.66±77.16)U/L和(429.77±73.73)U/L、(352.34±65.19)U/L和(354.05±66.13)U/L均降低( t=19.19、-12.13,-28.85、-20.96,-19.27、-12.03,均 P < 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 t=-6.49、-7.30、-6.74,均 P < 0.001)。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分别为(124.91±22.99)μg/L和(101.29±22.67)μg/L、(132.71±25.37)μg/L和(110.56±25.49)μg/L、(116.93±20.29)μg/L和(93.14±20.39)μg/L、(63.14±12.19)μg/L和(50.81±11.63)μg/L,较治疗前的(175.73±48.56)μg/L和(177.61±48.51)μg/L、(163.43±41.52)μg/L和(165.57±41.59)μg/L、(139.71±31.75)μg/L和(141.72±31.78)μg/L、(106.97±32.24)μg/L和(104.02±34.12)μg/L均降低( t=-13.04、-8.68、-10.43、-5.82、-13.35、-6.26、-13.02、-10.72,均 P < 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 t=-5.32、-4.48、-6.02、-5.32,均 P < 0.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47/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6%(33/53)(χ 2=9.98, P < 0.05),研究组HBsAg转阴率为33.96%(18/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2%(6/53)(χ 2=7.75, P <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42%(14/53)比30.19%(16/53),χ 2=0.81, P > 0.05]。 结论: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序贯治疗CHB,可有效降低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2月24日前在西安市第八医院、紫阳县人民医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COVID-19感染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入院24 h内检验指标,将确诊患者分成高龄组(≥55岁)、低龄组(<55岁),统计2组各变量差异,同时对2组患者出院前3 d的临床检验指标进行组间统计。结果:2组患者合并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比率、氧疗、白细胞、淋巴细胞、CD3 +、CD3 +CD4 +、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脑钠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肌红蛋白、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及各感染相关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检验指标D-二聚体、CRP、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脑钠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COVID-19感染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脏器功能受损的风险性可能会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托法替布致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11岁男性患儿因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控制不佳,在甲氨蝶呤(10 mg口服、1次/周)治疗基础上联用托法替布(7.5 mg口服、1次/d),症状缓解。联用托法替布前患儿肝功能正常,2药联用2个月余,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78 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78 U/L)。因无临床症状,未予干预。继续用药1个月后,ALT 586 U/L、AST 170 U/L。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原因后,考虑为药物性肝损伤。停用甲氨蝶呤,加用托珠单抗,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异甘草酸镁治疗,11 d后患儿肝功能检查示ALT 512 U/L、AST 194 U/L;停用托法替布,3 d后ALT 150 U/L、AST 41 U/L。考虑肝损伤为托法替布所致。继续护肝治疗1周,患儿ALT 41 U/L、AST 35 U/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