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甲状腺体积、降钙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甲状腺体积及降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6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0例甲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1次/d、30 mg/次治疗,观察组给予甲巯咪唑2次/d、10 mg/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体积、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生长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及血清降钙素(CT)、内脂素(Visfa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T3、FT4、TRA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Visfatin、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小剂量甲巯咪唑可改善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缩小甲状腺体积,降低机体CT及炎症因子水平,疗效较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期、哺乳期高碘摄入对子代雄鼠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孕期和哺乳期高碘摄入对子代雄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8只6周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雌雄1∶1合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体重(220~240 g)将孕鼠分为2组进行干预。(1)孕期、哺乳期10倍高碘(10 HI)摄入至子代出生后(PN)21 d(PN21):将孕鼠分为适碘组(NI组,饮用去离子水),10 HI组(饮用碘含量为2 250 μg/L的碘化钾溶液);母乳喂养子代大鼠至PN21,以子代雄鼠为研究对象,每组6只。(2)孕期、哺乳期100倍高碘(100 HI)摄入至子代PN120:将孕鼠分为NI组(饮用去离子水),100 HI组(饮用碘含量为24 750 μg/L的碘化钾溶液);母乳喂养子代大鼠至PN21,此后子代继续饮用与母代相同碘含量的碘化钾溶液至PN120,以子代雄鼠为研究对象,每组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苹果酸酶(ME)、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1)孕期、哺乳期10 HI摄入至PN21对子代雄鼠的影响:NI和10 HI组子代雄鼠血清FT 3[(7.53 ± 0.74)、(8.88 ± 0.99)pmol/L],FT 4[(5.58 ± 0.56)、(7.68 ± 0.30)pmol/L],TSH水平[(16.69 ± 1.05)、(14.49 ± 0.16)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2.91、- 8.76、3.59, P均< 0.05)。10 HI组子代雄鼠血清和肝脏LDL-C、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NI组( t = 3.28、8.71、3.44,3.70、3.49、2.74, P均< 0.05)。NI和10 HI组子代雄鼠肝脏LDLR、ME、SREBP-1c 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3.50、- 3.92、5.58, P均< 0.05);其中,10 HI组LDLR、ME mRNA水平均高于NI组,而SREBP-1c mRNA水平低于NI组。两组间CYP7A、TRβ 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2.44、3.20, P均> 0.05)。(2)孕期、哺乳期100 HI摄入至PN120对子代雄鼠的影响:NI和100 HI组子代雄鼠血清FT 3、FT 4、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4.39、- 3.19、4.72, P均< 0.05);其中,100 HI组血清FT 3、FT 4水平均低于NI组,TSH水平高于NI组。与NI组比较,100 HI组子代雄鼠血清、肝脏LDL-C、TG、TC水平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49、12.85、16.62,4.35、11.04、16.01, P均< 0.05)。NI和100 HI组子代雄鼠肝脏CYP7A、LDLR、ME、SREBP-1c、TRβ 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26.40、54.85、- 10.98、10.50、32.52, P均< 0.05);其中,100 HI组CYP7A、LDLR、ME、TRβ mRNA水平均低于NI组,而SREBP-1c mRNA水平高于NI组。 结论:孕期、哺乳期10 HI高碘摄入至子代雄鼠PN21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血清学改变,血脂和肝脂水平下降,肝脏LDLR、ME mRNA水平上调,SREBP-1c mRNA水平下调;而孕期、哺乳期100 HI高碘摄入至子代雄鼠PN120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血清学改变,血脂和肝脂水平上升,肝脏CYP7A、LDLR、ME mRNA水平下调,SREBP-1c mRNA水平上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抑制3型脱碘酶表达能通过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改善脓毒症骨骼肌线粒体功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3型脱碘酶(Dio3)对脓毒症骨骼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利用腺相关病毒靶向干扰大鼠胫骨前肌Dio3的表达。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阴性敲除假手术组(shNC+Sham组)、阳性敲除假手术组(shD3+Sham组)、阴性敲除CLP组(shNC+CLP组)和阳性敲除CLP组(shD3+CLP组),每组8只。制模后取胫骨前肌,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Dio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等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甲状腺激素受体(THRα、THRβ)、单羧酸转运蛋白10(MCT10)等T3调控基因,线粒体DNA(mtDNA),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的mRNA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②体外实验:体外培养小鼠成肌样细胞C2C12,利用慢病毒干扰Dio3表达,并用脂多糖(LPS)构建内毒素细胞模型,并分为shNC组、shD3组、shNC+LPS组和shD3+LPS组。免疫荧光染色分析PGC1α胞内分布。免疫共沉淀联合Western blotting检测PGC1α乙酰化水平。结果:①体内实验:与shNC+Sham组相比,shNC+CLP组骨骼肌内Dio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Dio3/β-Tubulin:3.32±0.70比1.00±0.49, P<0.05),而shD3+Sham组无差异;shD3+CLP组Dio3蛋白表达较shNC+CLP组明显降低(Dio3/β-Tubulin:1.42±0.54比3.32±0.70, P<0.05)。与shNC+CLP组相比,shD3+CLP组T3调控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THRα mRNA(2 -ΔΔCt):0.67±0.05比0.33±0.01,THRβ mRNA(2 -ΔΔCt):0.94±0.05比0.67±0.02,MCT10 mRNA(2 -ΔΔCt):0.65±0.03比0.57±0.02,均 P<0.05〕。电镜结果提示,shNC+CLP组骨骼肌线粒体损伤明显,而shD3+CLP组线粒体形态保持完整;与shNC+Sham组相比,shNC+CLP组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个/HP:10.375±1.375比13.750±2.063, P<0.05),而shD3+CLP组线粒体数量较shNC+CLP组明显增多(个/HP:11.250±2.063比10.375±1.375, P<0.05);shNC+CLP组mtDNA表达较shNC+Sham组明显降低(拷贝数:0.842±0.035比1.002±0.064, P<0.05),而shD3+CLP组mtDNA表达与shNC+CLP组无差异,但明显高于shD3+Sham组(拷贝数:0.758±0.035比0.474±0.050, P<0.05)。与shNC+CLP组相比,shD3+CLP组PGC1α的转录及蛋白水平均明显改善〔PGC1α mRNA(2 -ΔΔCt):1.49±0.13比0.68±0.06,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PGC1α/β-Tubulin):0.76±0.02比0.62±0.04,均 P<0.05〕。②体外实验:LPS干预24 h后,shNC+LPS组PGC1α胞内定位弥散;干扰Dio3表达后促使PGC1α向核周及核内移位。与shNC+LPS组比较,shD3+LPS组PGC1α的乙酰化水平明显降低(乙酰化PGC1α/β-Tubulin:0.59±0.01比1.24±0.01, P<0.05),而介导蛋白去乙酰化的主要蛋白SIRT1的表达明显升高(SIRT1/β-Tubulin:1.04±0.04比0.58±0.03, P<0.05)。利用EX527抑制SIRT1活性后,shD3+LPS+EX527组PGC1α蛋白表达较shD3+LPS组明显降低(PGC1α/β-Tubulin:0.92±0.03比1.58±0.03, P<0.05)。 结论:抑制骨骼肌Dio3表达可以通过激活SIRT1减轻PGC1α的乙酰化修饰,促使PGC1α向核内移位,从而对脓毒症导致的骨骼肌线粒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芍总苷对BALB/c小鼠Graves病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BALB/c小鼠Graves病(GD)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6周龄,体重16~18 g)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设为对照组、模型组、早期低剂量白芍总苷干预组(250 mg·kg -1·d -1)、早期高剂量白芍总苷干预组(500 mg·kg -1·d -1)和晚期白芍总苷干预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注射表达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A亚单位的重组腺病毒进行3次免疫(第0、3和6周),完成GD建模;早期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预组全程予以含不同剂量白芍总苷的饲料,晚期干预组自第2次免疫后1周(第4周)起加用含低剂量白芍总苷的饲料。于第4周取小鼠尾静脉血检测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总甲状腺素(TT4)水平;第10周检测小鼠血清TRAb及TT4水平及各组调节性T细胞(Treg)比率,并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各组血清辅助性T细胞1(Th1)及Th2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5、IL-10、IL-12p70、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探讨白芍总苷对BALB/c小鼠GD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结果:第4周时,早期高剂量干预组TT4[(55.07±12.89)μg/L]水平低于模型组[(74.33±8.63)μg/L]( P<0.05),早期低剂量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TT4水平和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早期低剂量干预组、早期高剂量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小鼠TRAb水平和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第10周时,早期高剂量干预组TRAb[(90.00±26.89)U/L]、TT4[(32.66±8.11)μg/L]水平均低于模型组[(396.97±95.35)U/L,(73.70±16.33)μg/L](均 P<0.05),而早期低剂量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小鼠TRAb、TT4水平与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早期高剂量干预组甲亢小鼠甲状腺组织呈局灶性增生性改变,而其他组甲亢小鼠甲状腺组织呈弥漫性增生性改变。第10周(3次重组腺病毒免疫后4周),早期高剂量干预组小鼠CD4 +CD25 +/CD4 +Treg比值高于模型组( P<0.05)。第10周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和模型组相比,早期高剂量干预组IL-2、IL-12p70和IFN-γ水平均降低(均 P<0.05),IL-10水平升高( P<0.05)。 结论:早期高剂量(500 mg·kg -1·d -1)白芍总苷对小鼠GD模型具有保护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调节性T细胞功能改变及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恢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状腺激素在胎盘发育及局部调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甲状腺激素对胎盘发育有调控作用;甲状腺激素通过细胞核受体及细胞膜受体整合素αVβ3分别调控下游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发挥调控血管生成、控制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绒毛外滋养细胞(EVT)的侵袭性等作用;此外,胎盘分布有多种甲状腺激素转运蛋白、碘化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可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局部作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增加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如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流产,而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是发生子痫前期和流产的保护因素,这些临床现象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血管生成、增强EVT的侵袭能力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在不摄碘进展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 99Tc m-甲苯磺酸钠烟酰胺腙聚乙二醇双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简称 99Tc m-3PRGD 2)SPECT/CT显像对不摄碘进展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诊断效能。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行 99Tc m-3PRGD 2 SPECT/CT检查的59例RAIR-DTC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为51(28,80)岁。所有患者均行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其中22例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37例接受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13例在2周内接受了 18F-FDG PET/CT显像)。取每例患者最大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并计算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检出RAIR-DTC病灶的SUV max临界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病灶长径(TL)、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与SUV max的相关性;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分析RAIR-DTC患者TKI治疗前后sTg水平、SUV max、TL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与 18F-FDG PET/CT显像在检出阳性病灶的SUV max之间的关系。 结果:59例RAIR-DTC患者的276个病灶被纳入分析,其中TKI治疗前后对比病灶59个。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RAIR-DTC病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9% (95% CI:90.7%~97.3%)和88.7%(95% CI:77.5%~95.0%)。ROC曲线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检出RAIR-DTC病灶的SUV max临界值为2.7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靶病灶的SUV max与sTg水平、TL均呈正相关( r=0.811、0.635,均 P=0.001)。22例患者经TKI治疗后,RAIR-DTC病灶的SUV max显著降低( t=11.027, 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与 18F-FDG PET/CT显像在检出阳性病灶的SUV max间呈正相关( r=0.560, P=0.001),且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RAIR-DTC病灶的诊断效能与 18F-FDG PET/CT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12, P=0.753)。 结论:99Tc m-3PRGD 2 SPECT/CT显像对不摄碘进展性RAIR-DT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 18F-FDG PET/CT显像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状腺激素受体及其选择性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甲状腺激素(TH)具有促进生长发育、调节能量和物质代谢等生物学效应,主要由两种甲状腺激素受体(TR),即TRα和TRβ介导。TH对心血管和骨骼的作用主要由TRα介导,而对糖脂代谢的调控活性主要由TRβ介导。TRβ选择性和(或)器官选择性受体激动剂能够改善代谢,同时避免激动TRα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望用于治疗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以及一些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本文主要介绍TH及TR在肝脏、脂肪组织、骨骼肌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以及选择性TR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硒酵母联合维生素D对桥本甲状腺炎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硒酵母联合维生素D对桥本甲状腺炎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5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 n=10)和造模组( n=45),造模过程死亡5只,剩余造模鼠分为模型、硒酵母、维生素D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检测血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IL-23、硒、维生素D 3水平。以HE、TUNEL染色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和细胞凋亡,以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甲状腺Toll样受体(TLR)2、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甲状腺细胞被破坏,凋亡数量增加( P<0.05),TGAb、TPOAb、TSH、TNF-α、IL-6、IL-17、IL-23、TLR2、TLR4、MyD88、NF-κB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 P<0.05),FT 3、FT 4、IL-10、硒、维生素D 3水平降低( 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3组甲状腺细胞形态较好,凋亡数量减少( P<0.05),TGAb、TPOAb、TSH、TNF-α、IL-6、IL-17、IL-23、TLR2、TLR4、MyD88、NF-κB水平下降( P<0.05),FT 3、FT 4、IL-10、硒、维生素D 3水平上升( P<0.05)。联合治疗组改善情况更好( P<0.05)。 结论:硒酵母联合维生素D通过抑制TLRs/MyD88/NF-κB通路,减少甲状腺细胞凋亡,减轻自身免疫反应损伤,保护甲状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巯咪唑联合1α-羟基维生素D3治疗高滴度TRAb Graves病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MMI)联合1α-羟基维生素D3(ALF)对高滴度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Graves病患者的疗效,探索有效降低Graves病患者血中TRAb的新策略。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和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初诊为Graves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指南常规剂量的MMI抗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组( n=40)采用MMI联合大剂量ALF(0.5 μg/d)治疗;B组( n=37)采用MMI联合小剂量ALF(0.25 μg/d)治疗;C组( n=43)仅采用MMI治疗;治疗持续24周。定期检测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TRAb,同时检测血常规、肝功能、碱性磷酸酶(ALP)、血25(OH)D、血钙(CA)及血磷(P)。 结果:⑴药物治疗后,三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A组患者MMI日用量明显低于B、C组( P<0.05),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周后,A、B组患者MMI日用量均明显低于C组( P<0.05)。⑵三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差别,A组患者血清TRAb浓度明显低于B、C组( P<0.05),B组血清TRAb也低于C组( P<0.05)。⑶24周治疗随访中,三组患者血25(OH)D、ALP、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未见外周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 结论:MMI联合ALF能有效治疗Graves病,减少MMI药物用量,降低Graves患者血清中TRAb水平,改善Graves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状腺相关眼病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临床常见、发病率高的自身免疫性眼眶疾病,糖皮质激素是一线主流用药,鉴于使用者对其不良反应的忌惮以及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不敏感,目前,已有诸多可改善TAO进程的药物在研发和临床应用前期中:从拮抗白细胞介素(IL)-6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免疫靶向治疗,到阻滞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产生甲状腺自身抗体;从拮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受体减少眼眶成纤维细胞活化,到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 99Tc-MDP)、他汀类等调节自身免疫炎性反应,甚至从有效治疗Graves病的免疫疗法中也可以寻找到有望解决TAO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