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后无效或短期内复发的原因及处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无效或短期内(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原因及再次行改良式PBC的手术策略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PBC治疗无效或短期内复发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6.6岁(范围:51~79岁);手术无效2例,短期内复发19例,占同期接受PBC治疗患者的5.7%(21/369)。疼痛分区:V 2支2例,V 3支3例,V 1+V 2支 1例,V 2+V 3支15 例。19例短期复发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为46.8 d(范围:23~76 d)。分析患者术后无效或短期复发的原因,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Ⅰ型为囊外假梨型(1例),Ⅱ型为真梨无效型(2例),Ⅲ型为囊体破裂型(6例),Ⅳ型为压迫盲区型(12例);根据患者类型制定个体化改良式PBC手术方案。观察行改良式PBC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疼痛均即刻消失,即时有效率为100%。患者术后面部均有轻度麻木,出现咬肌无力5例(23.8%,5/21),口周疱疹3例(14.3%,3/21),复视1例(4.8%,1/21),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范围:13~28个月),1例(4.8%,1/21)患者(压迫盲区型)于术后9个月复发,至我科再次行原改良式PBC后治愈,继续随访13个月未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复发。截至末次随访,19例(90.5%,19/21)治愈,2例(9.5%,2/21)改善。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PBC术后无效或短期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三叉神经节未受到有效压迫。根据患者的不同分型,采用个体化改良式手术方案,可提高PBC手术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改良皮肤管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皮肤评分、疱疹愈合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皮肤管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皮肤评分、疱疹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结合改良皮肤管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皮肤评分、疱疹愈合情况及护理配合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儿皮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3 d、出院时观察组皮肤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儿疱疹愈合、进食改善、疼痛消失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入院时,两组配合度评价表三方面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出院时,两组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评分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改良皮肤管理能取得不错的干预效果,提高护理配合度,改善患儿皮肤情况,促进疱疹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参加本研究的安徽省内11家三甲医院共收集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80例,按住院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在清热解毒和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咽部喷洒rhIFNα2b 9 g/L盐水溶液[100万IU/mL,10万IU/(0.1 mL·揿)],对照组患儿咽部喷洒利巴韦林喷剂(0.5 mg/揿,150揿),2组治疗方法相同,均为每次3揿,每日4次,连续给药5 d,提前痊愈者不再给药治疗。所有患儿观察至临床痊愈,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并评估口咽局部喷洒rhIFNα2b的安全性。结果:180例患儿均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就诊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组显效率[63.3%(57/9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8.9%(35/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934, P=0.00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87/90例),与对照组[92.2%(83/9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924, P=0.169)。治疗组发热[(32.59±20.73) h比(45.72±26.96) h]、充血[(76.48±23.12) h比(92.44±24.31) h]、疱疹[(72.99±25.77) h比(85.09±26.62) h]、流涎[(45.44±24.96) h比(54.42±31.20) h]和畏食[(62.70±23.99) h比(78.71±30.54) h]等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用药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3.02±4.41) ng/L比(13.57±9.27)ng/L]、白细胞介素-6(IL-6)[(26.48±11.31) ng/L比(30.15±15.55) ng/L]和C反应蛋白(CRP)[(19.34±14.11) mg/L比(19.83±14.57) m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7.26±1.99) ng/L和(2.42±0.73) ng/L,均低于对照组[(12.09±6.39) ng/L和(7.32±11.5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2组患儿血清CRP水平[(2.21±3.34) mg/L比(2.99±4.81) 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儿咽拭子治疗前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5.3%(32/49例)和40.6%(13/32例),与对照组[66.7%(36/54例)和41.0%(16/39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90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5/90例);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相对利巴韦林可明显提高临床显效率,加快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缩短总病程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期的疗效观察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心肌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期的疗效观察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期患儿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金翘颗粒。两组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心肌酶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咽峡部疱疹消退时间[(3.05±0.74)d]、流涎消退时间[(2.31±0.68)d]和发热消退时间[(1.36±0.39)d]均短于对照组[(4.38±0.98)d、(3.83±1.07)d、(2.54±0.71)d]( t=7.773、8.562、10.403,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A[(1.49±0.16)g/L]、IgG[(10.29±0.89)g/L]和IgM[(1.26±0.14)g/L]均高于对照组[(1.13±0.12)g/L、(9.35±0.72)g/L和(0.98±0.13)g/L]( t=12.855、5.864、10.466,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 3+[(74.29±2.15)%]、CD 4+[(40.85±1.65)%]和CD 4+/CD 8+(1.87±0.23)均高于对照组[(67.96±2.43)%、(38.02±1.20)%和(1.49±0.14)]( t=13.933、9.906、10.079,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147.86±15.42)U/L]和乳酸脱氢酶[(128.64±14.25)U/L]均低于对照组[(176.95±13.15)U/L和(184.32±18.98)U/L]( t=10.251、16.754,均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16%(47/51)]高于对照组[74.51%(38/51)](χ 2=5.718, P<0.05)。 结论: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对急性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减轻心肌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BALB/c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感染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复发模型的建立及鉴定方法。方法:选取12只BALB/c健康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紫外灯照射时间不同分为紫外灯照射3 min组、2 min45 s组和2 min30 s组,每组4只,观察角膜损伤情况以确定最适紫外灯照射参数。另取72只BALB/c健康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复发组,每组24只。所有小鼠均用手术刀片在右眼角膜划开#字,空白对照组滴入5 μl生理盐水,模型组和复发组均滴入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悬液,感染后不予腹腔内注射HSV-1异种血清抗体。初次感染病毒后5周,对复发组采取紫外灯照射法诱导小鼠模型眼疾病复发;评价眼表病变症状评分和角膜擦拭液相对应的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培养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照射时长2 min45 s为紫外灯照射最适条件。模型组和复发组小鼠在初次感染后1周内出现HSK表现,1周后症状逐渐消失。诱导复发前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模型组和复发组小鼠HSK均未自发性复发,经紫外灯照射后复发组小鼠1周内复发,出现HSK表现。诱导复发后1 d,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复发组眼表病变症状评分分别为0.333±0.471、1.500±0.764和2.667±0.943;3 d时分别为0.000±0.000、0.833±0.373和5.167±2.267;7 d时分别为0.167±0.373、1.000±0.577和3.000±1.155;诱导复发后3 d,复发组眼表病变症状评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Vero细胞培养小鼠角膜擦拭液后发生漂浮、聚拢等形态学改变(CPE病变),复发组小鼠角膜擦拭液细胞培养CPE病变阳性率为71%(17/24),明显高于模型组的8%(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综合2个指标计算建模复发成功率可达71%。 结论:紫外灯照射可成功诱导未注射中和血清抗体的HSK小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感染带状疱疹病毒(VZV)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allo-HSCT的446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VZ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根据是否发生VZV进行分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2组患儿的预后。 结果:446例患儿中19例发生了VZV感染,发生率为4.3%,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5个月(1.5~11.0个月),其中5例并发VZV脑炎。患儿予阿昔洛韦加或不加膦甲酸钠抗病毒治疗、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局部外涂阿昔洛韦乳膏治疗,治疗7~28 d(中位治疗时间14 d)疱疹均消退,合并VZV脑炎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消失。19例患儿中有1例死亡,但非VZV感染直接导致死亡,而是VZV感染后继发植入功能不良,于VZV感染后5个月发生重症肺炎而死亡。allo-HSCT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VZV感染的发生与供者年龄( P=0.010)有关,与患儿移植时年龄( P=0.378)、性别( P=0.653)、疾病分级( P=0.912)、移植供者类型( P=0.205)、干细胞来源( P=0.624)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P=0.277)均无关。VZV感染对allo-HSCT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P=0.241)。 结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allo-HSCT术后VZV感染易并发VZV脑炎。脐血移植是高危因素。VZV感染可能不影响allo-HSCT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配合阿昔洛韦、干扰素α-2b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配合阿昔洛韦、干扰素α-2b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2例,参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配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参照组的82.69%(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食欲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配合阿昔洛韦、干扰素α-2b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火针联合滋肾清肝汤治疗肝经郁热证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滋肾清肝汤治疗肝经郁热证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经郁热证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火针刺入疱疹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滋肾清肝汤联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包括疱疹停止出现(无新水疱出现的时间)、疱疹完全消退(疱疹出现至完全消退的时间)、疼痛消失(疼痛发作至开始减轻的时间)、结痂(疱疹治疗后至结痂的时间)、脱痂(结痂至脱痂的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和β-内啡肽(β-EP)的变化情况,以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的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疱疹停止出现时间、疱疹完全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SP、PGE2、β-E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SP、PGE2、β-E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IgA、IgG、IgM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为6.67%(2/3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滋肾清肝汤治疗肝经郁热证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百蕊颗粒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百蕊颗粒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 将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干扰素α1b注射液+百蕊颗粒治疗),各43例.两组均治疗观察7 d,观察两组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的CRP、SA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蕊颗粒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应用能缩短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提高患儿的总体治疗效果,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抑制患儿的CRP、SAA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Nd:YAG脉冲式激光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复发性唇疱疹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评价Nd∶YAG脉冲式激光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复发性唇疱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 1月至 2021年 2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就诊的 94 例复发性唇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单纯Nd∶YAG脉冲式激光治疗,观察组实施Nd∶YAG脉冲式激光联合rh-bFG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状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疱疹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结痂脱落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Toll样受体(TLR)2 及TLR9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疱疹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结痂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TGF-β1、bFGF、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MIP-1、MCP-1、TLR2、TLR9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YAG脉冲式激光联合rh-bFGF治疗复发性唇疱疹的效果确切,可促进创面愈合,其机制与促进TGF-β1、bFGF、VEGF的生成,抑制MIP-1、MCP-1、TLR2、TLR9的生成,消除局部炎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