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卵巢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通过激活靶细胞上特定的FSH受体(FSH receptor,FSHR)而发挥作用。FSHR对女性卵泡的发育和雌二醇生成,以及对男性睾丸支持细胞的功能维持和精子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已通过较多的病例鉴定了 FSHR基因失活、激活的突变位点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 FSHR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研究和突变受体体外功能实验研究有助于了解患者不孕的遗传学原因。本综述总结已报道的 FSHR基因不同部位的失活突变及其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道菌群紊乱与男性不育:一个易被忽视的重要病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共生的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第二个基因库,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结构和功能特点。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产物的紊乱会影响人体能量代谢、免疫调节和消化吸收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宿主性腺功能。最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与男性不育有直接关系,但这一因素在临床上常被忽略。本文简要介绍了成年男性肠道菌群和精子形成的过程,以及肠道菌群通过介导内毒素血症、炎症反应,下调精子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生精的潜在机制。这不仅为研究男性不育症发生机制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为此前所谓的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质网蛋白VAPA影响小鼠精子顶体生成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内质网蛋白VAPA(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associated protein A)对小鼠精子形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loxP-cre策略构建生精细胞特异的Vapa条件性基因敲除(Vapa CKO)小鼠模型;野生型和 Vapa CKO成年雄性小鼠睾丸进行称重并统计分析;HE染色观察野生型和Vapa CKO成年雄性小鼠生精上皮形态;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检测野生型和Vapa CKO成年雄性小鼠顶体的生成状况.结果 生精细胞VAPA蛋白缺失时,小鼠睾丸重量明显减轻(P<0.000 1);精子发生阻滞于圆形精子细胞,尤其是圆形精子细胞无法生成顶体.结论 内质网蛋白VAPA参与小鼠的精子形成,并在顶体生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松墨天牛成虫内生殖系统的形态与发育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明确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内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发育过程,为松墨天牛生殖机理研究及种群动态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不同日龄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采用组织解剖学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对内生殖系统进行观察,明确其结构特征;通过发育级别划分,确定雌雄成虫内生殖系统的发育过程.[结果]松墨天牛雌成虫内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交配囊、受精囊管、受精囊、受精囊腺、产卵器和生殖腔组成.根据雌成虫卵巢管和受精囊腺的形态和颜色将雌成虫性成熟发育过程划分为:乳白透明期(Ⅰ级)、卵黄沉积初期(Ⅱ级)、卵黄沉积盛期(Ⅲ级)和卵成熟待产期(Ⅳ级).卵巢管在卵巢发育过程中不断增长,颜色由乳白透明转为黄色,受精囊腺的形态和颜色从扁平、半透明到饱满、黄色.雄成虫内生殖系统由1对精巢、2对附腺、1对输精管、1对贮精囊、1对射精管、环状器和阳茎组成.根据雄成虫精巢叶、贮精囊和附腺的形态和颜色将雄虫性成熟发育过程划分为:乳白透明期(Ⅰ级)、精子形成初期(Ⅱ级)、精子形成盛期(Ⅲ级)和成熟期(Ⅳ级).精巢叶长径变化较小,精巢管、贮精囊和环状器颜色由乳白半透明到白色,附腺形态和颜色由细小半透明到膨大透明.松墨天牛雌、雄成虫的内生殖系统发育主要集中在Ⅱ~Ⅲ级,就内生殖系统的发育进程而言,雄成虫发育速度更快,12日龄时内生殖系统已经发育成熟,而雌成虫在15日龄时内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结论]明确了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内生殖系统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程,不仅为进一步研究松墨天牛生殖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生产实践中松墨天牛产卵高峰期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精子头尾耦合装置异常在无头精子综合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精子发生是一个复杂且有序的发育过程,包括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增殖、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以及精子形成三个阶段.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头尾耦合装置(head-tail coupling apparatus,HTCA)的形成对精子头尾连接至关重要[1]. HTCA定位于精子颈部,包含近端中心粒(proximal centrioles,Pc)、远端中心粒(distal centrioles, Dc)和相关致密结构,包括小头(capitulum,Cp)和节段柱(segmented columns,S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基于FOXO1信号通路观察杜仲补天素对睾丸障碍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及生精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究基于叉头转录因子O1型(FOXO1)信号通路观察杜仲补天素对睾丸障碍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及生精功能的研究.方法 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精胶囊组、杜仲补天素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生精胶囊组、杜仲补天素组采用热激法建立睾丸障碍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对生精胶囊组给予灌胃450 mg/kg的生精胶囊,对杜仲补天素组给予灌胃970 mg/kg的杜仲补天素,正常组、模型组同期给予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大鼠生精功能相关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形态,末端脱氧核苷酸标记(TUNEL)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另外选取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热激法建立睾丸障碍大鼠模型,建模成功随机将其分为AS1842856组(给予灌胃30 mg/kg的FOXO1信号通路抑制剂AS1842856)和AS1842856+杜仲补天素组(给予AS1842856联合杜仲补天素),免疫印迹法检测FOX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子总数、精子活动率、睾丸组织中Bcl-2 mRNA水平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生精细胞凋亡率以及睾丸组织中Caspase-3、Bax mRN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生精胶囊组、杜仲补天素组大鼠精子总数、精子活动率、睾丸组织中Bcl-2 mRNA水平显著升高,精子畸形率、生精细胞凋亡率以及睾丸组织中Caspase-3、Bax mRN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杜仲补天素组各指标均比生精胶囊组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组大鼠睾丸生精小管直径宽且排列密集,生精上皮较厚,生殖细胞层次和数量较多,可见精子形成;模型组大鼠生精小管直径明显缩短且排列稀疏,生精上皮明显变薄,生殖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未见明显精子形成;与模型组比较,生精胶囊组、杜仲补天素组大鼠症状明显改善,精子形成明显增多.正常组、模型组、生精胶囊组、杜仲补天素组、AS1842856组、AS1842856+杜仲补天素组PI3K蛋白表达为(2.45±0.14)、(1.01±0.09)、(1.48±0.10)、(1.87±0.11)、(1.86±0.11)、(2.22±0.14),AKT蛋白表达分别为(2.29±0.14)、(1.05±0.08)、(1.47±0.11)、(1.75±0.12)、(1.76±0.13)、(2.01±0.13),FOXO1 蛋白表达分别为(0.85±0.05)、(2.18±0.12)、(1.89± 0.10)、(1.61±0.10)、(1.62±0.11)、(1.02±0.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360、24.320、32.350,P均<0.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FOX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生精胶囊组、杜仲补天素组大鼠睾丸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FOX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杜仲补天素组各蛋白表达均比生精胶囊组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杜仲补天素组与AS1842856组各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S1842856组比较,AS1842856+杜仲补天素组大鼠睾丸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FOX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杜仲补天素可显著抑制睾丸障碍大鼠生精细胞凋亡,改善大鼠生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OXO1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是因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产生不足、分泌障碍或活性缺失导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性征缺失和不育.目前已发现多种致病基因与之相关,同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因素也参与、促进该病形成.该病常见的疾病类型有Kallmann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多垂体激素缺乏症等.新生儿期和婴儿早期是该病诊断的黄金时期.对于青春期的患者,临床医师需注意将其与体质性青春期生长发育延迟相鉴别.在治疗方式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对生育能力的要求进行选择.治疗的方法有性激素替代治疗、促性腺激素治疗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泵治疗.尽早诊断与治疗可诱导并维持第二性征,诱导男性精子形成和女性排卵,减少因该病导致的心理问题.该文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出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剂量醋酸棉酚联合十一酸睾丸酮、去氧孕烯和微量炔雌醇可逆抗雄性生育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低剂量醋酸棉酚(GA)联合十一酸睾丸酮(TU)、去氧孕烯( DSG)和微量炔雌醇(EE)可逆抗雄性生育作用效果和优化组方.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联合用药7周+GA组、联合用药7周组、低剂量GA组、高剂量GA组、激素组和对照组.采用交配试验、组织学形态测定分析法、病理学等方法检测服药雄性大鼠生育能力、附睾精子和睾丸的组织学改变.结果:雄性大鼠联合用药7周+GA组服药6周,不育率达100%,大鼠附睾内长形精子数量减少,90%精子头尾断裂、活力丧失;第8周开始停用激素单独以低剂量GA(12.5 mg·kg-1·d-1)可继续维持抗生育效果17周;停药第8周雄鼠全部恢复生育.结论:口服低剂量GA(15mg· kg-1·d-1为起效剂量,12. 5mg· kg-1·d-1为维持剂量)联合TU (100 mg· kg-1·d-1)、DSG(0.125mg· kg-1·d-1)和微量EE(0. 025 mg·kg-1·d-1),通过严重损伤成熟精子、影响精子形成过程和诱导精子延迟释放发挥避孕效应,抗雄性生育作用起效时间短、效果好、可逆、安全,是优化的低剂量GA联合甾体激素男用避孕药实验用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子形成中的表观遗传调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精子形成是指单倍体球形精子细胞分化发育成为精子的过程.这一连续进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生化事件和剧烈的形态变化,涉及顶体和尾部形成、组蛋白-鱼精蛋白转换、细胞核压缩和细胞质丢弃等.近期研究发现,表观遗传调控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确保精子细胞正常发育和精子生成至关重要.现总结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两个方面简介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功能和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新的F8内含子突变导致剪接异常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从2个血友病A家系中检出的2个未报道的内含子突变对剪接的影响,明确这2种突变的致病性,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测相关的凝血指标,明确血友病A的诊断.进行F8相关检测,包括PCR扩增及测序分析F8的26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拷贝数检测、内含子1和内含子22倒位检测,明确致病突变.采用巢式PCR扩增外周血中的mRNA,从异位转录水平分析内含子突变对剪接的影响.针对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位点F8Up226、F8Up146、F8Int13、F8Int25、F8Down48和DXS1073进行家系遗传连锁分析,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外周血、口腔黏膜细胞和毛囊细胞嵌合情况,分析突变来源.结果:家系1中血友病A先证者1的FⅧ:C为0.9%,检测到F8的9号内含子c.1444-2dupA突变,mRNA分析显示该突变导致F8的10号和11号外显子缺失;家系2中血友病A先证者2的FⅧ:C为5.1%,检测到F8的18号内含子c.5999-29T>G突变,mRNA分析显示该突变产生2种转录本,即缺失19号外显子的异常转录本和少量正常转录本.家系1无血友病A家族史,遗传分析显示突变来源于先证者的外公,但外公的血液、毛发和口腔样本嵌合检测均未检出突变.结论:c.1444-2dupA和c.5999-29T>G突变均为国际首次报道,突变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剪接异常,分别引起重型和轻型血友病A.家系1的c.1444-2dupA为新发突变,可能是在先证者外公的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