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93在PCOS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以稀发排卵/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伴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它影响着全世界5%~11%的育龄期女性[1],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降低女性生育率的重要原因[2].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育龄女性PCOS患病率增加了 3.6%.由于PCOS的异质性,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肥胖对女性生育及子代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肥胖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义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 kg/m2.根据 WHO 最新统计,自1975年以来,肥胖患病率增加了两倍,全球育龄妇女的肥胖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5年,女性的肥胖率将达到20%[1].肥胖对身体诸多系统都有不利影响,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癌症和骨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肥胖会对女性生殖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及不孕风险增高,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circATRNL1水平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circATRNL1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临床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110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纳入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根据美国生育学会子宫内膜异位症(r-AFS)分期标准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6)和重度组(n=28),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68)和预后不良组(n=42);另选取同期同院进行体检的11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circATRNL1、糖类抗原125(CA125)、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ircATRNL1、CA125水平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价值和预后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组circATRNL1、CA125、IL-6、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5).重度组血清circATRNL1、CA125、IL-6、VEGF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circATRNL1、CA125二者联合诊断中/重度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优于 circATRNL1、CA125 单独诊断(Z=2.305、2.213,P=0.021、0.027).预后不良组 circATRNL1、CA125、IL-6、VEGF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circATRNL1、CA125二者联合预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预后的AUC为0.972,优于circATRNL1、CA125单独预测(Z=2.685、2.457,P=0.007、0.014).circATRNL1、CA125、IL-6、VEGF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ircATRNL1水平显著升高,和CA125二者联合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评估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5,X/46,X,psu idic(Y)新生儿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0年11月9日就诊于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足月出生,体质量为3 260 g,身长50 cm,无特殊面容,出生后发现外生殖器发育异常,尿道下裂,阴茎向下弯曲,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腹侧根部,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图1)。B超检查在膀胱后方探及2.5 cm × 0.4 cm类子宫回声,内见线状高回声,双侧睾丸形态大小正常,双侧隐睾。对患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G显带核型分析示45,X[76]/46,X,psu idic(Y)[24]?(图2A、2B)。后加做C显带证实部分细胞系为46,X,psu idic(Y)(q12)(图2C)。拷贝数变异测序检测提示X染色体拷贝数为1,Y拷贝数为0.5(图3),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出生后48 d性激素检查结果(括号内为参考范围):黄体生成素9.47 IU/L(参考值:男0.62 ~ 4.08 IU/L,女< 0.05 IU/L),卵泡刺激素15.37 IU/L(参考值:男0.41 ~ 3.02 IU/L,女1.23 ~ 17.4 IU/L),雌二醇77.07 pmol/L(男< 47 pmol/L,女< 79 pmol/L),睾酮4.51 nmol/L(参考值:男0.69 ~ 7.6nmol/L,女< 0.4 nmol/L)。抗苗勒管激素152.5 pmol/L(参考值:男425 ~ 1 810 pmol/L,女< 49 pmol/L)。患儿父母均为34岁,外观无异常,否认近亲结婚,既往曾生育1女,表型正常。此次妊娠孕24周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34周时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好。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Q/ZXYY-ZY-YWB-LL202252),患儿监护人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非深部浸润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对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分析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与非深部浸润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5例DIE患者作为观察组,83例非深部浸润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获至少5年随访。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做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年龄明显更大[(33.8±5.5)岁vs (32.0±5.2)岁],中重度痛经[72.6%(69/95) vs 55.4%(46/83)]、慢性盆腔痛[24.2%(23/95) vs 8.4%(7/83)]、血糖类抗原(CA)125升高[80.0%(76/95) vs 65.1%(54/83)]的比例均更多,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亦更高[(5.4±1.2)分vs (4.3±0.9)分],同时手术时间更长[(75.1±20.1)min vs (56.0±18.9)min]、患者术中出血量也更多[(79.2±23.0)ml vs (57.8±16.3)min],双侧囊肿[54.7%(52/95) vs 34.9%(29/83)]、严重盆腔粘连[90.5%(86/95) vs 53.0%(44/83)]、合并子宫腺肌病[41.1%(39/95) vs 22.9%(19/83)]比例更高,美国生育学会修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rAFS)评分更高[(61.8±22.1)分vs (39.4±19.1)分]且rAFS分期Ⅳ期[71.6%(68/95) vs 43.4%(36/83)]比例更多,术后用药比例更高[98.9%(94/95) vs 92.8%(7/83)],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 P<0.05或 P<0.01)。观察组、对照组的复发率[21.1%(20/95) vs 15.7%(13/83)]、活产率[100%(35/35) vs 92.1%(35/3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 P>0.05)。 结论:相对非DIE患者,DIE患者疼痛症状及盆腔粘连程度更重,rAFS评分更高且Ⅳ期比例更多,但术后复发率未见差异,同时对生育结局也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0—2019年云南省农村育龄人群孕前健康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农村育龄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获得孕前人群健康风险的时间、空间及人群分布数据。方法:对2010—2019年10年间云南省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1 445 656对农村夫妇健康风险因素的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9年间,云南省农村育龄人群中,妻子生育年龄风险逐年增高(线性检测值5 175.82, P<0.001),偏瘦率逐年降低(线性检测值503.43, P<0.001);丈夫和妻子超重率逐年上升(丈夫线性检测值6 358.09, P<0.001;妻子为4 947.09, P<0.001);生育间隔期避孕率逐年下降(线性检测值40 389.67, P<0.001)。云南省16个州市的地区分布方面,超重率、吸烟率、饮酒率、高血压患病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梅毒阳性率、糖尿病风险、地中海贫血风险、环境暴露、不孕症风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州市卡方检验均 P<0.05)。人群分布方面,备孕胎次越高,孕前健康风险越高;经济越落后,生育年龄风险越高,乙肝梅毒阳性率越高,地中海贫血、不孕症风险越高;经济越发达,超重率越高,环境暴露风险越高,男性吸烟饮酒率越高(线性检测均 P<0.05)。 结论:需高度重视超重、肥胖发展趋势,加强避孕节育宣传指导。乡村振兴应关注落后地区的乙肝、梅毒传播;地中海贫血综合防控资源的分配需要向滇南高风险地区倾斜;需精准防控孕前生殖健康风险,推进项目向及时、连续、完整、系统的服务转型,阻断疾病代际传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2024版《指南》是在2021年第5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新版《指南》重点对抗病毒治疗、全程管理、机会性感染、HIV合并肿瘤、HIV感染的预防与干预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INR)”这部分内容,首次提出了“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增加了诊治推荐意见及其推荐证据和推荐强度。《指南》包括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标准、常见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NR、艾滋病相关肿瘤、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HIV暴露前后预防与阻断及HIV感染的全程管理等14个方面的内容。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艾滋病诊治和管理中合理决策,《指南》也将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定期进行修订与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MH在女性非辅助生殖领域的最新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在女性体内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增减,并在两性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AMH已成熟运用于辅助生殖领域,但在非辅助生殖领域的运用较少。本文就AMH在非辅助生殖领域的最新临床应用进展做简单综述,包括辅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预测女性绝经年龄、辅助诊断与治疗女性肿瘤、保存生育力、避孕及预测生育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6年至2020年抗苗勒管激素相关研究趋势及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06年至2020年抗苗勒管激素相关研究趋势及热点,为今后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基于PubMed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录的抗苗勒管激素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每5年为时间节点,分析每个阶段与抗苗勒管激素相关的发文趋势、高频主题词/副主题词共现和研究热点,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预测。结果:本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 276篇,总发文量呈增长趋势。相关研究热点逐步增多,2005年至2010年的核心研究热点为抗苗勒管激素的生物标志物作用;2011年至2015年、2016年至2020年两个阶段的核心研究热点均为抗苗勒管激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结论:抗苗勒管激素相关研究热点不断拓展与丰富的同时,也存在一定更迭和交替,部分新兴热点仍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与生育力保存可能成为今后该领域的新兴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北10家医院5年间2次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10家医院5年间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治状况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中部分医院(陕西省6家、甘肃省3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入院日龄≤3 d并诊断为RDS的早产儿。比较5年间患儿的基本情况、围产期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变化。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或 χ2检验分析各组数据。 结果:(1)2016年及2021年符合纳入标准的RDS早产儿分别为322例和349例,胎龄30~33周 +6的早产儿仍是主要患病人群,男性居多[分别为64.3%(207/322)和57.3%(200/349)]。2021年母亲平均生育年龄明显高于2016年[(30.6±4.8)岁与(28.6±5.4)岁, t=24.02, P<0.001],高龄产妇多于2016年[19.2%(67/349)与12.4%(40/322), χ2=4.18, P<0.05]。(2)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率[11.7%(41/349)与1.9%(6/322), χ2=25.12]、正规产前检查率[58.5%(204/349)与30.4%(98/322), χ2=53.33]、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62.2%(217/349)与28.6%(92/322), χ2=82.58]、剖宫产率[73.6%(257/349)与51.6%(166/322), χ2=35.06]、选择性剖宫产率[24.1%(84/349)与6.5%(21/322), χ2=39.07]和瘢痕子宫妊娠率[7.4%(26/349)与3.4%(11/322), χ2=5.23]均较高( P值均<0.05);胎儿窘迫[30.1%(105/349)与20.2%(65/322), χ2=8.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4.6%(86/349)与13.0%(42/322), χ2=14.59]、胎膜早破[16.0%(56/349)与10.2%(33/322), χ2=4.89]、羊水胎粪污染[12.6%(44/349)与5.6%(18/322), χ2=9.83]、胎盘早剥[10.3%(36/349)与5.3%(17/322), χ2=5.84]、妊娠期糖尿病[10.3%(36/349)与1.6%(5/322), χ2=22.41]、绒毛膜羊膜炎[4.6%(16/349)与0.9%(3/322), χ2=8.12]、甲状腺功能异常[4.3%(15/349)与0.6%(2/322), χ2=7.88]和心脏病[4.3%(15/349)与0.3%(1/322), χ2=9.17]的比例均较高( P值均<0.05)。(3)治疗情况:2021年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应用率、猪PS应用剂量和牛PS的应用比例均高于2016年[(73.6%(257/349)与67.1%(216/322), χ2=11.62;(178.5±38.0)mg/kg与(165.2±42.8)mg/kg, t=7.85;47.9%(123/257)与19.4%(42/216), χ2=41.72; P值均<0.01]。2021年与2016年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正压通气使用率、早期(生后2 h内)应用PS及PS治疗前后的血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抗生素应用时间[7.0 d(5.0~14.0 d)与5.0 d(1.0~8.0 d), Z=7.55]、辅助通气时间[144 h(81~264 h)与73 h(47~134 h), Z=8.20]和住院时间[24 d(14~42 d)与16 d(10~25 d), Z=6.74]明显增加( P值均<0.01),经鼻间歇正压通气[29.6%(100/338)与1.0%(3/306), χ2=97.81]和常频通气的使用率[42.6%(144/338)与30.1%(92/306), χ2=10.87]明显升高( P值均<0.01)。(4)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动脉导管未闭[15.5%(54/349)与6.2%(20/322), χ2=63.4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9.2%(32/349)与2.8%(9/322), χ2=12.88]、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4%(19/349)与0.6%(2/322), χ2=12.8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3%(15/349)与1.2%(4/322), χ2=7.52]和气胸[3.4%(12/349)与0.3%(1/322), χ2=9.68]的比例升高( P值均<0.05),院内感染比例明显下降[7.4%(26/349)与19.6%(63/322), χ2=21.37, P<0.001]。(5)2021年早产儿RDS治愈率高于2016年[70.8%(247/349)与56.2%(181/322), χ2=15.37, P<0.001],放弃率[7.7%(27/349)与14.3%(46/322), χ2=7.41]和病死率[院内:1.4%(5/349)与5.6%(18/322), χ2=8.74;院外:8.3%(29/349)与13.7%(44/322), χ2=4.96]低于2016年( P值均<0.05)。 结论:这一期间参与研究单位的早产儿RDS的临床救治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仍存在一定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