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崇泉基于“三焦分治,引火归元”治逸病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逸病是指安逸少劳、过食肥甘厚味所致之病。张崇泉教授提出,逸病病位多在脾,以三焦不和、虚火上炎为基本病机,常兼痰湿、瘀血之邪。张老善于借助脏腑间的功能联系而辨证施治,认为逸病湿瘀之邪,从中上二焦分候论治,其中痰湿蕴脾者,可借胆气升发之性助脾气升清之能,予升清宣湿饮;痰湿蕴肺者,可借心阳温煦之性宣散水湿,借肾阳下通水道,予温阳宣湿饮。逸病虚火上炎者,当中下二焦分部论治,其中中气不足、阴火不固者,予扶土潜阳饮;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导致心血失养、虚火内生者,予生血潜阳饮;脾阴不足,阴性之精微化生不足所致虚火上炎者,予益阴潜阳饮;下焦腑气不通,逆气携中焦浊热上扰所致虚火上越者,予通下潜阳饮。临床中常获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曲安奈德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非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非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非过敏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与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门诊患者各 50 例,均予以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每周 1 次,连续注射 4 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Th1、Th2 相关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治疗 4 周时、3 月后以及 1 年后随访期间的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变化,比较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 NAR组与AR组在治疗 4 周结束时、疗后 3月及 1 年随访期间的TNSS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NAR组与AR组患者治疗 4 周后的血清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均比治疗前上升(P<0.05),白介素-4(IL-4)则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 4 周后NAR组有效率84.0%,AR组有效率 92.0%.随访期间,疗后 3 月NAR组有效率 72.0%,AR组有效率 64.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年后,NAR组总有效率54.0%,AR组总有效率 30.0%,NAR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R组(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NAR远期疗效更佳,对脾气虚弱和肺气虚寒型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其机制可能与提升Th1 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抑制IL-4 的产生,从而调节Th1/Th2 的稳定状态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百病生于气"理论探析肺结节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肺结节是指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不伴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不张等其他异常的肺部病灶.部分肺结节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倾向,因此需要定期随访观察结节变化,避免疾病进展.在随访期内运用中医药对肺结节进行干预,不仅可以降低结节癌变风险,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中医学认为,气的虚实变化和气机运动与肺结节的演变密切相关,故本文基于"百病生于气"理论,从肺脾肾三脏亏虚及肝气郁结探讨肺结节的病因病机,提出肺结节的防治应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辨证施予豁痰化瘀、解毒散结,疏肝行气、调和气机,以及补益肺脾肾以扶正固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心受气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属于复合病证,根据其发病过程与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脏痹-心痹".心痹为痹证日久缠绵不愈,复感风、寒、湿邪,向内传入于心所致.该文基于"心受气于脾"理论探讨其病因、病机与治疗.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的病因为脾气不足,卫阳不固,外感风、寒、湿邪气侵入机体,瘀血顽痰阻滞发为心痹.其病机为脾气不足,营卫虚弱;脾阳不足,痰浊内生;脾失健运,痰瘀互结.现代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失调、血脂异常以及血凝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脏病变关系密切,这与中医病机一致.在治疗时选用补益卫阳,和营通痹;温阳散寒,化痰逐饮;益气活血,健脾祛痰之法,代表方剂分别为黄芪桂枝五物汤、苓桂术甘汤、赤茯苓汤.该文提出"心受气于脾"理论,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提供思路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健脾舒咽汤联合揿针治疗脾气虚弱型慢喉痹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健脾舒咽汤(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法半夏、厚朴、僵蚕、桔梗等中药组成)联合揿针治疗脾气虚弱型慢喉痹(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脾气虚弱型慢喉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地碘含片含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舒咽汤联合揿针浅刺"咽疾六穴"(扶突穴、哑门穴、廉泉穴、天突穴、列缺穴、照海穴)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于治疗结束后进行1个月和3个月的远期随访.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级、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和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研究过程中,2组均有2例患者脱落,最终各有32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2)疗效方面,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为75.00%(24/32),组间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χ2检验)和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病情程度改善方面,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病情程度VAS评分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对病情程度VAS评分分级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炎性指标方面,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血清CRP、IL-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对血清CRP、IL-2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结束后3个月与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患者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具有较高的安全性.(6)远期随访方面,试验组的复发率为9.38%(3/32),对照组为18.75%(6/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可以得出试验组对于远期治疗效果的维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含服西地碘含片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舒咽汤联合揿针浅刺"咽疾六穴"治疗脾气虚弱型慢喉痹患者疗效确切,相比单独含服西地碘含片,其能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维持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本体虚弱,湿瘀毒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杂病,其病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气血不畅,久成瘀毒,留注肠络,渐成湿热→血瘀→浊毒内伏的恶性循环.脾气亏虚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之本,久之脾肾两虚,且湿、热、瘀、毒等病理因素为标.故紧抓病机,从以下三方面辨治: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祛除毒邪;疏肝健脾,养血安神,宣发肺气;益气健脾,温肾助阳,防邪潜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应用健脾益气摄血法论治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证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病名为"药毒紫癜病",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因肿瘤治疗手段存在差异,其发病机制复杂,致血小板减少程度不同,治疗难度大.基于"脾主统血"理论,本文认为"药毒紫癜病"主因药毒直接损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又攻伐脾胃,致脾气虚弱,后天之本气血化生无源.后天之本不足,精微物质不足以滋养先天,肾精亏虚,骨髓失养,化生血液功能减退,终成"药毒紫癜病"."调平与平调"理论是本团队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疾病的重要学术思想,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整理,系统阐述了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虚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认为以健脾益气摄血法拟定的组方治疗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虚证符合中医方证、药证对应原则,理论可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运脾和胃、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虚湿热型胃食管反流病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以反酸、烧心为主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程缠绵难愈,治疗难度较大.脾虚湿热型作为本病常见的证候类型,病因病机复杂,总体以脾胃虚弱为根本原因,湿热内蕴为标.发病的病机关键为气机失调、胃失和降,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日久脾虚,湿热内生.临床上常以中西医结合共治此病,可获得较显著疗效.中医治疗常以调畅气机、运脾和胃、辛开苦降为主,用药大多以补气药、理气药及清热药为主,通补兼施,补而不滞,和法缓治,总体以调畅气机为要,以四君子汤合清胃散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本研究从脾虚湿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附验案1则佐证,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临床经验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从脾论治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儿童使用抗菌药后而出现的腹泻,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抗生素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代谢功能及免疫功能导致AAD.中医认为,儿童AAD的病位主要在脾脏,病因不外素体脾胃虚弱、疫毒侵袭、药毒蓄积等,病机以脾虚湿盛、脾气亏虚、脾阳不足为特点.脾虚为小儿AAD发病之本,且脾与肠道菌群具有共通性,故临床治疗小儿AAD可从脾论治.从脾论治儿童ADD以健运脾脏为原则,采用健脾渗湿、健脾益气、健脾温阳等治法,分别以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附子理中丸等为基础方,调理脾脏以达治病求本之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总结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的临床经验.方法:借助名医传承平台检索CG病例,运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了800 份病例,在证候表现方面,症状多见胃胀、胃痛;舌象多见苔白、舌红;脉象多见脉弦、脉细;证素多见胃、脾、气滞、热、肝、寒、气虚、湿.在药物性味方面,总体药性以温居首,寒平次之,药味以辛苦甘并举,酸淡咸涩较少;取前 50 味高频药物,性味组合多见辛温、苦寒、辛苦温、甘平、辛甘温.在组方选药方面,总共涉及301 味药物,功效以补气、理气居多;药物分为 3 个社群,甘草作为核心节点,半夏、陈皮、白术、茯苓与其联系紧密.结论:CG以脾胃虚弱为本,邪气郁滞为标,其中病性以气滞、气虚、湿阻为主,郁久容易从阳化热,病位以脾胃为中心,亦可旁及肝胆等脏.故而治疗时宜阴阳并投,升降并用,主以辛(苦甘)温,佐以苦寒、甘平.组方思路通补兼施,调气为先,重在补脾气、行滞气、祛湿气,兼以解郁热、化痰瘀、消食积、养胃阴,辅以益气血、利肝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