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60 例L5/S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模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模块组采用一种自创的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辅助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穿刺放置工作管道.比较 2 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定位穿刺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 组术后 3 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臀部和下肢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采用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 2 组疗效.结果 2 组患者术程均顺利.与对照组比较,模块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穿刺时间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更少(P均<0.05).2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2 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均<0.01),模块组与对照组术后 3 个月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 2 组VAS术前术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块组改良Mac Nab评分优良率为 83.3%(25/30),对照组优良率为 80.0%(24/3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椎间孔镜通道导向模块操作简便且安全,可以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效率、减少医源性损伤,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椎淋巴瘤误诊为结核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现报道1例青年男性,既往确诊艾滋病,未行抗病毒治疗,本次因腰痛就诊,初步诊断为腰椎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效果不佳,其间脊髓压迫症状加重,存在臀部皮肤压疮,经计算机断层成像引导下腰椎穿刺活检病理及椎体组织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未见异常。进一步至外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胸腰椎固定+椎管减压术,术后腰椎穿刺病理报告提示腰椎B细胞淋巴瘤,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A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 ⅢA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ASOL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17例ⅢA型ASO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85例;年龄60~88岁[(68.3±5.7)岁]。损伤节段:L 1 35例,L 2 38例,L 3 26例,L 4 18例。均采用PKP治疗。61例采用横突中点-关节突移行部为穿刺点(单侧穿刺组),56例采用传统的“2点”和“10点”为穿刺点(双侧穿刺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患者与术者辐射暴露量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术前、术后第一天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5个月[(26.3±4.7)个月]。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为(20.4±5.6)min,患者辐射暴露量为(1.08±0.44)mSv,双侧穿刺组为(37.5±9.2)min、(2.24±0.58)mSv( P均<0.01);两组术者辐射暴露量和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伤椎Cobb角分别为(22.4±10.7)°、(23.4±11.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4.3±8.3)°、(23.5±9.5)°,较术前的(29.6±9.7)°、(30.6±12.9)°明显降低( P均<0.01)。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80.4±12.6)%、(78.8±11.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9.3±10.7)%、(77.4±11.2)%,较术前的(65.7±6.3)%、(66.4±9.7)%明显恢复( P均<0.01)。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VAS分别为(2.1±0.5)分、(2.3±1.1)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0.8)分、(2.0±0.6)分,较术前的(7.1±0.7)分、(7.2±0.9)分明显降低( P均<0.01)。术后第一天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ODI分别为21.1±9.7、22.9±7.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5±4.6、19.8±9.4,较术前的72.7±4.5、73.1±3.7明显降低( P均<0.01)。两组间上述四项指标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内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VAS及ODI末次随访与术后第一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单侧穿刺组骨水泥渗漏13例[21%(13/61)],双侧穿刺组18例[29%(18/56)]( P<0.05)。单侧穿刺组相邻椎体骨折4例[7%(4/61)],双侧穿刺组5例[9%(5/56)]( P>0.05)。双侧穿刺组8例[14%(8/56)]出现关节突损伤引起的腰背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而单侧穿刺组无一例发生( P<0.01)。 结论:单侧及双侧穿刺PKP治疗ⅢA型ASOL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辐射暴露量少、骨水泥渗漏率及关节突损伤发生率低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1椎体成形术前椎弓根参数测量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术前胸12(T12)、腰1(L1)、腰2(L2)轴位椎弓根最外缘与正中线椎体前缘交界点连线的夹角(设为椎弓根入射角α)、轴位椎弓根最外缘与横突交界点(设为C点)连水平线至椎弓根内缘交界点(设为D点)的距离(CD),探讨其对L1椎体手术中指导穿刺、骨水泥注射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介入血管科确诊为L1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PVP)患者91例的临床资料,测量L1椎体及其邻近椎体轴位α、CD,记录术中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L1轴位α为(20.43±1.61)°,CD为(5.37±1.08)mm。L1椎体单侧入路、双侧入路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3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8, P < 0.05);L1椎体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L1椎体双侧入路与单侧入路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L1椎体轴位α、CD相比于邻近椎体小,对于手术中选择穿刺路径、减少骨水泥注射渗漏有着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 11C-PIB PET/CT显像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准确率及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 11C-匹兹堡化合物B (PIB)PET/C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诊断准确率及相关性,确定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 11C-PIB PET/CT显像和腰椎穿刺的66名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名、女性34名,年龄61~82 (71.0±3.4)岁。根据诊断标准分为AD患者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1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β淀粉样蛋白(Aβ)40、Aβ42、t-tau、p-tau水平,并计算t-tau/Aβ42水平的比值(t-tau/Aβ42)、Aβ42/Aβ40水平的比值(Aβ42/Aβ40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 11C-PIB PET/CT图像,计算平均Aβ沉积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分析2组受试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 11C-PIB PET/CT显像诊断AD的准确率及相关性。2组间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水平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AD患者组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syn、t-tau、p-tau水平及t-tau/Aβ42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t=2.315、4.001、2.336、3.291,均 P<0.01),而Aβ42水平和Aβ42/Aβ4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t=-5.443、-3.487,均 P<0.05)。t-tau/Aβ42诊断AD的准确率最高(AUC=0.892, P< 0.001),其次为Aβ42/Aβ40和α-syn(AUC=0.865、0.795,均 P<0.01)。t-tau/Aβ42和Aβ42/Aβ40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509和0.072,α-syn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为465 pg/mL。t-tau/Aβ42、Aβ42/Aβ40、α-syn和 11C-PIB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40/50)、76.0% (38/50)、74.0%(37/50)和78.0%(39/50),前三者分别与后者联合诊断AD的灵敏度为96.0%(48/50)、94.0%(47/50)和94.0%(47/50),均高于其单独诊断( χ 2=5.316~7.440,均 P<0.05);t-tau/Aβ42与 11C-PIB PET/CT显像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其单独诊断(93.9%对80.3%,93.9%对7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469、7.439,均 P<0.05)。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与 11C-PIB PET/CT显像的SUVR有显著相关性( r=0.555、-0.451、0.445,均 P<0.01);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与 11C-PIB PET/CT显像诊断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769、0.623、0.587,均 P<0.001,其中t-tau/Aβ42与 11C-PIB PET/CT显像诊断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均为理想的AD诊断标准,结合 11C-PIB PET/CT显像可提高对AD诊断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静脉窦支架置入手术治疗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16岁。因头痛、双眼视力下降10 d,加重4 d,于2021年9月10日在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眼科门诊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双眼视力下降,左眼为著,无眼痛及色觉异常,无恶心呕吐等,未予诊治,症状进行性加重。4 d前双眼视力下降明显加重,左眼视力丧失,于当地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眼底检查,双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初压为51 cm H 2O(1 cm H 2O=0.098 kPa),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未见异常。诊断为"颅内压增高"。予以甘露醇及甲强龙等治疗,患者头痛及左眼视力无缓解,右眼视力仍进行性下降。遂就诊于我院神经眼科门诊。入院查体:体重指数32.5 kg/m 2。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0.08,左眼无光感;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25、19 mm Hg(1 mm Hg= 0.133 kPa)。左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双眼外眼及眼前节均无明显异常,其余神经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双眼重度视盘水肿,边界不清(图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黄斑区局部视网膜外层结构欠佳,视盘水肿,边界欠情。眼眶+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双侧视神经鞘扩张、双侧眼球后壁扁平、部分空泡蝶鞍、小脑扁桃体稍下移(图2A~2C),提示颅内高压;TIWI增强示双侧视盘增强信号(图2D)。头颅核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右侧横窦管径较左侧细,左侧横窦为优势侧,左侧横窦-乙状窦狭窄(图2E)。2021年9月10日,腰椎穿刺测得脑脊液初压为50 cm H 2O,末压为36 cm H 2O。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细胞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生物化学、感染系列、凝血系列、结核抗体、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核抗体谱、风湿系列检测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清及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结果未见异常。诊断:(1)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FIIH);(2)左侧横窦-乙状窦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住院期间完成头部超声检查的27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PIVH分为PIVH组和非PIVH组,PIVH组早产儿再按PIVH等级分为重度PIVH(Ⅲ级、Ⅳ级)组、轻度PIVH(Ⅰ级、Ⅱ级)组,对25个可能影响早产儿PIVH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向后),确定影响早产儿发生PIVH及重度PIVH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共纳入279例早产儿,PIVH组133例,非PIVH组14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前激素足疗程应用比例,平均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低体温、早发型脓毒症、代谢性酸中毒、高钠血症、贫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无创通气、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比例共1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大( OR=0.709,95% CI 0.602~0.835)、产前激素足疗程( OR=0.354,95% CI 0.189~0.664)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保护性因素( P<0.05),新生儿窒息( OR=2.425,95% CI 1.171~5.023)、低体温( OR=2.097,95% CI 1.088~4.041)、早发型脓毒症( OR=12.898,95% CI 1.433~115.264)、代谢性酸中毒( OR=2.493,95% CI 1.398~4.442)、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 OR=5.408,95% CI 1.156~25.297)、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 OR=5.035,95% CI 1.269~19.993)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2)133例PIVH早产儿中,重度PIVH组20例,轻度PIVH组1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前硫酸镁治疗、平均胎龄、早发型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5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发型脓毒症( OR=4.392,95% CI 1.343~14.367)、凝血功能异常( OR=3.502,95% CI 1.234~9.867)是早产儿发生重度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1)胎龄与早产儿发生PIVH呈负相关,产前完成1个疗程以上的地塞米松治疗,是避免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保护因素;(2)新生儿窒息、低体温、早发型脓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为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3)早发型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是早产儿发生重度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滋病合并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所致病毒性脑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艾滋病患者合并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较为少见,而因其导致脑膜炎则更为罕见。本例患者以贫血起病,考虑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粪便常规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而就诊于感染科,检查发现艾滋病和隐性梅毒。诊治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伴头痛、头晕,血液人类细小病毒B19抗体阴性,腰椎穿刺检查显示脑膜炎改变,血液及脑脊液的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显示人类细小病毒B19,诊断明确。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负压性脑积水的诊治5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负压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负压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及脑室穿刺测压、CT脑池造影等检查,测量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与脑室内压力,根据不同情况行脑室外低位引流及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等治疗,观察患者转归。结果:经测量5例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与脑室内压力不相等,且脑室内压力为负。脑池造影显示5例病例均存在脑脊液循环梗阻。1例患者经脑室外低位负压引流后症状好转,3例患者进一步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临床症状好转,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未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存在脑脊液循环梗阻的情况下,侧脑室、蛛网膜下腔压力不等,当脑组织压或蛛网膜下腔压力下降时,侧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产生压力梯度,在压力梯度作用下脑室扩张,脑室内压下降甚至为负压,这可能是负压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CT脑池造影为该疾病的诊断及明确其机制提供有力证据,脑室外低位引流及三脑室底造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蝶腭神经节阻滞治疗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是椎管内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由于穿刺导致硬脊膜破损引起的低颅压性头痛。以往多采用自体硬膜外血补丁(EBP)治疗,但由于其潜在的并发症患者接受度不高。近年来有研究证明一种新的、简单且微创的手术——蝶腭神经节(SPG)阻滞可以有效缓解PDPH。文章回顾SPG阻滞的解剖基础、发展历史、治疗PDPH的机制及相关操作方法,以期为SPG阻滞治疗PDPH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