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结缔组织病相关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连续2次妊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动脉高压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肺血管壁异常重塑而导致的以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为特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一旦合并妊娠,病死率极高。本例为未定期产前检查的妊娠合并结缔组织病相关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连续2次妊娠先后发生心脏骤停、肺动脉高压危象及右心衰竭,通过多学科团队及时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提供有效的心肺支持,病情稳定出院。出院随访10个月,母儿结局良好。本例虽抢救成功,但必须认识到重度肺动脉高压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属于妊娠禁忌证,不宜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在伴复合组织缺损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在伴复合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手术注意事项以及皮瓣供区损伤的控制策略。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手足外科对11例手指离断伴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患者,急诊采用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进行桥接修复相应的缺损组织,完成断指再植。术中根据缺损创面大小,于腕横纹水平桡掌侧设计皮瓣,以桡动脉掌浅支走行为轴心线,皮瓣宽度不超过2.0 cm,长度2.0~5.0 cm,皮瓣内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分支或桡神经浅支鱼际分支备用。皮瓣内动脉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皮瓣内携带的神经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神经。术后观察皮瓣及再植指的成活情况,门诊定期随访手指外观、感觉、腕及手指关节功能,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皮瓣及断指全部成活,其中1例发生动脉血管危象,探查后成活。术后随访5~36个月。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优良,颜色与受区相近,皮瓣TPD为8~10 mm;除1例出现轻度瘢痕挛缩外,其余再植指体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TPD为8~12 mm。供区仅有线形瘢痕,腕关节功能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属优10例,良1例。结论:桡动脉掌浅支Flow-through皮瓣血管恒定,易于切取,供区损伤小,为伴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断指再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保指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股内侧穿支为血供来源的股前外侧区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以股内侧穿支为血供来源的股前外侧区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10月—2021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在行股前外侧皮瓣切取中未见旋股外侧动脉穿支或因穿支细小改用以股内侧穿支为血供来源进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的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24~64岁),创面位于上肢者7例、位于下肢者5例。清创后的创面面积为8.0 cm×5.0 cm~24.0 cm×6.5 cm,应用的皮瓣面积为9 cm×6 cm~25 cm×7 cm。移植皮瓣时,将皮瓣内穿支或源动脉与受区血管蒂行端端吻合。对供区创面均行皮下减张美容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有无血管危象以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质地、供区创面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自制改良皮瓣综合疗效评分表评价皮瓣修复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皮瓣均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区创面均顺利愈合。随访6~2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供区创面仅遗留线性瘢痕,无瘢痕挛缩或疼痛等不适。末次随访时,12例患者皮瓣修复效果的总得分为75~95分,平均为87分,其中评定为优者5例、良者6例、可者1例,优良患者占比为11/12。结论:应用以股内侧穿支为血供来源的股前外侧区皮瓣修复四肢创面,是股前外侧皮瓣切取过程中遇到无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斜支或穿支细小等变异情况的一种替代方法。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有效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术后护理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合并血管损伤的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9例上肢、2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进行创面修复重建,术后护理给予绝对卧床,注重体位护理;使用无光式两用保暖烤灯进行皮瓣保温保暖;手术后7 d内强化夜间护理;应用"四步一字口诀法"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并使用"数字记分式"护理记录单记录血运情况,以及时发现血管危象;采用微视频进行功能锻炼指导,防止肢体功能丧失。出院后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术后3例发生动脉危象,探查后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其余皮瓣完全成活,质地及色泽良好,成活率89.36%。伤口感染1例,伤口裂开2例,供区发生局部感染并发症1例。40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皮瓣色泽、轮廓和质地评分分别为(9.1±0.3)分、(8.8±0.4)分和(9.2±0.2)分。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3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9.47%;下肢功能根据临床下肢评分(LEM)标准评定:优19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1%。结论: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重建四肢合并血管损伤的软组织缺损,术后加强护理,尤其夜间。局部保温保暖,定时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并加强早期康复锻炼,是保证皮瓣手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经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S)定位,对10例儿童足跟部轮辐伤所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并一期皮瓣去脂。其中Ⅰ级轮辐伤3例,Ⅱ级轮辐伤5例,Ⅲ级轮辐伤2例,皮瓣面积4 cm×8 cm~5 cm×13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10例皮瓣均完全存活,术后无血管危象、皮瓣坏死等情况发生,1例创面愈合不良通过换药后愈合。所有患儿均随访6~37个月,平均15.3个月,2例因皮瓣臃肿、中度瘢痕增生于术后半年行皮瓣修整手术。末次随访受区3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8例、良2例,感觉恢复至S 3+ 3例、S 3 5例、S 2 2例。 结论:不携带一级源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轮辐伤创面手术安全有效,能有效缩短皮瓣切取时间并降低供区并发症,具有血供可靠、供受区损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穿支体区CTA三维重建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穿支体区CTA三维重建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F)术前定位及术中设计、切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21年9月-2022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用基于改良穿支体区CTA三维重建技术辅助完成游离穿支皮瓣共10例,其中游离ALTPF 8例,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及舌重建;游离DIEPF 2例,用于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创面并重建乳房。术前根据改良的扫描参数及给药方案,患者行双股部或腹部CTA扫描,将扫描数据导入GE AW 4.7工作站,对供皮瓣区进行穿支体区和血管体区的三维重建。从血管体区动态观察源动脉的基本信息,从穿支体区动态观察穿支血管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具体数据进行测量。先使用HHD对穿支点进行标记,再根据CTA三维重建测量数据将穿支点、穿支干走行及源动脉走行同样标记于体表。将术中探查到的源动脉及穿支的情况与术前三维重建进行比较,对CTA穿支定位点与HHD穿支定位点进行比较。本组皮瓣切取时间、皮瓣成活情况与既往单独采用HHD定位的患者进行比较。ALTPF和DIEPF的切取面积分别为4.0 cm×4.0 cm~15.0 cm×6.0 cm和19.0 cm×7.5 cm~25.0 cm×10.0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与供区愈合情况,定期门诊随访皮瓣外形、质地、功能恢复情况及供皮瓣区愈合情况。结果:8例ALTPF及2例DIEPF均顺利成活,无动、静脉血管危象发生,供区与受区均一期愈合,无肌疝及腹壁疝等并发症。术前三维重建图像见股部肌皮型穿支7条、肌间隙型穿支2条及腹部直接型穿支3条、迂曲型穿支2条,与术中探及的穿支类型、起源基本一致。本组CTA定位距离[(0.36±0.11)cm]比本组HHD定位[(0.54±0.19)cm]精确度更高( t=-3.160, P<0.05)。本组[(52.80±24.57)min]较既往组[(74.60±30.53)min]在相近面积皮瓣切取上时间更短( t=-9.179, P<0.05)。既往组中有1例因穿支及源动脉管径过细而放弃移植。术后随访2~6个月,皮瓣无臃肿,质地柔软,血运良好,闭、开口及舌功能无明显受限;重建乳房与健侧对称,外形满意。皮瓣供区留有线形瘢痕,功能无明显受限。 结论:改良穿支体区CTA三维重建能够较为准确的显示穿支点及穿支干在浅筋膜层面内的走行、分布,为穿支皮瓣术前定位及术中设计、切取提供可靠依据,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指冠状面离断再植的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多指冠状面离断再植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们对15例39指冠状面离断的手指急诊行断指再植术,其中顺型冠状面不全离断20指,逆型冠状面不全离断12指,完全型冠状面离断7指,术后随访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个月。再植手指全部存活,其中3例5指再植手指皮缘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再植手指外形及感觉恢复良好,末节两点分辨觉4~6㎜,平均5.5㎜。再植手指握、捏及肌力恢复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5例,良9例,可1例。结论:多指冠状面离断清创时精确评估骨肌腱血管神经多平面、多层次、多形状损伤情况,防止遗漏,高质量的血管、神经、肌腱缝合,预防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手功能锻炼,有利于手指再植存活及外形、感觉和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应用,患者的存活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由于疾病活动度高、早期脏器受累和更多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儿童SLE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成人,为尽早识别儿童SLE危象,通过合理治疗降低其病死率和改善长期预后,本文就与儿童SLE相关的狼疮性肾炎、血栓性微血管病、神经精神性狼疮、弥漫性肺泡出血、心包填塞、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和感染等危重症表现及诊治进行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热压伤致小儿手指离断再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热压伤致小儿手指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9年11月,对热压伤所致4例9指小儿手指离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再植。清创后采用克氏针行指骨纵行固定,修复指屈、伸肌腱,吻合两侧指动脉及伴随神经,并吻合指掌侧静脉或取静脉移植重建指背静脉,指背热压伤皮肤予暂时保留或一期皮瓣覆盖指背创面。结果:术后1例小指发生静脉危象,拆除部分伤口缝线,侧切放血成功存活,余指体均完全存活。术后随访0.5~1.0年,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定手功能:优2例,良1例,可1例。结论:热压伤所致小儿手指离断,只要指体完整,术中综合判断皮肤、血管、骨损伤的程度,通过吻合指动脉及指掌侧静脉,或取静脉行指背静脉移植,局部带蒂皮瓣覆盖创面再植术后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行术前血管评估,选取合适的胸廓内动脉穿支并以其为蒂,行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9月—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瘢痕患者,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6~58(31±12)岁,瘢痕面积7 cm×5 cm~14 cm×9 cm,均采用以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手术分2期或3期进行,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胸廓内动脉血管穿支进行评估。Ⅰ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置入术,于胸壁置入1个额定容量为400~600 mL的圆柱形扩张器,扩张3~4个月,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2~1.5倍。Ⅱ期行瘢痕切除+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术,皮瓣切取面积为9 cm×7 cm~16 cm×10 cm。将皮瓣血管蒂(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血管)与面动静脉或者颞浅动静脉进行端端吻合,供区创面直接缝合。5例患者因皮瓣蒂部臃肿在Ⅱ期术后3~6个月行Ⅲ期皮瓣修薄术。在末次手术后6个月统计皮瓣存活、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塞姆斯温斯坦单丝测验评价皮瓣感觉,将皮瓣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进行对比来评价色泽,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价患者的疗效满意度。结果:末次手术后6个月,11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良好。1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行二次血管吻合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在Ⅰ期扩张器置入术后出现血肿,清除后未影响后续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感染、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末次手术后6个月,患者皮瓣感觉:9例达到保护性感觉减弱及以上,1例保护性感觉缺失,1例仅存在深部触压觉;患者皮瓣色泽:3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非常接近,6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接近,2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有差异;患者的疗效满意度:2例非常满意,6例满意,2例一般满意,1例有点不满意。结论:对于大面积面部瘢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行术前血管评估,选取合适的单一胸廓内动脉穿支作为血管蒂进行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安全有效。术后患者面部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接近,并可恢复部分感觉,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