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对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对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的影响。方法:2020年1~12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本地区3所甲级医院共85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入选对象实施多模式营养知识培训,包括理论教学、在线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践操作及联合查房等。比较培训前后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评分、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肠内营养支持知识、信念、行为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培训后肿瘤科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包括营养配方选择、营养素输注方式、鼻饲给药注意事项、营养剂保存方法、喂养不耐受评估及识别、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等方面)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培训后肿瘤科患者腹胀、腹泻及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能有效提高肿瘤科护士营养知识、信念及行为能力,从而给予肿瘤患者科学的营养指导,降低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角色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自我效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角色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健康行为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C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CHD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角色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CDSES)评分、CHD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量表(CQQC)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健康责任、压力管理、体育运动和人际关系等各项HPLP-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我健康知识等CD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治疗依从性和情绪认知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CQQ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角色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可促进老年CHD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提高其自我效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设计及其测试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设计及其测试情况,了解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自我分类理论为指导,采用聚类分析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熊探”架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预防干预内容。通过青年学生社团招募青年学生体验式参加“熊探”测试,收集和分析重复测试者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变化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研究对象包括重复测试2次者393人和自愿参与满意度调查者750人。“熊探”包括角色自我判定、自我测试、风险评估、评估报告生成与后台管理5个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包括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和二级指标55项;评估报告生成模块包括角色诊断类型、艾滋病性健康知信行雷达图和干预处方。393名重复测试者中,对艾滋病是严重传染病、我国青年学生疫情趋势/传播途径、主动寻求HIV检测服务、感染者关怀的知晓率有所提高( P<0.05)。对“熊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接受率为75.7%(568/750)、认可结果判断为86.5%(649/750)、认为问题难易适中为83.1%(623/750)、认为学到知识为93.3%(700/750)、对页面设计满意为84.1%(631/750)。“傻白甜”“好奇宝宝”和“老司机”3种角色类型中,“傻白甜”类型认为问卷填写时长较长、问题难度稍大( P<0.05);“好奇宝宝”认为学到更多的知识( P<0.05)。 结论:“熊探”将艾滋病相关知信行融入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中,为青年学生提供个性化、具象化的HIV感染风险评估和自我干预,可有效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纠正自身知信行和风险认知误区,获取安全套、检测等干预服务的链接,获得体验者的认可,但“熊探”的大规模应用及其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检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冰山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冰山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冰山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均干预14 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干预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和酸碱度(pH)〕、治疗依从率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PaO 2和SaO 2高于对照组,PaCO 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9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87%;且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躯体疼痛、精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冰山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快速康复理论指导下个体化护理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理论指导下个体化护理干预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在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TFCC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康复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理论下个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疼痛、生活质量、腕关节活动度等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1 d、3 d、7 d后,疼痛与对照组比较,降低趋势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角色、情感、社会及生理等生活质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在背伸、掌屈、桡偏、尺偏等腕关节活动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幅度呈显著扩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TFCC损伤患者采取基于快速康复理论下个体化护理,可提升患者上肢功能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加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气管切开患者照顾者照护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与评价气管切开患者照顾者的照护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有关气管切开患者照顾者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5篇,中文文献2篇,6篇文献为现象学研究,1篇文献为扎根理论研究。最终归纳为10个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照顾者心理压力超负荷,在角色适应和社交方面遭遇困境,状态消极;整合结果2:照顾者的照护能力不足,感到疲惫,出院后的过渡期难以适应,渴望得到支持;整合结果3:照顾者逐渐适应,积极面对现实,转变观念,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学会了感恩。结论:气管切开患者照顾者的状态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且存在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家庭问题与照护指导需求,医护人员应重视气管切开患者照顾者的心理压力,为其提供疾病照护指导,帮助照顾者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减轻照顾者照护负担,提高照护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时机理论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荷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时机理论框架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体验和真实的心理感受,为临床护理人员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家属进行支持提供借鉴。方法:2019年12月至7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基于时机理论的5个不同时期,以目的抽样法抽取42例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照顾者进行访谈,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主要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按照时机理论的5个不同时期归纳,分别为诊断期的心理负担、对外界情感支持的需求、对疾病知识及病情程度了解的需求,稳定期的身心疲惫、照护支持系统缺乏、手术相关信息的需求、经济负担、康复知识的需求、照顾技能的需求,准备期的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信息支持系统缺乏,调整期的康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适应期的回归社会岗位及角色的需求。结论:髋关节置换术照顾者的照顾体验,在不同阶段表现均不同,护士应深入了解并采取有效的、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和指导建议,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护世界”平台的Benner理论分层培训在神经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基于“护世界”平台的Benner理论分层培训模式在神经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3年间开展神经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在职培训的70名护士,按照不同培训方法,采取随机单双号分为对照组( n=35)和观察组( 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培训,观察组采用基于“护世界”平台的Benner理论分层培训模式。分别对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岗位胜任力、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护士培训前理论[(88.35±4.41)分 vs.(89.43±4.07)分]和技能考核成绩[(89.22±3.27)分 vs.(88.43±3.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理论[(95.51±5.01)分 vs.(90.24±4.99)分]和技能考核成绩[(95.15±4.24)分 vs.(91.13±4.33)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士教育指导、管理职能、诊断职能、帮助角色和干预治疗等岗位胜任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评分整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护世界”平台的Brnner理论分层培训模式可提高神经康复护理专科护士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综合强化其岗位胜任力,有推广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从确诊至分娩后的真实体验,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13名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收集整理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的经历和真实体验。结果: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真实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12个亚主题。主题一为求医经历坎坷,内心体验曲折复杂(亚主题包括诊断初期的未知与恐惧;面对医疗决策时难以抉择的纠结;艰辛的保胎之路;经历围手术期身心之痛;绝处逢生后的庆幸喜悦;对新生儿及崭新家庭格局的担忧);主题二为孕产过程中的个人积极应对体验(亚主题包括积极寻找疾病相关信息,寻求专业支持;迅速转变角色,完成角色适应;唤起以往经验,体现出坚韧的经产妇特质);主题三为有效利用家庭社会支持(亚主题包括对就诊机构信任依从,满足疾病诊疗需求;接受医护人员专业辅导,消除负性心理,满足知识需求;受益于配偶和家人支持,满足生活和情感需求)。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在孕产过程中能够积极应对疾病,但仍存在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及时预见潜在风险,为孕产妇及其家属提供正确的信息、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消除孕产妇负性心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希望理论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希望理论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在院分娩的产妇1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健康指导及护理,观察组基于希望理论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自我效能、希望水平、抑郁症状及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结果: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抑郁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希望理论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后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使患者能尽快适应母亲角色的变化,减轻患者抑郁感,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