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隔核深部脑刺激治疗重度酒精使用障碍:一项Ⅰ期先导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酒精使用障碍(AUD)是一种非常常见、难治的医学疾病。AUD的症状是由以伏隔核(NAc)为中心的几个神经回路的功能障碍引起的。病例报告和动物研究表明,伏隔核深部脑刺激(NAc-DBS)治疗可能是严重AUD的一种有效的减害治疗方法。6例严重难治性AUD患者接受了NAc-DBS,安全性指标和临床结果被记录下来。在基线和6个月时,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测量NAc中的葡萄糖代谢。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用于表征术后NAc与大脑其余部分的功能连接变化,以及NAc和背侧纹状体对酒精视觉线索的反应性。该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NCT03660124)注册。所有患者的渴望程度都有所降低。12个月时饮酒量、酒精相关的强迫行为和焦虑明显减少。抑郁无明显变化。FDG-PET分析显示,6个月后NAc代谢减少,这与强迫性饮酒行为的改善相关。临床改善与NAc和视觉联合皮层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少相关。主动深部脑刺激(DBS)与被动观看含酒精图片时背侧纹状体的激活减少有关。NAc-DBS在严重的难治性AUD患者中是可行和安全的。它与食欲和成瘾行为的减少有关。这一过程的潜在机制是下调NAc,破坏其与视觉联合皮质的功能连接,以及干扰线索诱发的背侧纹状体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与物质成瘾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物质成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研究物质成瘾的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 gated cation channels,HCN)参与了许多大脑高级活动,与多种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HCN通道在物质成瘾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正逐步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物质成瘾的研究证实: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情况下,多个脑区的HCN通道功能或表达出现异常,但至今尚未能全面了解其机制以及这种变化导致的行为学后果。因此,本文综述HCN通道在成瘾性精神活性物质(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苯丙胺类、酒精和烟草)成瘾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期为物质成瘾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网络游戏障碍与其他成瘾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比较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是一个影响全球游戏玩家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的公共卫生问题,是较新的有待深入研究的精神障碍之一。近年来,各种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发展使深入研究IGD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成为可能。本文就目前IGD与其他成瘾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特征的比较研究进行综述,并以烟草使用障碍(tobacco use disorder,TUD)、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及赌博障碍(gambling disorder,GD)几个常见成瘾障碍为例,概括了他们在神经影像特征上的差异性,以期为今后对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神经影像标志物的探寻、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探索以及对成瘾障碍共病方面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干预手段等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述情障碍在男性服刑人员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及其因子在特质愤怒与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特质愤怒量表(the trait anger scale,T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TAS-20)和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性量表(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version of 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对268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进行施测,使用SPSS 23.0和Mplus 8.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特质愤怒、攻击行为和述情障碍的总分分别为(17.75±4.93)分、(52.15±10.61)分、(70.90±19.40)分。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 r=0.67, P<0.01)、述情障碍( r=0.40, P<0.01)均呈正相关,述情障碍与攻击行为也呈正相关( r=0.55, P<0.01)。多元层次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酒精成瘾的影响后,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 β=0.67, P<0.01);述情障碍的情感辨认障碍因子在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β=0.18,95% CI=0.11~0.27)。 结论:特质愤怒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述情障碍中的情感辨认障碍因子间接影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反复线索暴露治疗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急性脱瘾后酒依赖患者的随访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反复线索暴露治疗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急性脱瘾后酒依赖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的男性酒依赖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控制急性期酒精戒断症状后,试验组给予线索暴露治疗及生物反馈训练1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和一般性的心理支持,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可视渴求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饮酒迫促性量表(Alcohol Urge Questionnaire,AUQ)评估患者对酒的心理渴求。2组患者治疗4周后出院,并于出院后4周末、8周末、12周末、24周末、52周末进行随访,分析2组复饮率、累计戒酒持续时间、首次复饮间隔天数、复饮后饮酒频率及日均饮酒量,并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VAS减分值[2.10(0.33,2.78)分与0.60(-0.30,1.70)分]、AUQ减分值[3.00(1.00,6.00)分与1.00(-2.00,4.00)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0, P=0.001;Z=-3.02, P=0.003)。治疗后4周末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复饮率低(30.0%与54.2%,χ2=7.17, P=0.007),首次复饮间隔天数长[52.5(26.0,208.5) d与21.0(5.0,183.0)d,Z=-2.50, P=0.013]。随访52周末总的日均饮酒量(标准杯)试验组较对照组少(11.0±8.5与15.2±8.6, t=-2.69, P=0.008)。 结论:反复线索暴露治疗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以降低急性脱瘾后酒依赖患者的心理渴求,进一步降低治疗后4周的复饮率,远期(治疗后1年)的复饮率没有明显降低,但是可以延长首次复饮间隔天数及降低日均饮酒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型和B型酒依赖男性患者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A型与B型酒依赖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方面的差异,明确酒依赖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住院的男性酒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型酒依赖组( n=77)和B型酒依赖组( n=87)。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急性脱瘾治疗,并在治疗后随访其复饮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3个月内不同时间点治疗结局的差异。根据3个月后是否复饮将患者分为复饮组和非复饮组,使用SPSS 25.0软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酒依赖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 结果:两型患者在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吸烟状况及工作在职情况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在共同居住者的比例( χ2=5.69, P=0.017)、酗酒家族史( χ2=13.32, 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型患者在起病年龄( t=-7.28, P<0.001)、首次饮酒年龄( t=-2.36, P=0.020)、存在晨起饮酒( χ2=7.83, P=0.005)、精神病性症状( χ2=4.31, P=0.038)、戒断后抽搐发作的比例( χ2=5.30, P=0.021)、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评分( t=4.30,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的第4周末、8周末,两型酒依赖患者的复饮后饮酒频率[0(0,3),0(0,0), Z=-4.13, P<0.001;3(0,3),0(0,3), Z=-4.42, P<0.001]及复饮率[40(45.98%),9(11.69%), χ2=22.92, P<0.001;61(70.11%),24(31.17%), χ2=24.82, 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周末,两型酒依赖患者首次复饮间隔天数[20(7,30)d,88(38,90)d, Z=-7.83, P<0.001]、累计戒酒持续时间[4(0,8)周,12(4,12)周, Z=-5.13, P<0.001]、累计复饮率[71(81.60%),25(32.47%), χ2=40.62, P<0.001]、复饮后饮酒频率[3(3,3),0(0,3), Z=-5.54, P<0.001]及日均饮酒量减少量( t=3.36, 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B型酒依赖( OR=3.121, P=0.03,95% CI=1.12~8.72)和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评分( OR=1.498, P<0.01,95% CI=1.29~1.74)是酒依赖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 结论:两型酒依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存在明显差异,B型酒依赖是酒依赖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验证了酒依赖分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戒断康复期酒精依赖患者成瘾物质渴求与自动化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戒断康复期酒精依赖患者的成瘾物质渴求与自动化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3例戒断康复期酒精依赖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工具为基本资料调查表、成瘾物质渴求与自动化行为反应量表(CAS-S)、一般决策风格量表(GDMS)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 不同年龄、居住地、职业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决策风格的CA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S评分与CAS-S评分呈负相关(P<0.001);患者戒酒前日饮酒量与CAS-S评分呈正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戒断前日饮酒量、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居住地、决策风格、社会支持为戒断康复期酒精依赖患者成瘾物质渴求与自动化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戒断康复期酒精依赖患者依然存在成瘾物质渴求与自动化行为,尤其是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戒断前日饮酒量较大、居住在农村、目前退休或无职业、文化程度较高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随访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酒精依赖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基于随访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酒精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在我院成瘾医学科住院治疗的酒精依赖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基于随访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对酒精的渴求程度和生活质量,以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酒精的依赖状态和复饮率.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对酒精的渴求程度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对酒精的渴求程度和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干预组对酒精的依赖状态和复饮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随访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能降低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的渴求和依赖程度,降低复饮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酒精依赖患者院外康复管理提供了新的护理理念及干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尼古丁和酒精依赖者自发性大脑活动静息态f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通过探讨吸烟和饮酒状态对脑自发活动的影响,研究二者共病关联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材料与方法基于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方法,采用2×2因子设计,包括以下四组:饮酒/非饮酒的吸烟者(n=35/n=27)和饮酒/非饮酒的非吸烟者(n=21/n=25),进行静息态MRI扫描并计算ALFF,对四组ALFF值行方差分析(ANOVA).在方差分析(ANOVA)的基础上进行事后检验(Bonferroni校正),以进一步了解不同组之间的具体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吸烟组双侧楔前叶、右侧楔叶具有较高的ALFF值(t=3.212,P=0.001);而饮酒组左侧小脑半球具有较高的ALFF值(t=3.422,P=0.001),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基于GRF校正.吸烟和饮酒共同影响左侧小脑后叶的脑活动,但效果相反.左侧小脑后叶的ALFF值与烟龄、吸烟指数和饮酒依赖量表分值均呈负相关(n=35;r=-0.367,P=0.025;r=-0.267,P=0.033;r=-0.293,P=0.026).结论吸烟和饮酒都会影响自发性大脑活动,它们的交互作用出现在左侧小脑后叶.吸烟和饮酒会产生一种新的拮抗相互作用.这表明在研究吸烟者的自发大脑活动时,需要将饮酒作为一个变量进行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动机访谈法用于成瘾障碍者矛盾心态干预的理论和实践(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成瘾障碍者的突出心理特征是既欲趋近又想戒断的矛盾心态.动机式访谈法的核心治疗理念是唤起成瘾障碍者矛盾心态中的改变动机(戒断)和屏蔽维持动机(趋近),在酒精成瘾、大麻滥用、吸烟成瘾、赌博障碍和网络成瘾等多种类型成瘾障碍的防治工作中显示较好的干预效果.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动机式访谈法干预成瘾障碍者矛盾心态的理论基础、核心技术和循证证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