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门诊全流程服务管理的提升患者体验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提升患者门诊全流程就诊体验是改善患者就医感受的重要举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门诊全流程服务管理体系,通过理念向前服务前置,聚焦患者诊前体验;流程简化智慧引领,优化患者诊中体验;延续诊疗模式创新,提升患者诊后体验.打造现代门诊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质量管理要求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起伏跌宕。在我国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公共卫生体系运行下,实现了疫情管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序和共赢。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防线,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发热门诊、急诊手术等场景下,要求核酸检测随到随做、快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即时检测(POCT)技术应运而生,迅速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与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批测试互补,构建了保障医疗安全和提升优质服务的实验诊断平台。但鉴于分子诊断的复杂性和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要求,病原体核酸POCT与传统基于血液的理化指标检测不同,其质量管理要求尚无章可循,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各种认识上的困惑和操作中的不一致。因此,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和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协同编制了本专家共识,立足当前我国主要的感染性疾病谱,从病原体POCT应用场景、生物安全、人员资质、性能验证、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全流程运行管理进行阐述,以期促进该技术在公共卫生防御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合理应用和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营养药师会诊模式在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实践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建立营养药学会诊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价临床营养药师会诊效果。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2019年至2021年营养药学会诊病历,从患者资料、会诊量及分布、会诊目的与方案、会诊效果4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规范的会诊流程和内容,2019年至2021年营养药学会诊数量和转药学门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会诊意见平均采纳率为95.3%;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3~6分的患者治疗有效率?90%;肿瘤和老年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营养受益最广。会诊目的逐渐向个体化营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倾斜,会诊后患者营养指标得到改善。结论:大型综合医院对营养药学会诊需求度高,规范化会诊模式为全面深入的营养支持治疗服务提供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充分发挥药师在直接口服抗凝药用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作为心房颤动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抗凝治疗的一线药物。与华法林相比,DOAC剂量相对固定,药物相互作用有限,不需要治疗药物监测。但DOAC给抗凝治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用药安全挑战。药师应通过完善相应药学服务机制如协助医师确保DOAC处方适宜性、规范实验室监测流程、设置潜在药物相互作用预警以及加强抗凝药物转换和围术期抗凝治疗的管理等多种途径,为DOAC的安全使用保驾护航。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疫情时代,将DOAC纳入抗凝门诊的规范化管理是传统抗凝门诊工作的重要拓展,可降低患者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此外,临床药师人力和精力通常受限,DOAC相关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处方的适宜性和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136所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就诊体验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的进展和成效,为进一步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和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对门诊流程和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机构类型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5次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均包含了136所核心样本医院,2021年第5次评估共回收有效问卷30 153份。2016年至2021年,5次评估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依次为91.4%、87.3%、90.1%、91.1%和95.4%,门诊患者对各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流程不断优化,预约挂号已成为门诊患者最常用的挂号方式。西部地区门诊患者对就诊流程和就诊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改善。结论:2016年至2021年,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持续提高。信息化助力优化就诊流程,但建议医院为老年门诊患者提供特别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门诊患者人文关怀指对门诊患者提供全流程的关怀性医疗服务。为规范医疗机构门诊患者人文关怀服务,提升门诊综合服务水平,提高患者就医体验,2023年4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发布了团体标准《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该标准明确了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规定了门诊患者人文关怀基本要求、门诊工作人员人文素质与关怀职责、门诊关怀环境与设施设备、门诊关怀流程与措施和质量管理等内容,为门诊就诊患者打造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全流程关怀服务,为各级医疗机构推进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药学服务的妊娠用药登记的建立和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妊娠用药登记是药品上市后进行妊娠期用药风险评估的常用手段。作者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基于药学服务的妊娠用药登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妊娠期药物咨询门诊为支点的妊娠用药登记,由药师团队同质化管理,按咨询问诊、药学指导、定期随访的信息化流程实施。药学人员在咨询门诊及随访工作中通过咨询者自主报告、药学人员问询和病例采样三大数据源建立咨询者药历;设计并构建信息筛选系统,将咨询药历按特定药物的妊娠期暴露归类;选择需求量较大的咨询药物,设计符合妊娠期用药特色的前瞻性研究方法,以特定药物妊娠期暴露与子代出生缺陷的相关性为研究主题开展妊娠用药登记研究。依托药学服务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今后将加强多中心合作,对妊娠药物暴露登记及其随访体系进行持续性研究与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眼科日间手术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日间手术是目前发展迅速的手术医疗服务模式,眼科因其疾病诊疗特点更适合开展日间手术。为促进我国眼科日间手术推广和健康发展,提升眼科日间手术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委员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会同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眼科学分会,在《我国眼科日间手术流程专家共识(2018年)》的基础上,针对眼科日间手术的设施建设、组织管理模式、手术执行的具体实施、质量与安全管理等环节,通过认真、全面、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为我国眼科临床开展日间手术提供更多指导。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06-41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智慧门诊背景下助老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智慧门诊背景下,帮助老年人实现智慧就医,提升其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某院探索构建"橙"心助老服务模式,并于2020年11月开始在门诊实施。该模式贯穿于老年患者就诊的全流程,通过对门诊自助设备进行适老化改造,成立老年人一站式诊疗中心优化就诊流程、设置老年人智慧门诊服务驿站,帮助其即时完成或逐步学习使用在手机和自助机上的相关操作,设立"橙"心助老学校,就疾病相关知识、信息化设备如何使用、就医流程等进行科普宣教,有效改善了老年患者的就诊体验,老年患者的候诊时间由实施前的(22.56±5.25)min缩短至实施后的(13.66±3.65)min,就诊整体满意度得分由3.63分提升至4.32分,满意率由78.00%提升至93.00%。可为改善智慧医疗背景下老年患者就医体验提供一定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院血糖管理中心临床实践及未来管理模式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传统糖尿病管理模式中,院内血糖监测管理数据准确性差,个性化方案少,非内分泌科高血糖频发,会诊率低,全院缺乏专业规范的血糖管理;院外患者较多且自我血糖管理意识差,医师一对多,管理难度增大,难以实现有效的追踪管理,所以糖尿病等慢病一经诊断亟需科学且持续的规范管理。但院内外数据割裂、医患互动缺失等因素阻碍了医师对患者的全病程管理与服务。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思考应对临床血糖监测管理的现状问题,在“全院血糖管理中心”临床实践中,以全方位智能血糖管理系统为糖尿病防控的抓手,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从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3个维度,深度融合门诊、住院、出院、居家全场景全流程血糖管理,完成诊前、诊中、诊后场景全覆盖。通过全院血糖管理一体化的顶层设计,打通科室壁垒,建立以内分泌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全院血糖异常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血糖控制目标及随访计划,使每位住院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以减少住院患者因糖代谢紊乱所致的相关疾病死亡率、感染等,缩短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使广大患者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