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梅丸治疗久泻之方证鉴别、应用要点及验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乌梅丸与半夏泻心汤均可治疗寒热错杂型泄泻,鉴别要点在于:乌梅丸主治久泻病机为厥阴风木乘虚内扰脏腑,阴阳气血不相顺接,逆犯于上见热象,内迫于下见寒象,日久而成;半夏泻心汤主治泄泻病机在于少阳证误下后,伤及中阳,阴阳不交,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乌梅丸证心中不适为“心中疼热”,半夏泻心汤证心下不适为“满而不痛”,部位及病机均不同。厥阴风木夹相火上犯于胃,可见自觉有饥饿感但不欲饮食;邪扰少阳、热郁胃腑则见默默不欲饮食。乌梅丸治疗泄泻应用指征为久泻不止、急迫下注等厥阴风木之象,兼有脾肾虚寒之象及相火冲逆之象,临床需辨清轻重缓急及寒热虚实之多少灵活加减化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温针灸治疗失眠症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温针灸治疗失眠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有关温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提取针灸处方,建立数据库,对干预措施、艾灸壮数、总有效率、取穴相关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体针及温针使用的高频腧穴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温针灸治疗失眠症文献67篇,干预措施以单用温针灸为主,其次为联用耳针;多使用长1~2 cm的艾条灸1壮;总有效率多在92%~94%之间。共得到处方85首,体针取穴涉及腧穴55个(频次569次),其中百会(55次)、神门(54次)、三阴交(45次)应用较多;选穴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背腰部,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少阴心经;特定穴以交会穴为主,其次为背俞穴;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得到“心俞-脾俞-肾俞-肝俞”等3个有效类群,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百会与神门。温针灸取穴涉及腧穴44个(频次272次),三阴交(32次)、心俞(23次)、脾俞(23次)应用频次较高;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得到“心俞-脾俞-肾俞-肝俞”等3个有效聚类群,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脾俞与心俞。结论:温针灸治疗失眠症注重应用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配合头面部取穴,重视特定穴中交会穴的应用,且温针灸选穴以脏腑背俞穴为主,起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补虚安神以助眠的功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阳主阴从"观辨《内经》和《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扶阳思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阴阳学说是《内经》中的经典理论,其承《易经》思想,崇尚"阳主阴从"观,重视阳气的主导作用,强调临证之时扶阳,反对寒凉伤阳,谋求阴阳交会平衡.《内经》重阳思想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影响颇深,蔺道人认为,气滞血瘀为伤科发病病机,责在阴阳失衡,故其以阴阳为纲、气血为本,治病以扶阳为先,重视扶阳思想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本文基于"阳主阴从"的基本观点,对比二书中扶阳思想、诊治特点与临证治疗,旨在言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内经》扶阳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论黄连阿胶汤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是中医临床辨证方法的"变法"思维,是一种灵动性的辨证方法.黄连阿胶汤本是张仲景少阴热化方,然从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思之,本方主治病机为升降失因、枢机不利、开阖失常、阴阳失和、中土失畅.因此,黄连阿胶汤在调和阴阳、交通心肾的同时,注重调理中焦、枢转气机,使之一气周流,进而使阴升阳降、水火互融.方中鸡子黄为中土斡旋、通达心肾之要药,其功效既可枢转中轴气机以带动四维运转,又可上行下达恢复气机之龙虎回环,使阴阳升降协调有序,充分体现了"变法"思维的灵动性,也为临床上灵活应用黄连阿胶汤解决疑难性和复杂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中医特色的阴阳疾病观:从理论到实践
编辑人员丨2周前
"阴阳"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人体自身的重要自然意象、哲学概念和医学理论.本文通过梳理《黄帝内经》条文,构建基于阴阳理论的疾病观框架,并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初步形成以下认识:疾病的发生与人的内在养护和是否顺应自然界阴阳规律相关,阴阳运行、交会、盛衰变化等的异常是疾病的根本表现,疾病的症状、发展及预后与阴阳失衡密切相关,而诊察阴阳是把握病性、确立治法、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本文旨在总结具有中医特色的阴阳疾病观,为中医临床辨治思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伤寒杂病论》中半夏交通阴阳之功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半夏通阴阳,可用于治疗阳不入阴之不寐.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广泛使用半夏,将其用于通脾胃、胸肺、脾肾、经络、内外、表里之阴阳.半夏通阴阳的机制有降逆消痞、导阳入阴、散寒除瘀、降逆止呕、化痰散结、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半夏交通阴阳时用量以常用剂量半升为主,治疗咽喉疾病时用量较小,在调和营卫治疗失眠时用大剂量.临床应结合具体病情选择配伍和剂量,可最大程度发挥药物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体寒瘤热"探析恶性肿瘤的病机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疑难疾病,西医学认为,免疫与炎性微环境紊乱是恶性肿瘤产生与进展的关键病机.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属"积聚""癥瘕"等范畴.基于整体与局部的寒热属性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正邪交争特点,本文提出恶性肿瘤产生与进展的"体寒瘤热"病机观,其病机特点与西医学所认为的肿瘤免疫与炎性微环境紊乱的病机内涵相契合.以此为切入点,认为肿瘤免疫微环境紊乱是"全身体寒"的微观表象,肿瘤炎性微环境失调是"局部瘤热"的形成基础.同时,提出寒热平调、顾护阳气、温肾健脾以补"体寒",行气化湿、祛痰化瘀、解毒散结以祛"瘤热"的治疗思路,通过补其虚、祛其邪、通其滞,改善"全身体寒、局部瘤热"的寒热错杂状态,恢复阴阳平衡,以此改善微环境紊乱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阳虚寒凝血瘀病机以温阳活血法针刺治疗郁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人体结构与功能复杂,虽有五脏六腑之分、气血阴阳之别,但生命活动恒而不止的根本仍在于一身之阳气.生理上,人体阳气充足,则血行滑利而不滞,五脏皆得所养,故五神可安;病理上,寒伤阳气造成血行凝涩,久之血瘀脉中,导致五脏失养,进而五神飞扬.郁证正是寒凝血瘀容易引发的疾病之一,对此采用针刺疗法,遵循温阳活血的原则,主取百会、大椎、至阳、命门、关元、足三里以温阳补气,血海、委中、三阴交以活血通脉;辅以膻中、中脘、气海、合谷、太冲等穴理气开滞,以助气血运行.全方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可使虚阳得复,瘀血得行,随之气血盈满平和,五脏五神皆得其滋养,则郁证自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运用调周法结合应时方组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使用应时方组调节机体阴阳周期对于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试验组辰时(早8 点)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酉时(晚6 点)和亥时(晚10 时)服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对照组每日服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早、中、晚分3 次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2 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量表(FS-14)、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2.41%(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方面的改善情况优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试验组在睡眠时间、日间功能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试验组FS-14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ORT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在治疗后血清CORT水平更低.结论:从调节机体阴阳角度,结合方组天王补心丹加补中益气汤的形式用药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天王补心丹治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负反馈机制,降低血清CORT水平,从而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五苓散证探析老年人焦虑性失眠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老年人失眠常伴发焦虑,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目前中医治疗焦虑性失眠的基本原则为宁心安神解郁,然临床运用于老年人时效果不尽如人意.《伤寒论》五苓散证所述"烦躁不得眠"的病机表现与老年人焦虑性失眠及诸多伴随症状具有相似之处.基于五苓散证及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临证可从阴虚燥扰、阳虚湿遏、胆热扰神及阳明失和、营卫亏虚、阴阳失交的角度辨析老年人焦虑性失眠的病因病机,并针对性予以滋阴温阳、调畅三焦、补养心脾、调和营卫等治法,采用五苓散化裁以治疗,临床获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