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确定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框架体系,并初步制定营养素养的条目清单。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邀请11名妇幼营养、妇产科学、健康教育、营养与疾病等领域的专家,采用邮件的方式发放咨询问卷11份,要求专家对各个素养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对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对条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行评价,分析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并最终确定入选条目。结果:两轮德尔菲法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1.8%(9/11)和87.5%(8/9),权威程度分别为(0.86±0.11)和(0.85±0.06)分;营养素养条目重要性得分分别为(4.03±1.24)和(4.64±0.50)分; 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556(χ2=163.42, P<0.001)和0.400(χ2=64.41, P<0.001)。第2轮咨询结束后,条目均在纳入标准范围内,最终入选3个维度(基本知识与理念、生活方式与饮食行为、基本技能)、10个主题(基本营养理念、食物与营养知识、喂养知识、生活方式、饮食行为、喂养行为、体重管理、辅食制作、营养信息的获取、信息识别与营养决策),共计24个条目。 结论:通过德尔菲法建立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入选专家代表性好,积极性、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好,均达到了相关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产儿牛奶蛋白过敏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内外营养在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牛奶蛋白是早产儿肠内营养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早产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发生率虽然相对低,但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实施不恰当的诊疗措施,严重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和预后。因此,本文通过阐述早产儿CMPA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研究进展,发现早产儿CMPA起病时间晚,单纯表现为直肠出血者较少,表现胆汁样呕吐及类似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症状更为常见,主要依据诊断性回避试验做出诊断,对于确诊CMPA的患儿,应通过母亲饮食回避、更换为深度水解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治疗。但就如何早期识别早产儿CMPA仍然需要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树花粉过敏原组分诊断策略:识别关键过敏原以制定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球树花粉致敏阳性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华北和华中地区,桦木花粉、柏树花粉和梧桐树花粉是春季花粉症患者中最为常见的过敏原。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分布和花粉传播规律导致了不同的花粉暴露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对诊断和治疗个体化需求的挑战。本文通过深入解读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发布的《过敏原组分诊断指导建议2.0》中关于树花粉过敏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探讨了PR-10蛋白、Profilins、Polcalin等树花粉的主要过敏原家族和组分蛋白,以及可能导致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的交叉反应组分。通过过敏原组分诊断可以区分真正过敏患者和对多重过敏原的反应,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过敏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如Bet v 1和Cup a 1为桦树和柏树过敏患者免疫治疗的特异性指标。本文对该指南解读,为树花粉过敏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前沿信息,深入分析树花粉过敏原组分蛋白、临床表现和治疗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树花粉过敏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孕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中国孕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确定孕期妇女营养素养框架体系,并初步制定营养素养的条目清单。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孕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邀请11名妇幼营养、妇产科学、健康教育、营养与疾病等领域的专家,采用邮件的方式发放咨询问卷11份,要求专家对各个素养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对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对条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行评价,分析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并最终确定入选条目。结果:两轮德尔菲法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1.8%(9/11)和87.5%(8/9),权威程度分别为(0.86±0.11)和(0.85±0.06)分;营养素养条目重要性得分分别为(4.32±0.84)和(4.58±0.57)分; 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387(χ2=90.47, P<0.001)和0.290(χ2=46.75, P=0.002)。第2轮咨询结束后,条目均在纳入标准范围内,最终入选3个维度(基本知识与理念、生活方式与饮食行为、基本技能)、10个主题(基本营养理念、食物与营养知识、营养与疾病知识、生活方式、饮食行为、母乳喂养准备、体重管理、疾病管理、营养信息的获取、信息识别与营养决策),共计24个条目。 结论:通过德尔菲法建立中国孕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入选专家代表性好,积极性、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好,均达到了相关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科医务工作者食物过敏知识现状及培训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儿科医务工作者食物过敏知识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培训课程,明确培训效果。方法:2019年4月22—24日采用网络问卷对全国范围内儿科医务工作者进行食物过敏相关知识现状调查;针对知识现状设计培训课程,2019年11月8—10日招募儿科医生进行线下培训,并通过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及培训后2个月在线问卷测试3次,分析培训短期及长期效果。分析被调查者特征及知识性问答正确率和合格率(答对60%以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过敏知识合格率影响因素,各时间点问题合格率比较用χ 2检验。 结果: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 187名儿科医务工作者参与此次调查。食物过敏诊断和治疗相关知识平均正确率分别为38.8%(461/1 187)和28.8%(342/1 187),食物过敏相关知识正确率18.6%(221/1 187)~63.4%(753/1 187),而合格率仅为12.6%(150/1 187)。86.7%(1 029/1 187)的被调查者能正确识别严重过敏反应早期症状,93.3%(1 107/1 187)的被调查者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首选肾上腺素进行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职称和医院等级是影响食物过敏知识正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1.427(95 %CI 1.119~1.818)和1.866(95 %CI 1.378~2.527)。69名儿科医生参与线下培训,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及培训后2个月食物过敏知识回答合格率(或例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20/44)、78.0%(46/59)和13/14,χ 2=16.8, P<0.01]。 结论:儿科医务工作者食物过敏知识水平现状不容乐观,针对性线下培训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提升食物过敏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癌住院患者癌症相关肌肉异常现患率调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肺癌住院患者癌症相关肌肉异常(CRMD)现患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从2023年3—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非重复住院的共347例肺癌患者中,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无数据缺失的2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对患者进行肌肉质量测定,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膳食信息,通过查阅病历获得患者的疾病信息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根据AWGS 2019标准并参考其推荐的界值将患者分为5组:(1)可能肌肉衰减症(possible sarcopenia,PS)组(71例);(2)肌肉衰减症(sarcopenia,S)组(35例);(3)严重肌肉衰减症(severe sarcopenia,SS)组(37例);(4)低肌肉质量(low muscle mass,LMM)组(24例);(5)无肌肉异常(non-muscle disorder,non-MD)组(92例)。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检验和 χ2检验比较各组的基线资料、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识别肺癌患者CRMD的影响因素。 结果:259例患者中CRMD的现患率为64.5%,PS的现患率为27.4%,S的现患率为13.5%,SS的现患率为14.3%,LMM的现患率为5.4%。植物蛋白( OR=0.969,95% CI:0.942 ~0.996)摄入和规律运动( OR=0.485,95% CI:0.269 ~0.869)是肺癌住院患者CRMD的保护因素,而年龄( OR=1.056,95% CI:1.013 ~1.101)、近6个月体重下降≥5%( OR=4.546,95% CI:1.363 ~15.563)和合并糖尿病( OR=2.342,95% CI:1.137 ~4.866)则是其危险因素。 结论:肺癌住院患者CRMD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年龄、膳食摄入、体重变化、运动以及合并症情况与之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反刍综合征病因与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反刍综合征是一种以反复且毫不费力的餐后食物反流为特征性临床表现、以胃食管压力梯度逆转为最基本发病机制的消化系统疾病,又称反刍障碍。该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必要时可结合食管功能检查。反刍综合征极易被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两者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反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与归纳,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识别与诊断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预防和长程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严重过敏反应在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食物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诱因。目前我国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存在认识不足,诊断不足,治疗不足的问题,约1/3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可反复发作。个体化长期管理对预防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再次发作至关重要。本文从规避诱因、识别早期症状、长程管理危险因素及管理伴发因素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认识、规范诊疗和长程管理、预防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因及严重程度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常见病因及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前瞻性招募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 17岁CSU患儿,收集临床资料,进行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同时进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T)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根据ASST和BAT结果将患儿分为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CAU)组(ASST、BAT均阳性)、非CAU组(ASST、BAT均阴性)和部分CAU组(ASST和BAT任一阳性),比较CAU和非CAU组病因和临床特征的差异。根据每周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将CSU患儿分为轻度组(UAS7 < 16分)和中重度组(UAS7 ≥ 16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U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纳入CSU患儿93例,男50例(53.8%) ,女43例(46.2%),年龄5.9(2.9,9.2)岁,病程4(2,8)个月;32例(34.4%)伴血管性水肿,28例(30.1%)有慢性荨麻疹家族史,49例(52.7%)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14例(15.1%)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26例(28.0%)至少伴有1种特应性共病。病因分析显示,32例(32/69,46.4%)ASST呈阳性,28例(28/70,40.0%)BAT阳性。57例两项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AU组18例、非CAU组24例、部分CAU组15例,3组间年龄、病程、性别构成及有个人特应性共病、家族史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CAU组UAS7 ≥ 16分患者比例(16/18)高于非CAU组(11/24, P < 0.05)。19例(20.4%)能够明确诱发因素,其中食物过敏18例,药物(抗生素)过敏1例;血清总IgE升高22例(22/89,24.7%),40例(40/81,49.4%)有1种以上sIgE阳性。CSU患儿UAS7分值为16(15,21)分,其中轻度31例(33.3%),中重度62例(6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AT阳性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OR = 7.566,95% CI:2.238 ~ 25.572, P < 0.05)。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BAT阳性与中重度CSU显著相关( OR = 6.725,95% CI:1.361 ~ 33.227, P < 0.05)。 结论:自身免疫是儿童CSU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过敏因素。在儿童CAU的诊断中ASST可作为初筛试验,BAT有助于识别CAU和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下的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全程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过敏性疾病是可累及多系统的非感染性疾病,需早诊断早治疗、规范管理。严重过敏反应是系统性过敏综合征,是过敏性疾病中最危急情况之一,一线治疗不足可增加不良预后风险,若不进行规范专科长期管理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本文拟从分级诊疗模式思考和探讨儿童严重过敏反应长期管理模式,旨在“基层首诊”快速识别严重过敏反应,以实施快速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和降低致死率,并通过“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预防及避免严重过敏反应的再次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