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红花-白芍药对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红花-白芍药对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筛选红花、白芍的有效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获取偏头痛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并使用Cytoscape构建网络图,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图。采用硝酸甘油法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5只)。观察组灌胃1.8 g/kg红花-白芍溶液,模型组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1次/d,连续给药2周。治疗后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及检测大鼠血清核心靶点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蛋白激酶B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肿瘤坏死因子(TNF)、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情况。结果:红花-白芍药对中的24个有效成分通过多条通路直接作用于178个疾病靶点治疗偏头痛,其中6-羟基山柰酚、β-胡萝卜素、黄芩苷、β-谷甾醇、山柰酚等是核心成分,RELA、Akt1、MAPK1、TNF、Caspase-3、IL-6是至关重要的靶点。GO分析显示,细胞组成(CC)有85个,生物过程(BP)有228个,分子功能(MF)有119个。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提示红花-白芍药对主要参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缺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MAPK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验证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红花-白芍药对在0~30、60~90、120~150 min 3个时间段内评分均降低(均 P<0.01),大鼠机械性刺激和热刺激痛阈均增加(均 P<0.01),血清RELA、Akt1、MAPK1、TNF、Caspase-3和IL-6水平均降低(均 P<0.01)。 结论:红花-白芍药对主要通过调节IL-17、TNF、Toll受体、T细胞受体、AGE-RAGE、HIF-1、PI3K/Akt和MAPK等信号通路的RELA、Akt1、MAPK1、TNF、Caspase-3和IL-6等疾病靶点治疗偏头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皮-赤芍药对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验证丹皮-赤芍药对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中检索丹皮-赤芍、脓毒症对应靶点,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材-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分析图,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微生信云平台绘制气泡图。结果:丹皮-赤芍药对共有36个有效成分,主要为槲皮素、山奈酚、黄芩苷、β-谷甾醇、豆甾醇、芍药苷等。与脓毒症潜在共有关键靶点96个,其中度值>4.9者为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转录因子p65(RELA)、磷酸肌醇3激酶(PIK3CG)、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AX)、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CL2)、半胱天冬酶-3(CASP3)。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结果共有10个重要靶标蛋白,包括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ASP3、PTGS2、人超敏C-C趋化因子2(CCL2)。富集分析提示主要信号通路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丹皮-赤芍药对可能通过活性成分槲皮素、山奈酚、芍药苷等,作用于PTGS2、RELA、PIK3CG、BAX、BCL2、CASP3等靶蛋白,通过TNF相关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产生对脓毒症的干预效应;但尚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普济方》乳痈治疗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普济方》中治疗乳痈方剂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乳痈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普济方?妇人诸疾门》“乳痈”“妒乳”两部分中治疗乳痈的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处方数据进行用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分析,对高频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41首,涉及中药201种,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芍药、大黄、当归、黄芪、乳香、瓜蒌、人参、黄芩、皂角刺。用药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脾经为主,功效以清热解毒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得3类,分别为人参-黄芪-当归-大黄、黄芩-芍药-甘草、瓜蒌-乳香-皂角刺。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黄芪与芍药、当归、甘草、人参之间的关联性较大。结论:《普济方》中乳痈的病机以湿热毒瘀、气血亏虚为主,治疗扶正重在补益肝脾气血,祛邪重在除湿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瘀,另据病情,随症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柴胡汤含药血清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AR42J细胞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大柴胡汤含药血清对胰腺腺泡细胞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HPLC法检测大柴胡汤中指标成分含量;采用雨蛙肽处理AR42J细胞复制急性腺泡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8方法检测大柴胡汤含药血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JAK2、STAT3及NFκB磷酸化程度;ELISA法检测IL-6和TNF-α含量.结果 大柴胡汤中黄芩苷和芍药苷含量分别为13.02 mg/mL、7.19 mg/mL,大柴胡汤含药血清用量不超过20%;大柴胡汤含药血清降低炎性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降低细胞内JAK2、STAT3及NFκB磷酸化作用,减轻细胞炎症反应;STAT3抑制剂cucurbitacin可减弱大柴胡汤的炎症抑制作用.结论 大柴胡汤含药血清可减轻腺泡细胞急性炎症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细胞内JAK2/STAT3信号通路进而降低NFκB活性,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合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除风益损汤治疗角膜损伤机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方法研究除风益损汤治疗角膜损伤的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获取除风益损汤组方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NCBI-Gene数据库查找角膜损伤相关靶点.建立中药-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分析除风益损汤治疗角膜损伤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核心靶点.采用CCK-8法筛选除风益损汤含药血清促进细胞生长的最佳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LAMP1及ERK2表达.结果 除风益损汤治疗角膜损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山柰酚、汉黄芩素、槲皮素及芍药苷,核心靶点为AKT1、TP53、MAPK1、JUN及TNF.除风益损汤含药血清干预人角膜成纤维细胞可升高LC3Ⅱ/LC3Ⅰ比值及LAMP1蛋白表达,降低ERK2蛋白表达,符合网络药理学预测.结论 除风益损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角膜损伤,其促进自噬治疗角膜损伤的机制是通过下调ERK2表达、上调LC3和LAMP1表达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神农本草经》浅析黄芩在经方中的应用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7/6
《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均约成书于东汉末年,二者理论关系密切.用《神农本草经》的药物理论理解张仲景的用药思路更为恰当.黄芩是《伤寒杂病论》中常用药物之一,《神农本草经》描述其功效为"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在《伤寒杂病论》中,主治诸热时,多配伍柴胡、黄连,以小柴胡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连阿胶汤为代表方.治疗黄疸时,常配伍柴胡,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治疗肠澼、泄痢时,多配伍芍药、黄连,以黄芩汤、葛根芩连汤为代表方.主治恶疮疽蚀时,多配伍半夏、黄连,甘草泻心汤是代表方剂.以《神农本草经》推敲医圣张仲景的用药思路,以《伤寒杂病论》中的条文和临床来理解《神农本草经》中药物所载功效,是学习两部经典著作的正确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黄芩汤治疗蓖麻油致小鼠腹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研究黄芩汤对蓖麻油致小鼠腹泻模型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洛哌丁胺(5mg/kg)组和黄芩汤高、中、低剂量(20、10、5g/kg)组,每组10只.连续3dig给药,末次给药30min后ig0.5mL蓖麻油制备腹泻模型.测定腹泻评分和腹泻指数,采用qRT-PCR检测肝脏中α-1-酸性糖蛋白(alpha 1-acid glycoprotein,AG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白蛋白(albumin,ALB)和小肠中水通道蛋白 3(aquaporin3,AQP3)、AQP4、Na/H 离子交换器 2(Na/Hexchanger2,NHE2)、NHE3、NHE8mRNA 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中AQP3和NHE8蛋白表达;收集肠道内容物,进行16SrRNA测序.结果 黄芩汤显著降低小鼠的腹泻评分和腹泻指数(P<0.05),下调肝脏AGP、CRP的mRNA表达(P<0.05),下调小肠AQP3、NHE8的mRNA 和蛋白表达(P<0.05),降低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粪杆菌属 Faecalibaculum 和 Ruminococcaceae_UCG-014 丰度,增加 Jeotgalicoccus 和 Candidatus_Arthromitus 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比值.结论 黄芩汤可能通过下调肠上皮转运蛋白和急性期蛋白表达,改变肠道菌群,从而减轻蓖麻油引起的腹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经典名方达原饮基准样品关键质量属性量值传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达原饮基准样品的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关键质量属性量值传递进行研究.方法 按照古代工艺制备15批达原饮基准样品,建立其特征图谱,明确其特征峰并对其进行特征峰归属分析;对达原饮基准样品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分析主要成分从饮片到基准样品的传递规律.结果 15批达原饮基准样品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特征图谱相似度良好,共指认20个共有峰,其中4号峰来自槟榔,3、11、19、20号峰来自厚朴,12~16、18号峰来自黄芩,1、7、8、10号峰来自白芍,2、6号峰来自知母,5、17号峰来自甘草,9号峰为厚朴和白芍共有;全处方干膏率范围和平均转移率为12.88%~16.42%和72.41%.各指标成分的含量范围及饮片到基准样品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槟榔碱0.08%~0.19%和17.48%,厚朴酚与和厚朴酚0.0215%~0.052 2%和15.85%,黄芩苷22.12%~28.72%和59.36%,芍药苷0.84%~1.32%和38.88%,芒果苷0.08%~0.13%和21.58%,甘草酸铵0.15%~0.25%和10.39%.结论 特征图谱结合出膏率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对达原饮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规律进行研究,为达原饮的质量控制和制剂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UHPLC-MS/MS探讨清感童饮的抗炎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基于血清药理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清感童饮的体外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评价方法,验证清感童饮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一氧化氮(NO)、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的影响.利用液质联用(UHPLC-MS/MS)技术对清感童饮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对清感童饮有效成分发挥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及作用通路进行预测.结果 细胞实验证明清感童饮可明显降低NO、TNF-α、IL-6 水平(P<0.05,P<0.01,P<0.001).清感童饮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连翘酯苷A、牛蒡苷、绿原酸、野黄芩苷、没食子酸、迷迭香酸、芍药内酯苷、连翘苷.清感童饮中 17 个活性成分与炎症的交集靶点共 215 个,主要涉及ALB、VEGFA、IL-6、TNF-α等 31 个核心靶点,调节AGE-RAGE、PI3K-Akt、MAPK信号通路等多种通路发挥抗炎作用.结论 清感童饮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抗炎作用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刘持年治疗胃痛常用经典名方中的药物辨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分别从药物基源、用药部位、炮制规格、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辨析刘持年治疗胃痛常用经典名方四逆散、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丸中的中药,主要包括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附子、白术等,明确处方的关键信息,为经典名方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提出准确进行中药辨析,既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也是中医药有效传承的重要内容.处方中药辨析,既要结合主治病证进行分析判断,也要尊古纳今,充分考虑当前的临床和生产实际,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辨析,才能更加贴近和符合临床需求,真正促进中医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