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Sigm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6Sigm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该院CSSD手术器械清洗情况,其中2017年1~6月未实施6Sigma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7年7~12月实施6Sigma管理模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器械相关投诉率、护理人员清洗满意度、研究期间手术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6Sigma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及消毒灭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手术器械相关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清洗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与手术器械相关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0.05)。 结论:将6Sigma管理模式应用于CSSD手术器械清洗中,可提高清洗及消毒灭菌合格率,降低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相关投诉,提高护理人员清洗满意度,同时降低手术器械相关院内感染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6Sigma管理法提升医院科研管理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6Sigma管理法在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医院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利用6Sigma管理法推动工作标准化、设定主要科研管理指标、持续跟踪管理,并比较应用3年来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施6Sigma管理法后的3年,科研管理指标均有突破性的发展,同时各个科室对科研管理部门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改进后5项科研管理质量5个质量指标σ值均提升了1~3,且σ值均≥3。结论:6Sigma管理法可有效提高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将科研管理部门以往被动开展行政工作的作风转变为在科研指标指导下的主动服务、深度发掘及联合开展的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医院基于精益六西格玛法的单病种数据质量综合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相关监测数据已成为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提高单病种数据填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2022年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基于精益六西格玛法,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阶段,开展了单病种数据质量综合管理实践。针对临床科室的重视程度不够、事后管理方式的弊端和单病种质量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院采取一系列改进举措,包括建立院科两级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实行多人分布式事中过程管理和升级单病种质量管理系统等,以提高医院单病种数据质量和上报效率,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善。经过1年实践,医院单病种数据自动填充率从2022年6月的88.32%提升至2023年6月的96.51%,数据上报率从18.20%升至80.56%,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和肿瘤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3项关键医疗质量安全指标分别从36.30%、49.78%、22.63%升至95.58%、92.03%、65.37%。该实践取得良好成效,可为我国其他医疗机构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六西格玛模式干预应用于孕晚期孕妇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部位护理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孕晚期孕妇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部位护理管理中实施六西格玛模式对其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该院接受低分子肝素臀部皮下注射治疗的孕晚期孕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六西格玛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注射后即刻、2 h、6 h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管理评分及工作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管理评分及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六西格玛模式干预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孕晚期孕妇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受和不良反应,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降低急诊急腹症分诊失误率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降低急诊急腹症分诊失误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科于2018年1-6月分诊失误急腹症患者367例作为对照组,将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到急诊急腹症分诊的管理中,分析失误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将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分诊失误急腹症患者118例作为干预组,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后急腹症分诊失误率由实施前9.92%(367/3 698)下降到实施后2.80%(118/4 219),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74.082, P<0.05)。 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能有效降低急诊急腹症分诊失误率,实现急腹症分诊规范化管理,有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早孕期血清学产前筛查室内质控现状:基于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我国早孕期血清学筛查质量控制(简称质控)水平。方法:收集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2022年早孕期血清学筛查室间质评计划的576家实验室上报的数据。血清学筛查指标包括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 subunit,β-hCG)、总β-hCG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异系数、偏倚、质控规则和检验方法等信息。使用六西格玛管理体系评估实验室质量水平和质控规则合理性。使用Wilcoxon检验评估月份和检验方法对西格玛水平的影响。结果:(1)共119家实验室检测总β-hCG,457家实验室检测游离β-hCG,565家实验室检测PAPP-A。仅检测1个指标的实验室有17家,检测2个指标的实验室有553家,检测3个指标的实验室有6家。(2)5月和9月同一指标的西格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游离β-hCG达到6σ的比例最高[71.9%(567/788)];总β-hCG虽然达到6σ比例最低[53.4%(103/193)],但小于3σ的比例也最低[3.1%(6/193)]。(3)早孕期血清学产前筛查主要涉及5种试剂,主要使用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法(游离β-hCG只使用化学发光法)。使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实验室总体西格玛水平高于使用化学发光法的实验室[总β-hCG和PAPP-A分别为9.56(7.01~13.22)与5.84(4.36~9.12),以及9.04(6.40~12.62)与5.71(4.22~8.15), W值分别为53 114.00和75 752.00, P值均<0.001]。质控规则符合Westgard西格玛规则所占比例为16.1%(31/193)~19.6%(166/846)。其中,质控规则过松的实验室所占比例为24.8%(210/846)~32.1%(62/193),质控规则过严者所占比例为51.8%(100/193)~55.6%(470/846)。 结论:我国产前筛查实验室的质控水平总体表现良好,但在质控规则设置上仍需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放射科CT辐射剂量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加强放射科CT辐射剂量管理.方法 按照六西格玛质量管理DMAIC模式对放射科辐射质控流程进行优化,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2月成人和儿童常见CT检查项目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辐射质控问题发生状况作为基线资料,2022年8月至2022年9月同一设备成人和儿童CTDIvol、DLP值及辐射质控问题发生状况作为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的对照资料,对实施前后剂量值和问题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成人DLP:CT尿路造影(CTU)降低65.5%、颈部增强降低25.5%、头颅降低9.8%、颌面部降低24%、胸部增强降低2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增强降低9.7%(P>0.05).儿童头颅DLP:<1岁增加35%(P>0.05),1~5岁降低30.2%、6~10岁降低21.8%、11~15岁降低 27.6%(P<0.05);儿童颌面部 DLP:6~10 岁降低 43.3%、11~15 岁降低 29.1%(P<0.05);儿童胸部 DLP:<1 岁降低 13%(P>0.05),1~5岁增加2.2%(P>0.05),6~10岁降低42.6%、11~15岁降低54.2%(P<0.05).放射质控问题出现率明显降低.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发现放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优化,能够提升科室辐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六西格玛理念下分级管理模式对降低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理念下分级管理模式对降低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6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人.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实行六西格玛理念下的分级管理,比较两组各环节针刺伤发生率、针刺伤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实习效果及实习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各环节针刺伤发生率更低(P<0.05),针刺伤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实习效果及实习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将六西格玛理念下分级管理模式应用于实习护生中,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提升针刺伤基本知识知晓率、实习效果和实习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管理流程改进的DMAIC模型对手术室胸腹腔镜设备管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讨基于六西格玛(6σ)的管理流程改进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阶段(DMAIC)模型在手术室胸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DMAIC模型的数据分析,制定手术室胸腹腔镜设备管理优化和改进策略.选取2021-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在用的50件胸腹腔镜设备,分别采用传统管理模式(2021年1-12月期间)和DMAIC模型管理模式(2022年1-12月期间)管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胸腹腔镜设备维修和使用人员对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使用满意度和设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两种管理模式设备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采用DMAIC模型管理模式的手术室50件胸腹腔镜设备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00%(1/50),低于传统管理模式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5;P<0.05);胸腹腔镜设备维修人员对采用DMAIC模型管理模式的50件胸腹腔镜设备使用满意度为100.00%(50/50),高于传统管理模式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96,P<0.05);采用DMAIC模型管理模式的胸腹腔镜设备使用医护人员设备基础使用知识、设备清洗消毒知识和设备常规维护知识平均评分分别为(96.28±4.82)分、(94.69±4.73)分和(96.26±4.16)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3、9.746、12.619,P<0.05).结论:基于DMAIC模型构建的手术室胸腹腔镜设备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手术室胸腹腔镜设备管理,能够降低胸腹腔镜设备使用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提高设备使用人员满意度,提升医护人员对设备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联合六西格玛方法在SAP患者延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基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和云计算技术的平台设计,以六西格玛方法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延续管理.方法 选取200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管理组(n=100).将IoT和云计算技术与六西格玛方法相结合,为两组患者提供为期12周的延续管理,包括患者信息管理和医疗服务流程优化管理等.采用缩短就医时间、优化常规检查就诊时长、SAP患者复发率、再入院率和患者满意度为指标评价管理效果.结果 管理组在缩短就医时间和常规检查就诊时长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在6周与12周的疾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IoT和云计算技术的六西格玛方法在SAP患者延续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实时数据监测、问题识别和优化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降低医疗成本,同时确保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这一综合性方法有望为患者延续管理带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