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载雷公藤红素结肠靶向-酶敏感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构建了一种针对炎症微环境的结肠靶向-酶敏感纳米给药系统以解决雷公藤红素的递送难题.方法 合成透明质酸-金刚烷甲酸(hyaluronic acid-adamantanecarboxylic acid,HA-AD)聚合物,通过1 H-NMR进行结构确认.采用透析法制备装载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的纳米粒(Cel/NPs),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试验优化改善处方,并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ζ电位、形态、稳定性、酶敏感性、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透析袋法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NCM460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情况;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对比研究free Cel和Cel/NPs的体内抗UC作用.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Cel 2.04 mg、环糊精 27.19 mg、HA-AD 7.96 mg、DMSO3.0mL、纯水(reverses osmosis,RO)10 mL、搅拌时间 2h.所得纳米粒为光滑圆整球形,平均粒径为(152.37±1.42)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 0.262±0.009,ζ电位为(-32.1±0.8)mV,Cel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4.18±2.36)%、(5.17±0.13)%,递药体系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和胃肠道稳定性,但在结肠微环境α-淀粉酶的刺激下,可使环糊精迅速解体,从而瓦解Cel/NPs,快速释放Cel;Cel/NPs增加了 NCM460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体内抗UC结果显示Cel/NPs可以显著改善UC,降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恢复小鼠结肠组织状态,增加结肠长度,降低脾脏质量,恢复结肠黏膜上皮完整性.结论 所制备Cel/NPs有利于雷公藤红素抗UC靶向递送,显著改善UC,为结肠病变部位药物靶向递送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降解植物甾醇为甾体9α-OH-AD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α-OH-AD)是重要的甾体药物中间体,多用于生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微生物法转化植物甾醇生成9α-OH-AD,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极大便利.从榨油厂油菜花田等多处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效转化植物甾醇为9α-OH-AD的菌株,根据16S rDNA序列比对并结合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其为分枝杆菌属,并将其命名为Mycobacterium sp.LY-1.该菌在往复式摇床中培养,当培养条件为温度30℃、转速120 r/min、转化时间7d、底物添加浓度为5 g/L时,9α-OH-AD产物得率达到16.2%.为解决底物植物甾醇在水中溶解性较差的问题,考察了助溶剂(吐温80、β-环糊精)对植物甾醇转化产甾药中间体9α-OH-AD效率的影响.经过筛选,最终确定最适助溶剂为0.1%的吐温80.在此条件下,当底物投料浓度为15 g/L时,9α-OH-AD的浓度达到3.9 g/L,产物摩尔得率提高至35.1%.本研究表明菌株LY-1转化效率好,可为后续的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便利并为后期用于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疏水性抗肿瘤药物载体构建超分子水凝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α-环糊精(α-CD)与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两亲性嵌段聚合物(MPEG5000-PCL5000)的自组装制备超分子水凝胶,并研究其作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以紫杉醇(PTX)作为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载药水凝胶的结构,利用流变表征研究到链上环糊精的数量对其凝胶化时间、最终强度、溶涨率和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 PTX首先与MPEG5000-PCL5000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胶束,然后通过与α-CD的主客体作用将PTX原位包埋于凝胶中.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超分子水凝胶对药物分子的释放可以通过改变α-CD的数量进行调控.体外细胞实验证实,超分子水凝胶释放出的PTX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结论:成功制备了负载抗肿瘤药物PTX的超分子水凝胶,其主要通过MPEG5000-PCL5000与α-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马区微量注射银杏内酯B对选择性神经损伤大鼠血小板活化因子合酶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海马区微量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BN52021)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神经损伤(SNI)大鼠机械缩爪阈值以及海马PAF合酶LPCAT2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海马区置管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手术组(SNI组)、BN52021治疗组、羟丙基-β-环糊精(HBC)对照组;海马区置管术后1周建立SNI疼痛模型,SNI手术后1 d行海马区微量药物注射:BN52021治疗组给予银杏内酯B 10μg(1μL),HBC对照组给予HBC溶液1μL.SNI手术前1 d和手术后1、7、14 d检测大鼠机械缩爪阈值,第15天处死大鼠并取新鲜海马组织冻存,ELISA法检测海马TNF-α、IL-1β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LPCAT2的表达.结果 SNI组大鼠机械缩爪阈值明显降低(P<0.05),ELISA法检测海马TNF-α、IL-1β表达升高(均P<0.05),免疫荧光显示LPCAT2的表达增强(P<0.05);海马区微量注射银杏内酯B减轻大鼠触觉性异常痛敏,同时伴有海马区LPCAT2和TNF-α、IL-1β的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 海马区微量注射银杏内酯B可减轻SNI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LPCAT2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下降可能与其镇痛机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苣荬菜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苣荬菜的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指纹图谱.方法 区带毛细管电泳法的条件为: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56 cm × 75 μm,有效长度51 cm),以20 mmol· L-硼砂-0.5 mol·L-1硼酸-18 mmol·L-1α-环糊精(pH8.5)作为缓冲溶液,工作电压15 kV,压差进样(高度11.5 cm),进样时间20 s,检测波长214 nm.结果 建立了苣荬菜的HPCE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在指纹图谱中有9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的3个共有峰;除德州平原样品的相似度小于0.9外,其余10个产地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将11个产地的样品分为两类.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苣荬菜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姜黄素/聚(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其药物释放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为原料、泊洛沙姆188为乳化剂,以捏合法制得的姜黄素(Cur)/羟丙基-β-环糊精(HP-p-CD)包合物(Cur-HP-β-CD)为负载药物,经一步乳化法制得姜黄素/聚(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载药微球(Cur-HP-p-CD-PiBCA).考察乳化剂、负载药物的浓度对微球粒径与分布、微球载药率及包封率的影响,并对载药微球的药物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浓度从0.01%增加到0.07%,载药微球粒径下降,粒径分布变宽,载药率和包封率均增加,适宜的乳化剂浓度为0.05%;随着药物浓度从0.03%增加到0.07%,微球载药率升高,包封率下降;载药微球的载药率越高,最终的药物累积释放百分率越低.姜黄素经包合和负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亲水性,而且可以提高其溶出度,为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Pseudonocardia sp.微生物转化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近年来骨化醇类化合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肿瘤治疗、免疫调节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药用价值显著,但目前化学合成法制备困难,因此高效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利用假诺卡氏菌(Pseudonocardia sp.)转化骨化醇类底物分子并提高转化率.[方法]从化学合成方法常用的原料及中间体中筛选能被有效转化的底物分子,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到阿法骨化醇(Alfacalcidol,1α-(OH)VD3)、艾地骨化醇中间体(Eldecalcitol intermediate,AD-M07)、帕立骨化醇中间体(Paricalcitolintermediate,PC-M07)3种底物分子,分别被转化为骨化三醇(Calcitriol,1α,25(OH)2VD3)、艾地骨化醇中间体(Eldecalcitol intermediate,AD-M08)、帕立骨化醇(Paricalcitol,PC).确定最优转化条件:蛋白胨20.0 g/L,葡萄糖15.0 g/L,部分甲基化的β-环糊精(PMCD) 0.5%(质量体积比),转化温度25-30℃C,接种量5%-10%(体积比),转化时间72、72、96 h,底物浓度1.2、0.6、0.6 mg/mL,初始pH 6.0-8.0.在此条件下3种底物的最高转化率分别达到85%、96%、75%.[结论]通过转化条件的优化3种产物的转化率大幅提高,为更加快速高效地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负载EDTA络合剂微球缓释系统治疗金属离子异常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构建中空介孔氧化硅纳米微球(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HMSNs)以持续、有效、智能地控制载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的释放,治疗金属内植物引起的体内金属离子异常增高.方法 制备对H+敏感的葫芦脲-HMSNs-EDTA:构建含有α-环糊精功能基团的HMSNs,通过葫芦脲末端的HS基团与α-环糊精的HS基团形成双二硫键作为“开关”.葫芦脲与α-环糊精通过二硫键相连构成阀门系统,就可以封堵二氧化硅孔道从而封闭EDTA.通过膝关节腔注射铬钴钼(CoCrMo)纳米微粒悬液构建体内铬、钴离子升高的大鼠模型.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腹腔注射传统的“阀门系统”的药物缓释体(IgG-HMSNs-EDTA组);经腹腔注射H+敏感葫芦脲-HMSNs-EDTA缓释体(智能缓释系统组).在此过程中继续注射纳米颗粒悬液,观察大鼠血清铬、钴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EDTA的释放曲线中H+浓度分组:2mmol/L>1 mmol/L> 0.5 mmol/L> 0.1 mmol/L,H+浓度越高,药物释放越快,表明感受器确实随着H+浓度的变化来控制阀门;与安装传统阀门的缓释体相比,新型的智能缓释体中EDTA的释放更平缓,新型10周时EDTA残余百分比为82.04%,传统为49.78%.20周内,对照组由于未用EDTA治疗,金属离子浓度会持续、缓慢地升高,铬离子(1.08±0.07) μg/L,钴离子(41.14±0.79) μg/L;传统阀门组在8周内,金属离子迅速减少,并一度低于大鼠体内的正常值.随后,由于EDTA释放完毕,金属离子仍会出现异常增高,铬离子(0.61±0.52) μg/L,钴离子(28.72±16.93) μg/L.智能缓释系统组铬离子(0.65±0.13)μg/L,钴离子(29.68±3.24) μg/L,则更能有效、持续、精确地控制体内铬、钴离子的异常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二硫键随H+浓度变化可发生断裂或重建的原理,应用葫芦脲-HMSNs-EDTA智能微球缓释系统来治疗金属内植物引起的铬、钴离子增高的患者,将更加精准、更加智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中光学异构体杂质的毛细管电泳法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HPCE)法,提高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以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和0.03g·mL-1α-环糊精(α-CD)为手性选择剂;25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作为运行缓冲液(pH值为2.5);分离电压为-15 kV;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 盐酸右西替利嗪质量浓度在1.25~20.00 μg·mL-1范围内(r=0.999 1),光学异构体杂质的定量限为0.000 5 mg·mL-1,平均回收率为101.8%(n=9).结论 该方法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环境友好,实验成本较低,专属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中光学异构体杂质的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启动子对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质粒pHY300PLK为骨架构建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来源的α/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α/β-CGTase)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表达系统的表达质粒.为了提高α/β-CGTase的表达量,考察了9个单启动子(PamyQ,PamyQ,PaprE,PgsiB,PhpaII,PnprE,Psrf,Pxyl,Pxyl')对α/β-CGTase表达量的影响,摇瓶发酵表明最优单启动子为PamyQ,α/β-CGTase表达量为6.52 U/mL,其次为PhpaII和PnprE,分别对应酶活5.80 U/mL和5.73 U/mL.用PamyQ与PamyQ、PhpaII、PnprE两两组合,构建双启动子PamyQ-PamyQ、PhpaII-PamyQ、PnprE-PamyQ,摇瓶发酵表明最优双启动子为PhpaII-PamyQ,α/β-CGTase表达量为11.15 U/mL,是用单启动子PamyQ'表达时的1.7倍.测定PhpaII-PamyQ、PamyQ-PamyQ、PamyQ-PamyQ、PamyQ、PgsiB、PhpaII为启动子时,α/β-CGTase 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仪/β-CGTase表达量随mRNA转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使用含有启动子PhpaⅡ-PmyQ的表达质粒进行3L罐发酵,培养96 h时,α/β-CGTase酶活达到最高110.4 U/m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