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子鳄卵孵化过程中卵壳和卵壳膜超微结构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表面附着及未附着黏液、受精及未受精和不同孵化时间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卵的卵壳及卵壳膜超微结构.结果发现,表面附着和未附着黏液、受精或未受精扬子鳄卵的卵壳外表面均具有贯通的不规则孔隙通道,近似同心圆排列,并呈阶梯状分层下陷,部分孔隙中可见堵塞物,可能是由于表面黏液覆盖.表面黏液可减少卵内水分蒸发及腐蚀坑和凹陷的产生.不同孵化时间的扬子鳄受精卵卵壳外表面也具有分布不均的不规则孔隙和阶梯状的腐蚀坑,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受精卵卵壳外表面可膨胀并在孵化第30天观察到大量裂纹,卵壳外表面的孔隙和裂纹可提高卵壳的气体通透性,促进胚胎发育.受精及未受精的扬子鳄卵壳内表面可见较多排列不规则的乳突,乳突间存在孔隙,在孵化0~30d内,受精卵内表面孔隙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而内表面乳突面积逐渐减小.表面附着或未附着黏液、受精或未受精的扬子鳄卵卵壳膜结构中均可见排列随机且稀疏的网格状角蛋白纤维,纤维上有较多芽状突起.表面附着或未附着黏液卵、受精或未受精卵的卵壳膜纤维直径和孔隙度总体差异均不显著.在孵化0~30d内,受精卵卵壳膜纤维直径随时间延长的变化不大,纤维间孔隙度略有增大.纤维结构可使卵壳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拉伸性,在扬子鳄卵孵化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土湿木郁论治胸痞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胸痞一病以自觉胸膺部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学术思想探析胸痞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认为土湿木郁是胸痞发病的重要病机,中土湿壅,脾气下陷,胃浊上逆,肝木郁结,痰气交阻于胸中,气机升降不利,发为胸痞;治疗应以疏木培土、化痰理气为主。临床以自拟调肝汤治疗胸痞寓培土于疏木之中,旨在肝脾同调,恢复气机周流,可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宗气功能失调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辨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宗气学说形成背景、发展源流及主要内涵,解析宗气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状态下的不同表现,并结合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中医病机特点,认为"宗气失调、治节不出"为PAF主要病机,"心下空豁,脉律不齐"为PAF具体表现,脉象节律至数变化是PAF临床辨证治的重要参考,宗气亏虚、宗气郁滞、宗气下陷是其常见证型.治疗当以"调补宗气"为根本,通补兼施,包含调和营卫、安神定悸,开郁息风、化瘀通络,培元顾本、升阳举陷等法,并佐以养心、滋阴、温阳之品,气血并治,心神同调,则枢机得利、脏气得平、血脉得利、脏腑得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帕金森病病机及论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清代名医黄元御精读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和自然哲学著作,在"天人相应"和"气一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学术理论,呈现为左升右降、中焦斡旋的气机运转模式,"中焦为轴,四象为轮",枢轴运转,则阴平阳秘,脏腑调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全球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病情呈缓慢性进展,现代医学对本病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该文将运用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从整体动态的角度去探讨帕金森病的病机及治则,提出帕金森病的病机以中土失运为根本,乙木下陷、肾水下寒、肺金右滞为关键,共同引起全身气机周流阻滞;并提出了运用黄芽汤加减健运脾胃、斡旋中焦,桂枝苓胶汤加减疏肝解郁、清风泄热,天魂汤加减温肾助阳、燥湿解郁,下气汤加减收敛肺气、调达肝气,以达到恢复全身气机周转的目的,从而为帕金森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知识史视野下黄芪性-效-用-忌的古今源流考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黄芪是现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补虚药,古今认识存在差异变化,为进一步去伪存真,甄别优劣,发掘其本来的长处,兹从药性、功效、应用和用药宜忌再做考辨.方法 借助文献挖掘技术对历代本草及现代相关文献进行溯源,系统整理黄芪药性、功效、主治和用药宜忌的文献记载情况.结果 黄芪味"甘或微甘",多为"微温或温"性,主入脾肺三焦及肾经.文献中有 47 条功效、83 条主治,主要可归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 3 个方面,用于治疗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及痈疽久败疮,且均属衰弱性病证.但黄芪还有"补诸虚、益元气、退虚热、治风病、逐五脏间恶血、止血、止痛、补血、调经"等特殊功效,被广泛用于"小儿百病、虚喘、肾虚耳聋、癥瘕、肌热、消渴、骨蒸、中风发热、肠风、大风癞疾、妇人子脏风邪气、流产崩滞"等诸多病证,亟待进一步研究验证.黄芪的用药宜忌主要包括配伍宜忌 5 条和证候禁忌 17 条,值得甄别借鉴.结论 古代本草所载黄芪临床效用非常广泛,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以益于大健康背景下的中医药全周期干预,故从传统本草学和现代中药学结合的视角,对其性-效-用-忌进行挖掘、考订、整理和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升陷汤加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电图指标及心率震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升陷汤加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电图指标和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接收的160例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西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中西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升陷汤加味治疗,均连续用药8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心电图指标、心率震荡参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中西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证候积分、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中西组的证候积分、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分别为(6.61±0.83)分、(112.61±13.83)次/h,显著低于对照组[(10.05±1.32)分、(151.05±17.32)次/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PR间期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QRS波时限、QTc间期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中西组的PR间期为(0.132±0.014)ms,显著短于对照组[(0.141±0.016)ms],QRS波时限、QTc间期分别为(0.093±0.013)、(0.496±0.052)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0.082±0.011)、(0.433±0.04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T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中西组的T0水平为(0.09±0.02)%,显著低于对照组[(0.21±0.05)%],TS水平为(5.72±0.83)ms/RR,显著高于对照组[(4.45±0.66)ms/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升陷汤加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气虚下陷型室性早搏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早搏次数,调节心功能,效果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刘建教授运用升陷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阴两虚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升陷汤为中医大家张锡纯创立的一首名方,对于大气下陷或中气不足引起的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刘建教授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颇有心得.COPD病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咳嗽(干咳或有痰)、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等症状.其中证属气阴两虚型的患者多伴有神疲、乏力、气短及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临床中多以此证型为主.刘建教授在临证中,从补气升提大法的基础上,参以养阴润肺之法,以扶正气;兼有心阴不足、肺燥伤阴之证,治以养阴复脉、润肺定悸之法;兼有肾气不足、肾不纳气之证,施以养阴益肾、纳气平喘之法;每以升陷汤灵活化裁,皆收效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从"木气下陷"病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7/6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多样、病机繁杂,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可知其病因虽与中土四象相关,然其根本在于"木气下陷",肝郁成癌."肝木"作为气机运动的枢轴,"木气下陷"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与脏腑气血功能,气血瘀毒凝滞不通而生肝癌.根据"一气周流"理论可知,寒湿困脾、肝气郁滞、肺金不敛、心肾不交均可导致木气下陷,故治疗时应以升发肝气为主,施以健运中土、调畅肝木、敛降肺金、调和水火之法,同时注重各脏腑间的协同联系,以复气机升降之常.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潘立群辨治食管癌术后腹泻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腹泻是食管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潘立群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功能性胃"理论,即胃之功能态,涵盖脾胃受纳、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水湿,升清降浊等功能.潘师认为,手术利刃损伤,胸中大气受损,继而下陷,清气在下,乃生泄泻,因此大气下陷是食管癌术后腹泻的基本病机.此外,手术重建了消化道解剖结构,引发"消化的不同步现象",从而使胃难纳腐,脾失健运,加之疾病日久,命门火衰,脾肾阳虚,愈使泄泻无度.潘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指出,运用中医药治疗以恢复脾胃功能,重塑胃之功能态可使泄利得安,临证辨治本病当以"举陷法"为立方之本,"运"为辨治宗旨,从"升、降、敛、和"四维遣方用药,常用升陷汤加减,以重建"功能性胃".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