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后肠麻痹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术后肠麻痹(POI)是影响外科手术后快速康复常见的和重要的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POI发病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对临床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POI主要是由术后早期的神经反射和随后的肠道炎症过度激活引起的非机械性肠道动力障碍;患者术前自身一般情况与体质因素以及众多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可能是POI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加剧POI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对POI发病机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为临床有效防治POI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桂枝汤衍化方治疗痹证应用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探讨桂枝汤在治疗痹证中的应用与衍化思路.方法:通过方证对比,阅读相关古籍、文献,结合临床观察,探讨桂枝汤中的方义,进而分析桂枝汤衍化方在治疗痹证方面的演变与特点.结果:桂枝汤能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其衍化方治疗痹证的基础是其活血祛风、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特点,如桂枝加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附子汤、当归四逆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桂枝汤等.结论:桂枝汤有"众方之祖""群方之冠"之称,其衍化方是众多医家经过长久实践得出,治疗痹证确有其效,为临床上痹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传承与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8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在130 余年的传承发展中,创立了风湿病"虚邪瘀"理论体系.创立者娄宗海因父病而习医,精通岐黄,屡起沉疴,擅长中医内科和妇科疑难杂症.第二代传承人娄孟新尤擅诊治伤寒证、瘟病、痹病、妇科病,名重于时;娄孟林精通中药材炮制技艺,以药济人,知名于时.第三代传承人娄多峰尽得家传,专攻风湿病,创立独具特色的中医风湿病理论体系;娄云峰博学众家,精于医理,名震乡里,以医知名.第四代传承人娄玉钤克绍家学,精通痹证,继承和发展了娄多峰的学术思想;娄高峰擅长运用"虚邪瘀"理论体系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顽痹.第五代传承人娄玉州精研医理,创业沪上;娄伯恩精于家学,素重医德,辨证精审.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认为,"虚邪瘀"是导致风湿病的三大核心因素,"虚"指正气亏虚,"邪"指外感之邪,"瘀"指瘀血、痰浊,正虚是内在因素,邪侵是外在条件,"瘀"导致的"不通"是发病关键.在具体的诊治中,注重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主张根据患者"虚邪瘀"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强调调摄护理,并归纳总结形成了多个系列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效方如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养血通络之通痹汤,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清痹汤,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化瘀之化瘀通痹汤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多,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其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药可通过"双心治疗"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及焦虑情绪.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围,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证型多,包括心脉瘀阻证、痰浊闭阻证、气滞心胸证、寒凝心脉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及心肾阳虚证.针对不同证型,治疗方剂众多,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种识别蛋白质和研究蛋白质表征的技术,能够全面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可用于探究具有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不同中医证候的蛋白质差异、推断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国帕金森疾病蓝皮书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随着人口老龄化,受帕金森疾病影响的人数稳步增加,其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影响也日益加重.本蓝皮书旨在通过对帕金森病(PD)各个方面的深入分析,支持诊断和治疗的发展,提高政府、医疗机构、研究组织和制药公司的认识,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与该疾病相关的社会负担.第1章概述了PD及其相关政策,重点介绍了该疾病的发病率、疾病负担、特点以及中国的相关政策.这一章节将帮助读者了解PD的高发性、危害性,以及中国政府部门对该疾病的关注和支持.第2章深入探讨了PD的临床需求,包括诊断的研究方向与治疗需求,并从移动平台应用、剂型改进、创新开发策略等多方面分析了帕金森病管理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一章节的重点在于对治疗和管理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第3章考察了抗PD药物的全球和中国市场前景,包括其发展历史、主要治疗药物以及美国和欧洲等关键地区的治疗模式.该章节通过对药物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全球和中国在治疗PD方面药物的不同特点和趋势.第4章深入探讨了PD药物开发中的挑战,指出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开发的高失败率、疾病改良疗法的复杂性、探索创新靶点的困难等.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通过建立高质量的联盟中心、实现高效的研究管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式,势必将推动科研不断前进.第5章考察了PD的全球和中国研究现状,包括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和管道分析.深入剖析了PD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第6章重点讨论了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MSA)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包括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通过对这些综合征的分析,可以更深入了解到这些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策略.总之,尽管帕金森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面临重大挑战,但科学家、临床医生、患者和公众之间的合作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希望.本蓝皮书旨在为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方向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以期为帕金森疾病患者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胸痹之阳微阴弦脉象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阳微阴弦"的说法,阳微阴弦即指胸痹心痛发作时在寸口部位感受到的寸微尺弦的脉象,各医家对此众说纷纭,古代医家多从上焦阳虚,下焦阴邪乘之而论,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微,总结各家之言多从本虚标实而论之,笔者认为阳微阴弦当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述,提出阳微阴弦是发生胸痹时气血向内汇聚在脉象上的表现的观点,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发作时气血内聚的动态变化的静态描述,并非贯穿疾病始终,其提示了疾病变化的动态过程,旨在揭示病情变化时气血为扶助内部正气,保护五脏与元神之府而向内聚集的机理,其出现提示病情有向两个方向变化的可能,一是疾病向轻、二是疾病加重,继续发展会表现为脉微,甚者出现脉微欲绝,并由此引申出同一病机下阳微阴弦亦可以见于其他部位及其他疾病.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胸痹之阳微阴弦脉象拓展了其理论内涵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并起抛砖引玉之效,引发医家对于阳微阴弦以及其他传统中医理论的创新与拓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由"大气一转"思悟《金匮要略》杂病治疗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2/3
《金匮要略》中的"大气一转"思想强调了气机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水气病风水表虚证,张仲景用防己黄芪汤调和在表之营卫,使阴阳相得;风水夹热证,用越婢汤宣通肺气,使肺气转;皮水夹热证,用越婢加术汤运转肺气;气虚阳郁证,用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利水.血痹轻证,以针引阳气到达病所,引阳入阴;血痹重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通血脉,通阳行痹.虚劳失精,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在里之阴阳,使阴阳相交;虚劳腰痛,用八味肾气丸使阴阳互生;虚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阴阳俱补.肺气痿弱,用麦门冬汤养阴润肺,兼清虚热,使阴得以制阳;肺痿虚寒,用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培土生金."阳微阴弦"之胸痹,以栝楼薤白白酒汤温通阳气,使阴阳之气复得;心痛轻证,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散逆消痞祛寒;心痛重证,用乌头赤石脂丸收敛浮越之阳气.冲任虚寒之崩漏,用温经汤温补冲任,养血祛瘀调经,使阴阳复得.或治以行脏腑之气,以上或治以温周身之阳,治法虽众,要旨惟一:使阴阳之气相交,气血调和,邪气自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从《临证指南医案·痹》探析叶天士治痹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临证指南医案·痹》是叶天士医案中较能反映其辨证思想和特色的一篇.叶天士博采众长,汲前人之经验,立自己之新论,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外因多由于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所致,内因多责之脾虚,痹证论治多以"通"字立法,以虚实辨证为纲,经络辨证为辅,不忘顾护脾胃,首培中宫,同时注重因时、因地、因人不同,采用不同治疗手段及服药方法.用药多以针药并用且剂型多样.其辨证思想于后学启迪甚多,值得中医风湿工作者进一步挖掘而推进临床疗效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复发性风湿症中医病名辨识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在重订《灵枢·周痹》的基础上,根据复发性风湿症诊断标准及临床特点进行文献识别与中医病名探讨.认为以《金匮要略》为首的医家所述之历节风并非现代医学中的复发性风湿症,《妇人大全良方》中所载之历节与复发性风湿症临床特点较相似,但未描述其症状持续时间、发作缓解周期、未排除其他关节炎可能,不能完全等同于复发性风湿症.以《灵枢·周痹》《圣济总录》为首、以《增补内经拾遗方论》为首和以《医宗金鉴》为首的医家所述周痹等同于复发性风湿症的观点值得商榷.而以《灵枢·周痹》为首,《类经》《灵枢节注类篇》《医经原旨》《黄帝内经太素》《医宗金鉴》所描述的众痹,其此起彼伏、骤发骤缓、交替轮流发病的发作特点与复发性风湿症的游走性、急性、反复性发作的特点一致,可以等同于本病,本病当从众痹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王振涛教授从"大气下陷"辨治扩张型心肌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王振涛教授认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乃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邪毒内侵导致心肺功能受损,影响大气贯心脉行呼吸、统三焦助气化之功用,致使瘀血、水湿痹阻心脉而致心体渐大的全身性疾患,为本虚标实之证.大气下陷、气血失调是该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血瘀水停是其病机关键,据此提出益气升陷、活血利水的治疗大法,创制抗纤益心方为基础方,并根据患者病程阶段及临床表现,灵活加减,标本兼治;同时结合中西医特点,兼收并蓄,酌盈剂虚,博采众长,优化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