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胡止痛滴丸联合耳穴贴压法在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后镇痛及快速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评估元胡止痛滴丸联合耳穴贴压法在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后镇痛及术后快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4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住院的9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均接受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元胡止痛滴丸联合耳穴贴压法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后镇痛泵止痛.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通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评估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7.76±0.51)分、(5.93±0.42)分、(1.43±0.41)分;对照组术后 12、24、48 h VAS 评分分别为(7.53±0.82)分、(6.19±0.27)分、(4.73±0.81)分.观察组术后12 h VAS评分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68.90±4.50)min、(68.50±11.11)ml、(34.00±0.51)h,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70.60±5.30)min、(72.40±10.51)ml、(35.00±3.61)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80±0.44)h、(16.70±1.21)h、(3.80±1.31)d,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40±2.50)h、(20.20±5.81)h、(5.40±1.41)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元胡止痛滴丸联合耳穴贴压法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傣药黑皮跌打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急性毒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观察傣药黑皮跌打90%乙醇提取物(FPEE)乙酸乙酯萃取部位(FPEA)的抗炎镇痛作用及急性毒性.方法 抗炎作用观察: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FPEA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灌胃,FPE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FPEA 200、400、800 mg/kg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给药5 d.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通过右后足足跖皮下注射角叉菜胶水溶液致炎,于致炎后1、2、3、4、5、6 h测定各组小鼠右后足足容积,计算足肿胀度及足肿胀抑制率;ELISA法检测致炎6 h后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FPEA低、中、高剂量组,给药方法同上.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计算小鼠耳肿胀度及耳肿胀抑制率.镇痛作用观察: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FPEA低、中、高剂量组,除阳性对照药选用阿司匹林及元胡止痛片外,各组给药方式同上.腹腔注射冰醋酸观察小鼠30 min内扭体次数并计算疼痛抑制率;于末次给药后30、60、90、120 min,将小鼠置于恒温热板上,记录小鼠痛阈值.急性毒性观察: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FPEE组、FPEA组,雌雄各半.FPEE组、FPEA组分别采用2 000 mg/kg FPEE、FPEA灌胃,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记录小鼠14 d内体质量,观察结束后处死小鼠,计算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及胸腺器官指数.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致炎4、5、6 h后足肿胀度减轻,FPEA中、高剂量组致炎5、6 h后足肿胀度减轻(P均<0.05).致炎6 h后,FPEA高剂量与阳性对照组肿胀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及FPEA低、中、高剂量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FPEA中、高剂量组血清IL-1β水平低于模型组(P均<0.05).阳性对照组及FPEA低、中、高剂量组耳肿胀度均小于模型组(P均<0.05),FPEA中、高剂量组耳肿胀抑制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及FPEA低、中、高剂量组扭体次数均少于模型组,FPEA低、中、高剂量组疼痛抑制率均小于阳性对照组(P均<0.05).阳性对照组及FPEA低、中、高剂量组末次给药60、90、120 min后痛阈值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FPEE、FPEA给药剂量为2 000 mg/kg时,14 d内小鼠体质量及心、肝、脾、肺、肾、胸腺器官指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FPEA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且不显示急性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PD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当归芍药散治疗;对照组给予元胡止痛片治疗.2组患者均于经前1周开始服药,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及环氧合酶2(COX-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PGF2α及COX-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能够缓解PD的症状,通过抑制COX-2表达,降低PGF2α的水平,且临床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质量标志物的元胡止痛方配伍大鼠脑组织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延胡索和白芷配伍对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在大鼠脑组织内分布动力学的影响,为元胡止痛方中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确定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ig给予大鼠延胡索、白芷及元胡止痛方提取物,采用UPLC-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浓度,拟合动力学参数评价组方配伍对各成分在大鼠脑组织中分布的影响.结果 与延胡索、白芷组相比,元胡止痛方组大鼠脑组织中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碱的达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增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平均驻留时间(MRT)延长.结论 延胡索与白芷配伍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分布,以上化合物可作为元胡止痛方的Q-marke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三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穴注丹参组(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各1ml,1个月经周期1次)、穴注盐水组(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生理盐水1 ml,1个月经周期1次)和口服滴丸组各30例(口服元胡止痛滴丸每次30丸,每日3次,连续3天),治疗均从月经周期行经第1天开始,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结束)及随访时(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痛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穴注丹参组及口服滴丸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而穴注盐水组各时间疼痛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穴注丹参组及口服滴丸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评分与穴注盐水组同时间比较均降低(P<0.01).随访时穴注丹参组疼痛评分较口服滴丸组降低(P<0.05).结论 三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远期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铁锁及其总皂苷体内抗炎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金铁锁(PR)及其总皂苷(PRTS)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大鼠),模型组(大鼠、小鼠),阳性药组(小鼠:吲哚美辛,元胡止痛胶囊0.585 g·kg-1),金铁锁75%乙醇提取物(PR)高、中、低剂量组(小鼠:0.651 1,0.217,0.072 35 g·kg-1,大鼠:0.450 8,0.150 3,0.050 08 g·kg-1),金铁锁总皂苷(PRTS)高、低剂量组(小鼠:0.233 4,0.025 94 g·kg-1,大鼠:0.161 6,0.017 96 g·kg-1).采用醋酸诱导扭体实验和热板实验来评价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实验,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膜炎来评价抗炎作用,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腹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探寻潜在机制,通过大鼠肠系膜组织免疫组化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R及PRTS各剂量组减轻小鼠耳肿胀(P<0.01),减少小鼠化学致痛扭体次数(P<0.05,P<0.01);PRTS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痛阈值(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R及PRTS各剂量组对急性腹膜炎大鼠腹膜组织病变有所改善,能降低炎症因子IL-6含量(P<0.01),同时降低TNF-α,IL-1β,NF-κB p65在肠系膜组织的表达,PR高剂量及PRTS高剂量组能降低IL-10含量(P<0.05).结论:金铁锁及总皂苷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的释放与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道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液质联用法监测元胡止痛胶囊原料药的投料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液质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massspectrometer, HPLC-MS/MS)监测元胡止痛胶囊中延胡索和白芷的投料情况,并同时检测其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3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40 ℃,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以HPLC法检测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检测,选择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进行定性监测原料药的投料情况.结果 通过分析供试品与对照药材、对照品的一级质谱图相同的特征峰,可判断该中成药是按处方工艺投料;通过测定HPLC-MS/MS色谱峰面积,可对供试品进行定量.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延胡索乙素和欧前胡素分别在 5.08×10-5~30.45×10-5μg(r=0.999 4)、5.02×10-5~30.09× 10-5μg(r=0.999 2)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0.99%、1.14%;回收率分别为97.02%~99.66%、97.62%~99.94%.结论 该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全面监测元胡止痛胶囊中延胡索和白芷的投料情况及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元胡止痛滴丸联合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元胡止痛滴丸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月经前3 d开始服用,疼痛停止后停药,0.3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元胡止痛滴丸,30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疼痛情况和血液流变学.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元胡止痛滴丸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元胡止痛片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3种成分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元胡止痛片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3种成分含有量.方法 元胡止痛片氨水-甲醇-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Plus 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20 mmol/L乙酸铵(冰醋酸调pH值至6.3)(A)-甲醇(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80 nm(延胡索乙素)、300 nm(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柱温35℃.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3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551~0.985.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分别在2.108~105.40 μg/mL (r =0.999 8)、3.501~175.04 μg/mL(r=0.999 9)、1.214~ 60.72 μg/mL(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7%、99.1%、100.3%,RSD分别为1.6%、1.3%、1.8%.聚类分析聚为2类.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元胡止痛片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元胡止痛滴丸对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元胡止痛滴丸对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雌性SPF级Wistar大鼠60只,按照体重随机区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元胡止痛滴丸小(0.2 g生药/kg)、低(0.4 g生药/kg)、中(0.8 g生药/kg)、高(1.6 g生药/kg)剂量组,每组各10只.腹腔注射缩宫素致痛诱发大鼠形成痛经模型,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致敏后连续灌胃给药3d,观察元胡止痛滴丸对痛经引起的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和扭体次数的影响,并检测血浆中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等与疼痛相关因子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元胡止痛滴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 0.05或P< 0.01),扭体潜伏期有延长趋势,但由于个体差异导致标准差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元胡止痛滴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及前列腺素E2含量显著升高(P< 0.05或P<0.01),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比值显著降低(P< 0.05或P<0.01),元胡止痛滴丸高剂量组大鼠前列腺素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元胡止痛滴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元胡止痛滴丸在0.8~1.6 g生药/kg剂量下对痛经模型大鼠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改善外周血中与疼痛相关的前列腺素、单胺类递质及β-内啡肽水平是其发挥多途径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