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塞奇尤单抗成功转换治疗HLA-Cw6阳性寻常型银屑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性,23 岁.周身红斑鳞屑伴瘙痒17 年,加重10 d.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既往应用传统药物及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经生物制剂用药前筛查未见明显异常,予司库奇尤单抗治疗.16 周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应答率达90%.随后疗效衰减,逐渐出现新发皮疹,缩短用药间隔仍无法控制扩展.28周停用原生物制剂,应用传统药物维持治疗,疗效不满意.再次用药前筛查无异常,经唾液基因检测示人类白细胞抗原Cw6(HLA-Cw6,+),3 个半衰期后转为古塞奇尤单抗,转换后第20 周达PASI 100.随访至第 48周皮疹未复发.本例HLA-Cw6(+)的难治性银屑病患者,发生继发性治疗失败的原因未明确,古塞奇尤单抗表现出更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相关视神经炎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相关视神经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2年11月),收集接受TNF-α抑制剂治疗后发生视神经炎患者的文献资料,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TNF-α抑制剂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视神经炎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7例,男性1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4岁;接受阿达木单抗治疗11例,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6例,依那西普治疗8例,戈利木单抗和培塞利珠单抗治疗各1例;其中5例患者曾接受过其他TNF-α抑制剂治疗。原发病为类风湿关节炎者15例,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8例,银屑病关节炎3例,前葡萄炎2例,其他风湿性和炎症性疾病9例;其中4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从接受TNF-α抑制剂至视神经炎发生的中位时间为4.5个月(3 d~2年),临床表现以视力下降、伴眼球运动疼痛多见。37例患者中,8例进行了脑脊液检查,其中6例存在脑脊液异常;7例进行了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测,其中4例阳性。32例患者行脑或眼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11例表现为视神经增强,14例有脑部病变,5例有颈椎或脊髓病变。30例患者进行了视力检查,29例视力下降。24例停药并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GC)治疗;6例仅停药未给予GC;7例未描述是否停药,其中5例给予GC。30例经停药和/或GC治疗后,视力部分或完全恢复,6例无明显改善,1例恶化。结论:TNF-α抑制剂相关视神经炎多发生于接受TNF-α抑制剂治疗6个月内,临床表现以视力下降多见,伴或不伴脑部MRI病变,及早发现并给予干预,通常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女性银屑病患者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女性银屑病患者外表完美主义、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女性银屑病患者251例作为受访对象,采用外表完美主义量表(PPAS)、社交外表焦虑量表(SAAS)、简版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和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进行调查,分析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在女性银屑病患者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相关性。结果:女性银屑病患者外表完美主义得分为(49.42 ± 5.32)分,社交外表焦虑得分为(58.72 ± 6.24)分,负面评价恐惧得分为(30.59 ± 7.21)分,负面身体自我得分为(29.21 ± 6.24)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外表完美主义、社交外表焦虑、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之间互相呈显著正相关性( r值为0.402~0.488, P<0.01)。负面评价恐惧在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中介效应为0.164(95% CI 0.082~0.227);负面身体自我在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中介效应为0.152(95% CI 0.079~0.214);负面评价恐惧与负面身体自我的链式中介效应为0.067(95% CI 0.025~0.108)。 结论:女性银屑病患者具有较高外表完美主义水平,其能直接影响其社交焦虑,而负面评价恐惧、负面身体自我能间接影响其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相关性,应采取心理干预手段降低其对自身外表缺陷的心理负担,减轻社交的焦虑和恐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相关溃疡性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37岁女性银屑病患者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300 mg皮下注射、1次/周,连续4周后改为300 mg皮下注射、1次/4周。75 d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患者既往无肠道疾病,无炎症性肠病家族史,经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全结肠型、重度),考虑与司库奇尤单抗有关。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2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腹痛减轻;9 d后,患者仅夜间有腹部隐痛,无其他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皮肤科病房危重症1 05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皮肤科病房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病房2011年7月9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所有"病危"、"病重"患者,回顾其病历资料,总结疾病种类及构成比、主要并发症、病危/病重原因、重要救治措施及病情转归,对死亡病例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共收治危重症患者1 057例,男女比例1∶1.11,18~65岁者占64.81%,收治病种主要涉及药疹(332例)、结缔组织病(226例)、大疱性皮肤病(104例)、银屑病(57例)、红皮病(45例)、感染性皮肤病(67例)等。其中,银屑病(39例)和红皮病(32例)以男性居多,结缔组织病(168例)以女性为主。常见并发症主要涉及感染、重要脏器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低白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危患者94例,告病危的主要原因涉及皮肤原发疾病、血液系统异常、呼吸衰竭、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衰竭、脓毒症、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在危重症的救治过程中,43例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264例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355例输入其他血液制品,34例实施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血浆置换、透析或人工肝等特殊治疗;42例转入重症监护室救治,12例转入外科手术,12例转入妇产科分娩或引产。经救治,989例(93.57%)好转出院。14例(1.32%)死亡,其中,7例因继发脓毒症、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2例因呼吸黏膜脱落堵塞气道致窒息死亡,其他3例分别因消化道大出血、脑出血、神经精神性狼疮死亡。结论:皮肤科病房危重病例主要集中在重症药疹、结缔组织病和大疱性皮肤病等重症皮肤病以及合并重要基础疾病、出现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或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并发症的患者。治疗上,应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监测及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请相关学科会诊协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7拮抗剂治疗后出现特应性皮炎样皮疹4例分析与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提高使用白细胞介素17(IL-17)拮抗剂治疗银屑病后出现特应性皮炎(AD)样皮疹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方法:报告4例银屑病患者在使用IL-17拮抗剂治疗后出现的AD样表现,分析归纳国内外文献所报道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结果:本文4例患者,男2例,女2例,银屑病史10 ~ 35年,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后5个月至2年不等,躯干、四肢和/或面部出现瘙痒性红斑、丘疹,伴少量渗出。4例患者既往均有特应性病史,均伴有血清总IgE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升高;3例在系统使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AD样皮炎控制。同时继续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1例因AD样皮炎反复而停用司库奇尤单抗。共纳入12篇英文文献,包括48例患者;结合本文的4例患者,共报告52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50.1 ± 13.6)岁;由司库奇尤单抗诱发37例,依奇珠单抗诱发14例,柏达鲁单抗诱发1例;从开始使用生物制剂治疗至出现AD样皮炎的时间为1周至2年不等;皮疹表现为瘙痒性红斑、丘疹,伴鳞屑或渗出;皮疹主要位于四肢41例(78.8%),其次是躯干32例(61.5%)和面部20例(38.5%);57.7%的患者有个人或家族特应性病史;5例报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7例报告血清总IgE水平升高。32例(61.5%)患者停用IL-17拮抗剂治疗,并给予一种或多种联合治疗,包括系统使用环孢素、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其他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他克莫司软膏,光疗;20例(38.5%)患者继续使用原IL-17拮抗剂,给予外用药物,联合或不联合口服抗组胺药或环孢素治疗;经过以上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银屑病皮疹及AD样皮疹得到控制。结论:银屑病患者接受IL-17拮抗剂治疗后出现AD样皮炎的发生率不高,患者常伴有特应性病史、特应性家族史及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结合病情,在对症处理新发皮疹的同时可以考虑继续原方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阿普斯特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阿普斯特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药品通用名"Apremilast"、商品名"Otezla"和别名"CC-10004"为关键词,通过FDA FAERS数据库检索阿普斯特自上市以来(2014年第二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应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对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 阿普斯特ADE报告共118 818份,其中女性75 134例(63.23%);年龄主要集中在19-64岁48 917例(41.17%);数据上报人员主要为药师40 779例(34.32%);美国为主要上报国家(94.12%).筛选出ADE信号共3 620个,排除非药物因素的信号后,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腹泻、恶心、银屑病、头痛、腹部不适、银屑病关节炎、呕吐、抑郁、体质量降低、皮疹.ADE信号共涉及27个系统器官分类,主要为胃肠系统疾病(62 454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37 214例),皮肤与皮下组织类疾病(29 823例),各类神经系统疾病(22 623例),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16 711例)及各种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16 292例)等.结论 阿普斯特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有无胃肠系统不适症状,药物无效与银屑病复发等ADE.同时应评估患者精神疾病发生风险,开始治疗后,密切监测患者精神疾病有无恶化,有无自杀或其他异常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乌司奴单抗成功治疗司库奇尤单抗诱发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湿疹样皮炎2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报告乌司奴单抗治疗2例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后出现湿疹样皮损的斑块状银屑病患者.2例女性患者均因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后反复出现不同部位的红斑、丘疹、渗液,伴剧烈瘙痒,主要累及头面、四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换生物制剂予乌司奴单抗治疗,26~28周银屑病皮损得到控制,随访48周湿疹样皮炎未见复发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副银屑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4/6/15
患者女性,26岁,面部红斑、全身水肿伴发热8年,四肢红斑、丘疹、鳞屑1年.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自双下肢开始水肿,逐渐蔓延至全身,面部出现蝶形红斑,日晒后加重,伴长期反复发热、乏力、脱发,1年前四肢出现红斑、丘疹,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副银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皮肤科住院患者合并AIDS/HIV感染9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皮肤科住院患者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HI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中92例合并AIDS/HIV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合并AIDS/HIV感染患者92例,男性8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47±14.08)岁.共涉及7个病种,其中带状疱疹43例(46.74%),湿疹28例(30.43%),银屑病9例(9.78%),多形红斑4例(4.35%),药疹5例(5.43%),过敏性紫癜2例(2.17%)和丹毒1例(1.09%).伴发2种皮肤病7例(7.61%):湿疹+玫瑰糠疹2例,湿疹+带状疱疹、湿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湿疹+重度痤疮、湿疹+银屑病、湿疹+痒疹各1例;伴发3种以上皮肤病1例(1.09%):重症多形红斑+脂溢性皮炎+多发性传染性软疣+寻常疣+甲真菌病.合并梅毒31例,包括隐性梅毒28例,显性梅毒3例.合并AIDS/HIV感染的皮肤病住院患者以炎症性及病毒性皮肤病为主,部分患者皮肤症状较重或合并2种以上皮肤病.结论 皮肤科住院患者合并AIDS/HIV感染的临床表现除部分症状重或合并2种以上皮肤病外,其余临床症状不明显有隐蔽性.皮肤科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注意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