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2022年3株H5N6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活禽市场环境中检出的3份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标本进行测序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为预防人感染H5N6亚型AIV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确定病毒型别,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使用NCBI中BLAST模块进行比对,用Mega7.0软件构建进化树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3份H5亚型阳性标本经测序鉴定为H5N6亚型AIV,属于Clade2.3.4.4支系。病毒的HA蛋白存在6个连续碱性氨基酸(LRERRRKRGL,其中R,K为碱性氨基酸);病毒HA蛋白的受体结合位点238~240位氨基酸是QRG(氨基酸排序以H3-HA为准),受体特征为禽源;NA蛋白第69~73位点氨基酸未出现茎缺失。结论:环境中3份H5亚型AIV核酸阳性病毒鉴定为新型H5N6亚型AIV,属于高致病AIV,但具有不容易感染人的受体结合特征。活禽市场中持续存在H5N6病毒,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存在威胁,需要继续加强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问世的生物制剂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专家论坛《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在分析近期发表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和系统性综述的临床研究数据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制剂治疗CRSwNP的适应证、用法、疗效评价、安全性和治疗花费情况。论著《蜗神经动作电位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了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听力保护的意义。发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CNAP监测有利于术中听力保护,应用定位监测可提示术者避免损伤神经;肿瘤切除后,近脑干端CNAP波形及N1波幅对预测术后听力保留状态具有一定价值。论著《鼻瓣区静态参数在鼻腔空间三维模型中的研究》应用Mimics软件对颌面部CT数据进行处理,建立鼻腔空间三维模型,定位鼻瓣区并测量其重要参数,以期为鼻阀功能不良的定量诊断提供依据。论著《MEN2A/MEN2B家系RET胚系突变携带者“分级预警制”与甲状腺预防切除术的研究(附7例报道)》指出,对于有MEN2A/MEN2B家族史的健康人群,应用“分级预警制”的综合判断,在严格筛选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把握合理时机,可开展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论著《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单中心20年回顾性研究》探究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发现ATC患者中,初诊无喉返神经受累症状、白细胞正常、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好,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继续教育园地《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围绕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NMM)展开讨论,全面分析其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等,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SNMM,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SA神经肌肉阻滞监测与拮抗及欧洲麻醉和重症监护学会围术期神经肌肉阻滞管理指南(2023)解读与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两部指南的更新与相继发布主要基于美、欧麻醉医师神经肌肉阻滞定量监测(肌松监测仪)尚未普及,肌肉松弛药(以下简称肌松药)应用、管理不当导致残留阻滞及其相关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OPCs)的风险增加;旨在提高麻醉医师对肌松药残留阻滞与POPCs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的认知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肌松药应用与拮抗所存在的临床相关问题,以降低术后肌松药残留阻滞的总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1,2]。ASA与欧洲麻醉和重症监护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y and Intensive Care,ESAIC)严密组织,检索1990至2022年间数以万计的相关文献,按照Delphi两步法及研究对象、干预、对照和预后(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 and Outcome,PICO)格式,应用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系统的原则(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证据分级等方式筛选文献,更新两部指南,因而指南中推荐的观念、神经肌肉阻滞监测及肌松药应用与拮抗方式值得借鉴。笔者将其推荐的观念与方式予以介绍,并分析国内麻醉科相关现状,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2022年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19—2022年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分布及携带汉坦病毒(HV)情况。方法:在河南省HFRS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监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鼠肺HV,分析河南省鼠类动物携带HV型别,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分析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及变异情况。结果:2019—2022年共捕鼠1 308只,16份鼠肺HV核酸阳性,鼠HV阳性率为1.22%(16/1 308)。按种类,黑线姬鼠HV阳性率最高(68.75%,11/16)。按分布地,野外鼠HV阳性率最高(2.50%,12/480),居民区鼠HV阳性率为0.53%(4/759)。16份阳性样本分型结果显示,所携带的病毒均属于Ⅰ型汉滩病毒。阳性样本测序后获得8条S基因片段(OQ681444~OQ681451)和6条M基因片段(OQ681438~OQ681443);S和M基因片段与陕西84FLi株、四川SN7 株相似性较高。S和M基因片段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均为汉滩病毒H5基因亚型。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与汉滩病毒疫苗株84FLi相比,8条S片段编码氨基酸第74位由天冬酰胺替换为丝氨酸;XC2022047株在Gn区第14位由色氨酸替换为甘氨酸,XC2022022和XC2022024第359位由异亮氨酸替换为丙氨酸。结论:2019—2022年河南省宿主动物携带HV属于Ⅰ型汉滩病毒,黑线姬鼠仍然是汉滩病毒的优势宿主。同疫苗株比较,S和M基因片段的免疫表位区均有氨基酸位点替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MRI数据在体孕期子宫颈三维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孕期MRI检查的原始数据集采用阈值分割方式构建子宫颈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共招募了2023年6至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盆腔MRI检查的12例健康孕妇,包括6例孕中期、6例孕晚期,利用快速平衡稳态采集序列获得层厚为4 mm、层间距为0 mm的MRI原始数据集,将原始数据集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子宫颈数字化三维重建,同时测量并比较孕中期与孕晚期孕妇子宫颈长度、直径、前角和后角、内口面积、表面积及体积等各项参数。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Mann-Whitney U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2例孕妇均成功重建孕期子宫颈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可以多视角、多平面地观察子宫颈的整体形态和结构,并可对子宫颈进行三维测量。孕中期孕妇的子宫颈长度[(4.15±0.80)与(2.71±0.72)cm]、子宫颈体积[(42.58±9.24)与(28.44±10.18)cm 3]和子宫颈长度与直径比值(1.06±0.21与0.72±0.19)明显大于孕晚期( t值分别为3.30、-2.52及-2.98, P值均<0.05),但子宫颈内口面积明显小于孕晚期[(18.56±5.97)与(27.68±4.72)mm 2, t=2.93, P=0.016];孕中期与孕晚期的子宫颈前角、后角及表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基于MRI数据利用阈值分割的三维重建方法可以构建在体孕期子宫颈数字化三维模型,模型能够立体呈现孕期子宫颈的形态学特征,显示不同孕周子宫颈的结构差异,为孕期子宫颈的孕期监测、形态学观察及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微循环定量检测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微循环变化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确诊的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75例75眼作为NDR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33例33眼作为NPDR组,另收集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5人35眼作为对照组。采用RTVue XR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仪扫描受检者黄斑区3 mm×3 mm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图像,采用Angio Vue软件系统对检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比较3个组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周长、非圆度指数(AI)、浅层和深层FAZ轮廓异常分级、浅层毛细血管网(SCP)和深层毛细血管网(DCP)血流密度和FAZ旁宽300 μm区的毛细血管(FD300)血流密度,并分析各指标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NDR组和NPDR组间黄斑区FAZ面积、FAZ周长、AI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1.948, P=0.146; F=2.632, P=0.075;H=5.582, P=0.061)。对照组、NDR组和NPDR组黄斑区浅层FAZ轮廓异常眼的比例分别为22.9%(8/35)、37.3%(28/75)和54.5%(18/33),深层FAZ轮廓异常眼的比例分别为42.9%(15/35),70.7%(53/75)和87.9%(29/33),其中NPDR组浅层及深层FAZ轮廓异常眼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随着DR病情程度的加重,无论是浅层还是深层FAZ,轮廓异常眼的分级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 χ2=9.827、9.030,均 P<0.05)。对照组、NDR组和NPDR组旁中心凹DCP血流密度分别为[52.50(50.70,54.80)]%、[50.40(48.40,52.60)]%和[48.30(43.60,51.55)]%,DCP血流密度分别为[49.90(47.70,51.80)]%、[47.30(45.20,50.10)]%和[45.80(41.30,48.60)]%,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21.719、21.652,均 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NPDR组中心凹SCP血流密度、中心凹DCP血流密度、FD300血流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SCP血流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H=5.290、5.534,均 P>0.05)。糖尿病患者的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及SCP血流密度与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呈负相关( rs=-0.305、-0.330,均 P<0.05),浅层FAZ轮廓分级与LogMAR BCVA呈正相关( rs=0.353, 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可见眼底病变前即可出现旁中心凹DCP血流密度、DCP血流密度及FAZ轮廓的异常,糖尿病患者旁中心凹SCP血流密度、SCP血流密度及浅层FAZ轮廓分级等微循环异常与视力存在相关性。OCTA在监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和识别影响视功能的微循环参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DEK-NUP214融合基因的预后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DEK-NUP214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移植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的15例初诊DEK-NUP214基因阳性的AML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的DEK-NUP214基因表达和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入组患者预后。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预后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57(62~2 212)d。初诊DEK-NUP214的中位表达水平为488%(274%~1 692%)。13例患者在allo-HSCT前已完全缓解。在allo-HSCT前,13例患者DEK-NUP214表达阳性,中位值为0.38%(0.029%~738.9%)。在allo-HSCT后,13例阳性患者中9例患者的DEK-NUP214基因保持阳性。但其表达水平在移植后1个月内降低了约500(5.7~5 663.0)倍。移植后死亡5例,复发2例。移植前DEK-NUP214阳性患者的3年累计复发率是17.5%±11.3%,3年总生存率是60.5%±13.8%。在allo-HSCT后,DEK-NUP214阴性的患者比DEK-NUP214阳性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结论:RQ-PCR监测DEK-NUP214融合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且更敏感地评估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状态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异常肌反应刺激阈值定量分析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定量监测异常肌反应(AMR)阈值在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行MVD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根据术中定量监测的AMR阈值变化随时调整手术策略,并记录手术结束时的AMR阈值;对照组术中采用恒定刺激强度(30 mA)定性监测AMR,记录手术结束时AMR是否消失.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别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术后AMR消失情况及AMR阈值的差异.ROC曲线分析观察组手术结束时AMR阈值在MVD术后疗效评估中的性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临床疗效相对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同疗效患者间AMR消失与AMR未消失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MR消失与否评估MVD术后疗效的敏感度为80.95%,特异度为62.50%.观察组不同疗效患者间AMR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手术结束时AMR阈值评估MVD术后疗效的AUC为0.947,敏感度为87.23%,特异度为100.00%,最佳截断值为40 mA.结论 术中定量监测AMR可有效提高面肌痉挛患者MVD的术后疗效,对术后疗效有一定评估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SB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ASB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ASB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ASB6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ASB6的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SB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67.9%,72/10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4%,11/106, χ2=73.67, P<0.001)。ASB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 χ2=7.34, P=0.007)及TNM分期( χ2=16.85, P<0.001)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 χ2=0.42, P=0.516)、性别( χ2=0.76, P=0.385)、肿块大小( χ2=0.91, P=0.341)、肿瘤位置( χ2=2.29, P=0.130)、组织学类型( χ2<0.01, P>0.999)、分化程度( χ2=2.54, P=0.111)、远处转移( χ2=3.38, P=0.066)无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SB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37±0.13比3.39±0.09, t=-12.48, 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SB6高表达组(72例)与ASB6低表达组(34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5.8%和73.5%( χ2=6.82, P=0.009)。单因素分析显示,ASB6表达( HR=3.09,95% CI为1.25~7.65, P=0.015)、淋巴结转移( HR=0.41,95% CI为0.21~0.82, P=0.011)、远处转移( HR=0.20,95% CI为0.10~0.42, P<0.001)以及TNM分期( HR=0.10,95% CI为0.03~0.32, P<0.001)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远处转移( HR=0.22,95% CI为0.09~0.50, P<0.001)及TNM分期( HR=0.25,95% CI为0.11~0.58, P<0.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ASB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ASB6高表达的患者其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者,可将ASB6作为未来结直肠癌患者早期监测及术后生存评估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短回波时间T 2*成分分析技术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跟腱形态及生化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短回波时间(UTE)-T 2*成分分析技术在参加马拉松赛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跟腱形态及生化变化动态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招募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广东省珠海市业余马拉松运动员29名,其中男25名,女4名,年龄24~50(40±6)岁。所有运动员于马拉松赛前1周、赛后48 h内及赛后1个月分别接受双侧跟腱MRI检查,采用常规T 1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压脂序列和不同回波时间(TE)的UTE序列对跟腱的形态及信号进行评估,采用UTE-T 2*序列对跑步后跟腱生化的改变进行动态定量分析。UTE-T 2*序列获得单成分分析值(T 2* M)和双成分分析的短T 2*成分值(T 2* S)和长T 2*成分值(T 2* L)以及百分比值。在跟腱矢状位图像上测量跟腱整体的数值,并把跟腱等分为3个亚区分别测量(跟腱连接段、跟腱中间段、跟腱插入段),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勾画感兴趣区。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法对2名放射科医生的定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非参数的Friedman M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亚区T 2* M、T 2* S、T 2* L和百分比值的差异;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距离、不同跑姿、不同配速及不同训练量的赛后48 h与赛前T 2* S的变化差异(ΔT 2* S),其中ΔT 2* S为赛后48 h T 2* S值与赛前T 2* S值的差值。 结果:在短TE(TE≤0.6 ms)的序列上,跟腱腱病可表现为高信号区域出现散在点状低信号。2名放射科医师对跟腱的T 2* M、T 2* S、T 2* L和百分比值测量的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96、0.94、0.83和0.94。跟腱的整体、跟腱连接段及跟腱中间段的T 2* S值在马拉松运动后48 h均轻度升高,运动1个月后减低[0.49(0.45,0.59)比0.54(0.49,0.59)比0.53(0.49,0.57),0.48(0.44,0.54)比0.53(0.47,0.58)比0.50(0.46,0.57),0.48(0.43,0.58)比0.54(0.47,0.59)比0.52(0.46,0.57);均 P<0.05],T 2* M、T 2* L和百分比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的跑姿中,前中脚掌着地者跟腱整体ΔT 2* S高于后脚掌着地者[0.03(-0.05,0.07)比-0.03(-0.17,0.11), P = 0.001]。 结论:UTE-T 2*的双成分分析技术对运动前后的跟腱形态动态变化监测优于单成分分析,其T 2* S对跟腱内化学成分的细微变化更加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