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Ⅵ型新城疫病毒时空传播动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禽类最重要的疫病病原之一,其中基因Ⅵ型NDV在鸽群广泛流行,给养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深入了解基因Ⅵ型NDV在世界不同地理区域和宿主间的传播动态,本研究通过病毒分离鉴定、高通量测序、完整F基因系统发育树构建和贝叶斯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获得4株广西NDV分离株,均为基因Ⅵ型.进一步的时空分析显示,基因Ⅵ型NDV最近的共同祖先时间为1972年(95%置信区间:1965~1978),估计进化速率为1.43×10-3 substitution/site/year(95%置信区间:1.27×10-3~1.59×10-3);意大利是欧洲基因Ⅵ型NDV早期的外溢传播中心,该病毒从欧洲传播至我国,随后华东和华南成为我国的主要传播中心;病毒存在从鸽(Columba livia)到野鸟和鸡(Gallus gallus)、从野鸟到鹌鹑(Coturnix coturnix)等的跨物种传播,但病毒传播最重要的宿主是鸽.分析结果表明基因Ⅵ型NDV正快速进化,有作为突变库的潜在威胁.基于"One Health"理念,应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主动监测,改善家禽管理策略,避免不同家禽之间及不同家禽与野鸟之间的直接和间接接触.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基因Ⅵ型NDV的起源、传播与进化,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8—2021年山西地区1283例住院病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山西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提高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治水平及防控,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腹泻病病儿3359例,总结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并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结果 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急性腹泻病入住消化科的住院病人3359例中轮状病毒检出1283例,检出率为38.20%;时间分布,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季节,8月、9月、10月最低;年龄分布,轮状病毒肠炎年龄(1.53±0.92)岁,>1~2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52.16%),6个月至1岁年龄组次之;性别分布,男童检出率多于女童,比例为1.53:1;地区分布,居住于城镇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喂养方式分布,≤6个月病儿中,非母乳喂养检出率高于母乳喂养;轮状病毒肠炎住院天数(4.15±1.83)d,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常见合并症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轻型和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在居住地区、年龄分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居住于乡村地区病儿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性是居住于城镇病儿的1.42倍.结论 山西地区轮状病毒肠炎高发季节是冬季,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男童比女童更易感染轮状病毒,居住于城镇相比农村更易感染.但居住于农村地区病儿更易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腿围和上臂围及Ishii评分对冠心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背景 肌少症作为一种常见老年慢性病,在冠心病(CHD)患者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其增加了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已有研究证实小腿围、上臂围及Ishii评分对肌少症筛查具有一定价值,但在冠心病人群中应用较少.目的 评价小腿围、上臂围及Ishii评分在住院老年CHD合并肌少症筛查中的准确性及一致性.方法 选取 2023-01-01-05-31 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 213 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体成分测试仪检测肌肉量及上臂围等指标,进行小腿围的测量,并同时计算Ishii评分.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与肌肉量等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性别人群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对肌少症的诊断效果,并确定最佳诊断截断值,计算Kappa值判断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与《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肌少症诊断标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HD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发生率为27.2%(58/213).总人群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男性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女性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ROC曲线显示,男性小腿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34.3 cm(灵敏度=86.5%,特异度=64.6%);女性小腿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33.8 cm(灵敏度=100.0%,特异度=50.0%);男性上臂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28.0 cm(灵敏度=70.3%,特异度=85.9%);女性上臂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27.5 cm(灵敏度=81.0%,特异度=69.6%);男性Ishii评分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114.07 分(灵敏度=91.9%,特异度=62.6%);女性Ishii评分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120.08 分(灵敏度=100.0%,特异度=64.3%).除女性小腿围与《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肌少症诊断标准的一致性(Kappa=0.353)较低外,其余指标与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在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上臂围和小腿围均与肌肉量呈正相关,Ishii评分与肌肉量呈负相关,三种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但本研究更推荐Ishii评分用于筛查肌少症,辅助医务人员早期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致盲眼病.根据是否存在视盘水肿,ION可分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和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ION),其中AION更为常见(90%);根据是否患有血管炎,又可分为非动脉炎性ION和动脉炎性ION.几种类型ION的临床表现相似,但致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却明显不同,动脉炎性ION可快速致盲、致残甚至致死.所以,对于ION,需早期识别是否伴有动脉炎,确定皮质类固醇药物使用的必要性.识别并尽可能控制ION潜在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对于防止患眼复发和对侧眼发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章就几种类型ION的病因、危险因素、诊断和管理做一综述,以期降低此类疾病的漏诊误治,改善其总体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ICU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ce organism,MDRO)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入住ICU的383例MDRO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照1∶1比例随机选取本院同时期入住ICU的非MDRO感染患者383例的临床资料作对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模型方程,使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DRO感染患者与非MDRO感染患者入院类型、手术、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 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骨科疾病、使用激素类药物、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抗生素联用、抗生素使用时间、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激素类药物、入院类型、手术、SAPSⅡ评分、气管切开是ICU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6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x2=4.857,P=0.773;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吻合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6种因素联合预测ICU患者MDRO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9[95%CI:(0.800~0.858)],最佳截断值为0.548,灵敏度为0.708,特异度为0.84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拥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ICU患者MDRO感染风险及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安徽地区18~59岁体检人群颈股脉搏波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索安徽地区体检人群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734名18~59岁体检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血液学检测和cfPWV测量.采用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cfPWV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是否发生主动脉硬化为结局变量(cfPWV≤10m/s表示未发生=0,cfPWV>10m/s表示发生=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8~59岁人群中,年龄增长对女性cfPWV的影响更显著.调整年龄后,男性cfPWV平均值显著高于女性(9.2 m/s比8.7m/s,P<0.05).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fPWV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红蛋白(Hb)和空腹血糖(FBG)呈显著正相关.男性cfPWV与心率、尿酸(UA)、甘油三酯(TG)呈显著正相关,与尿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MAP)、年龄、性别、FBG和尿素水平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AP、FBG和Hb是主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四个指标预测主动脉硬化的AUC为0.928(95%CI 0.903~0.953),敏感度为0.913,特异度为0.815,准确率为87.60%.结论 在18~59岁体检人群中,女性cfPWV更易受年龄的影响.cfPWV与MAP、年龄、性别、FBG呈显著正相关,与尿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年龄、MAP、FBG和Hb是主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四个指标能够准确预测主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结核病筛查与诊断技术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探讨结核病筛查与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为结核病筛查与诊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方向.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有关结核病筛查与诊断技术的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3 年12 月5 日.利用R 4.1.3 软件收集并归类文献的发文量、期刊、作者等信息.利用VOSviewer 1.6.19 与Pajek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共现和演变趋势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48 篇,发文量的趋势按照发文时间分为孕育期(1999-2008 年)、发展期(2009-2017 年)和平稳期(2018年-至今)3 个阶段.印度是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278 篇);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是发表文章最多的期刊(62 篇);Warren R M是最多产作者(11 篇);开普敦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52 篇).作者间合作较少,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聚焦于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快速检测(rapid detection)、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结核病(tuberculosis).结论:结核病筛查与诊断技术相关研究处于上升阶段,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有待全面加强,研究前沿趋向于新技术融合和微观分子层面纵深发展.建议未来研究要深入挖掘结核病筛查与诊断技术研究热点和趋势背后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以更好实现结核病的早期筛查与准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常见呼吸系统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ARDS具有高度异质性,这可能是其缺乏高特异性、高敏感度的生物学指标的原因。因此,探寻ARDS相关生物标志物并进行表型分析及建立风险分层模型,对疾病诊断、预后预测及指导治疗有重大意义。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也称endocan)是一种内皮细胞分泌的可溶性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主要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已有大量研究证实,ESM-1与炎症反应、内皮激活及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但在ARDS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ESM-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为ARDS相关临床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予以系统性综述,以期为ARDS的早期预后评估及预防控制等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进一步关注A族链球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2022年以来,英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猩红热发病率和由A族链球菌(GAS)导致的死亡病例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儿童群体更易受到影响,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者认为GAS尚未获得足够的重视,在早期监测、治疗策略、管理和防控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国情差异。在此,针对与GAS感染相关的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阐述作者的专业见解,以期能够引起国内同行的充分重视,并共同推进GAS相关研究和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河南省2015-2020年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特征和流行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特征和流行趋势变化。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15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SPSS 22.0软件描述和分析病例的特征和流行趋势。结果: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 10 877例,占HIV/AIDS总数的构成比由2015年的32.6%增长至2020年的35.5%(趋势 χ 2=81.880, P<0.01);男女性别比1.9∶1(7 105∶3 772),年龄(45.5±15.8)岁,逐年增加( F=5.184, P<0.01),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病例中<50岁组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 χ2=69.888, P<0.01);主要分布在HIV早期流行地区(驻马店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和郑州市,与首次CD4 +T淋巴细胞(CD4)<200个/μl病例集中的地区一致;首次CD4 M( P 25, P 75)为298(143,462)个/μl,首次CD4 <200个/μl的构成比随时间无明显变化,首次CD4≥500个/μl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 χ2=18.961, P<0.01)。 结论:河南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总体疫情呈上升趋势,以男性、已婚、初中、农民或民工、40~59岁为主,提示需关注农村地区和中年人群,结合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特点,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