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江医派以乌头汤辨治痹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黑龙江地区属严寒之地,其地居民易罹患痹证,以寒燥夹湿证及寒热错杂证为高发证型。吴惟康、王德光、邓福树、卢芳等龙江医家针对此高发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多结合当地寒冷与干燥的气候特点,兼顾当地居民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因素,运用乌头汤加减及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以乌头汤为底方取其温经通络、除湿止痛之功,可合补气温阳之品,寒湿困于上加桂枝、困于中加干姜、困于下加附子;可合清热利湿之品,以黄芩、黄连、黄柏分清上、中、下三焦湿热,或用四妙散、黄连温胆汤等清热祛湿常用方;还可合藤类、虫类药等活血散瘀之品。如此治疗当地痹证,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模式影像诊疗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25岁,因"右眼视物模糊2年,左眼视物模糊9个月"于2022年1月24日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2020年1月患者因发热诱发右眼视物模糊,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右眼黄斑区散在点状黄白色病灶,诊断为右眼脉络膜炎,予右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后症状缓解;2021年4月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10 d后右眼视物模糊加重、左眼出现视物模糊,于某专科医院查见结核菌素试验、抗弓形体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类风湿因子、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抗核抗体阴性,行双眼球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期间双眼视力持续下降。2022年1月患者双眼视物模糊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症见:双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眼前固定黑影遮挡,偶有闪光感,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涩。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8,矫正无提高;左眼0.25,-5.25 D=0.5;双眼眼压12 mmHg(1 mmHg= 0.133 kPa);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示:右眼前节(-),眼底视网膜豹纹状改变,黄斑区数个黄白色圆形萎缩灶,融合成片(见图1A);左眼前节(-),眼底黄斑区数个黄白色圆形变性灶(见图1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右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驼峰样隆起伴神经上皮层下积液(见图1C),椭圆体带部分缺失及穿凿灶(见图1D);左眼RPE隆起及视网膜逆行穿凿灶(见图1E);双眼病灶下局部脉络膜巩膜组织信号增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示:病灶部位呈高荧光并逐渐染色渗漏,晚期荧光素潴留;对应部位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呈现低荧光,晚期荧光素渗漏(见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右眼视网膜层片状团簇样新生血管,脉络膜层粗大新生血管(见图3A);左眼脉络膜层团簇样新生血管(见图3B)。西医诊断:双眼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双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医诊断:视瞻昏渺(湿热内阻证)。治疗:予双眼球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中医治疗以祛湿清热、宣畅气机,予以三仁汤加减,整方如下:薏苡仁35 g、杏仁9 g、豆蔻仁12 g、通草12 g、淡竹叶9 g、厚朴9 g、滑石15 g,水煎服,日1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梅国强运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肺癌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总结梅国强教授运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痰热阻肺型肺癌的临证经验.认为痰热阻肺型肺癌的关键病机为痰热毒蕴,并根据气滞、瘀血、毒邪、痰湿、气虚、阴虚等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致病作用,治疗主张在清热化痰的基础上配合宣肺止咳、解毒散结、理气活血、祛湿、补益气阴等法,多法并用,灵活配伍.临证以清热化痰之小陷胸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对于肺系症状轻微者,常用小陷胸汤加味;对于肺系症状明显者,常用自拟麻杏陷胸汤加减;对于病涉少阳者,常用柴胡陷胸汤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张敏建辨治男科疾病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敏建教授在男科门诊的病历文本记录,探讨其治疗男科疾病的用药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20年7月—2021年5月福建省人民医院男科门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张敏建教授的门诊病例有效数据2560条(就诊例次),共计208味药物,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药物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统计,然后通过SPSS Modeleer 18.0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药物为茯苓、柴胡、甘草、白术、黄芩、当归、半夏、巴戟天、白芍、苍术,温、寒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所用药物主归肝、脾两经;排名前3位的药物功效种类分别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黄芩、白术、泽泻、麦冬、白芍、柴胡和甘草;共得到4项聚类,这些聚类为五子衍宗丸、一贯煎、五苓散、逍遥散、温胆汤等方的化裁.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到了张敏建教授常用方药思路是以肝为治,以"肝司阴器""五行生克"为原理,巧用治肝八法(疏肝理气、清肝利湿、疏肝清热、柔肝止痛、暖肝散寒、疏肝化瘀、疏肝健脾、滋补肝肾)治疗男科疾病,八法中又以祛湿、疏肝、健脾为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张声生应用百合乌药汤的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百合乌药汤是治疗脾虚气滞、寒热错杂之胃痛的名方.张声生教授把握百合乌药汤补脾胃阴、降气润燥、调气和血的作用,可将其辨证配伍用于脾胃阴虚、气滞不通导致的吐酸、胃痛、胃痞等病的治疗,遣方用药时重视药物配伍,以求达到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等目的,临床常用百合25~30 g配伍乌药10 g,以发挥其补虚降逆的作用,并根据其药性组成特点,配伍活血行气之丹参饮以增强治胃痛之功,清热祛湿之左金丸以治吐酸,健脾益气之六君子汤或异功散以治疗胃痞,扩大了本方的使用范围,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病毒颗粒现代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24
抗病毒颗粒由经典名方"白虎汤""清瘟败毒饮""菖蒲郁金汤"加减化裁而成,由板蓝根、石膏、芦根、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组成,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在抗病毒、抗菌、抗炎、解热等方面疗效显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的治疗.然而,抗病毒颗粒的现代研究较为薄弱,系统性不强,亟待采用现代评价手段"说明白讲清楚"抗病毒颗粒疗效及其起效基础.基于此,本文对抗病毒颗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现代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以期为抗病毒颗粒的二次开发与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24
-
孟庆良基于浊瘀理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痛风的病因为外感风寒,内蕴痰湿,病理基础为痰浊和瘀血,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浊瘀痹阻为标,脾肾不足为本.临证从"浊瘀"立论,以泻浊化瘀为总法,将调益脾肾、培补正气贯穿治疗始终,注重内外配合增强疗效,辨证运用清热祛湿,补脾益肾等治法,方选自拟痛风汤.痛风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因湿热搏结于关节而致局部红肿、发热伴剧烈疼痛,故在治疗上主要选取泻化湿浊药物,配合活血行气之品,促进湿浊泻化,缓解疼痛;痛风缓解期虽少有疼痛症状,但由于瘀血阻络,湿浊瘀互结,深居筋骨关节,局部则出现肿胀畸形,因此治疗宜以扶正为主,兼化瘀之法,通过补益人体正气,推陈致新,促进瘀结之溶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三焦气化"理论运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小儿湿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王有鹏教授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积累,认为三焦运化失常,气化失司是湿疹的主要病因病机,以通利三焦,祛湿清热止痒为治疗的基本原则,临床选用温胆汤为基础方治疗湿疹,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从湿、痰、瘀分期辨治痛风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4/7/6
痛风发作为脾肾失调,湿热内蕴,痰瘀互结痹阻经络所致,总以湿、痰、瘀为核心病理因素,故临证应以"清利湿热"为基本治则,并根据痛风病势机转进行分期辨治.痛风无症状期病机责之脾运失司、痰湿内生,治宜芳香健脾、化湿泄浊,予二陈汤、参苓白术散加减;痛风急性期病机责之湿热内蕴、经络痹阻,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予自拟通风汤加减;痛风缓解期病机责之正虚邪恋、痰瘀痹阻,治宜补益肝肾、祛湿化瘀,予四妙散、独活寄生汤加减;痛风肾脏病变期病机责之肾阳虚损、变症丛生,治宜泄浊解毒、固本培元,予四妙散配伍化瘀、解毒药,并重视应用引经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李七一运用清热法治疗汗证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证.李七一教授将汗证分为自汗、盗汗与潮热汗三类,认为汗证与阳热关系密切,阳热有虚实两端,实者多见气分热盛、湿热蕴蒸,虚者主要为阴虚内热.依据"有一分汗,即清一分热"的原则,李教授治疗汗证主要运用清热法(清泻气热、清热祛湿与滋阴清热),临床获效满意.附验案2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