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关节加速MRI应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R)在肩关节MRI中提高图像质量和缩短扫描时间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6月至10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的50例疑似患有肩关节病变的患者,采用1.5T MRI行常规序列扫描图像为Fsecon组,使用并行采集加速因子2的扫描图像为Fsefast组,扫描序列包括脂肪抑制质子加权像(PDWI-FS)和T1加权像(T1WI),将Fsefast组传至Subtle MRTMdlr后获得图像Fsedlr组.测量三组图像中的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盂唇软骨、肱骨骨髓的信号噪声比(SNR)及冈上肌/盂唇软骨的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比较,两名放射科医师双盲采用Likert 4分法分别对Fsedl,组与Fsecon组的图像清晰度和伪影进行主观评价,并对这两组的病理异常结构进行诊断效能对比.结果 相对于Fsecon组,Fsedlr组扫描时间缩短了 44%,且图像清晰度评分、伪影评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组内相关性系数为0.797~0.919.客观评价指标中,Fsedlr组的SNR和CNR均明显高于Fsecon组与Fsefas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位医师对Fsecon组与FSEdlr组病理异常结构的评估中,两组的诊断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675~1.000),在同一名医师的评估中也显示出极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71~1.000),其中肱骨骨髓、关节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Kappa值均高于0.8.结论 将DLR算法应用于肩关节MRI检查中,能够提高图像质量、缩短图像采集时间,并保证诊断效能,提高检查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54例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54例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以采煤工最多,工龄多在10年以上,髌前滑囊最易受损,双侧发病多于单侧,影像学检查和滑囊穿刺抽液检查可辅助诊断,保守治疗或滑囊穿刺抽液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滑囊切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前和治疗7 d、14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治疗7 d、14 d后,采用超声图像评价两组患者肩峰下滑囊积液的吸收情况。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的VAS评分下降,UCLA评分增加( 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的VAS评分[(3.06±0.86)分]和UCLA评分[(24.83±1.74)分]、14 d后的VAS评分[(2.03±0.80)分]和UCLA评分[(30.93±1.46)分]均较对照组改善优异( 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肩峰下滑囊积液吸收总有效率(80.0%)较对照组高( P<0.05)。 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能有效缓解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促进滑囊积液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肩袖部分撕裂的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肩袖部分撕裂(PTRCTs)是成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人及过肩运动(投掷运动最常见)的年轻人。PTRCTs包括关节侧的部分撕裂、滑囊侧的部分撕裂和腱内撕裂,关节侧撕裂概率是滑囊侧的2~3倍,但腱内撕裂是最常见的类型。PTRCTs的处理方式包括两大类,即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大部分PTRCTs患者,因为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良好的接受意愿,被推荐为PTRCTs的首选治疗方案。但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不同的文献报道结果也存在争议。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对PTRCTs的解剖学、流行病学、致病因素、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膝关节周围滑囊及其相关疾病的MRI表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滑囊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内覆有滑膜,通过分泌滑液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膝关节周围滑囊可分为膝前、膝后、膝内侧和膝外侧4组。滑囊相关的疾病包括感染、炎症、创伤、肿瘤、代谢及其他特发性病变等,可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和功能障碍等。本文介绍膝关节周围滑囊的解剖和相关疾病的MRI特点,旨在提高放射科、骨科和运动医学科医师的精准诊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单点穿刺法行多部位注射治疗冻结肩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单点穿刺注射法与传统多点穿刺注射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接受注射治疗的100例冻结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点穿刺组(S组)和多点穿刺组(M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盂肱关节腔联合肩峰下滑囊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肩关节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评价结果以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总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注射治疗操作时长、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治疗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恢复满意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和SRSS总分均明显降低( 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AROM中前屈、后伸、外展和体侧外旋的角度以及后伸内旋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5)。S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RS评分、SRSS总分、AROM、治疗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患者恢复满意度与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S组注射治疗平均操作时长为(3.5±0.8)min,明显短于M组(5.6±1.1)min( P<0.05);S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更高(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单点穿刺法行多部位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非劣效于传统多点注射法,临床操作时长更短,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圆韧带囊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50岁,因“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6个月”至解放军总医院就诊。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于久行、劳累时发作,休息后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口服双氯芬酸钠及外用膏药未见明显效果。患者门诊X线片示左侧髋臼外上缘骨质增生,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正常。左侧单髋关节MRI示左髋关节周围滑囊积液,圆韧带周围水肿(图1,红色箭头所指为圆韧带,绿色箭头所指为囊肿;图2)。专科检查:Tredelenburg征(-),左腹股沟中点压痛(-),“4”字试验(+),股骨滚动试验弱阳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mHHS)70分,国际髋关节结果工具评分(iHOT-12)56分。入院后行关节镜下左髋关节探查清理,见关节内增生,滑膜充血、水肿(图3,箭头示未破裂囊肿镜下观;图4);股骨头及髋臼软骨正常,髋臼上方盂唇撕裂,部分充血、水肿,嵌顿于关节间隙内。髋臼底圆韧带相连部出现一1.5 cm×1.0 cm囊性改变,穿刺针刺破囊肿可见棕色囊液流出,遂行圆韧带囊肿切除、髋关节成形、盂唇缝合术。圆韧带中有痛觉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与本体感觉、疼痛感觉和关节的整体稳定性密切相关。圆韧带囊肿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考虑多由损伤所致。术中需将囊壁切除干净,以免囊肿复发。本例患者有反复的髋关节疼痛,MRI检查后提示左髋关节周围滑囊积液,圆韧带周围水肿,结合关节镜检查后确诊为左髋关节圆韧带囊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背痛-膝关节肿痛-虹膜炎病史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通过报道1例背痛、膝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的脊柱关节炎(SpA)患者的诊治经过,提示需重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遇到异常关节腔或滑囊穿刺液及时送检,把握整体诊治原则,及时采用抗风湿药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必要时行微创介入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误诊为米粒体滑囊炎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告1例被误诊为米粒体滑囊炎的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因左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就诊。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通过文献复习,详细论述滑膜软骨瘤病在流行病学、影像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特点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患者通过髋关节镜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1年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螺纹弹性带锁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螺纹弹性带锁髓内钉与螺纹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采用双螺纹弹性带锁髓内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3例(双螺纹钉组),男14例、女19例;年龄(52.09±16.32)岁;Robinson分型:2A2型20例、2B1型6例、2B2型7例。选取同期32例采用螺纹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单螺纹钉组)作为对照,男13例、女19例;年龄(43.25±15.03)岁;Robinson分型:2A2型19例、2B1型5例、2B2型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双螺纹钉组16~48周,平均23.7周;单螺纹钉组15~51周,平均22.9周。双螺纹钉组与单螺纹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45±6.74)min和(19.59±4.98)min,术中切口长度分别为(1.70±0.79)cm和(1.73±0.84)cm,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12±1.29)周和(13.88±1.84)周,内固定取出时间分别为(13.09±1.31)周和(15.69±1.94)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分别为(93.18±3.78)分和(90.09±4.03)分,DASH评分分别为(1.49±0.49)分和(3.85±1.13)分;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1、0.19, P>0.05),而骨折愈合( t=3.70, P<0.001)、内固定取出时间( t=6.34, P<0.001)、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 t=3.19, P<0.001)、DASH评分( t=10.95、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螺纹钉组健侧锁骨长度为(16.38±1.09)cm,取内固定后患侧锁骨长度为(16.33±1.12)cm,患侧未见明显短缩畸形,双侧锁骨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7, P=0.127);单螺纹钉组健侧及取内固定后患侧锁骨长度分别为(16.55±1.12)cm和(15.12±1.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02, P<0.001)。双螺纹钉组与单螺纹钉组锁骨术后短缩值分别为(9.47±2.12)mm和(17.41±2.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07, P<0.001)。术后双螺纹钉组发生滑囊炎5例、皮肤激惹2例,单螺纹钉组发生滑囊炎6例、皮肤激惹3例、短缩畸形愈合4例、出现断钉1例(更换内固定后骨折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均骨性愈合,未出现退钉、伤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神经血管损伤。 结论:两种弹性髓内钉均为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效术式,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双螺纹弹性带锁髓内钉较螺纹弹性髓内钉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内固定取出时间更早、肩关节及上肢功能更好、更少发生短缩畸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