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篮式生物反应器在BSL-3实验室进行病毒培养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篮式生物反应器在BSL-3实验室进行高致病性病毒培养的风险点加以评估,通过对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环境中病毒浓度的监测判断其在BSL-3实验室病毒培养的安全性。方法:用灭菌的拭子在病毒的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对篮式生物反应器的罐体及连接处进行涂抹采样,同时在安全柜中,用AirPort MD8空气采样器对病毒的接种和收获操作过成进行空气采样,并且对在3个阶段操作后,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涂抹采样,3种方式进行监测。结果:在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篮式生物反应器的罐体及连接处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病毒接种和收获操作过程中的空气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验人员个人防护装备采样的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BSL-3实验室采用篮式生物反应器进行病毒培养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通过检测结果显示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未有病毒的泄露,进而确保了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内环境的生物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械热力清洗频率对牙科手机损耗及清洗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机械热力清洗频率对于牙科手机损耗以及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180支可机械热力清洗的全新高速牙科手机,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0支。每次使用后,采用专用注油机进行清洗注油,包装灭菌。A、B、C组分别每周、每2周和每3周采用一次机械热力清洗后专用注油机清洗注油,包装灭菌的流程。在3、6、9个月时分别从每组随机抽取5支进行部件可视污渍情况检查,监测清洗效果。结果:A、B、C 3组手机平均使用次数为A组(56.60±24.77)次,B组(49.70±30.08)次,C组(46.73±35.16)次,使用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00);9个月中15支手机出现故障,其中A组4支,B组7支,C组4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60);12支简单维修后继续使用,A组1支,B组7支,C组4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0);3支更换轴芯后继续使用,均为A组。3组清洁程度合格率均为100%。 结论:牙科手机在专用注油机清洗注油基础上每3周采用一次机械热力清洗能保障其内部清洁,并不会增加损耗,可提高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持续发展的信息追溯系统对外来器械管理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持续发展的信息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外来器械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2021年5-6月CSSD处理的350个外来器械包作为对照组,采取原来的信息追溯系统进行管理;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2021年7-8月CSSD处理的375个外来器械包作为观察组,采取持续发展改进后的信息追溯系统对外来器械进行管理,结合实际运行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逐步提醒和预警控制,比较两组外来医疗器械的各项质量管理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外来器械的清洁与功能完好率[96.0%(360/375)]、灭菌后无菌屏障功能完好率[98.7%(370/375)]、及时观察生物监测培养结果[99.5%(373/375)]、规范交接[98.9%(371/375)]、术后清洗消毒执行情况[99.7%(374/375)]均高于对照组[84.2%(295/350)、92.6%(325/350)、91.4%(320/350)、89.1%(312/350)、84.9%(297/350)])(χ 2=28.48、15.40、27.72、31.80、58.12,均 P < 0.05),而发生器械损坏[0.8%(3/375)]、器械混装或丢失器械损坏[0.3%(1/375)]、湿包发生[0.8%(3/375)]、标签信息错误[0.3%(1/375)]、超大超重包发生[0.5%(2/375)]均低于对照组[4.3%(15/350)、4.6%(16/350)、3.4%(12/350)、10.0%(35/350)、7.7%(27/350)](χ 2=9.08、14.65、6.17、36.34、24.31,均 P < 0.05)。 结论:持续发展的信息追溯系统在CSSD外来医疗器械应用管理上至关重要,发展性的追溯系统既能不断地提高外来器械的质量指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从而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RFID技术追溯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RFID技术追溯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2020年1~7月利用RFID技术对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实现可视化及追溯管理,比较实施前(2019年7~12月)及实施后(2020年1~7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手术室器械在清洗、消毒、包装、物品验收、器械去向等方面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器械损坏率、器械遗失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实施后B-D试验合格率、生物监测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各科室对器械回收效率、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器械包装完整性、器械发生准确率、与科室沟通等方面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应用RFID技术对医疗器械实施追溯管理能有效提高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心脏外科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心脏外科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脏外科2018年1~6月收治的1 728例患者为观察组(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管理),选取该院心脏外科2017年6~12月收治的1 635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感控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质量及手术室卫生监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室环境安全管理、消毒管理、手卫生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空气、手、灭菌物品、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及手术室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能够提高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提高手术室卫生监测合格率,减少手术室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质量监测体系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运用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器械消毒管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对消毒供应室器械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各科室对供应室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护理人员管理器械能力、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环境管理能力等方面护理质量评分比实施之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之后消毒供应室在器械灭菌不合格率、包装破损、器械损伤发生率、丢失发生率、登记差错率等方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之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的回收、器械清洗灭菌、器械包装、器械发放、与科室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比实施之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质量监测体系应用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士风险识别意识,提升器械管理方面的品质,从而提升每个科室对消毒供应室业务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程质量管控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全程质量管控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6月成立质量管控小组,对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程质控管理,比较实施前(2017年7~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6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存储合格率、运送合格率、物品发放正确率、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医生及护生对器械灭菌效果、器械包装、器械发放规范化、器械发放记录等方面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全程质量管控模式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质量的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空气灭菌站在消化内镜中心空气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全国多中心、动态监测研究,明确空气灭菌站在消化内镜中心空气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联合全国不同地区共15家消化内镜中心共同开展,每中心选取开展4级、3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内镜诊室2间,1间放置空气灭菌站(实验组),1间不放置该设备(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使用空气灭菌站前后PM 5和PM 0.5浓度。 结果:在不使用空气灭菌设备的情况下,所有中心内镜诊室的空气质量未能达到气洁净度8级标准。动态环境下各中心实验组在使用空气灭菌站后PM 5与PM 0.5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中心实验组PM 5与PM 0.5浓度随开机时间呈下降趋势,且在不同开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空气灭菌站开机15.7 min后PM 5浓度可达到空气洁净度8级标准,开机25.0 min后PM 0.5浓度可达到空气洁净度8级标准。 结论:在消化内镜诊室这一动态环境中,空气灭菌站能够显著改善诊室内空气质量,值得在各级医疗机构内镜诊疗室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来医疗器械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优化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在不同灭菌暴露时间程序中,测试外来手术器械灭菌参数和不同灭菌指示物的结果,为合理选择外来手术器械灭菌程序,完善和优化灭菌监测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134 ℃分别运行不同暴露时间的灭菌程序,使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在器械包内布点并测试灭菌参数,器械包和标准测试包内放置常规化学指示物和延迟灭菌程序化学指示物,包外放置不同种类的PCD监测灭菌效果,对比灭菌参数,评价不同指示物的监测的效果.结果 在设定的失败的灭菌参数(1 s、1 min)情况下,器械包内维持时间均达不到灭菌要求;六类PCD、管腔PCD、无铅五类卡、延时卡和双五类PCD不合格,而含铅四类卡、爬行卡和综合PCD均合格;灭菌暴露4 min程序,棘轮手柄内部达不到灭菌要求,而其他器械达到足够灭菌维持时间;无铅延时卡和双五类PCD不合格;灭菌暴露7 min和10 min程序,棘轮手柄内部达到灭菌要求,无铅延时卡和双五类PCD也显示合格.结论 现有监测手段需要优化,对于常规灭菌程序和升温延迟不明显的器械,应采用代表器械灭菌难度的六类PCD和管腔PCD监测灭菌效果,而对于延长灭菌程序和升温延迟明显的器械,应采用相应的延时卡和双五类PCD监测灭菌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植入物螺钉现状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外来骨科器械(包括工具和植入物)是由供应商提供给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中心(CSSD)进行集中消毒处理后使用,仅有少数国家(日本、苏格兰)颁布了关于骨科外来植入物再处理的禁令.骨科手术所需的植入物螺钉结构复杂,通常被来回传递、反复送消,存在安全隐患.本文总结了目前骨科植入物螺钉再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CSSD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环节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CSSD骨科螺钉再处理过程应严格按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及行业标准执行,优化清洗方法,减少螺钉送消次数,实施独立包装,科学监测质量,以及实施多学科多科室协作管理模式等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骨科螺钉再处理质量和手术安全提供对策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