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酸达泊西汀按时与按需服用治疗原发性早泄患者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盐酸达泊西汀按时服用与按需服用治疗原发性早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男科门诊确诊的原发性早泄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 18周岁,非同性恋患者;②有固定性伴侣且与性伴侣关系融洽1年以上;③治疗前3个月内未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④在阴茎进入阴道后2 min内射精,且该现象持续>6个月;⑤最近6个月未参加过其他类似试验;⑥性生活次数≥ 2次/周。排除标准:①勃起硬度评分< 3分;②生殖器官畸形或发育不良;③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者;④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⑤性腺功能低下者;⑥对盐酸达泊西汀及辅料过敏;⑦中、重度肝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按时服药组和按需服药组。按时服药组患者给予盐酸达泊西汀30 mg/次,1次/日,晚饭后即刻服用;按需服药组予盐酸达泊西汀30 mg/次,同房前2 ~ 3 h服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及停药8周后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早泄诊断工具(PEDT)评分、早泄指数(IPE)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6例患者,两组各68例。最终共88例完成8周治疗,其中按时服药组50例(73.53%),按需服药组38例(55.88%),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48)。按时服药组与按需服药组治疗前IELT[(2.23 ± 1.81)min与(1.80 ± 1.51)min]、PEDT评分[(16.52 ± 1.54)分与(16.84 ± 1.59)分]、IPE评分[满意度(32.67 ± 7.36)分与(32.37 ± 5.90)分,控制力(23.31 ± 5.48)分与(22.97 ± 4.82)分,痛苦程度(36.43 ± 3.51)分与(35.82 ± 3.27)分]、SAS评分[(51.80 ± 6.93)分与(53.82 ± 4.47)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按时服药组与按需服药组患者治疗8周后,IELT[(5.45 ± 2.64)min与(5.01 ± 2.31)min]、PEDT评分[(13.68 ± 2.15)分与(14.92 ± 9.39)分]、IPE评分[满意度(42.58 ± 5.13)分与(43.39 ± 4.76)分,控制力(31.86 ± 4.49)分与(32.75 ± 5.43)分,痛苦程度(62.94 ± 4.07)分与(61.22 ± 4.25)分]及SAS评分[(49.70 ± 4.16)分与(51.66 ± 4.6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8周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停药8周后,两组患者IELT、PEDT评分、IPE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按时服用与按需服用盐酸达泊西汀均能有效缓解原发性早泄患者的症状,均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按时服药组依从性更好。长期停药后早泄症状会复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安全性和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早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早泄的临床特征。年龄(31.4±5.7)岁。病程(9.6±5.1)年。已婚29例(65.9%),未婚15例(34.1%)。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23.6±1.2)分。早泄诊断工具量表(PEDT)评分(15.2±2.7)分。射精控制能力评分(10.1±1.5)分。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评分(2.3±1.7)分。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2.3±1.3)分。夜间阴茎勃起试验(NPT):Ⅲ级硬度19例、Ⅳ级硬度28例。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0.9±0.5)min。所有患者均接受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距冠状沟0.6~0.8 cm做环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距冠状沟0.8~1.5 cm分离阴茎筋膜组织后将阴茎皮肤脱套至阴茎根部。在阴茎背深静脉、阴茎背动脉解剖层次的上面可见阴茎背神经,以阴茎背侧正中12点为中心向两侧分离显露阴茎背神经,至阴茎腹侧达尿道海绵体处,用丝线提起分离的阴茎背神经。根据神经分布均衡原则,在阴茎头3、9、12点各保留1支,保留3~4支阴茎背神经,如保留的阴茎背神经横径>1.5 mm,继续向远端分离至接近阴茎头处,使保留的阴茎背神经横径<1.5 mm。记录术中发现的阴茎背神经总数和保留数量。术后3、6、12、24个月随访IELT、射精控制能力评分、患者和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研究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每例术中发现阴茎背神经总数为(9.8±1.6)支,其中14支1例,13支1例,12支6例,11支5例,10支8例,9支20例,8支5例,6支1例。44例获得随访,失访3例,随访时间(35.0±10.2)个月。术后3、6、12、24个月的IELT分别为(3.8±2.1)、(4.1±2.3)、(4.8±2.4)、(4.2±2.3)min,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射精控制能力评分分别为(5.9±2.9)、(6.7±2.9)、(4.7±2.7)、(6.7±3.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6.4±3.3)、(6.8±3.6)、(8.1±3.6)、(6.8±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5.8±2.9)、(6.7±3.3)、(8.6±3.5)、(6.7±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手术疗效评估标准:术后3、6、12、24个月有效例数分别为36例(81.8%)、37例(84.1%)、39例(88.6%)、38例(86.4%)。44例中,术后出现局部疼痛1例(2.3%),系带水肿3例(6.8%),皮下硬结1例(2.3%),包皮外形不佳2例(4.5%),阴茎头感觉异常3例(6.8%)。其余病例未发生阴茎异常勃起和勃起功能障碍。 结论: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可有效改善患者早泄症状,提高性生活质量,手术效果理想,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可用于治疗非手术疗法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和自愿放弃非手术疗法的原发性早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脉冲染料激光联合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外科手术瘢痕的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评估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非剥脱性点阵激光(NAFL)治疗外科手术瘢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该研究将76名健康成年人在进行皮肤外科手术缝合后随机分配至PDL+NAFL治疗的治疗组及无激光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8人。治疗组成年人创面每2~8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周的随访中,由患者和单盲医师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和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评估瘢痕改善程度。结果显示,最终52名成年人(治疗组28人,对照组24人)完成了该研究,其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总得分有明显改善,红斑分项评分(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也有显著改善(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观察到瘢痕厚度和硬度均有较大改善(P<0.05);单盲医师观察到治疗组患者瘢痕在血管分布方面得到明显改善(P<0.05)。总之,该研究认为PDL联合NAFL治疗可以改善外科手术瘢痕厚度、硬度和红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拉鲁肽与贝那鲁肽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利拉鲁肽与贝那鲁肽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T2DM伴NAFLD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分别辅以利拉鲁肽和贝那鲁肽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释放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及肝脏硬度(LSM)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BMI、腰围、FBG、2 h PG、HbA1c、FINS、HOMA-IR、血脂指标、ALT、AST、CAP及LSM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t=3.17,3.80;4.95,5.66;3.41,3.50;3.85,5.06;4.43,4.60;3.55,4.17;3.91,4.07;3.26,3.59;4.10,5.27;4.01,4.89;3.62,3.20;3.97,4.62;4.01,5.37;4.66,5.13;4.95,5.87;均 P<0.05);对照组治疗后BMI、腰围、2 h PG、ALT、AST、CAP及LSM分别为(22.01±0.98)kg/m 2、(1.63±0.38)cm、(7.04±1.71)mmol/L、(39.31±4.92)U/L、(31.40±4.94)U/L、(197.48±36.39)dB/m、(7.42±1.34)kPa,观察组治疗后BMI、腰围、2 h PG、ALT、AST、CAP及LSM分别为(19.87±0.76)kg/m 2、(0.89±0.21)cm、(6.29±1.10)mmol/L、(36.17±3.16)U/L,(28.63±3.59)U/L、(152.77±30.18)dB/m、(6.17±1.06)kPa,观察组治疗后BMI、腰围、2 h PG、ALT、AST、CAP及LS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2.74、3.55、2.81、3.02、2.76、2.89、3.15,均 P<0.05)。 结论:相较于利拉鲁肽,贝那鲁肽辅助治疗T2DM伴NAFLD可有效减轻体质量,改善餐后血糖水平,保护肝脏功能,并有助于抑制肝脏脂肪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对偏瘫患者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及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平衡、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每日增加20 min的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对照组则将常规康复治疗时间延长20 min。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评估[包括踝关节僵硬度、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肌力]和临床量表评分[包括改良Ashworth分级(MAS)、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FMA-LE)、Berg平衡量表评定(BBS)、6分钟步行试验(6MWT)、改良巴氏指数(MBI)]。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背屈和跖屈肌力、背屈和跖屈AROM、BBS、FMA-LE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试验组的跖屈PROM、K背屈、MBI较组内治疗前亦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跖屈和背屈肌力分别为(158.44±14.61)N、(130.22±22.12)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踝关节智能牵伸训练可有效地降低偏瘫患者踝关节僵硬度,改善其踝关节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GP73对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单独应用及GP73分别联合肝脏硬度(LSM)、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诊断不同病因所致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诊断性试验。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68例,检测患者血清GP73水平,应用iLivTouch检测肝脏硬度(LSM);收集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外周血小板(PLT)计数,分析GP73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计算APRI、FIB4。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GP73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肝硬度、APRI、FIB4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效能差异。结果:经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诊断为肝纤维化分期S0~1期13例,S2期18例,S3期17例,S4期20例;GP73诊断肝纤维化分期S≥3、S=4的AUC分别为0.806和0.844,截断点分别为2.06和3.27 μ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61.5%及90.0%、70.3%。血清GP73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r=0.547, P<0.001)。 结论:血清GP73水平在诊断不同病因所致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APRI、FIB4、LSM。GP73与FIB4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对肝纤维化分期S≥3和S=4诊断的准确性,是一种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纤维化的可靠血清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1-UV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5年以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白内障患者A1-UV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5年以上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12年4至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4家医院采用中央动态随机系统行白内障摘除A1-UV型IOL植入术(试验组)和SN60WF型IOL植入术(对照组)后随访1年的受试者(单眼入组)进行延续观察,记录术前及术后1~2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5年共8个访视时间点的视力、等效球镜度数、术后并发症、眼压和主观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包括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 结果:42例受试者完成5年延续观察,其中女性28例,男性14例,年龄(70±9)岁,手术至召回时间为(5.77±0.19)年。试验组22例,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眼别分布、眼轴长度、IOL光焦度、核硬度分级资料均衡可比(均 P>0.05)。在不同访视时间点,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5年的裸眼远视力,试验组由术前0.75(0.30~1.30)改善为0.10(-0.10~0.70),对照组由术前0.75(0.30~1.60)改善为0.20(-0.10~0.80);最佳矫正远视力,试验组由术前0.60(0.10~1.00)改善为0.00(-0.10~0.54),对照组由术前0.60(0.10~1.60)改善为0.10(-0.10~0.50);最佳矫正近视力,试验组由术前0.55(0.00~1.10)改善为0.10(-0.10~0.60),对照组由术前0.55(0.10~1.60)改善为0.10(-0.20~0.60),术后5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两组裸眼近视力术后5年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均 P>0.05)。术后5年,等效球镜度数、眼压、视觉不良症状主观评价、视远脱镜情况和总体满意度评价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5年,试验组22例患者中1例(4.5%)瞳孔异常,1例(4.5%)IOL异常(IOL表面出现少许颗粒),无IOL闪辉,3例(13.6%)后囊膜混浊(PCO);对照组20例患者中1例(5.0%)角膜异常,5例(25.0%)IOL异常[1例(5.0%)IOL钙化、4例(20.0%)IOL闪辉],1例(5.0%)PCO伴后囊膜褶皱及IOL倾斜。两组发生PCO和IOL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发生IOL闪辉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 结论:A1-UV型非球面IOL植入术后5年术眼的裸眼远视力良好且稳定,患者主观满意度高,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1-4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学检查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学检查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28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MVI阴性104例患者作为MVI阴性组,阳性184例患者作为MVI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白蛋白、甲胎蛋白等血清学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肝脏肿瘤边缘1 cm处硬度(S1)、2 cm处硬度(S2)、S1S2index(S1/S2×10)、肿瘤长径等影像学指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预测肝细胞癌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共入选肝细胞癌患者288例,其中男性225例,女性63例,年龄(56.3±9.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多发( OR=2.47,95% CI:1.41~4.33, P=0.002)、肿瘤长径越大( OR=1.21,95% CI:1.08~1.36, P=0.031)、AFP>400 μg/L( OR=2.83,95% CI:1.54~5.22, P=0.015)、S1S2index越高( OR=1.33,95% CI:1.17~1.51, P=0.025)的肝细胞癌患者MVI发生率越高。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直观显示肝细胞癌MVI的风险,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符合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细胞癌MVI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95% CI:0.720~0.835)。 结论:肿瘤多发、肿瘤长径越大、AFP>400 μg/L和S1S2index越高是肝细胞癌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肝细胞癌MVI的风险,可为临床诊疗工作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低强度脉冲超声机械力不同频次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机械力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不同治疗频次对疗效的影响。方法:40例轻中度ED患者1∶1随机分为试验组A和试验组B,LIPUS治疗采用相同工作参数,两组分别以每周3次和每周2次两种治疗频次完成16次治疗。于治疗第8周采用勃起功能专项评分(IIEF-EF)、勃起硬度分级(EHS)、自信心与性关系评分(SEAR)、性生活日记(SEP)、总体评估问卷(GAQ)评估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依据IIEF-EF最小临床意义差值判断治疗有效性。结果:与基线比较,第8周IIEF-EF评分A组(17.1±5.48与23.4±3.75, P<0.05)和B组(18.9±4.34与24.1±4.32, P<0.05)、4级勃起硬度比例A组(0比40.0%, P<0.05)和B组(16.7%与55.6% P<0.05)、总体关系评分A组(50.6比67.5, P<0.05)和B组(44.4比70.1, P<0.05)均有显著提高。与基线比较,第8周SEP-问题3肯定回答率A组(50.0%比80.0%, P<0.05)和B组(44.4%比88.9%, P<0.05)均显著提高。第8周GAQ-问题2肯定回答率两组分别90.0%和88.9%。两组之间比较,第8周IIEF-EF、EHS、SEAR、SEP和GA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8周A组和B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5%比77.5%)。A组完成治疗耗时比B组减少2.5周。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报告。 结论:两种不同治疗频次LIPUS对轻中度ED同样安全有效,每周3次治疗方案在较短时间即能达到良好效果,但长期效应需要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体腕骨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人体腕骨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62岁男性、58岁男性、45岁女性),将右侧腕骨软组织剥离后,用慢速锯分别在舟骨、月骨、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切取厚3 mm的骨组织标本。舟骨选取舟骨结节、腰部内外侧和舟骨体部,月骨选取腕关节面、掌侧面、背侧面和远端,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选取外层皮质不同区域,应用德国KB-5型显微维氏硬度仪测试标本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f力加载50 s、维持12 s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硬度值测定,每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骨硬度值。观察不同骨骼间及骨骼内部不同区域的骨硬度值差异。结果:3具标本中共取得舟骨、月骨、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标本切片18片,测量位点255个。腕骨不同骨骼骨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钩状骨(39.04±5.79)HV、头状骨(38.98±6.17)HV、舟骨(37.72±5.85)HV、大多角骨(35.89±4.75)HV、月骨(33.65±5.42)HV及小多角骨(31.82±5.54)HV,不同骨骼间总体骨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783, P<0.01)。舟骨、月骨内部不同区域骨硬度分布近似,舟骨结节、腰部外侧、腰部内侧和舟骨体部骨硬度分别为(37.07±5.77)、(37.51±6.39)、(40.00±5.64)、(36.31±5.47)HV,其中腰部内侧骨硬度最大,舟骨体部骨硬度最小,4部位间骨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29, P>0.05)。月骨腕关节面、掌侧面、背侧面和远端骨硬度分别为(33.57±3.61)、(34.58±6.04)、(35.47±5.24)、(30.97±5.88)HV,其中背侧骨硬度最大,远端骨硬度最小,4个部位间骨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040, P>0.05)。 结论:健康人腕骨不同骨骼间硬度各有不同,舟骨和月骨内部各部位骨硬度分布均匀一致。测量腕骨显微骨硬度值,了解其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腕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亦可指导腕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设计制作更加符合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腕部骨骼假体及建立腕部肌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BPR-1701081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