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风寒伏肺论治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中医病因病机,从风寒伏肺论治慢性咳嗽,为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分析慢性咳嗽发生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总结治疗规律。结果:风寒伏肺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正虚邪气伏肺是其重要病机,运用祛风散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慢性咳嗽疗效颇佳。结论:从风寒伏肺治疗慢性咳嗽具有良好疗效,为临床慢性咳嗽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祛风止咳方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盛挛急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祛风止咳方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风盛挛急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9月-2020年9月本院82例CVA风盛挛急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祛风止咳方。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FEV1、FVC和最高呼气流速(PEF),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采用纳库伦呼气分析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采用莱赛斯特咳嗽量表(LCQ)评估咳嗽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6%(40/41)、对照组为82.9%(34/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86, P=0.026)。观察组治疗后1、2、8周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104、5.329、3.527, P<0.05或 P<0.01)。治疗后,观察组FEV1[(2.78±0.41)L比(2.56±0.37)L, t=2.551]、FVC[(3.55±0.50)L比(3.24±0.44)L, t=2.980]、PEF[(357.58±70.98)L/min比(316.30±75.60)L/min, t=2.549]高于对照组( P<0.05),外周血EOS计数[(0.26±0.07)×10 9/L比(0.30±0.09)×10 9/L, t=2.246]、FeNO水平[(22.55±7.83)μg/L比(28.87±9.36)μg/L, t=3.316]、LCQ评分[(5.62±1.71)分比(7.04±2.28)分, t=3.190]低于对照组( P<0.05)。2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祛风止咳方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CVA风盛挛急证患者的变态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风邪犯肺”运用自拟祛风止咳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风邪犯肺”运用自拟祛风止咳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淮南市中医院就诊的感冒后咳嗽患者30例。患者首诊予自拟祛风止咳汤加减,水煎服(代赭石先煎30 min,旋复花包煎)或中药颗粒剂型开水冲服,每天1剂,连服5剂。复诊时根据咳嗽改善情况加减药方。5 d为1个疗程,一般予2~3个疗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5 d咳嗽症状(咳嗽、咳痰、咽痒)积分变化。结果:30例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30例患者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28/30)。30例患者有2例诉轻微胃部不适(改为餐后1 h服药后缓解),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咽痒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2.38±0.51)分比(1.00±0.85)分,(0.88±0.54)分比(0.29±0.08)分,(0.98±0.67)分比(0.65±0.33)分, t=2.36、2.98、2.01,均 P < 0.05]。 结论:基于“风邪犯肺”理论运用自拟祛风止咳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蔡宛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介绍浙江省国医名师蔡宛如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的临床经验.蔡宛如教授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属于外感邪气,首先上犯,必先犯肺,肺失宣降,肺气壅滞,上逆而咳,病位在肺,肺经受损,易传至脾,亦可逆传至肾.治疗上应注重辨证施治,主张从祛风止咳、宣肺平喘、益气养阴三方面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李氏内科从"风痰"论治感染后咳嗽
编辑人员丨2023/9/16
感染后咳嗽病因病机复杂,病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质量.结合数十年临证经验,李氏内科认为"风痰"乃本病的核心病机,治法为祛风宣肺、化痰止咳,化裁古方"止嗽散"形成自拟验方"桑蝉止嗽汤"治疗感染后咳嗽,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甘草药对配伍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数据挖掘研究甘草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规律.应用计算机编程将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有甘草的26 185首方剂信息读取为便于数据分析的形式,统计与甘草配伍较多的中药,对甘草与这些中药的配比,所治疾病科属,方剂功效及配比与科属、功效间的联系进行挖掘.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甘草常与人参、当归、茯苓、芍药、姜、白术等药配伍应用,各药对配伍时常用比例多为1∶1,多用于内科疾病,常见方剂功效包括清热、止痛、化痰止咳平喘、温里、补虚、止呕、祛风化湿等.甘草的药性及功效是其配伍应用的基础,通过配伍应用起到增效减毒的目的,为甘草功效基础研究提供依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祛风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祛风平喘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祛痰止咳、解痉平喘、雾化吸入、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祛风平喘方.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咳嗽、喘息等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IgE水平以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咳嗽、喘息、肺部体征、胸闷、咽痒、夜间症.状/憋醒、舌质、舌苔、脉象等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E、EOS、CD3+、CD4+、CD8+水平、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 FVC、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可降低呼吸道症状,减轻气道及肺组织损伤,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孙轶秋教授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孙轶秋教授诊疗小儿变应性咳嗽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侍诊的方法,收集病例,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论述孙轶秋教授诊疗小儿变应性咳嗽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遣方用药及中医调理方面的特色予以总结,并举案例佐证.[结果]孙轶秋教授认为风邪犯肺是本病的先导,病机关键为肺虚邪恋,以助正达邪为基本治疗法则;临证重视从"风"论治本病,提倡"疏风""祛风""御风"等祛邪之法;通过提高患儿机体抵抗力,扶正固本,从而减少发病次数,缓解发作时症状,发挥了祛风止咳的作用;临床擅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本病,在其基础上临证加减,采用标本兼顾,预防为主的理念,强调辨证、辨病相结合,对症治标与辨证治本相结合,疗效显著.[结论]孙轶秋教授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在辨证基础上,以助正驱邪为大法,临床上疗效较佳,值得总结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袁斌教授运用宣肺祛风汤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经验撷萃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小儿变应性咳嗽风痰恋肺的病机特点,袁斌教授自拟宣肺祛风汤:炙麻黄、炙百部、桑叶、前胡、法半夏、老鹳草、佛耳草、钩藤、蛇蜕、炙甘草,临证化裁,组方精当,具有宣肺化痰止咳,清热祛风脱敏之效,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祛风止咳方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LTD4、NGF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祛风止咳方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白三烯D4(LTD4)、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 选取12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组采用祛风止咳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LTD4、NGF水平,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LTD4、NGF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采用祛风止咳方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清LTD4、NGF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